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断金指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盎生机。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的潜能,我把一首存在缺憾的诗作评点之后印发给同学们。附下:落//落是悲伤/哪怕是雨、是雪、是霜//落是悲壮/不论是海潮、陨星、还是太阳//落是惮悟/纵然是树叶和花瓣//落是美/它让我荡气回肠//评点:作者由天地之间的“落”引发思考,认识到落是悲伤,是悲壮,是惮悟,是美,颇有诗的意理。可惜是的该作品有了诗的气质,却缺乏诗的风韵。说它有诗的气质,是从其意理和韵律而言的;说它缺乏诗的风韵,是从其意象和意境而言的。由于作者对意中之象——诸如雪、雪、霜、海潮、陨星、太阳、树叶、花瓣等,没有赋予它们特别的意蕴和作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它们都显得苍白无味,不能真正支撑作者所要表达的意理。这样,该作品就缺乏了诗的那种具有穿透力的朦胧美,而成了一种直白的说教,这是写诗的大忌。请继续对诗的意象和意境进行探究,提起你的睿智的笔来,让落具有诗的风韵吧!
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探究,班上部分同学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在学校草坪上组织了“拨动情丝探讨会”我列席了会议。这里不妨罗列部分探讨的记录:
主持人:什么是意象?它和我们日常所的说的事物形象可以等同吗?
语文科代表:所谓意象,就是诗人意中之象,它是诗人对诗中的事物赋予的形象。既然如此,它当然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事物的形象大有区别。举个例子说吧,课文一片槐树叶是台湾诗人纪弦的代表作之一。单就一片槐树叶的形象而言,它应该是深绿色的,具有它特有的纹理和形状
小不点:(在科代表提到槐树叶时,就飞快地跑到围墙边的槐树上摘下了一束槐树叶,跑回)大家看,槐树叶就是这种形象!(同学们都观赏着槐树叶)
科代表:既然槐树叶就在我们手中,槐树叶的本来形象就不须多言了,那么纪弦在诗中赋予了它怎样的形象呢?
甲生:它是“全世界最美丽”“最珍奇,最可宝贵的”
乙生:它是“薄薄的,干的,浅黄色的”
丙生:它是“最使人伤心的,最使人流泪的”
科代表:如果说“薄”“干”“浅黄”是长期珍藏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它又是“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呢?
甲生:因为它是从故乡带来的,这片槐树叶上寄托着游了绵绵的乡情。
乙生:诗人见到它,仿佛回到了故乡,说它“最美”“最珍贵”“最可宝贵”是一种赞叹、欣喜之情;说它“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则是因长期不能回归故里而显得无限的惆怅、伤感。
科代表:这就是诗人对一片普通的槐树赋予的特别意蕴和他自身的情感。它不再是一片普通的槐树叶,它成了为诗人抒情言志的具有特别美质的槐树叶,这就是诗的意象。
这时,落的作者站起来:“我认真领会了老师的评点,对诗的意象或意境进行了更深的探究。我要把修改后的落奉献给大家:落是悲哀/哪怕是雨、是雪、是霜/雨声如泣/冰雪素妆/晨霜苍凉//落是悲壮/不论是太阳、海潮/陨星/夕阳无限/海浪犹存/涅槃陨星//落是禅悟/叹繁花落尽总虚华/咏落红不是无情物/吟落花流水春去也/听落叶万千敲秋韵//认识了“落”/你就是一种美//”
听着修改后的落,我情不自禁地作了如下点评:“通过修改,诗人赋予了诗中意象特别的意蕴和作者自身的情感。如‘雨声如泣,冰雪素妆,晨霜苍凉’便具有悲哀的意蕴和情调。如‘夕阳无限’,海潮虽落,‘海浪犹存’,星汉虽陨,却超脱了生死的境界,这岂不是悲壮的意蕴和情调?再如‘禅悟’一节,或叹或咏,或吟或听,道尽了人们沧桑与人生真谛,这岂不是禅悟的真情所致?特别是末节,诗人直接与‘落’对话,激情四射“落”的意境呼之欲出。在鲜活意象的簇拥之下,诗的意理向读者扑面而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在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比较难的。如果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创造力将是无穷无尽的,我的这个教育的故事,就可见一斑。
盎生机。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的潜能,我把一首存在缺憾的诗作评点之后印发给同学们。附下:落//落是悲伤/哪怕是雨、是雪、是霜//落是悲壮/不论是海潮、陨星、还是太阳//落是惮悟/纵然是树叶和花瓣//落是美/它让我荡气回肠//评点:作者由天地之间的“落”引发思考,认识到落是悲伤,是悲壮,是惮悟,是美,颇有诗的意理。可惜是的该作品有了诗的气质,却缺乏诗的风韵。说它有诗的气质,是从其意理和韵律而言的;说它缺乏诗的风韵,是从其意象和意境而言的。由于作者对意中之象——诸如雪、雪、霜、海潮、陨星、太阳、树叶、花瓣等,没有赋予它们特别的意蕴和作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它们都显得苍白无味,不能真正支撑作者所要表达的意理。这样,该作品就缺乏了诗的那种具有穿透力的朦胧美,而成了一种直白的说教,这是写诗的大忌。请继续对诗的意象和意境进行探究,提起你的睿智的笔来,让落具有诗的风韵吧!
