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东夷昊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不只是一种宿命的解释,还包含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意思。
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给人看。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无非是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是犯浑,更年期是犯病。从青春期开始,人才真正“知人事、懂人情”但是说明白又不是很明白,说清楚又不是很清楚,所谓的朦朦胧胧,月朦胧鸟朦胧神马都朦胧。比如说,初恋。第一朵花将开未开的时候,第一个眼神,第一次回眸,第一种心波荡漾——神仙伴侣世所无——往往这个第一就会成为最后。最后的记忆。花未折枝而萎,眸子掩上云翳,心如死灰不起。幸运的是,贾宝玉就中了这样的大彩。或者猜测去,是曹雪芹先生代他领了这个奖。所以,这一辈子,就有了还不完的眼泪的债。林黛玉是为还债而生的,那么必就有人再还林黛玉的债。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文人往往靠了自虐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比如说沉溺于酒,比如说白日做梦。往者既然不可追,那何妨让她在一场大梦中重现。
只是那一种哀徊的郁结,一经种在少年胸怀,便终生不可释放。
四
贾宝玉青春期的两个人生导师(秦、林)都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整部红楼梦中正常死亡的人寥寥可数。除了秦可卿、林黛玉,非正常死亡的还有瑞珠、金训儿、多浑虫的老婆、尤二姐、尤三姐、五儿(存疑)、晴雯、鸳鸯、元春、迎春、王熙凤等等等等。
所以鲁迅这样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这一个个人的死亡,就像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片片花瓣凋落,最后唯有一枝寒蕊。
但应该注意的是古人对于生命的态度,死一个人,似乎还不如死一只鸡,死了一只鸡,还会去琢磨将其清蒸、红烧或者剁成肉丁做成茄鯗之类,死一个人呢?无声无息。王熙凤可谓心狠手辣,杀人时还在谈笑风生。到了高鹗续写的宝玉娶亲一节,贾母和王熙凤闻听黛玉之死时,可不是淡然两个字可以形容的,而是无情乃至冷酷。这两个权威人物,最后的形象都得到了颠覆。
一所贾府,其实就是一处食肉的丛林。贾母的出发点也无非是男尊女卑,为贾家后世赢未来——只要宝玉在,哪怕是傻了,只要能够传接香火就好。黛玉千般好,体格太差,不像是高产稳产的生殖机器,这哪符合大家族媳妇的标准呢?要知道在古代,皇帝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天天抓生产,但还是大有绝后的例子——要获取更大的生存可能,也只能是忍痛割爱、择优录取。对于王熙凤来说,她草菅人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荣宠和利益,而去机关算尽——但相对贾母而言,她也不过是贾母权术中的一粒棋子,随时都可以被扳倒和被碾碎。
这些死亡里,唯一的亮点是晴雯之死。这个人虽然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但是曹雪芹对她简直是浓墨重彩的刻画。英爽率直,敢作敢当,这自然让懦弱的宝玉感到惊奇和尊重(本来我就认为贾宝玉这个人性取向有问题,秦钟一节不去管他,单是天天混迹在女儿群中,难免带些“伪娘”气)。及至晴雯死后,竟尊奉她到芙蓉花“神”这样的规格,而且红楼梦全篇中最长的祭文芙蓉女儿诔,就是献给这一个丫头的。不是给秦可卿,也不是给林黛玉。
也许在贾宝玉的心目中,这个带有野性的丫头,这个以死换来了自由和超脱的丫头,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五
青春的过去是没有痕迹的。但对于贾宝玉来说,他的青春却是在暴风骤雨中的轰然而逝,直至幻灭。
最疼爱他的贾母改写了他的人生,而贾府所有的人也都在一双无形的手下奔波流离。贾政算得上是一个正面人物,一个严父,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正经的地方,但他的名字却恰恰容易让人联想到“假正经”可见,小说对于父权的挑战还是有所保留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我要强写下去,也难免如流言家一样瞎扯了。曹雪芹披阅十载,想来不仅仅是出于情节的需要,肯定也会有一些现实的考虑,比如写秦可卿的死,更多的是侧面描写,算是为死者讳。只是秦可卿身上纵疑点重重,但也不至于到了流言家所揣测的地步。
所以这就有一个怎么看红楼的问题。倒也简单:怎么看?捧着看。自己看。
