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夺城下 (2/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赵武不是在敲着玩。这鸣冤鼓非有重大冤情不可敲,不过一旦敲响,守大门的役卒就必须马上出来接收诉状,并飞报知县升堂审案。赵瑜打得如意算盘,如能用鼓声把大门骗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再用斧头砍开大门也不迟。
很快,只听得鼓后的小门咿呀一响,一个老兵就骂骂咧咧的从半开的门中探出半个身子。他只抬眼那么一看,便吓得浑身一个激灵,‘啊呀’一声大叫,就想把身子缩回门后。只是他反应慢了些,一把板斧呼啸着飞了过去,生生的嵌入他天灵盖中,赵瑜回头一看,陈五气定神闲地站在他身后,那柄斧头便是从他手中甩出来的。
把老兵的尸首拖走,赵武带了几个喽罗率先冲进去。几人转到大门之后,卸了门闩,搬开堵门石,就把大门打开。众人遂一拥而入。
大门之后,就是一条数十步长的青石板路,直通着仪门。路左边的南监,路右侧的寅宾馆和三班院都暗黑无光。倒是寅宾馆和三班院之间,供着土地和衙神萧何的双祠院中尚有几注香火。
走过石板路,来到仪门前。这仪门是为礼仪之门,也是县衙大堂的正门,非大事不开。平常所用的是仪门东侧的小门,也称生门。而西侧的死门,只有把要处刑的犯人拖出去时方才使用。
赵瑜方才从钟鼓楼上看得很清楚,除了门前的灯笼,仪门后侧亦有灯光透出,当是有人在门房中值守。不过这次却无法故计重施,用鼓声把人引出。赵瑜看看面前的三道门,死门太晦气,那是决计不能动的,而仪门镶钉包铁,也不是动斧子的好对象。他抬起手,对着右面一指,几个喽罗就持斧冲了上来,甩开膀子,斧钺抡圆,去劈那生门。
手起斧落,很快,木门就被砍开一道口子,门闩露了出来。一个喽罗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去挑那门闩。一挑、两挑,挑得几下,只听门后哐哐两声,却是挑开的门闩把抵门杠一起带倒了。赵武上前只一推,门便开了。
生门一开,赵武就领人冲入门中。进门后,他左右看看,附近唯一透着亮光的自然是门房。赵武几步跨到门房前,左腿一抬,一脚把门踹开。
那门房中,一盏油灯昏暗,里面的五六人都穿着弓手服饰。几人喝得烂醉,围着一张方桌呼幺喝六,桌上摆的海碗中的几个骰子还在滚动,却是在赌博。这几人,赌得昏天黑地,聚精会神,连斧头破门的声音都没听到。见赵武等人冲了进来,几个弓手茫茫然站起身,浑不知发生何事。赵武懒得多话,举斧就砍,弓手们早是烂醉如泥,连还手之力也没有,只听得几道惨叫伴着斧头入肉之声,很快就安静下来。
挥斧连杀数人,赵武方觉得心满意足。伸舌舔着溅到嘴角上的血迹,他提斧离开门房。出了门,却见赵瑜、陈五一齐望着北面。赵武心中奇怪,扭头看去,只见县衙后院,一片火光冲天而起。至善、赵文已经忍不住在后面动手了。
呵呵笑了两声,赵瑜快步前行,声音从前面传来:“莫要再耽搁,我们费了如许力气,却不要给三叔他们捡了便宜。”
众人齐声应是,追上去紧跟在赵瑜身后。
刚绕过大堂,赵瑜突然定住。众人也一齐收步,往前看去。
却见着前面的屏门中开。十几个男女神色慌乱地跑了出来。中间簇拥着一个五短身材肥头大耳的官人。此时不需多猜,自是知县章渝无疑。这伙人一出门,就看见一群黑衣人堵在前头,却都愣住,不敢稍动。
隔着五六丈,两伙人大眼瞪小眼地对视着,只听得后院烧着的木头噼里啪啦的作响,这里却没一个人出声。
许久。
还是赵瑜首先打破沉默,仰天哈哈大笑:“本想出手逮兔子,不成想兔子自己却撞上来。”一阵笑罢,他头一低,叉手行礼,朗声道:“草民浪港赵二,见过章明府注4。今日不请自来,却是给明府拜年。祝明府大吉大利,新年如意!”
