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博物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国之城,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西至陇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尧舜土万里,时七千里。亦无常,随德劣优也。
尧别九州,舜为十二。
秦,前月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碍,隔以剑阁,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周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宝,浮池之渊。
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壶、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
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之险;北有河、济,足以为固;越海而东,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险,阪固之国也。
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诸之泽、砀山之塞也。
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疑,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
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滨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也。
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闾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
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
赞曰: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侯王设险,守固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屋犹惧,乃可不亡。
进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地
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考灵耀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七戎六蛮,九夷八狄,经总而言之,谓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
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
山
五岳:华、岱、恒、衡、嵩。
按北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尽也。
&nb... -->>
地理略自魏氏目已前夏禹治四方而制之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中国之城,左滨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万五千里。东至蓬莱,西至陇右,右跨京北,前及衡岳,尧舜土万里,时七千里。亦无常,随德劣优也。
尧别九州,舜为十二。
秦,前月蓝田之镇,后有胡苑之塞,左崤函,右陇蜀,西通流沙,险阻之国也。
蜀汉之土与秦同域,南跨邛笮,北阻褒斜,西即隈碍,隔以剑阁,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周在中枢,西阻崤谷,东望荆山,南面少室,北有太岳,三河之分,雷风所起,四险之国也。
魏,前枕黄河,背漳水,瞻王屋,望梁山,有蓝田之宝,浮池之渊。
赵,东临九州,西瞻恒岳,有沃瀑之流。飞壶、井陉之险,至于颍阳、涿鹿之野。
燕,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
齐,南有长城、巨防、阳关之险;北有河、济,足以为固;越海而东,通于九夷;西界岱岳、配林之险,阪固之国也。
鲁,前有淮水,后有岱岳、蒙、羽之向,洙、泗之流。大野广土,曲阜尼丘。
宋,北有泗水,南迄睢濄,有孟诸之泽、砀山之塞也。
楚,后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则彭蠡,右则九疑,有江汉之流,实险阻之国也。
南越之国,与楚为邻。五岭已前至于南海,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吴,左洞庭,右彭蠡,后滨长江,南至豫章,水戒险阻之国也。
东越通海,处南北尾闾之间。三江流入南海,通东治,山高海深,险绝之国也。
卫,南跨于河,北得洪水,南过汉上,左通鲁泽,右指黎山。
赞曰:
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侯王设险,守固保疆。远遮川塞,近备城堭。
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勿恃危阨,恣其淫荒。
无德则败,有德则昌。安屋犹惧,乃可不亡。
进用忠直,社稷永康。教民以孝,舜化以彰。
地
天地初不足,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帝,而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后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注焉。
昆仑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万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人魂魄。东方万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长短。
考灵耀曰: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其中矣。地常动不止,譬如人在舟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七戎六蛮,九夷八狄,经总而言之,谓之四海。言皆近海,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
地以名山为之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三尺以上为粪,三尺以下为地。
山
五岳:华、岱、恒、衡、嵩。
按北太行山而北去,不知山所限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所穷尽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