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间
在柔仪殿和御花园之间,有个叫做“簇兴苑”的园林式建筑。
所谓的“簇兴苑”,既不是宫殿也不是观所,而是一个“烂尾工程”。
“簇兴苑”最初开始修建于建文三年,是建文皇帝和文人仕子们吟风赏月诗词往还之地。刚刚修建了一小半,燕王朱棣的“靖南”大军就从北方打了过来。燕王从亲侄子手中夺了过来,建文皇帝不知所踪,没隔多久,就迁都北京,“簇兴苑”就成了无人理会的烂尾工程,而且一烂就是两百多年。
时至今日,“簇兴苑”才稍加整理,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皇家园林的样子。
这次宫廷小宴就在“簇兴苑”中举行,赴宴者全都是当年追随太子一路南来的东宫旧臣。
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没有忘却当年的艰苦,宴会的标准很低,完全就是一场由皇帝本人发起的小型聚会。
在这场聚会当中,不仅复隆皇帝本人穿着常服,王宣同、程园毕等朝廷大员也全都穿着便装,议论的话题也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反而更象是一场“忆苦思甜”大会。
“朕至今还记得当初的情形,百万贼兵寇京,大行先皇殉国,江山倾覆乾坤崩殂,幸有诸卿奋不顾身起于汹汹之时……”复隆皇帝笑呵呵的看着李吴山:“今日不论功劳,只说当时当日的情形。若不是忠勇公血勇无双,焉能有朕之今日?”
当时把太子从纷乱的京城里带出来,这份功劳有目共睹,是铁一般的事实谁都抹不去,而且在场的诸人全都亲生经历过那场天翻地覆的剧变,当然知道李吴山的功劳。
“老臣至今还记得忠勇公一手挽缰一手持刀的神武英姿,当时殿下……哦,不,陛下就在那辆马车之上,我等附于车马之后,忠勇公披荆斩棘势不可挡,我等君臣在终于杀出重围……”内阁首辅大臣程园毕眯缝着一双老眼说道:“忠勇公固然居功至伟,也是万岁百灵护体,历代先皇在天护佑之下,我大明气数不绝之故!”
作为当事人之一,长平公主笑道:“于公而言,忠勇公身负先皇托付之重,于私而论,忠勇公当时是太子师。我记得当初力战之时,忠勇公腿脚被创,这伤疤至今犹存……永王应该还记得当初的情形吧?”
永王,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嫡子,复隆皇帝的弟弟,当时才十岁多一点,现在却已十四虚岁了,想起当时的情形,永王还是心有余悸:“怎会不记得?但是我害怕的很,只是蜷缩在车子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忠勇公可千万不能倒下,要不然就全完了……”
在一哇声的赞誉声中,李吴山的表现稍显冷淡:“永王严重了,我大明自有天命相加,纵是经历些坎坷也必然会浴火重生,又怎么会因臣一人而兴而废?”
“今日你我君臣之聚,仅为闲谈不论政事。”复隆皇帝摆了摆手,笑呵呵的命宫人取出美酒:“这是桂王新贡的百叶酒,朕已品过了,着实不错,诸卿都尝一尝……”
自从崇祯皇帝殉国之后,这大明朝的江山就甭了。虽然福王在军头的拥立之下在南京做了皇帝,但是很多宗室和地方实力派都暗中不服,有些甚至公然拒绝承认弘光帝的合法性。
反正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血脉,你福王能自行拥立做皇帝,别的藩王凭什么就不能有样学样呢?于是乎,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为了争做“大明天子”而大打出手的架势。
后来,在李吴山的运筹帷幄之下,立起了太子这个正统,底定了江南,才勉强维持住一个“半壁江山”的局面。
但这江南半壁并不稳固,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就在江北,谁也不知道这位复隆皇帝会不会步弘光帝的后尘,会不会转瞬即灭。大家还存着以前的心思,随时都准备只要清军杀过长江复隆政权崩溃之后就是抢先宣布“登基称帝”“执掌大明”的消息。
直到黄州之战以后,李吴山用事实证明了复隆朝廷不仅有自保的能力,还有余力发动主动远征,至少在短时间没有不变出现转瞬覆灭的情形。
正是因为李吴山主动展示武力,一直都在装聋作哑对江南朝廷视而不见的桂王才终于上书纳贡,承认了复隆皇帝的正统地位和江南政权的统治地位。
不论桂王的臣服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至少维持了一个表面上的统一,这对于江南君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也让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黄州之战的巨大影响。
只要闽浙一带的唐王再承认了复隆朝的正统地位,就可以完成名义上的统一,成为一个完成在“南明”,而不是江南小朝廷。
虽然有言在先不论政事,但君臣相聚不可... -->>
