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汉末:家祖乡啬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怒人怨,最终遗祸无穷。
<div class="contentadv"> 吴懿也想有所改变。
奈何人性的贪婪永无止境,仅凭吴懿的劝说,没有人愿意放下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利益。
历史上,也是赵韪等人举兵叛乱,围攻成都以后,东州人氏才幡然悔悟。
他们终于知道,益州终究还是益州人居多,若果真惹得天怒人怨,东州人氏早晚会受到报复。
也是自那以后,东州人氏才开始逐渐收敛。
现如今,由于巴郡的丢失,以及徐庶的提前布局,导致这场叛乱提前了两年,打了吴懿一个措手不及。
眼看东州士人皆心生恐惧,王商却是趁机站了出来,直言不讳的奏道:“益州各地之所以叛乱,乃是因为这些年来,使君纵容东州人氏侵袭益州旧民,让无数益州士人家破人亡。”
“各地士人以及百姓被逼无奈,这才举兵。”
“他们并非要反对使君,所反对的乃是东州暴民!”
王商的这番话,顿时引得东州派系的官吏纷纷怒声斥责。
王商却丝毫不惧,只是冷笑的看着众人。
益州派系的官吏,自然都站在了王商这边,与东州派系唇枪舌剑,互相叫骂。
眼看众人争吵不休,刘璋只感觉头疼欲裂,气得拍案而起,喝道:“如今大敌当前,尔等不思平叛护卫益州,反而在此相互指责、谩骂,成何体统?”
众人闻言,这才止住骂声,默然无语。
看着面色涨红的刘璋,王商再次上前说道:“使君既然偏袒东州人氏,猜忌吾等,不妨派出东州军前去平叛。”
王商话音落下,议事厅内顿时陷入了寂静。
东州军自刘焉开始,便为刘氏嫡系兵马,怎么可能将他们派出成都平叛?
更何况,东州军顶了天也只有两万余人。
如今各郡县皆有叛军,就算派出东州军,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平定叛乱。
最重要的是,刘璋既担心东州军伤亡太多,也害怕东州军离开成都以后,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不仅刘璋知晓这点,就连吴懿等东州士人亦是如此。
“此诚益州危急存亡之际,王从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最终,还是吴懿站了出来,对着王商说道。
王商却是毫不退让,反问道:“东州军不去平叛,又能派哪里的兵马平叛?”
另一名东州派系的官吏说道:“益州军难道不能平叛?”
王商冷笑道:“让益州将领带领益州军,前去攻打自己的同郡、同乡,你觉得可能吗?”
以东州派系与益州派系如今的矛盾,想要这么做的确不太可能。
刘璋此时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从主位上走了下来,拉着王商的手,略带哀求的说道:“当初若非王从事,孤亦不能成为益州之主。”
“今益州蒙难,还请文表救我!”
看着面露哀求之色的刘璋,王商还是有些心软,而后叹道:“当初力举使君为益州牧者,可并非王商一人。”
说到这里,王商指向站在旁边毫无存在感的赵韪,说道:“赵将军当初,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番能否平定叛乱,也要落在赵将军身上。”
刘璋面露惊愕之色,问道:“此话怎讲?”
王商环顾屋内众人,而后摇头道:“人多口杂,难议国家大事。”
刘璋会意,当即遣散众人,唯独留下王商、赵韪二人。
他先将赵韪留在门外,却是把王商拉到了书房之中,而后郑重拜道:“还请先生教我!”
王商叹道:“甘宁、严颜投降周子异,又与赵将军何关,使君为何听信谗言,无视赵将军往日之功劳,将之弃而不用?”
