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北齐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暴显
暴显,字思祖,魏郡斥邱人也。祖喟,魏琅邪太守、朔州刺史,因家边朔。父诞,魏恒州刺史、左将军,乐安公。显幼时,见一沙门指之曰:"此郎子有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语终失僧,莫知所去。
显少经军旅,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孝昌二年,除羽林监。[一]中兴元年,除襄威将军、晋州车骑府长史。后从高祖于信都举义,授中坚将军、散骑侍郎、帐内大都督,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屯留县开国侯。天平二年,除渤海郡守。元象元年,除云州大中正,兼武将军,加镇东将军。二年,除北徐州刺史,当州大都督。从高祖与西师战于邙山,高祖令显守河桥镇,据中潬城。武定二年,除征南将军、广州刺史。侯景反于河南,为景所攻,显率左右二十余骑突出贼营,拔难归国。时高岳、慕容绍宗等讨景,即配显士马,随岳等破景于涡阳。武定六年,拜太府卿。从世宗平王思政于颍川,授颍州刺史。七年,转郑州刺史。八年,加骠骑将军,进侯为公,通前食邑一千三百户。天保元年,加大将军,刺史如故。三年,[二]与清河王高岳袭历阳,取之。为赃货,解郑州,大理禁止。处断未讫,为合肥被围,遣与步汗萨、慕容俨等同攻梁北徐州。擒刺史王强。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三]破之。五年,授仪同三司。其年,又与高岳南临汉水,攻下梁西楚州,获刺史许法光。于时梁将萧循与侯瑱等围慕容俨于郢州,复以显为水军大都督,从摄口入江救之。[四]师还,加开府仪同三司,赏帛五百疋。十年,食幽州范阳郡干。干明元年,除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转封乐安郡开国公。二年,除赵州刺史。河清元年,迁洛州刺史。二年,复除朔州刺史,秩满归。天统元年,加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定阳王。四年卒,年六十六。
皮景和,琅邪下邳人也。父庆宾,魏淮南王开府中兵参军事。正光中,因使怀朔,遇世乱,因家广宁之石门县。
景和少通敏,善骑射。初以亲信事高祖,后补亲信副都督。武定二年,征步落稽。世宗疑贼有伏兵,令景和将五六骑深入一谷中,值贼百余人,便共格战,景和射数十人,莫不应弦而倒。高祖尝令景和射一野豕,一箭而获之,深见嗟赏,除库直正都督。天保初,授假节、通州刺史,封永宁县开国子。后从袭库莫奚,加左右大都督。又从度黄龙,征契丹,定稽胡。寻从讨茹茹主庵罗辰于陉北,又从平茹茹余烬。景和趫捷,有武用,每有战功。十年,食安乐郡干。干明元年,除武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肃宗作相,以本官摄大丞相府从事中郎。大宁元年,除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武大将军,寻加开府。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三年,突厥围逼晋阳,令景和驰驿赴京,督领后军赴州,未到间,贼已退。仍除领左右大将军,食齐郡干,又除省五兵尚书。天统元年,迁殿中尚书。二年,除侍中。
景和于武职之中,兼长吏事,又性识均平,故频有美授。周通好之后,冠盖往来,常令景和对接,每与使人同射,百发百中,甚见推重。武平中,诏狱多令中黄门等监治,恒令景和按覆,据理执正,由是过无枉滥。
后除特进、中领军,封广汉郡开国公。又随斛律光率西讨,克姚襄、白亭二城,[五]别封永宁郡开国公。又除领军将军。又从军拔宜阳城,封开封郡开国公。琅邪王之杀和士开也,兵指西阙,内外惶惑,莫知所为。景和请后主出千秋门自号令。事平,除尚书右仆射、赵州刺史。[六]寻迁河南行台尚书右仆射、洛州刺史。
陈将吴明彻寇淮南,令景和率拒之,除领军大将军,封文城郡王,转食高阳郡干。军至柤口,[七]值土人陈暄等作乱,景和平之。又有阳平人郑子饶,诈依佛道,设斋会,用米面不多,供赡甚广,密从地藏渐出饼饭,愚人以为神力,见信于魏、之间。将为逆乱,谋泄,掩讨漏逸。乃潜渡河,聚数千,自号长乐王,已破乘氏县,又欲袭西兖州城。景和自南兖州遣骑数百击破之,斩首二千余级,生擒子饶,送京师烹之。及吴明彻围寿阳,令景和与贺拔伏恩等赴救。景和以尉破胡军始丧败,怯懦不敢进,顿兵淮口,频有使催促,然始渡淮。属寿阳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陈将萧摩诃率步骑于淮北仓陵城截之,[八]景和得整旅逆战,摩诃退归。是时拒吴明彻者多致倾覆,唯景和全军而还,由是获赏,除尚书令,别封西河郡开国公,赐钱二十万,酒米十车。时陈人声将渡淮,令景和停军西兖州,为拒守节度。武平六年病卒,年五十五。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定恒朔幽定平六州诸军事、[九]太尉公、录尚书事、定州刺史。
长子信,机悟有风神,微涉书传。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武将军,于勋贵子弟之中,称其识鉴。于州降周军,授上开府、军正大夫。隋开皇中,卒于洮州刺史。
