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雪满弓刀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如果见到过沧海,那么其他地方的水根本就不能算做水了,如果见过巫山的云,那其他山上的云也就不算做云了。漫步于姹紫嫣红、争艳盛开的百花丛中我却懒的向它们看一眼,那一半是因为我对人生的感悟,另一半是我对你深深的怀念。
相信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深深的被她打动。沧海横流,巫山云雨,人事虽变,深情难忘。虽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是这首诗究竟是悼念亡妻所做还是怀念情人所做,但却没有人怀疑过诗中所寄托的深深的情感。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史书上记载他是帝王之后,八岁丧父,由母亲郑氏一手抚养成人。元稹的母亲多少有些当年孟母的贤德,虽然不见有择邻而居的传说,但郑氏对元稹的教诲以及期望恐怕不亚于当年孟母对孟子的期待。她是个极具才华的女子,因为元稹的诗书是她亲手所授,而元稹十五岁就通过科举在人才济济的大唐迈入仕途,并且据说在当时所录取的的人才当中,他是状元。
此时的大唐已经历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动荡,虽然不见开元天宝那样盛世的繁华与富庶,但百余年来所积聚起来的盛唐遗风依然存在。这个朝代是诗歌的朝代,前朝伟大诗人的呤诵感染着每一位读书人。元稹无疑例外也是诗人,并且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
此时他应该是怀着中兴大唐的志愿而来的。祖国大好的河山以及开元天宝年间的繁华深烙在李杜所传世的诗篇当中。作为诗人,作为大唐诗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仅仅是元稹一个人的夙愿。
元稹不仅仅是诗人,还是一名政客。之所以不用政治家,是因为元稹的仕途以及为人很难让人与他那些绝美的诗篇联系在一起。现在可以知道是,元稹科举得士但还未做官之前,恐怕只是西厢记中潦倒的书生。他在寺中寄居偶遇莺莺,由此二人发生一段恋情,这段恋情后来被元人王实甫演绎成了著名的西厢记。只是西厢记中的张生对崔莺莺不离不弃,而元稹本人所写的莺莺传(会真记)中的张生却薄情地弃莺莺而去。
有人说莺莺传的目的是人品低劣的元稹为了诋毁已嫁为人妻的莺莺而作。但我却不太认可,因这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元稹如果人品奸诈他诋毁莺莺何必连自己一起诋毁?我想他因该是怀有深深的自责而做的那篇莺莺传,因为恐怕他离弃莺莺的难言之隐多少是为了他那个未展的报国夙愿。
但这也是我对元稹不以为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个儿戏感情的男人,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做人坚定的男人。
随后,元稹结婚,他岳父是当朝的太子太保韦夏卿。如果莺莺的传说属实的话,这应该是元稹抛弃莺莺(崔双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朝中有人好做官,依靠这段祖上订下来的姻亲,元稹很快得以位列朝堂。
元稹的妻子叫韦丛(一说韦惠丛),门名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想她应该美貌而贤惠。因为元稹在随后几首诗中曾经暗示说:当他初做官家中很贫苦,韦丛不但放下大家闺秀的身份操持里里外外的家务,甚至会拔下头上的金钗为元稹以及来他家拜访的那些朋友们换酒喝。只可惜这样的女子二十七岁就亡故了,元稹后来封疆入相,显贵之时怀念起韦丛来总是怀着深深的怀念与愧意的。他在哀叹韦丛没有等到与他一起想福的那一天。元稹应该是爱他的妻子的,所谓结发共枕度,那些诗中的深情并不是后世的评论家们所能够理解的。
元稹初为官,直言敢谏。如果说此时元稹并未脱离自己所预定的济世救国之志的话,那随后因得罪权贵而受到的长达十年的贬逐则让他对世俗有了一个深深的了解。