刘璋闻言,嘴巴抖动几次,终究还是不知说什么。
王商继续说道:“此番参与叛乱的地方官吏,大多出身巴郡,他们担心会步入赵将军后尘,再加上益州人氏的确饱受东州人氏压迫,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叛乱。”
“说到底,他们反对的乃是东州人氏,而非使君。”
“若使君能够重新对赵将军委以重任,无异于千金买马骨,必能让参与叛乱的地方官吏看到希望。”
“使君再下一道赦免文书,让赵将军领兵前去平叛。”
“以赵将军之名望,再加上与许多叛乱将领都有同乡之谊,以及使君的赦免文书,必能兵不血刃平定四方叛乱。”
若换成了其余强势之君,因为这些叛乱之事,必然会对赵韪越加猜忌。
刘璋却是不同。
彼性格暗弱,得知各地皆反,已然心生恐惧。
现在听说,只要重新启用赵韪,就能兵不血刃平定各地叛乱,顿时欣喜若狂。
刘璋急忙说道:“此前是我误停奸人之言,以致让赵将军受了委屈,我这就令其重新统领益州兵马,前去各地平叛。”
“我亦能保证,此事过后,必会重用益州士人,并对东州士人行为多加约束!”
王商听到这里,当即垂手拜道:“使君圣明!”
当刘璋重赏赵韪,并且命其领兵平叛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东州人氏尽皆惶恐。
他们好不容易,才逐渐将赵韪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若让赵韪再度掌兵,并且平定叛乱的话,赵韪未来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吴懿等人急忙求见刘璋,劝道:“叛乱官吏多为巴郡籍贯士人,且又有甘宁、严颜此等前车之鉴,使君若将兵马尽皆交由赵韪,彼若反叛,谁能制约?”
刘璋闻言,不免犹豫起来,而后问道:“若不让赵韪率军平叛,何人能够担此重任?”
吴懿当即毛遂自荐,道:“仅派赵韪一人平叛,自然有所不妥,使君不若任命吾与张任为其副将。”
“令张任掌兵五千为先锋,赵韪掌兵一万为中军,吾亲率五千东州军为后军。”
“如此,三路大军既能互相策应,亦能相互制约,何乐而不为?”
刘璋闻言,大喜过望,遂纳吴懿之言,命张任、赵韪、吴懿各领一军,共计两万兵马,由赵韪担任主帅,前去讨伐叛乱。
天怒人怨,最终遗祸无穷。
<div class="contentadv"> 吴懿也想有所改变。
奈何人性的贪婪永无止境,仅凭吴懿的劝说,没有人愿意放下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利益。
历史上,也是赵韪等人举兵叛乱,围攻成都以后,东州人氏才幡然悔悟。
他们终于知道,益州终究还是益州人居多,若果真惹得天怒人怨,东州人氏早晚会受到报复。
也是自那以后,东州人氏才开始逐渐收敛。
现如今,由于巴郡的丢失,以及徐庶的提前布局,导致这场叛乱提前了两年,打了吴懿一个措手不及。
眼看东州士人皆心生恐惧,王商却是趁机站了出来,直言不讳的奏道:“益州各地之所以叛乱,乃是因为这些年来,使君纵容东州人氏侵袭益州旧民,让无数益州士人家破人亡。”
“各地士人以及百姓被逼无奈,这才举兵。”
“他们并非要反对使君,所反对的乃是东州暴民!”
王商的这番话,顿时引得东州派系的官吏纷纷怒声斥责。
王商却丝毫不惧,只是冷笑的看着众人。
益州派系的官吏,自然都站在了王商这边,与东州派系唇枪舌剑,互相叫骂。
眼看众人争吵不休,刘璋只感觉头疼欲裂,气得拍案而起,喝道:“如今大敌当前,尔等不思平叛护卫益州,反而在此相互指责、谩骂,成何体统?”
众人闻言,这才止住骂声,默然无语。
看着面色涨红的刘璋,王商再次上前说道:“使君既然偏袒东州人氏,猜忌吾等,不妨派出东州军前去平叛。”
王商话音落下,议事厅内顿时陷入了寂静。
东州军自刘焉开始,便为刘氏嫡系兵马,怎么可能将他们派出成都平叛?
