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激发出热情的女人们干劲冲天,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
李青林拿杆称将初四一整天的纺出来的棉纱称了称重量,平均每个人每天最多能纺八个小时,一个人每天最高能纺九两皮棉,三个人一天最多纺二斤七两皮棉。
民国时期棉花产量低下,因而价格较贵,现在皮棉价格是一块大洋大约买三斤。这次李万全他们“讨”了了十三个大洋的皮棉,就是四十斤,照现在这个速度,四十斤皮棉需要半个月才能纺完。
军队的夏装最迟在五月底就要发放到士兵手里。棉纱还需要经过织布、染色、缝制后才能送到军队手里,那就是说最迟在五月上旬前棉纱需求最旺盛。从现在起到五月上旬这一期间,面纱的需求量最大。李青林的手工纺纱小车间只有加大出纱量,才会最大限度的赚钱。于是李青林做出了一个决定:增加纺纱车,聘用纺纱女工。
这次李青林也没有征求李万全他们的意见,直接决定以下几条:一、请周家、钱家三个女人加入,现有的纺车换人不停车,日夜纺纱,;二、李万祥加紧制作纺车,最终达到每个女人一辆;三、以计件制发放纺纱工钱,包括家里人在内,每纺一斤皮棉发工钱十个铜元,余下的纯利润按两家股份分红;四、纺纱不是女人的专利,大老爷们也可以学会纺纱。作为表率,男人学纺纱先从李清林开始。
豫北地区男人在这个时期一般不做这种女人干的活的,李青林知道男人纺纱并不输于女人。前世李青林去延安旅游,革命文物展示馆里就有周总理用过的纺车。在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许多男人也会纺纱,并且纺出来的棉纱质量很好。
除了第四条以外,李青林安排的几条意见都在顺利实施。不需要出钱买原料,也不需要准备纺纱车,只需要花点功夫出点力气就可以赚钱,这样的好事让村里所有的女人都加入了纺纱行列。皮棉一天天减少,雪白的棉纱不断被纺出来,
李青林确实准备以身作则学习纺纱,他刚坐在纺纱车前准备跟卫三丫学纺纱,就被婶子刘二花一把揪了起来。
婶子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女人干的事,不是你干的活!你是干大事的人,只要多想点好办法让咱们多赚点钱就行了!”
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李青林想在短期内改变传统思想,最起码现在就行不通。李青林只好苦笑一下,放弃了他男人纺棉纱的宏伟计划。
李青林前世看过一份资料,知道有一种纺纱车可以一次纺三锭,这种纺车可以提高纺纱效率。他本想通过改进手摇纺纱车来实现一次访三锭纱,因为自己不是学机械专业的,李青林研究了一番手摇纱车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于是自动放弃了。
不过李青林另外一个改革成功了,那就是省油的灯。
晚上加班需要照明,照明就需要点灯。所有的纱车都摆在一间屋子里,晚上点一盏桐油灯亮度绝对不够,一间屋子最起码要两处照明点才行。
桐油很贵,王秀珍舍不得,便找来不花钱的松明子点上。点松明子虽说不用花钱,可是点起来烟太大,时间久了,屋子里的人满脸都漆黑的。李青林禁止用松明子照明,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因为连人都熏黑了,那纱也会黑,出售的时候卖相不好,人家会压价的。
李青林决定制作省油的灯。
历史上确实有省油的灯,南宋诗人陆游曾经有段文字记录过省油的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磁盏最省油。蜀中有夹层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陆游所记录的省油灯是有科学道理的。普通的油灯里的油在点燃时不是完全被燃烧掉的,有一部分又是被蒸发掉的。因为灯芯燃烧同时,也加热了灯盏中的植物油,油温上升灯油就白白挥发了。
李青林家现在用的灯很简单,就是一个铜灯盏放在一个竹架子上,盏里面再倒上灯油、安上灯芯就可以点亮了。
李青林把灯盏拿下来,放到一个大小深浅合适的土陶盘子上,再将灯盏底下盘子里注满水。灯点燃了,油温传到水里,水挥发得快,灯盏里的油温就低,桐油减少挥发,油就省下来了。使用这种简单的省油灯需要经常注意灯盏下面水面高度,一旦水面过低就必须加水。
