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状元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声鼓响过,公堂敞开大门,青天白日照壁闪闪发亮,穿着整齐公服的皂隶排开两列,水火棍把硬邦邦的地面敲得山响。
冯知府一摇三摆地从后衙出来,人未到声先到:“将击鼓人带上来。”
李去非被一把推进公堂。
真是粗鲁。她嗔怪地斜了一眼身后魁梧如熊罴的衙役,及时上前两步,避开他再次伸出的熊掌,抬头望向堂上。
公案后坐着身穿官服的冯知府,身后一左一右立了两人,左边的青年仆从打扮,低着头看不清脸,右边是一名中年儒生,眉眼间透着精明。李去非的目光分别在两人身上溜了一圈,猜到右边那人是冯知府的师爷。至于左边的青衣人她先是蹙起眉,旋即绽出一个如释重负的微笑,心道,天幸这人在此,赵梓樾犯的错还能弥补。
衙役上报道:“大人,击鼓人带到。”
冯知府点头,也不看李去非,举手落下,惊堂木响亮地击在公案上,两列皂隶立刻配合地敲打水火棍,齐声沉喝:“威——武——”
这一整套有个名目叫“杀威”端王朝律例,刑讼是不能已而为之,为免小民因为鸡皮蒜皮的事也去告官,凡原告必先杀其威,希望他能知难而退。
皂隶的沉喝和水火棍的敲击停止后,冯知府觉得耳朵还在嗡嗡作响,不禁咳嗽了一声,忍住揉耳朵的,第一次正眼看向堂下的原告,然后怔了怔。
通常“杀威”过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民会吓得双股当场下跪,就算乡绅巨贾也不免脸色发青,面对着公堂代表的赫赫天威国法,再心志坚定的人都要肃然起敬。
但显然,今天遇到了例外。
堂下立着一名书生,端王朝弘扬文治,秀才与七品官员同级,公堂上免跪。
那书生头戴秀才巾,长发却随意地挽在脑后,想是怕冷得厉害,身上穿了不知几层棉袄,鼓鼓囊囊像个棉团,越发衬着一张脸小得出奇,五官清秀娟好如女子。但你说他怕冷吧,手上居然还执着一柄折扇,还时不时把折扇挥开,故作潇洒地扇一扇。
更令冯知府微怒的是,那书生竟毫无敬意地直视他这位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一张肖似女人的脸上笑容可掬。
那书生微笑着拱了拱手。
“丞相大人门下,闲人李去非拜见冯大人。”
丞相门下?冯知府心里打了个突,怒气烟消云散。
当朝丞相秦辅之,佑康三十二年榜眼,李逢春挂冠而去后钦赐为状元。一年后圣上更力排众异,将他以二十三岁之龄直接擢升至六部九卿之首,成为端王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丞相。秦辅之也并未辜负圣上的知遇之恩,任丞相六年来,端王朝边关战事不兴,内里政通人和,国运昌隆百姓安居,所以不但圣眷不衰,民间口碑也是一遍赞誉。前朝有句俗语“丞相门下七品官”意思是丞相门下的奴仆也能狐假虎威,堪比七品官员。到了本朝,这句俗语被改成“丞相门下三品官”一下子升了四级,由此可见秦辅之权势声威之盛,真正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任丞相无可比肩。
想到这里,冯知府情不自禁地摸了摸顶上的乌纱帽——一个嘉靖城的知府,也不过区区四品而已。
冯知府正神游物外,身后传来一声轻咳,他脊背一震,神色又恢复威严,沉声道:“堂下秀才自称是丞相门人,可有凭证?”
“凭证”李去非蹙起眉头,似有些犹豫。
冯知府心头大松,举起惊堂木重重一拍,厉声道:“若无凭证即是冒充!大胆秀才,胆敢冒充当今丞相门人,该当何罪!”
“威——武——”两排皂隶适时出声吆喝,伴随水火棍“乒乒乓乓”地敲击,把个公堂烘托得煞气逼人,比阎王殿也差不了多少。
李去非当下很应景地开始发抖。
虽然不是吓的。是冷的。
她回头看了一眼公堂洞开的大门,穿堂风呼啸来去,像裹着无数小刀子,专往棉袄缝隙处钻,生生地割裂肌肤。
没有人替她挡风,真不习惯。
她缩了缩脖子,又无奈地转回来,向公案前走了两步,道:“大人未免过于心急,小生话还没说完。凭证自然是有的。”
公堂上诸般声音嘈杂,她软绵绵带着拖腔的说话冯知府听得不甚清楚,挥手令众人肃静,刚要命她再说一遍,却见她缓缓打开那柄一直不离手的折扇,翻过空白一片的扇面,将另一面正对自己。
扇面上墨迹淋漓,冯知府定睛再看,唬得差点从椅上滚下地来。
那扇面上白纸黑字,题着前朝贺铸的半阙:“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俄空。”
词句倒没什么,惊就惊在书写词句的字迹清瘦儒雅,起承转合间却暗藏锋锐,正是当朝丞相秦辅之亲笔!
冯知府通过来往公文早就熟识了秦辅之的笔迹,却是第一次见到他公文以外碘字。朝中皆言丞相一字难求,多少官员借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之机求他一幅墨宝,统统被他婉拒。谁成想,他竟有为人扇上题词的一天?
冯知府手扶公案缓缓立起身,惊疑不定地审视堂下的李去非。他现在半点不敢怀疑李去非是秦辅之的人,令他疑惑的是,这青年到底是秦辅之的什么人,何以配得上才高性傲的当朝丞相如此恩遇?
