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回到北宋当大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赵曙听完,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坚所言有理啊!有道坚知谏院,必然可保朝廷言路通畅。”
甘奇也出了一口气,刚才那番话,看来是真的说服了赵曙。没有一个皇帝不会被这种话语打动的,万民敬仰,青史一笔,明君典范,这显然是赵曙所追求的。
曹太后的结局,在甘奇这几句话中,终于扭转过来了。
赵曙哪怕是装,也会装得一副孝顺的模样。
这件事情算是说完了,赵曙却还有烦心之事,又问甘奇:“道坚,你说朕初登基,到底该做些什么?”
这话倒是把甘奇问愣住了,都当皇帝了,还要做什么?
不过这也是个问题,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新皇帝上任,岂能不想做出一点成绩出来?
但是如今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去做出成绩呢?
赵曙显然有些迷茫,他这个皇帝,有一个榜样在前面,那就是万民敬仰、青史留名的仁宗皇帝。
所以已经登基快两个月的赵曙,不想让自己显得碌碌无为,那就得干些什么。
到底干些什么呢?这个国家,最近也不缺钱,也不打仗,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说大事,几乎连小事都没有。
这让赵曙去干点啥好?
赵曙问出这句话,甘奇几乎忍不住就要说出“改革”一词了,把这个国家从上至下、从内至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敢叫日月换新天!
甘奇连忙沉了沉,得沉住气。
改革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甘奇现在这个地位可以完成的。这种事情不能靠皇帝,只能靠自己。
因为靠皇帝,不知道皇帝哪天被其他人忽悠人就变卦了,改革就无疾而终了。皇帝本就是个人,也会受到别人左右,皇帝变卦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想要改革成功,甘奇就得靠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去面对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信服他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皇帝的信任,这才是改革的基础。甚至皇帝不信任的时候,有怀疑的时候,还有人帮着甘奇去说服皇帝。
而且改革还不能操之过急,得有试验,然后在推广,得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经验来自邓老爷子。不能直接就一拍脑袋大刀阔斧去弄,这么干必然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实就失败在这两点上。
一是王安石几乎就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在干,干到后来,满朝都是敌人,甚至自己手下的人都有叛变的。皇帝也经常摇摆不定。
二是王安石许多的政策,还真就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大刀阔斧去弄,最后的结果表明,王安石的一些政策,其实在推广实行阶段是行不通的。
当然,王安石还有许多政策还是极为高明与先进的,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是为大宋积累下来了一些家底的,否则徽宗赵佶也不可能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醉生梦死直到亡国。
所以甘奇这个时候,不适合提出什么变法改革的事情。
甘奇在沉思,为新皇帝上任三把火想着办法。
赵曙见得甘奇久久不语,多少也有些气馁。还说道:“先皇把这天下治理得太好了,教朕如今都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本还有一个冗费度支问题,却也被道坚你的商税之法解决了。唉……”
冗费度支被解决了?其实也不尽然,是这两年解决了,过两年这个问题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赵曙说出这番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一个幻想,要是当初甘奇把商税之法拖几年在拿出来那就好了,这个时候刚刚登基的赵曙,不久立马能做出大政绩了吗?此时也不会这么烦恼。
甘奇想了许久,想定了一件事情,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陛下,国泰民安之时,其他政事暂时都无需多操心。陛下有没有想过干一件大事?”
甘奇要怂恿赵曙了。
赵曙立马来了精神,问道:“什么大事?”