少子宿达,武平末太子斋帅,有才藻检行。开皇中,通事舍人。丁母忧,起复,将赴京,辞灵恸哭而绝,久而获苏,不能下食,三日致死。
鲜于世荣,渔阳人也。父宝业,怀朔镇将,武平初,赠仪同三司、祠部尚书、朔州刺史。世荣少而沉敏,有器干。兴和二年,为高祖亲信副都督,稍迁平西将军、赐爵石门县子。后频从显祖讨茹茹,破稽胡。又从高岳平郢州,除持节、河州刺史,食朝歌县干。寻为肃宗丞相府咨议参军。皇建中,除仪同三司、武将军。天统二年,加开府,又除郑州刺史。武平中,以平信州贼,除领军将军,转食上党郡干。从平高思好,封义阳王。七年,后主幸晋阳,令世荣以本官判尚书右仆射事,贰北平王北宫留后。寻有令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在尚书省检试举人。为乘马至云龙门外入省北门,为宪司举奏免官。后主围平阳,除世荣领军将军。周师将入邺,除领军大将军、太子太傅,于城西拒战,败被擒,为周武所杀。世荣虽武人无文艺,以朝危政乱,每窃叹之。见征税无厌,赐与过度,发言叹惜。子子贞,武平末假仪同三司。
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父元成,燕郡太守。
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永安三年,尒朱荣征为亲信。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尒朱兆入洛。其年,又从兆讨纥豆陵步藩,补都督。普泰元年,加征虏将军、中散大夫。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尒朱京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京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京乃举曰:"尔不从,我必刺尔。"猛乃从之。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复归尒朱。及兆败,乃归高祖。高祖问曰:"尒朱京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遂补都督。
步落稽等起逆,在覆釜山,使猛讨之,大捷,特被赏赉。元象元年,从高祖向河阳,与周文帝战于邙山。[一]二年,除平东将军、中散大夫。其年,又转中外府帐内都督,赏邙山之功,封广兴县开国君。[一一]
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迭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其年,除抚军将军,别封石城县开国子,食肆州平寇县干。天保元年,除都督、东秦州刺史,别封雍州京兆郡覆城县开国男。[一二]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七年,除武将军、仪同三司。九年,转武大将军。干明初,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封石城郡开国伯,寻进爵为君。二年,除领左右大将军,从肃宗讨奚贼,大捷,获马二千疋,牛羊三万头。河清二年,加开府。突厥侵逼晋阳,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三年,别封武安县开国君,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迁右大将军,乃奉世祖,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三年,除中领军。四年,转领军将军,别封义宁县开国君。五年,除省尚书左仆射,余如故。除省尚书令、领军大将军,封山阳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寻征还,令在南兖防捍。后主平阳败还,又征赴邺,除大将军。齐亡入周,寻卒。
元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高祖虔,魏陈留王。父永,少为奉朝请。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尒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加将军、[一三]太中大夫、二夏、幽三州行台左丞,[一四]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荣又启封永朝那县子,邑三百户,持节南幽州刺史,[一五]假抚军将军。天平初,高祖以为行台左丞,寻除颍州刺史,又为北扬州刺史。天保中,征拜大司农卿,迁银青光禄大夫,依例降爵为干乡男。大宁二年,迁金紫光禄大夫。
