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七章投书行卷

    此时京师开封府发解试刚刚考过,虽然走了不少外地而来的赴考学子,但是数量终究不算多,相反为了明年的礼部试更多的学子开始云集京师,这才是抡才大典的开始。每到chun闱之年,在前一年朝廷都会在各州府设立考场先进行发解试考试,能够像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那样不经所在地发解试而参加京师发解试的学子还是很少的。

    事实上朝廷的贡举条例是十分严格的,本人户籍在何地就必须要在本地来参加发解试夺取“解额”只有这样才能有资格参加来年chun闱。这些如苏轼兄弟远道而来跳过本地到开封府参加发解试的学子,基本上都是由在京师的亲友和官员保举才能有这个资格——蜀中江浙向来文风鼎盛,那里读书蔚然成风,加之民间富庶也供得起更多的学子读书,朝廷给没个周府的解额是一个定数,在那里参加发解试夺得解试资格那自然要比别的地方激烈的多,说起来苏轼兄弟是占了很大的便宜的。

    周代官场如何已经遥不可考,秦皇一统天下只历二世便亡,自汉高祖取了天下之后除了分封诸王之外,zhong yāng朝廷权利的格局一直就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格局——南北之争。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种格局,但是却明显的存在着,即便到了大宋也是如此,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就是这科举考试也存在着隐形的争夺——南方各州郡取解额两三千人中只取二三十人,是百人当中取一人;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州郡则是百人之中取十余人,十人之中取一人。

    正是这种南北各州郡发解试解额数量的分配所产生的巨大差距,使得南方那些文风昌盛的地区的发解试显得格外的残酷。由此这考生的户籍管理也成了问题,冒贯之风也是极为猖獗,以至于考生每一级考试直到最后的“东华门唱名”都要将籍贯标注上去,即便如此铤而走险的考生仍然是举不胜举。

    不过造成这一局面的朝廷诸公却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不为别的就是保住北方对南方的绝对优势,诸如河北路的世官显贵家族数量远比南方要多得多。当然苏轼苏辙通过什么门路来开封府参加发解试,王景范自然是不会去问的,而他本人也是受益于这种解额政策——渭州的解额有十四个,对他而言在渭州取得解额犹如囊中探物一般容易。只是北方学子在发解试上所占的便宜也就仅此而已了,到了礼部试这个环节还是要才**气一个都不能少去争那进士名额。

    如此多的学子在京师,中庸章句新解一书刚一面世便就因为白沙书院辩论创出的名头而大卖,而那些刚到京师的赴考学子也因为人云亦云而有不少人去购买。不多时几乎每个学子聚会的场所都会有关于中庸章句新解的相关谈论,当然白沙书院的分道台也是为学子们所津津乐道。

    中庸章句新解开始之时只是大家谈论一下而已,任谁也没想着一个十八岁学子能够做出什么精彩的集结,不过放着这么一个不错的靶子不用终究是对不起自己的,没有谁嫌弃自己的名声大,而想要一夜成名莫过于将另外一个成名的家伙的著作贬低到一文不值。中庸章句新解无疑给那些想要成名的人一个大好机会,尽管作者实在是弱了些,但总比没有的强。

    不过想要捞一笔的人很快就发现这中庸章句新解非是一般无知书生的冒失举动,想来那白沙书院分道台上好两个月辩论也不是吃素。,虽没有大儒坐镇但年轻学子之间仅凭着一腔不服气的精神足够将这本书提炼精纯,至少想要对此下手成就自己名声的家伙来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那些大儒才有可能。

    最终九月中旬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欧阳修公开表示中庸章句新解阐发圣人之意别出心裁,乃天下学子应读之书,并且上书皇帝对于书中所提及的标点符号加以核定推广使用。欧阳修上书标点符号推广使用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不过这道上书却毫无意外的得到了其他著名学者的响应,而且欧阳修登高一呼似乎也确立了中庸章句新解的地位,这种赞扬令王景范立时身价倍增。

    “这个欧阳内翰倒是个妙人,先生所著中庸章句新解算是功德圆满了!”于文传和俞樾一大早便笑着走进王景范的书房。

    当王景范听到欧阳修公开称赞自己之后,也是有些意外,不过随即便平复下来——能够位列唐宋八大家除了欧阳修自身的才学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动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来革新文风,嘉佑贡举他辣手打击西昆体大获成功,也让他成为一代文宗。只是王景范父子内心中对欧阳修的评价都不怎么高,如果狄青的事情他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动者,而那篇赫赫有名的朋党论可是为后几十年的大宋政局做了个鲜明的注脚。

    “现在可以将那大学章句新解拿出去刊印了,这事就交给书院的印书坊,他们不用雕版这么麻烦,几天便可以印完交付书商发售了!”王景范也是心情大好,虽然他对欧阳修的评价不高,但现在他可是一文不名,能够得到欧阳修的赞赏势必让他身价倍增,就算和一些著名学者在一起也算是有了底气。

    白沙书院自己建了一个印书坊,不同于传统的印书坊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来雇佣雕版师傅,只需向白沙村招募几个木匠刻出木活字然后按照文章排列即可。这木活字印刷是父亲教给他的,原本是想着若王景范科举考试不顺,以后也算有个能够支持生活的营生,现在王景范显然觉得自己用不着那这个来赢利养活自己了,毕竟手中的两处农庄便足以支持现在书院的运转和自己的生活所需。

    其实这木活字印刷也不算什么高明,只是活灵活用而已,市面上早就出现用泥活字来印刷的技术了,只是泥活字印刷出来的东西粗糙不堪,更多的是用来印刷一些告示之类的单篇幅的东西。木活字只是在泥活字和雕版之间取了个折中,兼顾两者之利——比泥活字引出来的东西更漂亮,而比雕版更便宜更快捷。

    “用那木活字来印书确实是方便,不过印出来的书却比不得雕版印刷的精美。先生,既然欧阳内翰帮了忙,先生还是需前往拜见一番致谢的,不如我去差人手抄一份大学章句新解的书稿?”俞樾问道。

    王景范指着俞樾笑着说道:“难不成我还要学明允公一般要投书欧阳修、富弼等人么?”

    苏轼和苏辙开封府发解试过关之后,兄弟两人经过了这一次考试显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苏轼那活泛的xing子也被压住了,一门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