“燕云十六州!”甘奇说得是一字一句。这件事情太大了,是大宋历代皇帝的心病,甚至宋神宗小针针上位的时候,还说过一个遗愿:得燕云十六州者,封王。
燕云十六州是哪里?大致范围就是东起后世的天津,西到后世山西之北的这么一个狭长的区域,中间还包含了后世的北京。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燕云十六州就在长城之下,也是燕山山脉之下。
燕山山脉是河北山西之地,北方唯一的屏障,也就是中原北方最重要的屏障。游牧民族只要越过燕山山脉,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其实整个中原之地,都没有真正的防线可守。
燕云十六州如今在辽国手里,也就是说这大宋朝的北方,是没有真正屏障的,辽国只要进攻大宋,打破几个主要城池,便可马踏汴梁。这也是后来金国入侵的时候,能瞬间兵围汴梁、灭亡北宋的原因所在。
辽国与北宋,在几十年前打了许多仗,北宋最初的北伐,也就是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那个时候,辽宋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大局上基本维持着一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
所以在这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之下,辽宋才签订了檀渊之盟,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历史上的檀渊之盟,维持了一百年,一直维持到徽宗赵佶的时候,维持到北宋灭亡的前几年才被打破。
也是北宋立国之初的时候,军将还算能打。辽那时候也极为强盛,还未腐朽,战局之上经常占有优势。但是宋也不弱,许多人以为檀渊之盟是屈辱的盟约。
其实也不尽然,别看宋朝答应了辽国岁币之事,其实岁币对于宋朝而言,算不得什么,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这点钱几乎是九牛一毛。
辽之所以会在军事处于略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合约,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战,真宗景德二年,檀渊之战中,辽国领军统帅萧达凛被宋军射杀在阵前,致使辽军士气大落,无心再战。
那时候的宋军,能在阵前射杀辽国领军的统帅,可见战斗力着实不差。
领军统帅都死了,辽国不想战了,宋也不想接着打了,辽国还要面子,檀渊之盟结下,宋朝每年给辽国送点钱去。
双方从此万事大吉了一百年之久。
但是对于大宋来说,不论是哪个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还是心心念念想要的,燕云十六州对于整个大宋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感,有了燕云十六州,就有了燕山山脉,也就有了山脉之上绵延的长城,有了这一道防线之后,中原王朝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只是赵曙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听得甘奇说出“燕云十六州”这几个字,也是一脸的惊骇之色,燕云十六州他是想要的,要说能夺回燕云十六州,赵曙就超越了大宋所有的皇帝了,甚至太宗太祖。
但是,赵曙惊骇问道:“道坚是想起兵事?这……”
“陛下稍安,臣并非只是想起兵事,容臣娓娓道来……”甘奇,准备忽悠了。这个忽悠有很多目的。
赵曙还是吓到了,与辽国开战,背弃盟约的骂名先不说,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反对。
因为辽国不是西夏,也不是那些造反的贼寇,辽国之势,在所有人心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旦开战,几乎就是赌上了国运,若大败,亡国都有可能。
赵曙一脸紧张说道:“你说,你好好说,万不可胡说……”
r /> 赵曙听完,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坚所言有理啊!有道坚知谏院,必然可保朝廷言路通畅。”
甘奇也出了一口气,刚才那番话,看来是真的说服了赵曙。没有一个皇帝不会被这种话语打动的,万民敬仰,青史一笔,明君典范,这显然是赵曙所追求的。
曹太后的结局,在甘奇这几句话中,终于扭转过来了。
赵曙哪怕是装,也会装得一副孝顺的模样。
这件事情算是说完了,赵曙却还有烦心之事,又问甘奇:“道坚,你说朕初登基,到底该做些什么?”
这话倒是把甘奇问愣住了,都当皇帝了,还要做什么?
不过这也是个问题,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新皇帝上任,岂能不想做出一点成绩出来?
但是如今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去做出成绩呢?
赵曙显然有些迷茫,他这个皇帝,有一个榜样在前面,那就是万民敬仰、青史留名的仁宗皇帝。
所以已经登基快两个月的赵曙,不想让自己显得碌碌无为,那就得干些什么。
到底干些什么呢?这个国家,最近也不缺钱,也不打仗,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说大事,几乎连小事都没有。
这让赵曙去干点啥好?
赵曙问出这句话,甘奇几乎忍不住就要说出“改革”一词了,把这个国家从上至下、从内至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敢叫日月换新天!
甘奇连忙沉了沉,得沉住气。
改革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甘奇现在这个地位可以完成的。这种事情不能靠皇帝,只能靠自己。
因为靠皇帝,不知道皇帝哪天被其他人忽悠人就变卦了,改革就无疾而终了。皇帝本就是个人,也会受到别人左右,皇帝变卦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想要改革成功,甘奇就得靠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影响力去面对所有人,让所有人都能信服他的一言一行,再加上皇帝的信任,这才是改革的基础。甚至皇帝不信任的时候,有怀疑的时候,还有人帮着甘奇去说服皇帝。
而且改革还不能操之过急,得有试验,然后在推广,得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经验来自邓老爷子。不能直接就一拍脑袋大刀阔斧去弄,这么干必然失败。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实就失败在这两点上。
一是王安石几乎就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在干,干到后来,满朝都是敌人,甚至自己手下的人都有叛变的。皇帝也经常摇摆不定。
二是王安石许多的政策,还真就是一拍脑袋决定的,大刀阔斧去弄,最后的结果表明,王安石的一些政策,其实在推广实行阶段是行不通的。
当然,王安石还有许多政策还是极为高明与先进的,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是为大宋积累下来了一些家底的,否则徽宗赵佶也不可能那么大手大脚的花钱,醉生梦死直到亡国。
所以甘奇这个时候,不适合提出什么变法改革的事情。
甘奇在沉思,为新皇帝上任三把火想着办法。
赵曙见得甘奇久久不语,多少也有些气馁。还说道:“先皇把这天下治理得太好了,教朕如今都不知道做点什么好。本还有一个冗费度支问题,却也被道坚你的商税之法解决了。唉……”
冗费度支被解决了?其实也不尽然,是这两年解决了,过两年这个问题就会再次显现出来。
赵曙说出这番话,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一个幻想,要是当初甘奇把商税之法拖几年在拿出来那就好了,这个时候刚刚登基的赵曙,不久立马能做出大政绩了吗?此时也不会这么烦恼。
甘奇想了许久,想定了一件事情,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说道:“陛下,国泰民安之时,其他政事暂时都无需多操心。陛下有没有想过干一件大事?”
