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狼烟晚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0章一锅粥
榆林卫隶属陕西都司府管辖——我们常常看到都司府或者行都司府两个称呼,比如,陕西这里便是:既有陕西都司府,又有陕西行都司。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区别不大。
大明对省级地方的管理是三套班子:承宣布政使司是行政机构,主管民事,长官叫布政使,后来逐渐改制称巡抚、提行按察使司是司法机构,长官叫按察使、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机构,长官叫都指挥使。都司府可以理解为省级军分区、“省”的全称叫“行中书省”。不过,洪武年间由“都卫”演变而来的都司府是应当时的军事防务需要而设,随着疆域的扩充,有些地方区域变得非常大,比如陕西,辖地可不是今天的那点区域,包括了甘肃、青海和四川很大部分,设在西安的陕西都司府完全管不过来。于是在甘州(今甘肃张掖)设立陕西行都司,就近进行军事方面的管理指挥(走官道,两地相距约两千六百五十华里)。总而言之,简单地说:如果军事管理机构与行政管理机构在同一个地方的,就是一个都司府统管、不在一个地方,区域又很大的,就再增设一个行都司府做补充,行政级别相同。
无论是都司还是行都司,向下的行政管辖单元依次为:卫、千户所、百户所。这个系统,叫卫所制。
都司府或行都司府是省军分区,卫就类似于师级单位(如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等这卫那卫),机构叫某某卫指挥使司,长官叫指挥使(师长),正三品、指挥同知(副师长)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再低一级)四人,正四品、卫镇抚(副团级宪兵营长)二人,从五品。每卫理论上5600人,注意,这是指军士的数量,也即是说,按每户一丁计算,每卫辖5600个军户家庭——女人老人孩子统统不算人,叫“口”。“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性。各朝代年龄标准不一,大致从15—60岁。“口”么,顾名思义,就是白吃饭的。朝廷的户籍簿里,丁是丁、口是口。卫,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
千户所一开始分两种,分别叫备御千户所和守御千户所,前者隶属于卫,后者由都司府直辖,后来都划归给卫统一管理了。每个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二人,从六品。每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军士编制1120人。行政级别可以参考今天的团级,不过,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一则以文御武的传统,别说五品千户,就算正三品的指挥使,七品县令虐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锦衣卫是天子亲兵,这个不算哈)、二则,说有一千多人马,到中后期,一个千户能领百来人的队伍打仗就很不易了。
每个百户所理论上是112人(跟连差不多),百户是正六品。下辖两个总旗,各56人,负责人叫总旗官,正七品。每个总旗下辖五个小旗,领头的叫小旗官,从七品,带十个大头兵。
按照聪(财)明(迷)无双的太祖爷朱元璋的想法,各卫所平时屯田自己养自己,谁也别想白吃朕的粮食、战时奉命攻守,撂下锄头抡起刀去给朕砍反贼!至于战斗力如何,“农兵”的伤亡会多大……重要吗?太祖爷才不会管这等事——大不了给各行省布政使下道命令:都给我生三胎四胎五六胎、然后让吏部考功清吏司纳入官员考核呗!
更为未雨绸缪的千年大计还在后面:别看都司府是军事机构,每逢战时,则要由朝廷临时命将——指挥作战的,可不是都指挥使和下面的卫指挥使,而是文官、具体领兵打仗的,也不一定是他们,朝廷指谁是谁!聪明的太祖爷为了防止唐代藩镇割据危及老朱家江山社稷的悲剧重演,参考了大宋的系统架构设计,整了这么个体系出来。
这个体系管用么?
管用啊……
才怪!
且不说太孙朱允炆屁股还没把龙椅捂热乎,就被上马砍鞑子下马砍百官的彪悍四叔暴击到下落不明,单单看军事管理机构主业负责种地、万一碰上打仗还不需要你负责这种先天性大Bug的系统硬伤,没多久,所有行都司的指挥使、卫所的指挥使千百户都变成大中小各级地主了!
这也不是个事啊——亚里士多德曾曰:恶罗刹总会有的,你不防着点丫一定会打你!打仗既然在所难免,又要防止临时指定的武将借机会拥兵自重,咋办呢?好办:给你拴条铁链子(哦,倒是没让你生八个)。
这条铁链子就是文臣——文臣负责领军,做主帅。可……问题又来了:文臣不知兵啊!而且,军饷军粮物资装备等后勤工作全交给这帮两袖清风一心奉献的道德楷模们真不能让人放心……那就再打个补丁:让太监监军,负责军需供应这摊子事——Ta们是皇上的家人,用着放心!