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尒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又转荣大丞相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随武帝西入。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兴和中,转领亲信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锡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邑三百户,加安西将军。又授通州刺史,加镇西将军,转子为伯,增邑通前六百户,余如故。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三年,从破库莫奚于代川,转领左右大都督,余官并如故。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领北平太守。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武大将军,又转领左右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疋赐之,以彰清节。
又转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食高平郡干,又拜仪同三司。[一六]干明元年,转七兵尚书,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
肃宗曾与臣于西园燕射,文武预者二百余人。设侯去堂百四十余步,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特赉马两疋,玉帛杂物又加常等。
大宁元年,加开府。二年,转右将军,寻转右大将军。天统初,判省尚书右仆射,寻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一七]武平三年,进授行台尚书令,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维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六年,征拜领军大将军。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讨稽胡,战没。
子仁,武平末仪同三司、武,隋骠骑将军,卒于丹阳太守。
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
永弟种,子豫字景豫,美姿仪,有器干。永安中,羽林监。元颢入洛,以守河内功,赐爵永安君。后为濮阳郡守。魏彭城王韶引为开府咨议参军,韶出镇定州,启为定州司马。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豫占云:"尔时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问景皓,与豫所列符同,获免。自外同闻语者数人,皆流配远方。豫卒于徐州刺史。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
干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傅伏,太安人也。父元兴,仪同、北蔚州刺史。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潬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入城,于厅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一八]授上仪同,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齐军晋州败后,兵将罕有全节者。其杀身成仁者,有仪同叱干苟生,镇南兖州,周帝破邺,赦书至,苟生自缢死。
又有开府、中侍中宦者田敬宣,本字鹏,蛮人也。年十四五,便好读书。既为阍寺,伺隙便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视古人节义事,未尝不感激沉吟。颜之推重其勤学,甚加开,后遂通显。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殴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又有雷显和,晋州败后,为建州道行台左仆射。周帝使其子招焉,显和禁其子而不受。闻邺城败乃降。
后主失州,使开府纥奚永安告急于突厥他略可汗。及闻齐灭,他处永安于吐谷浑使下。永安抗言曰:"本国既败,永安岂惜贱命,欲闭气自绝,恐天下不知大齐有死节臣,唯乞一刀,以显示远近。"他嘉其壮烈,赠马七十匹而归。
高保宁,代人也,不知其所从来。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夷夏重其威信。周师将至邺,幽州行台潘子晃征黄龙兵,保宁率骁锐契丹、靺羯万余骑将赴救。至北平,知子晃已发蓟,又闻邺都不守,便归营。周帝遣使招慰,不受书。范阳王绍义在突厥中,上表劝进,范阳署保宁为丞相。及卢昌期据范阳城起兵,保宁引绍义集夷夏兵数万骑来救之。至潞河,知周将宇文神举已屠范阳,还据黄龙,竟不臣周。
史臣曰:皮景和等爰自霸基,策名戎幕、间关夷险,迄于末运,位高任重,咸遂本诚,亦各遇其时也。傅伏之徒,俱表忠节,不然则丹青简册安可贵乎?