甘奇要怂恿赵曙了。
赵曙立马来了精神,问道:“什么大事?”
“燕云十六州!”甘奇说得是一字一句。这件事情太大了,是大宋历代皇帝的心病,甚至宋神宗小针针上位的时候,还说过一个遗愿:得燕云十六州者,封王。
燕云十六州是哪里?大致范围就是东起后世的天津,西到后世山西之北的这么一个狭长的区域,中间还包含了后世的北京。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燕云十六州就在长城之下,也是燕山山脉之下。
燕山山脉是河北山西之地,北方唯一的屏障,也就是中原北方最重要的屏障。游牧民族只要越过燕山山脉,就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
没有了燕云十六州,其实整个中原之地,都没有真正的防线可守。
燕云十六州如今在辽国手里,也就是说这大宋朝的北方,是没有真正屏障的,辽国只要进攻大宋,打破几个主要城池,便可马踏汴梁。这也是后来金国入侵的时候,能瞬间兵围汴梁、灭亡北宋的原因所在。
辽国与北宋,在几十年前打了许多仗,北宋最初的北伐,也就是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那个时候,辽宋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大局上基本维持着一个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
所以在这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平衡之下,辽宋才签订了檀渊之盟,有了几十年的和平。历史上的檀渊之盟,维持了一百年,一直维持到徽宗赵佶的时候,维持到北宋灭亡的前几年才被打破。
也是北宋立国之初的时候,军将还算能打。辽那时候也极为强盛,还未腐朽,战局之上经常占有优势。但是宋也不弱,许多人以为檀渊之盟是屈辱的盟约。
其实也不尽然,别看宋朝答应了辽国岁币之事,其实岁币对于宋朝而言,算不得什么,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这点钱几乎是九牛一毛。
辽之所以会在军事处于略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合约,主要还是因为最后一战,真宗景德二年,檀渊之战中,辽国领军统帅萧达凛被宋军射杀在阵前,致使辽军士气大落,无心再战。
那时候的宋军,能在阵前射杀辽国领军的统帅,可见战斗力着实不差。
领军统帅都死了,辽国不想战了,宋也不想接着打了,辽国还要面子,檀渊之盟结下,宋朝每年给辽国送点钱去。
双方从此万事大吉了一百年之久。
但是对于大宋来说,不论是哪个皇帝,对于燕云十六州,还是心心念念想要的,燕云十六州对于整个大宋来说就是一种安全感。国家的安全感,有了燕云十六州,就有了燕山山脉,也就有了山脉之上绵延的长城,有了这一道防线之后,中原王朝才能真正高枕无忧。
只是赵曙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听得甘奇说出“燕云十六州”这几个字,也是一脸的惊骇之色,燕云十六州他是想要的,要说能夺回燕云十六州,赵曙就超越了大宋所有的皇帝了,甚至太宗太祖。
但是,赵曙惊骇问道:“道坚是想起兵事?这……”
“陛下稍安,臣并非只是想起兵事,容臣娓娓道来……”甘奇,准备忽悠了。这个忽悠有很多目的。
赵曙还是吓到了,与辽国开战,背弃盟约的骂名先不说,朝堂上不知多少人要跳出来反对。
因为辽国不是西夏,也不是那些造反的贼寇,辽国之势,在所有人心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旦开战,几乎就是赌上了国运,若大败,亡国都有可能。
赵曙一脸紧张说道:“你说,你好好说,万不可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