系统不断地升级打补丁,最后终于变成一个无敌组合:
遇到战事,朝廷临时任命个礼部侍郎之类的文官做总司令,理由么,可能是他字写得好圣上爱看、也可能是他名字起得吉利(比如叫得胜)圣上爱听、也可能是他人缘好,大家推荐——当然,也可能是他人缘不好,这个大家推荐的更踊跃……统领着大军出来,半路上看几章《孙子兵法》(《七书》里其他的不行,都是讲具体管理的“术”,不够高大上)就算克敌本领了然于胸,然后对着山水画一样的地图(有时候连这都没有)冥思苦想一会,随手一指,下达作战命令:“X将军听令!此处依山临水易守难攻,距我军仅20里,现命你率部于明日午时赶至此地布阵,伺敌军渡河时半渡而击!老夫昨晚夜观天象,牛斗间隐有剑气直冲霄汉,此乃大捷破敌之兆!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至于实际距离是20里还是80里、中间是不是隔了座山、敌军看到严阵以待的兵阵会不会配合大人的战略部署立即渡河等着被半渡而击……大人才不管那个!打赢了那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孔明再世、打输了要么是那帮阉货贪墨了粮饷物资、要么是那饭桶草包贪生怕死畏敌如虎——不就是耍笔杆子泼脏水么骂大街踢皮球么,谁怕谁?这可是大人的主业专长啊!
另有个尖嗓无须的公公负责大军的军需供应。这位公公大概率不识字(重男轻女的大环境里,不是穷苦到相当程度的人家,谁也舍不得给传宗接代的娃来那么一刀),还要有人帮着公公算账兼带记录:某营多少人、粮草需要多少、盐醋需要多少、旗帜金鼓刀枪弓矢铠甲拒马铁锹锤子镐头布袋铁钉麻绳斧锯猪牛羊鸡马驴狗……储备了多少消耗了多少还差多少户部工部兵部调拨了多少哪个州县供应了多少……然后开始分:他一个呀我一个,我一个呀你一个,我一个呀我一个,这个我还要一个——管军需是圣上的信任,更是肥差,宫里推荐自己的太监首领能不孝敬吗?二首领那里能不孝敬吗?自己不留一点,肯定说不过去对吧?领军的大人那里不给也不合规矩吧?宫中、军中同僚就算不能一视同仁也都得把嘴给堵上吧……至于当兵的吃啥喝啥拿啥打仗等问题——重要么?打赢了那叫鞠躬尽瘁不负圣恩,输了还是武将贪生怕死望风而逃!英明睿智的圣上绝不会把败仗算在给自己倒马桶的小厮(或大爷)身上。
同样很可能一字不识的武将任务就简单多了:按照领兵大臣的命令去砍人就对了。砍得过,那就一路冲过去,缴获就是赚了、发现可能砍不过时,领着亲兵队在阵后砍自己的溃兵,让他们知道反正都是死,也许还真就能砍赢了、实在不行就撒丫子跑路——真正的技巧在这里!各部一起迎敌,你最好观望一会儿:自己这边占优势就果断出击,友军跟敌人拼了半天体力已经累的不行了,追击溃敌抢战利品肯定跑不过你,往往能捡个大便宜、这边眼看顶不住了,就要及时把队伍带离战场,然后往营里一缩——手里有兵在,朝廷还要指望你,因此大概率最多挨两句骂就没事了,甚至可能为了安抚你,还会受到表扬奖励(这种事还真不少)!傻了吧唧的冲在前面?自己的部队打光了,就算赢了以后也别想分到什么好处!打输了?呵呵,兵都没了,要你何用?正好借你脑袋推卸责任兼带提升一下士气!当然,万一要是打赢了,那首先应该是圣上洪福齐天德感天地、第二要归功于领兵大臣用兵如神、第三是监军天使保障有力、最后一条才是将士用命,算侥幸捡个大便宜……
系统底层源代码里就有这么一个大Bug横着,无论打多少补丁,冗余不消说了,崩溃是早晚的事。所以,中后期,只能重新设计一套系统维持项目运转——这就是营哨制。
营哨制是募兵。与卫所制最大的区别——好吧,别说啥区别了,完全就是不相干的两码事!