赞曰:唯此诸将,荣名是保,不愆不忘,以斯终老。傅子之辈,逢兹不造,未遇烈风,谁知劲草。
校勘记
[一] 孝昌二年除羽林监 北史卷五三暴显传不载此事。按孝昌是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元诩死后,尒朱荣入洛,拥立孝庄帝元子攸。本传上文说"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下接孝昌年号,次序颠倒,必有误。
[二] 三年 诸本"三年"作"二年",唯百衲本同册府卷三五四四二七页作"三年"。按高岳南伐,事在天保三年五五二,见本书卷四文宣纪。今从百衲本。
[三] 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 诸本"秦"作"泰",三朝本、百衲本及册府卷三五四四二七页作"秦"。按梁书卷五元帝纪承圣三年也作"秦"。"秦州"屡见梁、陈书。"泰"字讹,今从三朝本。
[四] 从摄口入江救之 钱氏孝异卷三一云:"摄当作滠。"
[五] 克姚襄白亭二城 诸本无"襄"字。按本书卷一七斛律光传云:"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周书卷一二齐王宪传亦见姚襄城。元和郡县志卷一五慈州吉昌县称此城"在县西五十二里,本姚襄所筑",并记斛律光、段韶"破周兵于此城,遂立碑以表其功,其碑见存"。是"姚"下脱"襄"字无疑,今据补。
[六] 除尚书右仆射赵州刺史 按授右仆射例当见本纪,今卷八后主纪补不载,疑此是行台之仆射,故兼赵州刺史。下文说"迁河南行台尚书右仆射、洛州刺史",也是以行台仆射兼刺史。这里"除"字下当脱"某某行台"四字。
[七] 军至柤口 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殿本"柤"作"祖",南本、局本作"涡",册府卷四二三五三五页作"相"。按柤口,见水经注卷二六沭水注,为柤水入沭水之口,地在今沭阳、宿迁间。陈书卷五宣帝纪太建五年齐武平四年、五七三四月,陈将吴明彻进攻淮南,六月记"淮阳、沭阳郡并弃城走",所以皮景和由此道进军。"祖""相"都是"柤"字形讹,南本臆改作"涡",今改正。
[八] 陈将萧摩诃率步骑于淮北仓陵城截之 按通鉴卷一七一五三二九页此事,胡注:"地形志魏书卷一六中扬州淮南郡寿春县:故楚,有仓陵城。水经注:淮水东流与颍口会,东南径苍陵北,又东北流径寿春县故城西。"则苍陵地在寿春附近,在淮南,不在淮北。这里"北"当作"南"。
[九] 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定恒朔幽定平六州诸军事 诸本"恒"作"常"。按当时无"常州",本是"恒"字,宋人避讳改,今改正。又六州中有两定州。下有"定州刺史"赠官,上"定"字是,下"定"字则是"安"之讹。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中安州条注:"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一] 元象元年从高祖向河阳与周文帝战于邙山 按本书卷二神武纪下补芒山之战在武定元年五四三,在元象元年五三八后六年。又元象止二年,而下文说"五年梁使来聘",疑"元象"为"武定"之误。或"河阳"下有脱文,脱去武定纪年。
[一一] 封广兴县开国君 北史卷五三綦连猛传作"封广兴县侯",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二页作"封广兴开国公"。按北齐封爵无"君"的一等,然此传下文又云:"封石城县开国伯,寻进爵为君",又云:"别封武安县开国君""别封义宁县开国君";同卷元景安附从弟豫传也称"赐爵永安君",若是字讹,不应五处同讹。据下文由石城县伯进爵为君,则必高于伯可知。考本书卷二八元孝友传孝友上奏引晋令云:"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魏书卷一八元孝友传"郡君"作"郡公",可知"君"是"公"的别称,故这里册府径作"公"。
[一二] 别封雍州京兆郡覆城县开国男 按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下京兆郡无"覆城县",当是霸城县之讹。
[一三] 加将军 张森楷云:"将军上当有脱文,否则将军名号繁多,品亦悬绝,不知为何等将军也。"
[一四] 二夏幽三州行台左丞 按幽州和二夏州相距遥远,不当合一行台,"幽"当是"豳"之讹。
[一五] 南幽州刺史 按地志无"南幽州"。... -->>
暴显
暴显,字思祖,魏郡斥邱人也。祖喟,魏琅邪太守、朔州刺史,因家边朔。父诞,魏恒州刺史、左将军,乐安公。显幼时,见一沙门指之曰:"此郎子有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语终失僧,莫知所去。
