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在品德课程中的探索 (1/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daaiwusheng王素萍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命化教育在品德课程中的探索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开放空间,活动的开放性,气氛的渲染,情境的体验,以及情感升华。毋庸置疑,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生命化教育。它让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品德学科的教师,应该经常去唤醒学生的道德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力量。以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以开放搭建生命的舞台,以活动奏响生命的旋律,以情感涌动生命的浪潮。
一、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
思想品德课程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由此可见,我们的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以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品德课程强调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和问题生成教育主题。如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就内容的编写看,教材比较突出挫折。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过早、过多地引入挫折是不合适的,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重点放在面对挫折应该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2、通过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生活是一本书,学生只有细细品读,才知它的真谛;生活是一支歌,学生只有深情吟唱,才知它的激越;生活是一条路,学生只有自己走,才知它的艰辛。生活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3、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依归。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进、提高、发展自己的生活。如教学走向自立人生一课时,通过生活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深化了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掌握了走向自立人生的常用方法。
二、开放---搭建生命的舞台
思想品德课程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渠道、开放课堂空间、注重课后延伸,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1、拓宽学习渠道。罗杰斯说过:“只有在个人经验中通过自己的发现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注重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在调查、搜集资料过程中主动学习,既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教学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时,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个全新的学习新天地,了解电的神奇、化学式的奥妙,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名山大川的雄奇壮伟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为我们开启许多奇妙的知识世界之门。
2、开放课堂空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作为品德学科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为他们打开一个宽阔的空间,然后再在这多彩的舞台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如在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时,不知不觉,我们有了一些变化:有的男生长出喉结,女生身体逐渐圆润;自己有了主见,往往不被他人认可;自以为长大成人,可父母还把我们当成孩子,不时地唠叨这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期?要准备迎接激情的撞击,体验神秘的性意识,感觉独立自我的觉醒,经历具有人生奠基意义的“心理断乳”所带来的“危机”将发现一个不同于往昔的情感世界
3、注重课后延伸。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稳定的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在反复实践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亲自体验课堂中所学的道理,从而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如在教完保护自我一课后,让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协助下,共同编写一本初中生自我保护手册,不仅会激励我们追求美好的人生,而且会让我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三、活动---奏响生命的旋律
思想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就应该以... -->>
生命化教育在品德课程中的探索
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开放空间,活动的开放性,气氛的渲染,情境的体验,以及情感升华。毋庸置疑,这就是我们提倡的生命化教育。它让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品德学科的教师,应该经常去唤醒学生的道德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力量。以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以开放搭建生命的舞台,以活动奏响生命的旋律,以情感涌动生命的浪潮。
一、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
思想品德课程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由此可见,我们的品德教学要回归生活,以生活拨动生命的琴弦。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品德课程强调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和问题生成教育主题。如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就内容的编写看,教材比较突出挫折。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过早、过多地引入挫折是不合适的,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学重点放在面对挫折应该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2、通过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生活是一本书,学生只有细细品读,才知它的真谛;生活是一支歌,学生只有深情吟唱,才知它的激越;生活是一条路,学生只有自己走,才知它的艰辛。生活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3、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依归。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学生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品德教学从最终目标上说,是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进、提高、发展自己的生活。如教学走向自立人生一课时,通过生活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动,深化了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掌握了走向自立人生的常用方法。
二、开放---搭建生命的舞台
思想品德课程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教师要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渠道、开放课堂空间、注重课后延伸,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1、拓宽学习渠道。罗杰斯说过:“只有在个人经验中通过自己的发现化为自己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注重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在调查、搜集资料过程中主动学习,既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如教学把握学习新节奏一课时,让学生上网搜索一个全新的学习新天地,了解电的神奇、化学式的奥妙,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名山大川的雄奇壮伟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为我们开启许多奇妙的知识世界之门。
2、开放课堂空间。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作为品德学科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为他们打开一个宽阔的空间,然后再在这多彩的舞台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如在教学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时,不知不觉,我们有了一些变化:有的男生长出喉结,女生身体逐渐圆润;自己有了主见,往往不被他人认可;自以为长大成人,可父母还把我们当成孩子,不时地唠叨这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期?要准备迎接激情的撞击,体验神秘的性意识,感觉独立自我的觉醒,经历具有人生奠基意义的“心理断乳”所带来的“危机”将发现一个不同于往昔的情感世界
3、注重课后延伸。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是说,学生稳定的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在反复实践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亲自体验课堂中所学的道理,从而使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如在教完保护自我一课后,让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协助下,共同编写一本初中生自我保护手册,不仅会激励我们追求美好的人生,而且会让我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三、活动---奏响生命的旋律
思想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就应该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