首先是兵籍。卫所兵是世袭军户,子子孙孙永世当兵、营哨兵是民籍,服役期满可以退伍,仍归民籍。
其次是编制。营哨制是五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理论兵员3000人左右。
第三是财政来源。营哨制吃皇粮,粮饷开支由国家财政统一承担、卫所制是自己吃自己——好吧,后来将领们变地主以后舍不得用“自己的”田产养“朝廷”的兵,也开始找国家财政狮子大开口了。
夸... -->>
第10章一锅粥
榆林卫隶属陕西都司府管辖——我们常常看到都司府或者行都司府两个称呼,比如,陕西这里便是:既有陕西都司府,又有陕西行都司。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区别不大。
大明对省级地方的管理是三套班子:承宣布政使司是行政机构,主管民事,长官叫布政使,后来逐渐改制称巡抚、提行按察使司是司法机构,长官叫按察使、都指挥使司是军事机构,长官叫都指挥使。都司府可以理解为省级军分区、“省”的全称叫“行中书省”。不过,洪武年间由“都卫”演变而来的都司府是应当时的军事防务需要而设,随着疆域的扩充,有些地方区域变得非常大,比如陕西,辖地可不是今天的那点区域,包括了甘肃、青海和四川很大部分,设在西安的陕西都司府完全管不过来。于是在甘州(今甘肃张掖)设立陕西行都司,就近进行军事方面的管理指挥(走官道,两地相距约两千六百五十华里)。总而言之,简单地说:如果军事管理机构与行政管理机构在同一个地方的,就是一个都司府统管、不在一个地方,区域又很大的,就再增设一个行都司府做补充,行政级别相同。
无论是都司还是行都司,向下的行政管辖单元依次为:卫、千户所、百户所。这个系统,叫卫所制。
都司府或行都司府是省军分区,卫就类似于师级单位(如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等这卫那卫),机构叫某某卫指挥使司,长官叫指挥使(师长),正三品、指挥同知(副师长)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再低一级)四人,正四品、卫镇抚(副团级宪兵营长)二人,从五品。每卫理论上5600人,注意,这是指军士的数量,也即是说,按每户一丁计算,每卫辖5600个军户家庭——女人老人孩子统统不算人,叫“口”。“丁”是指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性。各朝代年龄标准不一,大致从15—60岁。“口”么,顾名思义,就是白吃饭的。朝廷的户籍簿里,丁是丁、口是口。卫,分前、后、左、右、中5个千户所。
千户所一开始分两种,分别叫备御千户所和守御千户所,前者隶属于卫,后者由都司府直辖,后来都划归给卫统一管理了。每个千户所,设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所镇抚二人,从六品。每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军士编制1120人。行政级别可以参考今天的团级,不过,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一则以文御武的传统,别说五品千户,就算正三品的指挥使,七品县令虐起来也是得心应手(锦衣卫是天子亲兵,这个不算哈)、二则,说有一千多人马,到中后期,一个千户能领百来人的队伍打仗就很不易了。
每个百户所理论上是112人(跟连差不多),百户是正六品。下辖两个总旗,各56人,负责人叫总旗官,正七品。每个总旗下辖五个小旗,领头的叫小旗官,从七品,带十个大头兵。
按照聪(财)明(迷)无双的太祖爷朱元璋的想法,各卫所平时屯田自己养自己,谁也别想白吃朕的粮食、战时奉命攻守,撂下锄头抡起刀去给朕砍反贼!至于战斗力如何,“农兵”的伤亡会多大……重要吗?太祖爷才不会管这等事——大不了给各行省布政使下道命令:都给我生三胎四胎五六胎、然后让吏部考功清吏司纳入官员考核呗!
更为未雨绸缪的千年大计还在后面:别看都司府是军事机构,每逢战时,则要由朝廷临时命将——指挥作战的,可不是都指挥使和下面的卫指挥使,而是文官、具体领兵打仗的,也不一定是他们,朝廷指谁是谁!聪明的太祖爷为了防止唐代藩镇割据危及老朱家江山社稷的悲剧重演,参考了大宋的系统架构设计,整了这么个体系出来。
这个体系管用么?
管用啊……
才怪!
且不说太孙朱允炆屁股还没把龙椅捂热乎,就被上马砍鞑子下马砍百官的彪悍四叔暴击到下落不明,单单看军事管理机构主业负责种地、万一碰上打仗还不需要你负责这种先天性大Bug的系统硬伤,没多久,所有行都司的指挥使、卫所的指挥使千百户都变成大中小各级地主了!
这也不是个事啊——亚里士多德曾曰:恶罗刹总会有的,你不防着点丫一定会打你!打仗既然在所难免,又要防止临时指定的武将借机会拥兵自重,咋办呢?好办:给你拴条铁链子(哦,倒是没让你生八个)。
这条铁链子就是文臣——文臣负责领军,做主帅。可……问题又来了:文臣不知兵啊!而且,军饷军粮物资装备等后勤工作全交给这帮两袖清风一心奉献的道德楷模们真不能让人放心……那就再打个补丁:让太监监军,负责军需供应这摊子事——Ta们是皇上的家人,用着放心!