当你一页一页翻过去的时候,青春的浮影就从那些纸张中掠过去。再华丽,也不过是些徒劳的追忆。
这一部青春祭,这一首千转百徊的挽歌。
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不只是一种宿命的解释,还包含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意思。
所谓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给人看。人生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无非是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是犯浑,更年期是犯病。从青春期开始,人才真正“知人事、懂人情”但是说明白又不是很明白,说清楚又不是很清楚,所谓的朦朦胧胧,月朦胧鸟朦胧神马都朦胧。比如说,初恋。第一朵花将开未开的时候,第一个眼神,第一次回眸,第一种心波荡漾——神仙伴侣世所无——往往这个第一就会成为最后。最后的记忆。花未折枝而萎,眸子掩上云翳,心如死灰不起。幸运的是,贾宝玉就中了这样的大彩。或者猜测去,是曹雪芹先生代他领了这个奖。所以,这一辈子,就有了还不完的眼泪的债。林黛玉是为还债而生的,那么必就有人再还林黛玉的债。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文人往往靠了自虐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比如说沉溺于酒,比如说白日做梦。往者既然不可追,那何妨让她在一场大梦中重现。
只是那一种哀徊的郁结,一经种在少年胸怀,便终生不可释放。
四
贾宝玉青春期的两个人生导师(秦、林)都是非正常死亡。而且整部红楼梦中正常死亡的人寥寥可数。除了秦可卿、林黛玉,非正常死亡的还有瑞珠、金训儿、多浑虫的老婆、尤二姐、尤三姐、五儿(存疑)、晴雯、鸳鸯、元春、迎春、王熙凤等等等等。
所以鲁迅这样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这一个个人的死亡,就像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片片花瓣凋落,最后唯有一枝寒蕊。
但应该注意的是古人对于生命的态度,死一个人,似乎还不如死一只鸡,死了一只鸡,还会去琢磨将其清蒸、红烧或者剁成肉丁做成茄鯗之类,死一个人呢?无声无息。王熙凤可谓心狠手辣,杀人时还在谈笑风生。到了高鹗续写的宝玉娶亲一节,贾母和王熙凤闻听黛玉之死时,可不是淡然两个字可以形容的,而是无情乃至冷酷。这两个权威人物,最后的形象都得到了颠覆。
一所贾府,其实就是一处食肉的丛林。贾母的出发点也无非是男尊女卑,为贾家后世赢未来——只要宝玉在,哪怕是傻了,只要能够传接香火就好。黛玉千般好,体格太差,不像是高产稳产的生殖机器,这哪符合大家族媳妇的标准呢?要知道在古代,皇帝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天天抓生产,但还是大有绝后的例子——要获取更大的生存可能,也只能是忍痛割爱、择优录取。对于王熙凤来说,她草菅人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荣宠和利益,而去机关算尽——但相对贾母而言,她也不过是贾母权术中的一粒棋子,随时都可以被扳倒和被碾碎。
这些死亡里,唯一的亮点是晴雯之死。这个人虽然有点“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但是曹雪芹对她简直是浓墨重彩的刻画。英爽率直,敢作敢当,这自然让懦弱的宝玉感到惊奇和尊重(本来我就认为贾宝玉这个人性取向有问题,秦钟一节不去管他,单是天天混迹在女儿群中,难免带些“伪娘”气)。及至晴雯死后,竟尊奉她到芙蓉花“神”这样的规格,而且红楼梦全篇中最长的祭文芙蓉女儿诔,就是献给这一个丫头的。不是给秦可卿,也不是给林黛玉。
也许在贾宝玉的心目中,这个带有野性的丫头,这个以死换来了自由和超脱的丫头,才是他真正的知己。
五
青春的过去是没有痕迹的。但对于贾宝玉来说,他的青春却是在暴风骤雨中的轰然而逝,直至幻灭。
最疼爱他的贾母改写了他的人生,而贾府所有的人也都在一双无形的手下奔波流离。贾政算得上是一个正面人物,一个严父,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正经的地方,但他的名字却恰恰容易让人联想到“假正经”可见,小说对于父权的挑战还是有所保留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我要强写下去,也难免如流言家一样瞎扯了。曹雪芹披阅十载,想来不仅仅是出于情节的需要,肯定也会有一些现实的考虑,比如写秦可卿的死,更多的是侧面描写,算是为死者讳。只是秦可卿身上纵疑点重重,但也不至于到了流言家所揣测的地步。
所以这就有一个怎么看红楼的问题。倒也简单:怎么看?捧着看。自己看。
当你一页一页翻过去的时候,青春的浮影就从那些纸张中掠过去。再华丽,也不过是些徒劳的追忆。
这一部青春祭,这一首千转百徊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