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巴远君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旬城向北,一路向北,到旬城地界最北,就是桐木。

    桐木,叫过乡,叫过镇,也被前山人叫过桐木沟沟。

    生活在桐木沟的人,生下来就有个共同的名字——“后山脑脑的”只要遇到的是桐木人,稍微前山一点的人都这样冠以集体的称呼。桐木人走过后,别人就开始指手画脚——不用看,这就是桐木沟后山脑脑上出来的。

    桐木是个奇怪的地方,天南海北的人移民在这里,有湖北湖南的,有广东广西的,有江浙一带的,文化在这里兼容,又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我们姑且称之为——桐木文化。

    桐木是一本书,需要研读。

    我出生和成长在桐木后山脑脑,老家有六怪,可以连接一部桐木兴衰史。桐木,有过阵痛,有过蜕变。而这六怪,是最卑微的见证者。

    一怪:桐木无“桐”

    桐木有“木”无“桐”“木”是大多叫不上名字的“木”

    桐木的木有多种品种,南北杂交。以桦栎树、槐蔷树、红椿树、冷杉树居多。还有就是叫不上名字或者写不出字来的树。比如yahao树。

    小时候,和张家二丫一起进山里偷人家李家黑娃的柴回家烧的时候,最喜欢砍那种黄落木树,干的块,肯燃,燃的时候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有时还憋出几个火星字,我那件蓝色迪卡中山装上,就被这种落木树火星字烧好几个洞洞。

    “桐”是不知道叫啥子的“桐”

    偶尔遇到过泡桐树,几根根,长的飙溜线直的,谁家闺女要是出嫁,做成陪嫁,倒是上好的树木。

    为啥子叫桐木?是因为有梧桐?还是因为有油桐?还是因为有泡桐?

    问老先人,老先人说:“是从崇阳县搬过来的,我来的时候就叫桐木,找求不到。”

    问别人的老先人,别人的老先人就说:“我是从江南搬过来的,我来的时候就叫桐木,哪个知道噻?”

    300多年以前,桐木沟沟还是一片荒凉,山大沟深,当地生活着几家土著,就是现在被称之为——“本地人”的部落。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突然有一天,湖广移民的汉子瞅准了这里,有人就在两河关放了一把火,一把火一直烧到桐木沟最顶端的指路牌,差点就烧到了现在汉滨区的东镇乡,火熄灭的地方就叫火烧天涯。

    一个沟,外地入侵。本地人开始受到生活的冲击,开始上演百年的传奇。

    我的祖先就是蒙人,避难到湖北崇阳县,湖广移民的时候,老先人背着一张蒿耙,来到桐木沟,不知是和当地的土著还是外来的那家妹子联姻,续写了一部算不上传奇的传奇。

    我想,桐木的那个“桐”都被火烧死了吧?只剩下木了,杂木——百分之90的植被覆盖率足以为证。

    二怪:火烧天涯无“涯”

    火。

    一把大火。

    一把大火烧了一条沟。

    那火大的肯定和天一样高,红彤彤的。

    一直烧到现在桐木沟最顶部的山上,那个山就被叫做火烧天涯。

    火烧天涯,这名字多浪漫,谁说后山沟沟的人没见识?没文化?火烧天涯,这里无涯,只有一座山,桐木沟沟最顶端的望娘山。

    300年前的某天,桐木沟的老先人,为了避难、为了拼搏的理想、为了寻找一个美丽的梦,千里迢迢来到深山沟,面对荒芜人烟的崇山峻岭,他们顿时泪如雨下。

    如果没有生活的很好,没有成为英雄,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要是老家的朋友们问他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怎么好意思对他们开口。

    我的祖先骑过马,驰骋过草原,射过箭,剑指天涯,现在来到这里,如果成不了英雄,对于狂奔的马蹄,以及草原上牛羊的集体回眸,他们该何去何从?

    放火烧了这里吧,有人提议。

    烧了吧,有人附和。

    于是,一把大火点燃起了一个山沟的梦想。

    大火被河道的风吹着,火苗串起老高,火势借着狂风,呼呼呼,一直烧了绵延50公里。

    够了,够了,天下起了大雨,大雨淋湿了窜起的火苗。最高山上,火熄灭了,先人们看到大火似乎烧到了天际,有人就说,看!火烧天涯!

    大火烧过的地方,粮食出奇的好,老先人在这里定居,他们说,再也不回去了,混不出样子再也不回去了!

    我,属于先人的后代。

    那一年,我到过草原,我骑了马,被摔下来;我射过箭,偏得离谱。这没多大关系,关键看我是否忘掉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像他那样歌唱、并且醉倒——“再多的梦,也嫌少”

    你会问,一代天骄又有什么了不起!

    他走了,却把草原留下来,还留下沒骑过的马,沒射完的箭,让每个人都想试试。

    我也想试试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气。

    火烧天涯,我的同事王成涛先生,就出生在哪里,他走出来了,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告诉我,天涯,其实不远。

    三怪:岩屋庵无“庵”

    我,一条沟。我们结伴而来,依偎了近30年。

    我最想写的还是我儿时的乐园——岩屋庵。它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和趣事。

    庵,字典中释义: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

    也就是说,我老家的岩屋庵应该是个尼姑庙。但是,从我懂事起,就没见过尼姑,而现在竟然被改成了岩屋禅寺,因为里面住着一个云游的和尚。

    一座古刹,坐落在半山上,以岩为屋,故名岩屋。

    此庙建于唐朝佛教盛行时期。相传当时岩洞时现祥云瑞气,民众竞相朝拜,灵验无比。因此,人们自愿投资投劳,凿岩砌石修庙,尊佛奉祀。后历朝历代相继维护,从现存的七块庙碑记载:清乾隆43年、嘉庆13年、民国7年均都扩建修缮。拒乾隆年间的碑文记载可知,当年寺的规模宏大,香火盛行,连外地的香客都来拜访,古今许多志士骚客前来观光游览,并留下赞美的诗篇。

    在寺中静听流水欢笑,如琴如歌。两岸水影山色,倒影天光。仰望四面巍峨群山,云雾缠绕,层叠罗列,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可谓:“山水聚灵气,五岭走葱茏,四面挂画轴,一寺落崖中。”万千气象,蔚为奇观。

    河对岸小镇村落——三河街,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欢乐农家。颇有江南水乡的情趣。一水之隔使佛山净地与人间乐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