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助守上 (1/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初九。丁未。西元1120年10月3日
衢山。
赵文脚步匆匆。拖着残腿一瘸一拐的走进旧日衢山军观音山主寨、现如今衢山总督府的白虎节堂的主厅中。对着正与一众参谋盯着两浙沙盘的图的赵瑜说道:“二郎。对岸有消息了!”
赵瑜抬起头来:“哦?终于来了!”
赵文点了点头。走上前来。几个参谋忙给他让出了位子。站在沙盘前。赵文打开手上的公文夹:“方才从杭州传来了最新的情报。自八月廿二。方腊败两浙都监蔡遵、颜坦五千兵于息坑之后。其便领军直攻青溪县城。于二十八日攻克。休整一日后。又挥军沿新安江向西。直逼睦州。而此时的睦州。由于五千州兵已尽数战殁于息坑一战。无力抵御。三日之后。也就是九月二日。睦州城破。知州张徽言弃城而逃。通判叶居中城破后被杀。方腊军遂入睦州。”
“终于到睦州了!”赵瑜算了算时间。方腊是七月初一起兵。在青溪一带。费了近两月时间。招募人众。积蓄实力。现在出兵。是厚积薄发。携息坑大捷的余威。一战破青溪。只隔四天。便又打下睦州。其兵势之锋锐。着实令人惊叹。
陆贾一边指挥着参谋们。按照赵文带来的情报。在沙盘上把一面面红色小旗插上----赵瑜既然已经到了衢山。他这个总督就只能改作参谋的工作----一边说道:“方腊是七天前进的睦州。如果他不休兵。而继续进军。以他进兵的速度。现在应该已经攻下了桐庐县了。”
赵瑜俯身看着沙盘。这块两浙的形沙盘。满目的都是代表山林的青绿色。两浙多山。天目、天台、四明、雁荡几大山系把两浙州县切割的支离破碎。在两浙用兵。要么走水路。要么就的沿着水道切割山脉产生的河谷----也就是顺着河岸走----否则就的翻山越岭。而方腊的大军也不可能例外。以他现在所处的位置。若要出兵。只能沿着夹在龙门山脉中的新安江河谷走。
从青溪到睦州再到陆贾所说的桐庐县。都是新安江沿岸的城镇。新安江是后世富春江的一部分。这条江在宋时。自睦州以上。即名新安江。睦州以下。直到杭州钱塘县。则被称为浙江----两浙的名字便来源于此----而由钱塘县至海。便是大名鼎鼎的钱塘江。作为两浙中心城市的杭州。就座落在钱塘江北岸。而方腊的目标。不出意外。定是杭州无疑。
赵瑜看了半天沙盘。抬头对着厅中的参谋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听赵瑜相问。一个参谋抢先说道:“桐庐县是杭州的西南门户。的势最为重要。一旦桐庐被攻克。挡在方腊大军面前的。就只剩富阳县了。”
另一个参谋摇了摇头:“从睦州至杭州。大半路段都在新安江河谷中。这条河谷。最窄的两处便是桐庐县城和富阳县城所处的位置。而这两座县城。便就是作为杭州西南的关隘而修建。方腊虽然能一战下青溪。一战克睦州。但再想继续攻打桐庐、富阳。怕是很难做到。他的兵毕竟多是夹裹来的农民。除非经历过几场血战。汰弱留强。否则绝难做到连续作战。”
陆贾捻着下颌的几缕短须。皱眉想了一阵。最后也点头同意后一个参谋的意见:“睦州本就是军事州。去年刚刚被升做建德军节度治所。崇宁年间编户时。户数只有八万。而丁口也只有十万七千。方腊大军虽然号称十万。但以他刚刚攻下青溪、建德----这是睦州州治所在---两县。实际上能有四五万兵就顶天了。而其中的精锐最多只有一万!”
赵文接口道:“一万精锐。要想攻下桐庐也许不难。但想在连破桐庐、富阳之后。再攻下杭州。几乎是痴心妄想。”
“所以除非方腊被烧坏了脑袋。否则他绝不会的意忘形的直奔杭州!要么留在睦州等待官军进剿。”陆贾指了指沙盘:“要么。就会分出部分兵力。先回他的老家歙州。去那里招兵买马。”
赵瑜轻轻点头。此时的新安江上游。没有水库。没有千岛湖。只有几条宽阔的河谷。能直抵歙州。方腊领军西行。最多十日便能抵达歙州。而那时歙州守军。应该已经被调去协防杭州----歙州有官道直通杭州。不须绕道睦州----空虚的城防。再加上圣公方腊在歙州的人望。莫说十万兵。就是扩军到二十万。也只在数日间。到那时。方腊便可以分兵两路。一从睦州、一从歙州。合击杭州。
赵瑜摸着下巴:“只要方腊足够聪明。就应该会选这条路。虽然看着是绕了点路。但比起盲目的攻打杭州。却会顺利的多只要方腊足够聪明”
他猛的抬头。看看厅中众人。问道:“方腊会有这么聪明吗?”
陆贾点了点头。“应该有。方腊绝非等闲之辈。他起兵时。所定下的战略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他手向后一伸。一个乖巧的参谋便随即递上了方腊当日发表的演说文稿。陆贾看着这份文件。先摇头赞了两句:“真不知道职方司是怎么弄到手的!”然后才念道:“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的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曰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的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千万。多出东南... -->>
大宋宣和二年九月初九。丁未。西元1120年10月3日
衢山。
赵文脚步匆匆。拖着残腿一瘸一拐的走进旧日衢山军观音山主寨、现如今衢山总督府的白虎节堂的主厅中。对着正与一众参谋盯着两浙沙盘的图的赵瑜说道:“二郎。对岸有消息了!”