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探究,班上部分同学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在学校草坪上组织了“拨动情丝探讨会”我列席了会议。这里不妨罗列部分探讨的记录:
主持人:什么是意象?它和我们日常所的说的事物形象可以等同吗?
语文科代表:所谓意象,就是诗人意中之象,它是诗人对诗中的事物赋予的形象。既然如此,它当然和我们日常所说的事物的形象大有区别。举个例子说吧,课文一片槐树叶是台湾诗人纪弦的代表作之一。单就一片槐树叶的形象而言,它应该是深绿色的,具有它特有的纹理和形状
小不点:(在科代表提到槐树叶时,就飞快地跑到围墙边的槐树上摘下了一束槐树叶,跑回)大家看,槐树叶就是这种形象!(同学们都观赏着槐树叶)
科代表:既然槐树叶就在我们手中,槐树叶的本来形象就不须多言了,那么纪弦在诗中赋予了它怎样的形象呢?
甲生:它是“全世界最美丽”“最珍奇,最可宝贵的”
乙生:它是“薄薄的,干的,浅黄色的”
丙生:它是“最使人伤心的,最使人流泪的”
科代表:如果说“薄”“干”“浅黄”是长期珍藏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它又是“最美”“最珍奇、最可宝贵”“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呢?
甲生:因为它是从故乡带来的,这片槐树叶上寄托着游了绵绵的乡情。
乙生:诗人见到它,仿佛回到了故乡,说它“最美”“最珍贵”“最可宝贵”是一种赞叹、欣喜之情;说它“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则是因长期不能回归故里而显得无限的惆怅、伤感。
科代表:这就是诗人对一片普通的槐树赋予的特别意蕴和他自身的情感。它不再是一片普通的槐树叶,它成了为诗人抒情言志的具有特别美质的槐树叶,这就是诗的意象。
这时,落的作者站起来:“我认真领会了老师的评点,对诗的意象或意境进行了更深的探究。我要把修改后的落奉献给大家:落是悲哀/哪怕是雨、是雪、是霜/雨声如泣/冰雪素妆/晨霜苍凉//落是悲壮/不论是太阳、海潮/陨星/夕阳无限/海浪犹存/涅槃陨星//落是禅悟/叹繁花落尽总虚华/咏落红不是无情物/吟落花流水春去也/听落叶万千敲秋韵//认识了“落”/你就是一种美//”
听着修改后的落,我情不自禁地作了如下点评:“通过修改,诗人赋予了诗中意象特别的意蕴和作者自身的情感。如‘雨声如泣,冰雪素妆,晨霜苍凉’便具有悲哀的意蕴和情调。如‘夕阳无限’,海潮虽落,‘海浪犹存’,星汉虽陨,却超脱了生死的境界,这岂不是悲壮的意蕴和情调?再如‘禅悟’一节,或叹或咏,或吟或听,道尽了人们沧桑与人生真谛,这岂不是禅悟的真情所致?特别是末节,诗人直接与‘落’对话,激情四射“落”的意境呼之欲出。在鲜活意象的簇拥之下,诗的意理向读者扑面而来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在教学实践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比较难的。如果切实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创造力将是无穷无尽的,我的这个教育的故事,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