显少经军旅,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孝昌二年,除羽林监。[一]中兴元年,除襄威将军、晋州车骑府长史。后从高祖于信都举义,授中坚将军、散骑侍郎、帐内大都督,加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屯留县开国侯。天平二年,除渤海郡守。元象元年,除云州大中正,兼武将军,加镇东将军。二年,除北徐州刺史,当州大都督。从高祖与西师战于邙山,高祖令显守河桥镇,据中潬城。武定二年,除征南将军、广州刺史。侯景反于河南,为景所攻,显率左右二十余骑突出贼营,拔难归国。时高岳、慕容绍宗等讨景,即配显士马,随岳等破景于涡阳。武定六年,拜太府卿。从世宗平王思政于颍川,授颍州刺史。七年,转郑州刺史。八年,加骠骑将军,进侯为公,通前食邑一千三百户。天保元年,加大将军,刺史如故。三年,[二]与清河王高岳袭历阳,取之。为赃货,解郑州,大理禁止。处断未讫,为合肥被围,遣与步汗萨、慕容俨等同攻梁北徐州。擒刺史王强。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三]破之。五年,授仪同三司。其年,又与高岳南临汉水,攻下梁西楚州,获刺史许法光。于时梁将萧循与侯瑱等围慕容俨于郢州,复以显为水军大都督,从摄口入江救之。[四]师还,加开府仪同三司,赏帛五百疋。十年,食幽州范阳郡干。干明元年,除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转封乐安郡开国公。二年,除赵州刺史。河清元年,迁洛州刺史。二年,复除朔州刺史,秩满归。天统元年,加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定阳王。四年卒,年六十六。
皮景和,琅邪下邳人也。父庆宾,魏淮南王开府中兵参军事。正光中,因使怀朔,遇世乱,因家广宁之石门县。
景和少通敏,善骑射。初以亲信事高祖,后补亲信副都督。武定二年,征步落稽。世宗疑贼有伏兵,令景和将五六骑深入一谷中,值贼百余人,便共格战,景和射数十人,莫不应弦而倒。高祖尝令景和射一野豕,一箭而获之,深见嗟赏,除库直正都督。天保初,授假节、通州刺史,封永宁县开国子。后从袭库莫奚,加左右大都督。又从度黄龙,征契丹,定稽胡。寻从讨茹茹主庵罗辰于陉北,又从平茹茹余烬。景和趫捷,有武用,每有战功。十年,食安乐郡干。干明元年,除武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肃宗作相,以本官摄大丞相府从事中郎。大宁元年,除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武大将军,寻加开府。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三年,突厥围逼晋阳,令景和驰驿赴京,督领后军赴州,未到间,贼已退。仍除领左右大将军,食齐郡干,又除省五兵尚书。天统元年,迁殿中尚书。二年,除侍中。
景和于武职之中,兼长吏事,又性识均平,故频有美授。周通好之后,冠盖往来,常令景和对接,每与使人同射,百发百中,甚见推重。武平中,诏狱多令中黄门等监治,恒令景和按覆,据理执正,由是过无枉滥。
后除特进、中领军,封广汉郡开国公。又随斛律光率西讨,克姚襄、白亭二城,[五]别封永宁郡开国公。又除领军将军。又从军拔宜阳城,封开封郡开国公。琅邪王之杀和士开也,兵指西阙,内外惶惑,莫知所为。景和请后主出千秋门自号令。事平,除尚书右仆射、赵州刺史。[六]寻迁河南行台尚书右仆射、洛州刺史。
陈将吴明彻寇淮南,令景和率拒之,除领军大将军,封文城郡王,转食高阳郡干。军至柤口,[七]值土人陈暄等作乱,景和平之。又有阳平人郑子饶,诈依佛道,设斋会,用米面不多,供赡甚广,密从地藏渐出饼饭,愚人以为神力,见信于魏、之间。将为逆乱,谋泄,掩讨漏逸。乃潜渡河,聚数千,自号长乐王,已破乘氏县,又欲袭西兖州城。景和自南兖州遣骑数百击破之,斩首二千余级,生擒子饶,送京师烹之。及吴明彻围寿阳,令景和与贺拔伏恩等赴救。景和以尉破胡军始丧败,怯懦不敢进,顿兵淮口,频有使催促,然始渡淮。属寿阳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陈将萧摩诃率步骑于淮北仓陵城截之,[八]景和得整旅逆战,摩诃退归。是时拒吴明彻者多致倾覆,唯景和全军而还,由是获赏,除尚书令,别封西河郡开国公,赐钱二十万,酒米十车。时陈人声将渡淮,令景和停军西兖州,为拒守节度。武平六年病卒,年五十五。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定恒朔幽定平六州诸军事、[九]太尉公、录尚书事、定州刺史。
长子信,机悟有风神,微涉书传。武平末,开府仪同三司、武将军,于勋贵子弟之中,称其识鉴。于州降周军,授上开府、军正大夫。隋开皇中,卒于洮州刺史。
少子宿达,武平末太子斋帅,有才藻检行。开皇中,通事舍人。丁母忧,起复,将赴京,辞灵恸哭而绝,久而获苏,不能下食,三日致死。
鲜于世荣,渔阳人也。父宝业,怀朔镇将,武平初,赠仪同三司、祠部尚书、朔州刺史。世荣少而沉敏,有器干。兴和二年,为高祖亲信副都督,稍迁平西将军、赐爵石门县子。后频从显祖讨茹茹,破稽胡。又从高岳平郢州,除持节、河州刺史,食朝歌县干。寻为肃宗丞相府咨议参军。皇建中,除仪同三司、武将军。天统二年,加开府,又除郑州刺史。武平中,以平信州贼,除领军将军,转食上党郡干。从平高思好,封义阳王。七年,后主幸晋阳,令世荣以本官判尚书右仆射事,贰北平王北宫留后。寻有令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在尚书省检试举人。为乘马至云龙门外入省北门,为宪司举奏免官。后主围平阳,除世荣领军将军。周师将入邺,除领军大将军、太子太傅,于城西拒战,败被擒,为周武所杀。世荣虽武人无文艺,以朝危政乱,每窃叹之。见征税无厌,赐与过度,发言叹惜。子子贞,武平末假仪同三司。
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父元成,燕郡太守。