赵瑜自报家门,听得章渝脸色数变。他一咬牙,剑指赵瑜,大喝道:“你这贼子,持械率众攻我县衙,可是想做反?想我朝堂之上,有圣君贤臣,军旅之中,又有精兵名将。尔等海寇,虽能猖狂一时,只待天兵一到,必化为齑粉。尔等若是识作,就快快退去,本县以身家性命保你无事。”这话说得义正辞严,不过,如果他不是一边说一边抖,也许会更有些效果。
赵瑜轻轻笑了起来,跳动的火光把他嘴角的笑纹映成黑色的沟壑,落在章渝眼中,只觉满目狰狞:“我等都是大宋良民,如何敢做反。不过我等当贼久了,倒想弄个官做做。只是识不了几个字,考不上状元,思来想去,却只得了一个办法”
赵瑜眼眉一挑,面皮一翻,满身的杀气腾腾: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注1:霍四究: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五卷载,崇、观年间,汴梁城中,说三分(三国志)的最有名的就是此人。
注2:三国演义的架构在宋朝就已基本成型。举个例子,如洪迈在容斋续笔卷十一中载:“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这段中的第一句岂是正史,分明就是演义。
注3:这门子不是守得县衙正门,而是守得大堂和二堂之间的屏门,由知县私人雇佣,想私下里见知县,必须要通过他们。至于正门、仪门,自有衙役看守。
注4:明府:“明府君”的略称。汉人用为对太守的尊称。汉书龚遂传:“明府且止,愿有所白。”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唐李贤注云:“郡守所居曰府,府者尊重之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
sp; 赵武不是在敲着玩。这鸣冤鼓非有重大冤情不可敲,不过一旦敲响,守大门的役卒就必须马上出来接收诉状,并飞报知县升堂审案。赵瑜打得如意算盘,如能用鼓声把大门骗开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再用斧头砍开大门也不迟。
很快,只听得鼓后的小门咿呀一响,一个老兵就骂骂咧咧的从半开的门中探出半个身子。他只抬眼那么一看,便吓得浑身一个激灵,‘啊呀’一声大叫,就想把身子缩回门后。只是他反应慢了些,一把板斧呼啸着飞了过去,生生的嵌入他天灵盖中,赵瑜回头一看,陈五气定神闲地站在他身后,那柄斧头便是从他手中甩出来的。
把老兵的尸首拖走,赵武带了几个喽罗率先冲进去。几人转到大门之后,卸了门闩,搬开堵门石,就把大门打开。众人遂一拥而入。
大门之后,就是一条数十步长的青石板路,直通着仪门。路左边的南监,路右侧的寅宾馆和三班院都暗黑无光。倒是寅宾馆和三班院之间,供着土地和衙神萧何的双祠院中尚有几注香火。
走过石板路,来到仪门前。这仪门是为礼仪之门,也是县衙大堂的正门,非大事不开。平常所用的是仪门东侧的小门,也称生门。而西侧的死门,只有把要处刑的犯人拖出去时方才使用。
赵瑜方才从钟鼓楼上看得很清楚,除了门前的灯笼,仪门后侧亦有灯光透出,当是有人在门房中值守。不过这次却无法故计重施,用鼓声把人引出。赵瑜看看面前的三道门,死门太晦气,那是决计不能动的,而仪门镶钉包铁,也不是动斧子的好对象。他抬起手,对着右面一指,几个喽罗就持斧冲了上来,甩开膀子,斧钺抡圆,去劈那生门。
手起斧落,很快,木门就被砍开一道口子,门闩露了出来。一个喽罗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去挑那门闩。一挑、两挑,挑得几下,只听门后哐哐两声,却是挑开的门闩把抵门杠一起带倒了。赵武上前只一推,门便开了。
