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盛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麟德二年二月十八日,皇榜已放,取进士七人、明经三十余,诗名满天下的骆宾王虽也名列其中,却排在了倒数第一,榜一放出,京师哗然者众,质疑取士之公正者不在少数,然,骆宾王自己却处之泰然,但有问,皆托言发挥不佳,事遂平,旋即,骆宾王以进士第七名之身份赴吏部试,得授礼部奉礼郎之职,官阶九品。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日,内廷发出诏书,着璐王李贤就藩岐州,此举开了大唐立国以来无过错嫡子就藩之先河,尤其是在李贤刚于诏狱一案中名声鹊起、正如日中天之时,此诏书一出,满朝大臣为之错愕不已,然,事涉天家,诸臣工虽心有疑虑,却无人敢就此上本言事,一时间李贤失宠之传言甚嚣尘上。
很显然,对于极力想要尽快参与到朝堂大局中的李贤而言,这道就藩诏书可谓是当头一记棒喝,说是一记闷棍也绝不为过,就在诸臣工私下皆以为李贤必然会就此事闹上一场之际,却不料李贤竟然无一句的怨言,坦然受了诏书之后,便安安静静地在府上准备就藩事宜,那等甘之若饴的样子,令诸臣工摸不着头脑之余,对李贤能识大体的好感度也因此上升了不少。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或许是怕见李贤陛辞的缘故,也或许是在长安城呆得腻味了,高宗突然下了道诏书,传令东狩洛阳,留太子李弘在京监国,旋即,也不待李贤去岐州就藩,携武后以及刚满两个月的太平公主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摆驾东巡,声势倒是蔚为壮观,可行动之匆忙却不免有躲闪之嫌疑,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
都走了也好,省得啰噪!尽管对于李贤的“被”就藩李显百般的不甘,可也没辙,只能是“洒泪相送”了一程,至于高宗与武后的离开么,李显心里头却连一星半点的依恋之情都欠奉,当然了,表面上的功夫是做得十足了的,不过么,心里头却满是得了解脱的快/感——高宗临行前不知是真忘了,还是有意为之,竟然没有对李显做出任何的安排,更不曾交待其协助太子理政,如此一来,李显也就真成了个闲散的亲王,若是换成李贤那等有大志者,那一准会深感憋屈,可李显却不同,他可不打算跟太子去闹甚别扭的,也没打算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胡乱参与朝堂大事,能得此闲暇,大可趁势梳理一下将来的算路,还不必去小心提防武后的手段,李显自无不满意之理,当然了,更令李显满意的是——上一世时本该已发生的“二圣临朝”居然没有出现,很显然,李显所鼓动的蝴蝶翅膀已初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算是给将来开了个好头,更给了李显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心与勇气。
有信心与勇气固然是好事,可那玩意儿毕竟不能当饭吃,路尚远,尚需一步步行将过去方是正途,这道理李显自是心中有数得很,这不,一送走了李贤,一件拖延已久的事情可就得提到日程上来了——习武!
李显之所以打算习武倒真没怎么想将来如何驰骋疆场的,只不过是打算将之当成一件避嫌的外套罢了,当然了,若是能就此练得一身本事也不错,哪怕不行,但消能将卫公兵法捞到手,李显也可以满足了,可惜的是李伯瑶那头显然不怎么情愿配合李显的想头,借口一个接着一个,都拖了半个多月了,也没见李伯瑶上门执教,早先高宗尚在时,李显还真不好逼其太紧,也就只能是听之任之,这会儿高宗一走,李显可就不想再这么没完没了地拖将下去了,刚一送走了李贤,李显回头便派了高邈提着礼物杀上卫国功府要人了,这一回李伯瑶倒是没再找那些个不咸不淡的借口,煞是干脆地答应上门指点,可把李显给兴奋坏了,这不,天不亮便起了,随便地梳洗了一番,连早膳都顾不上用,便急忙忙地换上了习武的行头。
“怎么样?孤这样子像武将不?”