更何况,东州军顶了天也只有两万余人。
如今各郡县皆有叛军,就算派出东州军,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平定叛乱。
最重要的是,刘璋既担心东州军伤亡太多,也害怕东州军离开成都以后,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不仅刘璋知晓这点,就连吴懿等东州士人亦是如此。
“此诚益州危急存亡之际,王从事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最终,还是吴懿站了出来,对着王商说道。
王商却是毫不退让,反问道:“东州军不去平叛,又能派哪里的兵马平叛?”
另一名东州派系的官吏说道:“益州军难道不能平叛?”
王商冷笑道:“让益州将领带领益州军,前去攻打自己的同郡、同乡,你觉得可能吗?”
以东州派系与益州派系如今的矛盾,想要这么做的确不太可能。
刘璋此时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从主位上走了下来,拉着王商的手,略带哀求的说道:“当初若非王从事,孤亦不能成为益州之主。”
“今益州蒙难,还请文表救我!”
看着面露哀求之色的刘璋,王商还是有些心软,而后叹道:“当初力举使君为益州牧者,可并非王商一人。”
说到这里,王商指向站在旁边毫无存在感的赵韪,说道:“赵将军当初,亦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番能否平定叛乱,也要落在赵将军身上。”
刘璋面露惊愕之色,问道:“此话怎讲?”
王商环顾屋内众人,而后摇头道:“人多口杂,难议国家大事。”
刘璋会意,当即遣散众人,唯独留下王商、赵韪二人。
他先将赵韪留在门外,却是把王商拉到了书房之中,而后郑重拜道:“还请先生教我!”
王商叹道:“甘宁、严颜投降周子异,又与赵将军何关,使君为何听信谗言,无视赵将军往日之功劳,将之弃而不用?”
刘璋闻言,嘴巴抖动几次,终究还是不知说什么。
王商继续说道:“此番参与叛乱的地方官吏,大多出身巴郡,他们担心会步入赵将军后尘,再加上益州人氏的确饱受东州人氏压迫,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叛乱。”
“说到底,他们反对的乃是东州人氏,而非使君。”
“若使君能够重新对赵将军委以重任,无异于千金买马骨,必能让参与叛乱的地方官吏看到希望。”
“使君再下一道赦免文书,让赵将军领兵前去平叛。”
“以赵将军之名望,再加上与许多叛乱将领都有同乡之谊,以及使君的赦免文书,必能兵不血刃平定四方叛乱。”
若换成了其余强势之君,因为这些叛乱之事,必然会对赵韪越加猜忌。
刘璋却是不同。
彼性格暗弱,得知各地皆反,已然心生恐惧。
现在听说,只要重新启用赵韪,就能兵不血刃平定各地叛乱,顿时欣喜若狂。
刘璋急忙说道:“此前是我误停奸人之言,以致让赵将军受了委屈,我这就令其重新统领益州兵马,前去各地平叛。”
“我亦能保证,此事过后,必会重用益州士人,并对东州士人行为多加约束!”
王商听到这里,当即垂手拜道:“使君圣明!”
当刘璋重赏赵韪,并且命其领兵平叛的消息传出去以后,东州人氏尽皆惶恐。
他们好不容易,才逐渐将赵韪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若让赵韪再度掌兵,并且平定叛乱的话,赵韪未来的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吴懿等人急忙求见刘璋,劝道:“叛乱官吏多为巴郡籍贯士人,且又有甘宁、严颜此等前车之鉴,使君若将兵马尽皆交由赵韪,彼若反叛,谁能制约?”
刘璋闻言,不免犹豫起来,而后问道:“若不让赵韪率军平叛,何人能够担此重任?”
吴懿当即毛遂自荐,道:“仅派赵韪一人平叛,自然有所不妥,使君不若任命吾与张任为其副将。”
“令张任掌兵五千为先锋,赵韪掌兵一万为中军,吾亲率五千东州军为后军。”
“如此,三路大军既能互相策应,亦能相互制约,何乐而不为?”
刘璋闻言,大喜过望,遂纳吴懿之言,命张任、赵韪、吴懿各领一军,共计两万兵马,由赵韪担任主帅,前去讨伐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