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永安三年,尒朱荣征为亲信。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尒朱兆入洛。其年,又从兆讨纥豆陵步藩,补都督。普泰元年,加征虏将军、中散大夫。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尒朱京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京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京乃举曰:"尔不从,我必刺尔。"猛乃从之。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复归尒朱。及兆败,乃归高祖。高祖问曰:"尒朱京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遂补都督。
步落稽等起逆,在覆釜山,使猛讨之,大捷,特被赏赉。元象元年,从高祖向河阳,与周文帝战于邙山。[一]二年,除平东将军、中散大夫。其年,又转中外府帐内都督,赏邙山之功,封广兴县开国君。[一一]
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迭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其年,除抚军将军,别封石城县开国子,食肆州平寇县干。天保元年,除都督、东秦州刺史,别封雍州京兆郡覆城县开国男。[一二]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赉帛三百段。七年,除武将军、仪同三司。九年,转武大将军。干明初,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封石城郡开国伯,寻进爵为君。二年,除领左右大将军,从肃宗讨奚贼,大捷,获马二千疋,牛羊三万头。河清二年,加开府。突厥侵逼晋阳,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三年,别封武安县开国君,加骠骑大将军。天统元年,迁右大将军,乃奉世祖,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三年,除中领军。四年,转领军将军,别封义宁县开国君。五年,除省尚书左仆射,余如故。除省尚书令、领军大将军,封山阳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征诣阙,似欲委寄。韩长鸾等沮难,复除胶州刺史。寻征还,令在南兖防捍。后主平阳败还,又征赴邺,除大将军。齐亡入周,寻卒。
元景安,魏昭成五世孙也。高祖虔,魏陈留王。父永,少为奉朝请。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尒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加将军、[一三]太中大夫、二夏、幽三州行台左丞,[一四]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荣又启封永朝那县子,邑三百户,持节南幽州刺史,[一五]假抚军将军。天平初,高祖以为行台左丞,寻除颍州刺史,又为北扬州刺史。天保中,征拜大司农卿,迁银青光禄大夫,依例降爵为干乡男。大宁二年,迁金紫光禄大夫。
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尒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又转荣大丞相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随武帝西入。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兴和中,转领亲信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锡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邑三百户,加安西将军。又授通州刺史,加镇西将军,转子为伯,增邑通前六百户,余如故。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三年,从破库莫奚于代川,转领左右大都督,余官并如故。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领北平太守。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武大将军,又转领左右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疋赐之,以彰清节。
又转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食高平郡干,又拜仪同三司。[一六]干明元年,转七兵尚书,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
肃宗曾与臣于西园燕射,文武预者二百余人。设侯去堂百四十余步,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特赉马两疋,玉帛杂物又加常等。