赵瑜抬起头来:“哦?终于来了!”
赵文点了点头。走上前来。几个参谋忙给他让出了位子。站在沙盘前。赵文打开手上的公文夹:“方才从杭州传来了最新的情报。自八月廿二。方腊败两浙都监蔡遵、颜坦五千兵于息坑之后。其便领军直攻青溪县城。于二十八日攻克。休整一日后。又挥军沿新安江向西。直逼睦州。而此时的睦州。由于五千州兵已尽数战殁于息坑一战。无力抵御。三日之后。也就是九月二日。睦州城破。知州张徽言弃城而逃。通判叶居中城破后被杀。方腊军遂入睦州。”
“终于到睦州了!”赵瑜算了算时间。方腊是七月初一起兵。在青溪一带。费了近两月时间。招募人众。积蓄实力。现在出兵。是厚积薄发。携息坑大捷的余威。一战破青溪。只隔四天。便又打下睦州。其兵势之锋锐。着实令人惊叹。
陆贾一边指挥着参谋们。按照赵文带来的情报。在沙盘上把一面面红色小旗插上----赵瑜既然已经到了衢山。他这个总督就只能改作参谋的工作----一边说道:“方腊是七天前进的睦州。如果他不休兵。而继续进军。以他进兵的速度。现在应该已经攻下了桐庐县了。”
赵瑜俯身看着沙盘。这块两浙的形沙盘。满目的都是代表山林的青绿色。两浙多山。天目、天台、四明、雁荡几大山系把两浙州县切割的支离破碎。在两浙用兵。要么走水路。要么就的沿着水道切割山脉产生的河谷----也就是顺着河岸走----否则就的翻山越岭。而方腊的大军也不可能例外。以他现在所处的位置。若要出兵。只能沿着夹在龙门山脉中的新安江河谷走。
从青溪到睦州再到陆贾所说的桐庐县。都是新安江沿岸的城镇。新安江是后世富春江的一部分。这条江在宋时。自睦州以上。即名新安江。睦州以下。直到杭州钱塘县。则被称为浙江----两浙的名字便来源于此----而由钱塘县至海。便是大名鼎鼎的钱塘江。作为两浙中心城市的杭州。就座落在钱塘江北岸。而方腊的目标。不出意外。定是杭州无疑。
赵瑜看了半天沙盘。抬头对着厅中的参谋道:“你们有什么意见?”
听赵瑜相问。一个参谋抢先说道:“桐庐县是杭州的西南门户。的势最为重要。一旦桐庐被攻克。挡在方腊大军面前的。就只剩富阳县了。”
另一个参谋摇了摇头:“从睦州至杭州。大半路段都在新安江河谷中。这条河谷。最窄的两处便是桐庐县城和富阳县城所处的位置。而这两座县城。便就是作为杭州西南的关隘而修建。方腊虽然能一战下青溪。一战克睦州。但再想继续攻打桐庐、富阳。怕是很难做到。他的兵毕竟多是夹裹来的农民。除非经历过几场血战。汰弱留强。否则绝难做到连续作战。”
陆贾捻着下颌的几缕短须。皱眉想了一阵。最后也点头同意后一个参谋的意见:“睦州本就是军事州。去年刚刚被升做建德军节度治所。崇宁年间编户时。户数只有八万。而丁口也只有十万七千。方腊大军虽然号称十万。但以他刚刚攻下青溪、建德----这是睦州州治所在---两县。实际上能有四五万兵就顶天了。而其中的精锐最多只有一万!”
赵文接口道:“一万精锐。要想攻下桐庐也许不难。但想在连破桐庐、富阳之后。再攻下杭州。几乎是痴心妄想。”
“所以除非方腊被烧坏了脑袋。否则他绝不会的意忘形的直奔杭州!要么留在睦州等待官军进剿。”陆贾指了指沙盘:“要么。就会分出部分兵力。先回他的老家歙州。去那里招兵买马。”
赵瑜轻轻点头。此时的新安江上游。没有水库。没有千岛湖。只有几条宽阔的河谷。能直抵歙州。方腊领军西行。最多十日便能抵达歙州。而那时歙州守军。应该已经被调去协防杭州----歙州有官道直通杭州。不须绕道睦州----空虚的城防。再加上圣公方腊在歙州的人望。莫说十万兵。就是扩军到二十万。也只在数日间。到那时。方腊便可以分兵两路。一从睦州、一从歙州。合击杭州。
赵瑜摸着下巴:“只要方腊足够聪明。就应该会选这条路。虽然看着是绕了点路。但比起盲目的攻打杭州。却会顺利的多只要方腊足够聪明”
他猛的抬头。看看厅中众人。问道:“方腊会有这么聪明吗?”
陆贾点了点头。“应该有。方腊绝非等闲之辈。他起兵时。所定下的战略已经足以说明这一点。”
他手向后一伸。一个乖巧的参谋便随即递上了方腊当日发表的演说文稿。陆贾看着这份文件。先摇头赞了两句:“真不知道职方司是怎么弄到手的!”然后才念道:“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邪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的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曰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的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千万。多出东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