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狄若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内容出自坛经。行由品第一。
坛经主要记录的是六祖慧能得法经历和教化内容,全书由他弟子法海禅师集录而成,共分为十品,分别是:行由品第一,般若品第二、疑问品第三、定慧品第四、坐禅品第五、忏悔品第六、机缘品第七、顿渐品第八、宣诏品第九和咐嘱品第十。
行由品的意思大致可以解为:行事的原因。在这一品里,慧能主要叙述自己得法的经过,以及在得法之后所遭受的各种苦处。慧能是遗腹子,出生在广东南海新州,他在二十五岁左右,辞别母亲,到东山禅寺,拜入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学习佛法,因为不识字,又是猲獠蛮族的缘故,他遭到寺里一干弟子的歧视,被分在后院的马棚,砍柴碓米做粗工,八个月后,弘忍大师选秀,要求座下弟子写偈,论述自己佛性,并言明优胜者即可得五祖法衣,成为第六代祖。彼时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已经是五十七岁左右,他做了一首偈,即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读后认为,神秀所做这首偈,是其人尚未见识到自己本性的体现。神秀不服,叩问原因,五祖说,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你却说,自己身似菩提,心如明镜,这正是你未能看透自身法相的体现。神秀顿悟。
不久以后,慧能听闻有人诵读神秀的这首偈,遂也做了一首,央人题在神秀偈的旁边,即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就处处扣住空字,正切合如来的境界,众人都甚是钦佩,五祖因此将顿教佛法和衣钵传给他。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慧能得法后,即离开东山禅寺,一路往南行,其间有许多恶僧人,想要夺他的衣钵,遂沿途狙击他,慧能无奈,只得留起头发,做俗家装束,与一干血腥气甚重的猎户为伍,这期间,他帮猎户守网,每见生命,悉数放生;遇着吃饭,就将菜放在肉锅里同煮,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我只吃肉边的菜。
如此过了十五年,慧能四十岁左右,决定出世弘法,他先到广州的法胜寺,正遇着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彼时有风吹动旗幡,有位僧人说,是风在动,有位僧人则说,是幡在动。由此引来论题,大家议论不休,慧能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这即是慧能对于佛法的理解,在他看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识本心,学法也是无益的,但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可成天人师,修成佛道。(至于要如何才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金刚经的回答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意思是说,为人应当不执着于物,心无所住,空明澄澈,由此即可可以生出本心,见到本性。)
众人听到慧能言论,都感到惊讶,印宗法师将他请到上处,求问他说,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慧能说,佛的本性,就是佛的不二之法;善根分两种,一种为常,一种为无常,佛性既非常,也非无常,这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人行分两种,一种是善,一种是不善,佛性既非善,也非不善,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俗子认为是两种概念,但在解悟了佛法的人看来,并无原则区别,这种无别之性,也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这即是通常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因,在佛家看来,人行为的善恶,只于劫世的因缘有关,并不影响人在佛前的修行,佛性无关善恶,只关本心,只要人参透生死的不二法门,哪怕是十恶不赦之人,也可成佛。
印宗听了慧能的解说,非常欢喜,遂恭迎他入寺,并拜他为师。慧能在这年正式剃发,不久后他移居曹溪,开始收门徒,宣讲禅宗顿教的教义。行由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自述方式,全文由慧能向众人讲述自身身世开始,到法胜寺和印宗辩法结束,他在最后,轻声感慨道,我自东山禅寺得法以来,十五年间,辛苦受尽,命似悬丝。读来甚有趣,原来那些受过的苦,他心里都记着呢。
生活中经历过的苦处,假以时日,最后都会淡忘,但回忆起来,也都会有感慨,这种感慨,越是思想敏锐、执着于思考的人,越是深沉。
内容出自坛经。行由品第一。
坛经主要记录的是六祖慧能得法经历和教化内容,全书由他弟子法海禅师集录而成,共分为十品,分别是:行由品第一,般若品第二、疑问品第三、定慧品第四、坐禅品第五、忏悔品第六、机缘品第七、顿渐品第八、宣诏品第九和咐嘱品第十。
行由品的意思大致可以解为:行事的原因。在这一品里,慧能主要叙述自己得法的经过,以及在得法之后所遭受的各种苦处。慧能是遗腹子,出生在广东南海新州,他在二十五岁左右,辞别母亲,到东山禅寺,拜入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学习佛法,因为不识字,又是猲獠蛮族的缘故,他遭到寺里一干弟子的歧视,被分在后院的马棚,砍柴碓米做粗工,八个月后,弘忍大师选秀,要求座下弟子写偈,论述自己佛性,并言明优胜者即可得五祖法衣,成为第六代祖。彼时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已经是五十七岁左右,他做了一首偈,即是: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读后认为,神秀所做这首偈,是其人尚未见识到自己本性的体现。神秀不服,叩问原因,五祖说,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你却说,自己身似菩提,心如明镜,这正是你未能看透自身法相的体现。神秀顿悟。
不久以后,慧能听闻有人诵读神秀的这首偈,遂也做了一首,央人题在神秀偈的旁边,即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就处处扣住空字,正切合如来的境界,众人都甚是钦佩,五祖因此将顿教佛法和衣钵传给他。慧能成为禅宗第六代祖师。
慧能得法后,即离开东山禅寺,一路往南行,其间有许多恶僧人,想要夺他的衣钵,遂沿途狙击他,慧能无奈,只得留起头发,做俗家装束,与一干血腥气甚重的猎户为伍,这期间,他帮猎户守网,每见生命,悉数放生;遇着吃饭,就将菜放在肉锅里同煮,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我只吃肉边的菜。
如此过了十五年,慧能四十岁左右,决定出世弘法,他先到广州的法胜寺,正遇着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彼时有风吹动旗幡,有位僧人说,是风在动,有位僧人则说,是幡在动。由此引来论题,大家议论不休,慧能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这即是慧能对于佛法的理解,在他看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识本心,学法也是无益的,但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可成天人师,修成佛道。(至于要如何才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金刚经的回答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意思是说,为人应当不执着于物,心无所住,空明澄澈,由此即可可以生出本心,见到本性。)
众人听到慧能言论,都感到惊讶,印宗法师将他请到上处,求问他说,什么是佛法的不二之法?慧能说,佛的本性,就是佛的不二之法;善根分两种,一种为常,一种为无常,佛性既非常,也非无常,这就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人行分两种,一种是善,一种是不善,佛性既非善,也非不善,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五蕴与十八界,凡夫俗子认为是两种概念,但在解悟了佛法的人看来,并无原则区别,这种无别之性,也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这即是通常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因,在佛家看来,人行为的善恶,只于劫世的因缘有关,并不影响人在佛前的修行,佛性无关善恶,只关本心,只要人参透生死的不二法门,哪怕是十恶不赦之人,也可成佛。
印宗听了慧能的解说,非常欢喜,遂恭迎他入寺,并拜他为师。慧能在这年正式剃发,不久后他移居曹溪,开始收门徒,宣讲禅宗顿教的教义。行由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自述方式,全文由慧能向众人讲述自身身世开始,到法胜寺和印宗辩法结束,他在最后,轻声感慨道,我自东山禅寺得法以来,十五年间,辛苦受尽,命似悬丝。读来甚有趣,原来那些受过的苦,他心里都记着呢。
生活中经历过的苦处,假以时日,最后都会淡忘,但回忆起来,也都会有感慨,这种感慨,越是思想敏锐、执着于思考的人,越是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