大宁元年,加开府。二年,转右将军,寻转右大将军。天统初,判省尚书右仆射,寻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一七]武平三年,进授行台尚书令,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维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六年,征拜领军大将军。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讨稽胡,战没。
子仁,武平末仪同三司、武,隋骠骑将军,卒于丹阳太守。
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
永弟种,子豫字景豫,美姿仪,有器干。永安中,羽林监。元颢入洛,以守河内功,赐爵永安君。后为濮阳郡守。魏彭城王韶引为开府咨议参军,韶出镇定州,启为定州司马。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豫占云:"尔时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问景皓,与豫所列符同,获免。自外同闻语者数人,皆流配远方。豫卒于徐州刺史。
独孤永业,字世基,本姓刘,中山人。母改适独孤氏,永业幼孤,随母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止于军士之中,有才干,便弓马。被简擢补定州六州都督,宿晋阳。或称其有识用者,世宗与语悦之,超授中外府外兵参军。天保初,除中书舍人,豫州司马。永业解书计,善歌舞,甚为显祖所知。
干明初,出为河阳行台右丞,迁洛州刺史,又转左丞,刺史如故,加散骑常侍。宜阳深在敌境,周人于黑涧筑城戍以断粮道,永业亦筑镇以抗之。治边甚有威信,迁行台尚书。至河清三年,周人寇洛州,永业恐刺史段思文不能自固,驰入金墉助守。周人为土山地道,晓夕攻战,经三旬,大军至,寇乃退。永业久在河南,善于招抚,归降者万计。选其二百人为爪牙,每先锋以寡敌,周人惮之。加仪同三司,赏赐甚厚。性鲠直,不交权势。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毁之于朝廷。河清末,征为太仆卿,以乞伏贵和代之,于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骚动。
武平三年,遣永业取斛律丰洛,因以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寻征为领军将军。河洛民庶,多思永业,朝廷又以疆埸不安,除永业河阳道行台仆射、洛州刺史。周武帝亲攻金墉,永业出兵御之,问曰:"是何达官,作何行动?"周人曰:"至尊自来,主人何不出看客。"永业曰:"客行速,是故不出。"乃通夜办马槽二千。周人闻之,以为大军将至,乃解围去。永业进位开府,封临川王。有甲士三万,初闻晋州败,请出兵北讨,奏寝不报,永业慨愤。又闻州亦陷,为周将常山公所逼,乃使其子须达告降于周。周武授永业上柱国。宣政末,出为襄州总管。大象二年,为行军总管崔彦睦所杀。
傅伏,太安人也。父元兴,仪同、北蔚州刺史。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潬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
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
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入城,于厅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一八]授上仪同,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
齐军晋州败后,兵将罕有全节者。其杀身成仁者,有仪同叱干苟生,镇南兖州,周帝破邺,赦书至,苟生自缢死。
又有开府、中侍中宦者田敬宣,本字鹏,蛮人也。年十四五,便好读书。既为阍寺,伺隙便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视古人节义事,未尝不感激沉吟。颜之推重其勤学,甚加开,后遂通显。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殴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
又有雷显和,晋州败后,为建州道行台左仆射。周帝使其子招焉,显和禁其子而不受。闻邺城败乃降。
后主失州,使开府纥奚永安告急于突厥他略可汗。及闻齐灭,他处永安于吐谷浑使下。永安抗言曰:"本国既败,永安岂惜贱命,欲闭气自绝,恐天下不知大齐有死节臣,唯乞一刀,以显示远近。"他嘉其壮烈,赠马七十匹而归。
高保宁,代人也,不知其所从来。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夷夏重其威信。周师将至邺,幽州行台潘子晃征黄龙兵,保宁率骁锐契丹、靺羯万余骑将赴救。至北平,知子晃已发蓟,又闻邺都不守,便归营。周帝遣使招慰,不受书。范阳王绍义在突厥中,上表劝进,范阳署保宁为丞相。及卢昌期据范阳城起兵,保宁引绍义集夷夏兵数万骑来救之。至潞河,知周将宇文神举已屠范阳,还据黄龙,竟不臣周。
史臣曰:皮景和等爰自霸基,策名戎幕、间关夷险,迄于末运,位高任重,咸遂本诚,亦各遇其时也。傅伏之徒,俱表忠节,不然则丹青简册安可贵乎?