身... -->>
三声鼓响过,公堂敞开大门,青天白日照壁闪闪发亮,穿着整齐公服的皂隶排开两列,水火棍把硬邦邦的地面敲得山响。
冯知府一摇三摆地从后衙出来,人未到声先到:“将击鼓人带上来。”
李去非被一把推进公堂。
真是粗鲁。她嗔怪地斜了一眼身后魁梧如熊罴的衙役,及时上前两步,避开他再次伸出的熊掌,抬头望向堂上。
公案后坐着身穿官服的冯知府,身后一左一右立了两人,左边的青年仆从打扮,低着头看不清脸,右边是一名中年儒生,眉眼间透着精明。李去非的目光分别在两人身上溜了一圈,猜到右边那人是冯知府的师爷。至于左边的青衣人她先是蹙起眉,旋即绽出一个如释重负的微笑,心道,天幸这人在此,赵梓樾犯的错还能弥补。
衙役上报道:“大人,击鼓人带到。”
冯知府点头,也不看李去非,举手落下,惊堂木响亮地击在公案上,两列皂隶立刻配合地敲打水火棍,齐声沉喝:“威——武——”
这一整套有个名目叫“杀威”端王朝律例,刑讼是不能已而为之,为免小民因为鸡皮蒜皮的事也去告官,凡原告必先杀其威,希望他能知难而退。
皂隶的沉喝和水火棍的敲击停止后,冯知府觉得耳朵还在嗡嗡作响,不禁咳嗽了一声,忍住揉耳朵的,第一次正眼看向堂下的原告,然后怔了怔。
通常“杀威”过后,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民会吓得双股当场下跪,就算乡绅巨贾也不免脸色发青,面对着公堂代表的赫赫天威国法,再心志坚定的人都要肃然起敬。
但显然,今天遇到了例外。
堂下立着一名书生,端王朝弘扬文治,秀才与七品官员同级,公堂上免跪。
那书生头戴秀才巾,长发却随意地挽在脑后,想是怕冷得厉害,身上穿了不知几层棉袄,鼓鼓囊囊像个棉团,越发衬着一张脸小得出奇,五官清秀娟好如女子。但你说他怕冷吧,手上居然还执着一柄折扇,还时不时把折扇挥开,故作潇洒地扇一扇。
更令冯知府微怒的是,那书生竟毫无敬意地直视他这位牧守一方的父母官,一张肖似女人的脸上笑容可掬。
那书生微笑着拱了拱手。
“丞相大人门下,闲人李去非拜见冯大人。”
丞相门下?冯知府心里打了个突,怒气烟消云散。
当朝丞相秦辅之,佑康三十二年榜眼,李逢春挂冠而去后钦赐为状元。一年后圣上更力排众异,将他以二十三岁之龄直接擢升至六部九卿之首,成为端王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丞相。秦辅之也并未辜负圣上的知遇之恩,任丞相六年来,端王朝边关战事不兴,内里政通人和,国运昌隆百姓安居,所以不但圣眷不衰,民间口碑也是一遍赞誉。前朝有句俗语“丞相门下七品官”意思是丞相门下的奴仆也能狐假虎威,堪比七品官员。到了本朝,这句俗语被改成“丞相门下三品官”一下子升了四级,由此可见秦辅之权势声威之盛,真正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历任丞相无可比肩。
想到这里,冯知府情不自禁地摸了摸顶上的乌纱帽——一个嘉靖城的知府,也不过区区四品而已。
冯知府正神游物外,身后传来一声轻咳,他脊背一震,神色又恢复威严,沉声道:“堂下秀才自称是丞相门人,可有凭证?”
“凭证”李去非蹙起眉头,似有些犹豫。
冯知府心头大松,举起惊堂木重重一拍,厉声道:“若无凭证即是冒充!大胆秀才,胆敢冒充当今丞相门人,该当何罪!”
“威——武——”两排皂隶适时出声吆喝,伴随水火棍“乒乒乓乓”地敲击,把个公堂烘托得煞气逼人,比阎王殿也差不了多少。
李去非当下很应景地开始发抖。
虽然不是吓的。是冷的。
她回头看了一眼公堂洞开的大门,穿堂风呼啸来去,像裹着无数小刀子,专往棉袄缝隙处钻,生生地割裂肌肤。
没有人替她挡风,真不习惯。
她缩了缩脖子,又无奈地转回来,向公案前走了两步,道:“大人未免过于心急,小生话还没说完。凭证自然是有的。”
公堂上诸般声音嘈杂,她软绵绵带着拖腔的说话冯知府听得不甚清楚,挥手令众人肃静,刚要命她再说一遍,却见她缓缓打开那柄一直不离手的折扇,翻过空白一片的扇面,将另一面正对自己。
扇面上墨迹淋漓,冯知府定睛再看,唬得差点从椅上滚下地来。
那扇面上白纸黑字,题着前朝贺铸的半阙:“少年侠气,结交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俄空。”
词句倒没什么,惊就惊在书写词句的字迹清瘦儒雅,起承转合间却暗藏锋锐,正是当朝丞相秦辅之亲笔!
冯知府通过来往公文早就熟识了秦辅之的笔迹,却是第一次见到他公文以外碘字。朝中皆言丞相一字难求,多少官员借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之机求他一幅墨宝,统统被他婉拒。谁成想,他竟有为人扇上题词的一天?
冯知府手扶公案缓缓立起身,惊疑不定地审视堂下的李去非。他现在半点不敢怀疑李去非是秦辅之的人,令他疑惑的是,这青年到底是秦辅之的什么人,何以配得上才高性傲的当朝丞相如此恩遇?
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