李显身穿一身亮银软甲,外罩雪白披风,足蹬白狐皮战靴,头戴英雄冠,两根长长的雉尾分插左右,转身间抖出威风阵阵,还别说,真有点白袍小将的架势,当然了,个子似乎矮了点,脸也稚嫩了些,武将倒是武将了,不过么,却是戏台上的罢了,偏生李显自我感觉良好到了极点,绕着落地大铜镜可着劲地转悠着,照照这,瞅瞅那,臭美无比地转了个圈,一副自得的样子。
“像,真像,殿下若是再拿杆银枪的话,那就更是好了。”
一众小丫鬟们见李显在那儿自我陶醉不已,全都好笑不已,待得李显发问,嘴最快的翠柳憋不住出言答了一句,而后立马便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其余丫鬟见状,先是一愣,紧跟着也全都笑得前俯后仰了起来。
银枪?我勒个去的,这死丫头,等着,小爷一准拿你第一个开荤!李显正顾着得意,一听翠柳这话味道不对,只一琢磨,立马醒过了神来,敢情这丫头是在说他李显是银样腊枪头来着,眼珠子一瞪,端出了亲王的架势,一派准备发... -->>
麟德二年二月十八日,皇榜已放,取进士七人、明经三十余,诗名满天下的骆宾王虽也名列其中,却排在了倒数第一,榜一放出,京师哗然者众,质疑取士之公正者不在少数,然,骆宾王自己却处之泰然,但有问,皆托言发挥不佳,事遂平,旋即,骆宾王以进士第七名之身份赴吏部试,得授礼部奉礼郎之职,官阶九品。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日,内廷发出诏书,着璐王李贤就藩岐州,此举开了大唐立国以来无过错嫡子就藩之先河,尤其是在李贤刚于诏狱一案中名声鹊起、正如日中天之时,此诏书一出,满朝大臣为之错愕不已,然,事涉天家,诸臣工虽心有疑虑,却无人敢就此上本言事,一时间李贤失宠之传言甚嚣尘上。
很显然,对于极力想要尽快参与到朝堂大局中的李贤而言,这道就藩诏书可谓是当头一记棒喝,说是一记闷棍也绝不为过,就在诸臣工私下皆以为李贤必然会就此事闹上一场之际,却不料李贤竟然无一句的怨言,坦然受了诏书之后,便安安静静地在府上准备就藩事宜,那等甘之若饴的样子,令诸臣工摸不着头脑之余,对李贤能识大体的好感度也因此上升了不少。
麟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或许是怕见李贤陛辞的缘故,也或许是在长安城呆得腻味了,高宗突然下了道诏书,传令东狩洛阳,留太子李弘在京监国,旋即,也不待李贤去岐州就藩,携武后以及刚满两个月的太平公主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摆驾东巡,声势倒是蔚为壮观,可行动之匆忙却不免有躲闪之嫌疑,至少在李显看来是如此。
都走了也好,省得啰噪!尽管对于李贤的“被”就藩李显百般的不甘,可也没辙,只能是“洒泪相送”了一程,至于高宗与武后的离开么,李显心里头却连一星半点的依恋之情都欠奉,当然了,表面上的功夫是做得十足了的,不过么,心里头却满是得了解脱的快/感——高宗临行前不知是真忘了,还是有意为之,竟然没有对李显做出任何的安排,更不曾交待其协助太子理政,如此一来,李显也就真成了个闲散的亲王,若是换成李贤那等有大志者,那一准会深感憋屈,可李显却不同,他可不打算跟太子去闹甚别扭的,也没打算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胡乱参与朝堂大事,能得此闲暇,大可趁势梳理一下将来的算路,还不必去小心提防武后的手段,李显自无不满意之理,当然了,更令李显满意的是——上一世时本该已发生的“二圣临朝”居然没有出现,很显然,李显所鼓动的蝴蝶翅膀已初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算是给将来开了个好头,更给了李显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心与勇气。
有信心与勇气固然是好事,可那玩意儿毕竟不能当饭吃,路尚远,尚需一步步行将过去方是正途,这道理李显自是心中有数得很,这不,一送走了李贤,一件拖延已久的事情可就得提到日程上来了——习武!
李显之所以打算习武倒真没怎么想将来如何驰骋疆场的,只不过是打算将之当成一件避嫌的外套罢了,当然了,若是能就此练得一身本事也不错,哪怕不行,但消能将卫公兵法捞到手,李显也可以满足了,可惜的是李伯瑶那头显然不怎么情愿配合李显的想头,借口一个接着一个,都拖了半个多月了,也没见李伯瑶上门执教,早先高宗尚在时,李显还真不好逼其太紧,也就只能是听之任之,这会儿高宗一走,李显可就不想再这么没完没了地拖将下去了,刚一送走了李贤,李显回头便派了高邈提着礼物杀上卫国功府要人了,这一回李伯瑶倒是没再找那些个不咸不淡的借口,煞是干脆地答应上门指点,可把李显给兴奋坏了,这不,天不亮便起了,随便地梳洗了一番,连早膳都顾不上用,便急忙忙地换上了习武的行头。
“怎么样?孤这样子像武将不?”
李显身穿一身亮银软甲,外罩雪白披风,足蹬白狐皮战靴,头戴英雄冠,两根长长的雉尾分插左右,转身间抖出威风阵阵,还别说,真有点白袍小将的架势,当然了,个子似乎矮了点,脸也稚嫩了些,武将倒是武将了,不过么,却是戏台上的罢了,偏生李显自我感觉良好到了极点,绕着落地大铜镜可着劲地转悠着,照照这,瞅瞅那,臭美无比地转了个圈,一副自得的样子。
“像,真像,殿下若是再拿杆银枪的话,那就更是好了。”
一众小丫鬟们见李显在那儿自我陶醉不已,全都好笑不已,待得李显发问,嘴最快的翠柳憋不住出言答了一句,而后立马便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其余丫鬟见状,先是一愣,紧跟着也全都笑得前俯后仰了起来。
银枪?我勒个去的,这死丫头,等着,小爷一准拿你第一个开荤!李显正顾着得意,一听翠柳这话味道不对,只一琢磨,立马醒过了神来,敢情这丫头是在说他李显是银样腊枪头来着,眼珠子一瞪,端出了亲王的架势,一派准备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