 ... -->>
被激发出热情的女人们干劲冲天,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
李青林拿杆称将初四一整天的纺出来的棉纱称了称重量,平均每个人每天最多能纺八个小时,一个人每天最高能纺九两皮棉,三个人一天最多纺二斤七两皮棉。
民国时期棉花产量低下,因而价格较贵,现在皮棉价格是一块大洋大约买三斤。这次李万全他们“讨”了了十三个大洋的皮棉,就是四十斤,照现在这个速度,四十斤皮棉需要半个月才能纺完。
军队的夏装最迟在五月底就要发放到士兵手里。棉纱还需要经过织布、染色、缝制后才能送到军队手里,那就是说最迟在五月上旬前棉纱需求最旺盛。从现在起到五月上旬这一期间,面纱的需求量最大。李青林的手工纺纱小车间只有加大出纱量,才会最大限度的赚钱。于是李青林做出了一个决定:增加纺纱车,聘用纺纱女工。
这次李青林也没有征求李万全他们的意见,直接决定以下几条:一、请周家、钱家三个女人加入,现有的纺车换人不停车,日夜纺纱,;二、李万祥加紧制作纺车,最终达到每个女人一辆;三、以计件制发放纺纱工钱,包括家里人在内,每纺一斤皮棉发工钱十个铜元,余下的纯利润按两家股份分红;四、纺纱不是女人的专利,大老爷们也可以学会纺纱。作为表率,男人学纺纱先从李清林开始。
豫北地区男人在这个时期一般不做这种女人干的活的,李青林知道男人纺纱并不输于女人。前世李青林去延安旅游,革命文物展示馆里就有周总理用过的纺车。在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许多男人也会纺纱,并且纺出来的棉纱质量很好。
除了第四条以外,李青林安排的几条意见都在顺利实施。不需要出钱买原料,也不需要准备纺纱车,只需要花点功夫出点力气就可以赚钱,这样的好事让村里所有的女人都加入了纺纱行列。皮棉一天天减少,雪白的棉纱不断被纺出来,
李青林确实准备以身作则学习纺纱,他刚坐在纺纱车前准备跟卫三丫学纺纱,就被婶子刘二花一把揪了起来。
婶子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女人干的事,不是你干的活!你是干大事的人,只要多想点好办法让咱们多赚点钱就行了!”
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李青林想在短期内改变传统思想,最起码现在就行不通。李青林只好苦笑一下,放弃了他男人纺棉纱的宏伟计划。
李青林前世看过一份资料,知道有一种纺纱车可以一次纺三锭,这种纺车可以提高纺纱效率。他本想通过改进手摇纺纱车来实现一次访三锭纱,因为自己不是学机械专业的,李青林研究了一番手摇纱车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于是自动放弃了。
不过李青林另外一个改革成功了,那就是省油的灯。
晚上加班需要照明,照明就需要点灯。所有的纱车都摆在一间屋子里,晚上点一盏桐油灯亮度绝对不够,一间屋子最起码要两处照明点才行。
桐油很贵,王秀珍舍不得,便找来不花钱的松明子点上。点松明子虽说不用花钱,可是点起来烟太大,时间久了,屋子里的人满脸都漆黑的。李青林禁止用松明子照明,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因为连人都熏黑了,那纱也会黑,出售的时候卖相不好,人家会压价的。
李青林决定制作省油的灯。
历史上确实有省油的灯,南宋诗人陆游曾经有段文字记录过省油的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磁盏最省油。蜀中有夹层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陆游所记录的省油灯是有科学道理的。普通的油灯里的油在点燃时不是完全被燃烧掉的,有一部分又是被蒸发掉的。因为灯芯燃烧同时,也加热了灯盏中的植物油,油温上升灯油就白白挥发了。
李青林家现在用的灯很简单,就是一个铜灯盏放在一个竹架子上,盏里面再倒上灯油、安上灯芯就可以点亮了。
李青林把灯盏拿下来,放到一个大小深浅合适的土陶盘子上,再将灯盏底下盘子里注满水。灯点燃了,油温传到水里,水挥发得快,灯盏里的油温就低,桐油减少挥发,油就省下来了。使用这种简单的省油灯需要经常注意灯盏下面水面高度,一旦水面过低就必须加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