系统不断地升级打补丁,最后终于变成一个无敌组合:
遇到战事,朝廷临时任命个礼部侍郎之类的文官做总司令,理由么,可能是他字写得好圣上爱看、也可能是他名字起得吉利(比如叫得胜)圣上爱听、也可能是他人缘好,大家推荐——当然,也可能是他人缘不好,这个大家推荐的更踊跃……统领着大军出来,半路上看几章《孙子兵法》(《七书》里其他的不行,都是讲具体管理的“术”,不够高大上)就算克敌本领了然于胸,然后对着山水画一样的地图(有时候连这都没有)冥思苦想一会,随手一指,下达作战命令:“X将军听令!此处依山临水易守难攻,距我军仅20里,现命你率部于明日午时赶至此地布阵,伺敌军渡河时半渡而击!老夫昨晚夜观天象,牛斗间隐有剑气直冲霄汉,此乃大捷破敌之兆!不得有误,否则军法从事!”至于实际距离是20里还是80里、中间是不是隔了座山、敌军看到严阵以待的兵阵会不会配合大人的战略部署立即渡河等着被半渡而击……大人才不管那个!打赢了那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机妙算孔明再世、打输了要么是那帮阉货贪墨了粮饷物资、要么是那饭桶草包贪生怕死畏敌如虎——不就是耍笔杆子泼脏水么骂大街踢皮球么,谁怕谁?这可是大人的主业专长啊!
另有个尖嗓无须的公公负责大军的军需供应。这位公公大概率不识字(重男轻女的大环境里,不是穷苦到相当程度的人家,谁也舍不得给传宗接代的娃来那么一刀),还要有人帮着公公算账兼带记录:某营多少人、粮草需要多少、盐醋需要多少、旗帜金鼓刀枪弓矢铠甲拒马铁锹锤子镐头布袋铁钉麻绳斧锯猪牛羊鸡马驴狗……储备了多少消耗了多少还差多少户部工部兵部调拨了多少哪个州县供应了多少……然后开始分:他一个呀我一个,我一个呀你一个,我一个呀我一个,这个我还要一个——管军需是圣上的信任,更是肥差,宫里推荐自己的太监首领能不孝敬吗?二首领那里能不孝敬吗?自己不留一点,肯定说不过去对吧?领军的大人那里不给也不合规矩吧?宫中、军中同僚就算不能一视同仁也都得把嘴给堵上吧……至于当兵的吃啥喝啥拿啥打仗等问题——重要么?打赢了那叫鞠躬尽瘁不负圣恩,输了还是武将贪生怕死望风而逃!英明睿智的圣上绝不会把败仗算在给自己倒马桶的小厮(或大爷)身上。
同样很可能一字不识的武将任务就简单多了:按照领兵大臣的命令去砍人就对了。砍得过,那就一路冲过去,缴获就是赚了、发现可能砍不过时,领着亲兵队在阵后砍自己的溃兵,让他们知道反正都是死,也许还真就能砍赢了、实在不行就撒丫子跑路——真正的技巧在这里!各部一起迎敌,你最好观望一会儿:自己这边占优势就果断出击,友军跟敌人拼了半天体力已经累的不行了,追击溃敌抢战利品肯定跑不过你,往往能捡个大便宜、这边眼看顶不住了,就要及时把队伍带离战场,然后往营里一缩——手里有兵在,朝廷还要指望你,因此大概率最多挨两句骂就没事了,甚至可能为了安抚你,还会受到表扬奖励(这种事还真不少)!傻了吧唧的冲在前面?自己的部队打光了,就算赢了以后也别想分到什么好处!打输了?呵呵,兵都没了,要你何用?正好借你脑袋推卸责任兼带提升一下士气!当然,万一要是打赢了,那首先应该是圣上洪福齐天德感天地、第二要归功于领兵大臣用兵如神、第三是监军天使保障有力、最后一条才是将士用命,算侥幸捡个大便宜……
系统底层源代码里就有这么一个大Bug横着,无论打多少补丁,冗余不消说了,崩溃是早晚的事。所以,中后期,只能重新设计一套系统维持项目运转——这就是营哨制。
营哨制是募兵。与卫所制最大的区别——好吧,别说啥区别了,完全就是不相干的两码事!
首先是兵籍。卫所兵是世袭军户,子子孙孙永世当兵、营哨兵是民籍,服役期满可以退伍,仍归民籍。
其次是编制。营哨制是五人一伍,二伍为什,三什为队,三队为哨,五哨为总,五总为营,每营理论兵员3000人左右。
第三是财政来源。营哨制吃皇粮,粮饷开支由国家财政统一承担、卫所制是自己吃自己——好吧,后来将领们变地主以后舍不得用“自己的”田产养“朝廷”的兵,也开始找国家财政狮子大开口了。
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