赞曰:唯此诸将,荣名是保,不愆不忘,以斯终老。傅子之辈,逢兹不造,未遇烈风,谁知劲草。
校勘记
[一] 孝昌二年除羽林监 北史卷五三暴显传不载此事。按孝昌是魏孝明帝元诩年号,元诩死后,尒朱荣入洛,拥立孝庄帝元子攸。本传上文说"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下接孝昌年号,次序颠倒,必有误。
[二] 三年 诸本"三年"作"二年",唯百衲本同册府卷三五四四二七页作"三年"。按高岳南伐,事在天保三年五五二,见本书卷四文宣纪。今从百衲本。
[三] 与梁秦州刺史严超达战于泾城 诸本"秦"作"泰",三朝本、百衲本及册府卷三五四四二七页作"秦"。按梁书卷五元帝纪承圣三年也作"秦"。"秦州"屡见梁、陈书。"泰"字讹,今从三朝本。
[四] 从摄口入江救之 钱氏孝异卷三一云:"摄当作滠。"
[五] 克姚襄白亭二城 诸本无"襄"字。按本书卷一七斛律光传云:"攻姚襄、白亭城戍皆克之。"周书卷一二齐王宪传亦见姚襄城。元和郡县志卷一五慈州吉昌县称此城"在县西五十二里,本姚襄所筑",并记斛律光、段韶"破周兵于此城,遂立碑以表其功,其碑见存"。是"姚"下脱"襄"字无疑,今据补。
[六] 除尚书右仆射赵州刺史 按授右仆射例当见本纪,今卷八后主纪补不载,疑此是行台之仆射,故兼赵州刺史。下文说"迁河南行台尚书右仆射、洛州刺史",也是以行台仆射兼刺史。这里"除"字下当脱"某某行台"四字。
[七] 军至柤口 三朝本、百衲本、北本、汲本、殿本"柤"作"祖",南本、局本作"涡",册府卷四二三五三五页作"相"。按柤口,见水经注卷二六沭水注,为柤水入沭水之口,地在今沭阳、宿迁间。陈书卷五宣帝纪太建五年齐武平四年、五七三四月,陈将吴明彻进攻淮南,六月记"淮阳、沭阳郡并弃城走",所以皮景和由此道进军。"祖""相"都是"柤"字形讹,南本臆改作"涡",今改正。
[八] 陈将萧摩诃率步骑于淮北仓陵城截之 按通鉴卷一七一五三二九页此事,胡注:"地形志魏书卷一六中扬州淮南郡寿春县:故楚,有仓陵城。水经注:淮水东流与颍口会,东南径苍陵北,又东北流径寿春县故城西。"则苍陵地在寿春附近,在淮南,不在淮北。这里"北"当作"南"。
[九] 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定恒朔幽定平六州诸军事 诸本"恒"作"常"。按当时无"常州",本是"恒"字,宋人避讳改,今改正。又六州中有两定州。下有"定州刺史"赠官,上"定"字是,下"定"字则是"安"之讹。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中安州条注:"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一] 元象元年从高祖向河阳与周文帝战于邙山 按本书卷二神武纪下补芒山之战在武定元年五四三,在元象元年五三八后六年。又元象止二年,而下文说"五年梁使来聘",疑"元象"为"武定"之误。或"河阳"下有脱文,脱去武定纪年。
[一一] 封广兴县开国君 北史卷五三綦连猛传作"封广兴县侯",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二页作"封广兴开国公"。按北齐封爵无"君"的一等,然此传下文又云:"封石城县开国伯,寻进爵为君",又云:"别封武安县开国君""别封义宁县开国君";同卷元景安附从弟豫传也称"赐爵永安君",若是字讹,不应五处同讹。据下文由石城县伯进爵为君,则必高于伯可知。考本书卷二八元孝友传孝友上奏引晋令云:"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魏书卷一八元孝友传"郡君"作"郡公",可知"君"是"公"的别称,故这里册府径作"公"。
[一二] 别封雍州京兆郡覆城县开国男 按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下京兆郡无"覆城县",当是霸城县之讹。
[一三] 加将军 张森楷云:"将军上当有脱文,否则将军名号繁多,品亦悬绝,不知为何等将军也。"
[一四] 二夏幽三州行台左丞 按幽州和二夏州相距遥远,不当合一行台,"幽"当是"豳"之讹。
[一五] 南幽州刺史 按地志无"南幽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