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间
在柔仪殿和御花园之间,有个叫做“簇兴苑”的园林式建筑。
所谓的“簇兴苑”,既不是宫殿也不是观所,而是一个“烂尾工程”。
“簇兴苑”最初开始修建于建文三年,是建文皇帝和文人仕子们吟风赏月诗词往还之地。刚刚修建了一小半,燕王朱棣的“靖南”大军就从北方打了过来。燕王从亲侄子手中夺了过来,建文皇帝不知所踪,没隔多久,就迁都北京,“簇兴苑”就成了无人理会的烂尾工程,而且一烂就是两百多年。
时至今日,“簇兴苑”才稍加整理,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皇家园林的样子。
这次宫廷小宴就在“簇兴苑”中举行,赴宴者全都是当年追随太子一路南来的东宫旧臣。
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没有忘却当年的艰苦,宴会的标准很低,完全就是一场由皇帝本人发起的小型聚会。
在这场聚会当中,不仅复隆皇帝本人穿着常服,王宣同、程园毕等朝廷大员也全都穿着便装,议论的话题也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反而更象是一场“忆苦思甜”大会。
“朕至今还记得当初的情形,百万贼兵寇京,大行先皇殉国,江山倾覆乾坤崩殂,幸有诸卿奋不顾身起于汹汹之时……”复隆皇帝笑呵呵的看着李吴山:“今日不论功劳,只说当时当日的情形。若不是忠勇公血勇无双,焉能有朕之今日?”
当时把太子从纷乱的京城里带出来,这份功劳有目共睹,是铁一般的事实谁都抹不去,而且在场的诸人全都亲生经历过那场天翻地覆的剧变,当然知道李吴山的功劳。
“老臣至今还记得忠勇公一手挽缰一手持刀的神武英姿,当时殿下……哦,不,陛下就在那辆马车之上,我等附于车马之后,忠勇公披荆斩棘势不可挡,我等君臣在终于杀出重围……”内阁首辅大臣程园毕眯缝着一双老眼说道:“忠勇公固然居功至伟,也是万岁百灵护体,历代先皇在天护佑之下,我大明气数不绝之故!”
作为当事人之一,长平公主笑道:“于公而言,忠勇公身负先皇托付之重,于私而论,忠勇公当时是太子师。我记得当初力战之时,忠勇公腿脚被创,这伤疤至今犹存……永王应该还记得当初的情形吧?”
永王,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嫡子,复隆皇帝的弟弟,当时才十岁多一点,现在却已十四虚岁了,想起当时的情形,永王还是心有余悸:“怎会不记得?但是我害怕的很,只是蜷缩在车子上,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忠勇公可千万不能倒下,要不然就全完了……”
在一哇声的赞誉声中,李吴山的表现稍显冷淡:“永王严重了,我大明自有天命相加,纵是经历些坎坷也必然会浴火重生,又怎么会因臣一人而兴而废?”
“今日你我君臣之聚,仅为闲谈不论政事。”复隆皇帝摆了摆手,笑呵呵的命宫人取出美酒:“这是桂王新贡的百叶酒,朕已品过了,着实不错,诸卿都尝一尝……”
自从崇祯皇帝殉国之后,这大明朝的江山就甭了。虽然福王在军头的拥立之下在南京做了皇帝,但是很多宗室和地方实力派都暗中不服,有些甚至公然拒绝承认弘光帝的合法性。
反正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血脉,你福王能自行拥立做皇帝,别的藩王凭什么就不能有样学样呢?于是乎,一时间风起云涌,大有为了争做“大明天子”而大打出手的架势。
后来,在李吴山的运筹帷幄之下,立起了太子这个正统,底定了江南,才勉强维持住一个“半壁江山”的局面。
但这江南半壁并不稳固,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就在江北,谁也不知道这位复隆皇帝会不会步弘光帝的后尘,会不会转瞬即灭。大家还存着以前的心思,随时都准备只要清军杀过长江复隆政权崩溃之后就是抢先宣布“登基称帝”“执掌大明”的消息。
直到黄州之战以后,李吴山用事实证明了复隆朝廷不仅有自保的能力,还有余力发动主动远征,至少在短时间没有不变出现转瞬覆灭的情形。
正是因为李吴山主动展示武力,一直都在装聋作哑对江南朝廷视而不见的桂王才终于上书纳贡,承认了复隆皇帝的正统地位和江南政权的统治地位。
不论桂王的臣服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至少维持了一个表面上的统一,这对于江南君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也让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黄州之战的巨大影响。
只要闽浙一带的唐王再承认了复隆朝的正统地位,就可以完成名义上的统一,成为一个完成在“南明”,而不是江南小朝廷。
虽然有言在先不论政事,但君臣相聚不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