生门一开,赵武就领人冲入门中。进门后,他左右看看,附近唯一透着亮光的自然是门房。赵武几步跨到门房前,左腿一抬,一脚把门踹开。
那门房中,一盏油灯昏暗,里面的五六人都穿着弓手服饰。几人喝得烂醉,围着一张方桌呼幺喝六,桌上摆的海碗中的几个骰子还在滚动,却是在赌博。这几人,赌得昏天黑地,聚精会神,连斧头破门的声音都没听到。见赵武等人冲了进来,几个弓手茫茫然站起身,浑不知发生何事。赵武懒得多话,举斧就砍,弓手们早是烂醉如泥,连还手之力也没有,只听得几道惨叫伴着斧头入肉之声,很快就安静下来。
挥斧连杀数人,赵武方觉得心满意足。伸舌舔着溅到嘴角上的血迹,他提斧离开门房。出了门,却见赵瑜、陈五一齐望着北面。赵武心中奇怪,扭头看去,只见县衙后院,一片火光冲天而起。至善、赵文已经忍不住在后面动手了。
呵呵笑了两声,赵瑜快步前行,声音从前面传来:“莫要再耽搁,我们费了如许力气,却不要给三叔他们捡了便宜。”
众人齐声应是,追上去紧跟在赵瑜身后。
刚绕过大堂,赵瑜突然定住。众人也一齐收步,往前看去。
却见着前面的屏门中开。十几个男女神色慌乱地跑了出来。中间簇拥着一个五短身材肥头大耳的官人。此时不需多猜,自是知县章渝无疑。这伙人一出门,就看见一群黑衣人堵在前头,却都愣住,不敢稍动。
隔着五六丈,两伙人大眼瞪小眼地对视着,只听得后院烧着的木头噼里啪啦的作响,这里却没一个人出声。
许久。
还是赵瑜首先打破沉默,仰天哈哈大笑:“本想出手逮兔子,不成想兔子自己却撞上来。”一阵笑罢,他头一低,叉手行礼,朗声道:“草民浪港赵二,见过章明府注4。今日不请自来,却是给明府拜年。祝明府大吉大利,新年如意!”
赵瑜自报家门,听得章渝脸色数变。他一咬牙,剑指赵瑜,大喝道:“你这贼子,持械率众攻我县衙,可是想做反?想我朝堂之上,有圣君贤臣,军旅之中,又有精兵名将。尔等海寇,虽能猖狂一时,只待天兵一到,必化为齑粉。尔等若是识作,就快快退去,本县以身家性命保你无事。”这话说得义正辞严,不过,如果他不是一边说一边抖,也许会更有些效果。
赵瑜轻轻笑了起来,跳动的火光把他嘴角的笑纹映成黑色的沟壑,落在章渝眼中,只觉满目狰狞:“我等都是大宋良民,如何敢做反。不过我等当贼久了,倒想弄个官做做。只是识不了几个字,考不上状元,思来想去,却只得了一个办法”
赵瑜眼眉一挑,面皮一翻,满身的杀气腾腾: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注1:霍四究: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五卷载,崇、观年间,汴梁城中,说三分(三国志)的最有名的就是此人。
注2:三国演义的架构在宋朝就已基本成型。举个例子,如洪迈在容斋续笔卷十一中载:“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及攻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羽威震华夏,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其功名盛矣。”这段中的第一句岂是正史,分明就是演义。
注3:这门子不是守得县衙正门,而是守得大堂和二堂之间的屏门,由知县私人雇佣,想私下里见知县,必须要通过他们。至于正门、仪门,自有衙役看守。
注4:明府:“明府君”的略称。汉人用为对太守的尊称。汉书龚遂传:“明府且止,愿有所白。”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唐李贤注云:“郡守所居曰府,府者尊重之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