元稹在贬逐之间遇到了薛涛,这个大元稹几岁而才名重于当世的一代名妓让元稹神魂颠倒。于是二人有了一段让后人或讥讽或感叹的风流韵事。我并没有任何对薛涛...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如果见到过沧海,那么其他地方的水根本就不能算做水了,如果见过巫山的云,那其他山上的云也就不算做云了。漫步于姹紫嫣红、争艳盛开的百花丛中我却懒的向它们看一眼,那一半是因为我对人生的感悟,另一半是我对你深深的怀念。
相信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深深的被她打动。沧海横流,巫山云雨,人事虽变,深情难忘。虽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是这首诗究竟是悼念亡妻所做还是怀念情人所做,但却没有人怀疑过诗中所寄托的深深的情感。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史书上记载他是帝王之后,八岁丧父,由母亲郑氏一手抚养成人。元稹的母亲多少有些当年孟母的贤德,虽然不见有择邻而居的传说,但郑氏对元稹的教诲以及期望恐怕不亚于当年孟母对孟子的期待。她是个极具才华的女子,因为元稹的诗书是她亲手所授,而元稹十五岁就通过科举在人才济济的大唐迈入仕途,并且据说在当时所录取的的人才当中,他是状元。
此时的大唐已经历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动荡,虽然不见开元天宝那样盛世的繁华与富庶,但百余年来所积聚起来的盛唐遗风依然存在。这个朝代是诗歌的朝代,前朝伟大诗人的呤诵感染着每一位读书人。元稹无疑例外也是诗人,并且他的诗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
此时他应该是怀着中兴大唐的志愿而来的。祖国大好的河山以及开元天宝年间的繁华深烙在李杜所传世的诗篇当中。作为诗人,作为大唐诗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仅仅是元稹一个人的夙愿。
元稹不仅仅是诗人,还是一名政客。之所以不用政治家,是因为元稹的仕途以及为人很难让人与他那些绝美的诗篇联系在一起。现在可以知道是,元稹科举得士但还未做官之前,恐怕只是西厢记中潦倒的书生。他在寺中寄居偶遇莺莺,由此二人发生一段恋情,这段恋情后来被元人王实甫演绎成了著名的西厢记。只是西厢记中的张生对崔莺莺不离不弃,而元稹本人所写的莺莺传(会真记)中的张生却薄情地弃莺莺而去。
有人说莺莺传的目的是人品低劣的元稹为了诋毁已嫁为人妻的莺莺而作。但我却不太认可,因这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元稹如果人品奸诈他诋毁莺莺何必连自己一起诋毁?我想他因该是怀有深深的自责而做的那篇莺莺传,因为恐怕他离弃莺莺的难言之隐多少是为了他那个未展的报国夙愿。
但这也是我对元稹不以为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个儿戏感情的男人,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做人坚定的男人。
随后,元稹结婚,他岳父是当朝的太子太保韦夏卿。如果莺莺的传说属实的话,这应该是元稹抛弃莺莺(崔双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朝中有人好做官,依靠这段祖上订下来的姻亲,元稹很快得以位列朝堂。
元稹的妻子叫韦丛(一说韦惠丛),门名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想她应该美貌而贤惠。因为元稹在随后几首诗中曾经暗示说:当他初做官家中很贫苦,韦丛不但放下大家闺秀的身份操持里里外外的家务,甚至会拔下头上的金钗为元稹以及来他家拜访的那些朋友们换酒喝。只可惜这样的女子二十七岁就亡故了,元稹后来封疆入相,显贵之时怀念起韦丛来总是怀着深深的怀念与愧意的。他在哀叹韦丛没有等到与他一起想福的那一天。元稹应该是爱他的妻子的,所谓结发共枕度,那些诗中的深情并不是后世的评论家们所能够理解的。
元稹初为官,直言敢谏。如果说此时元稹并未脱离自己所预定的济世救国之志的话,那随后因得罪权贵而受到的长达十年的贬逐则让他对世俗有了一个深深的了解。
元稹在贬逐之间遇到了薛涛,这个大元稹几岁而才名重于当世的一代名妓让元稹神魂颠倒。于是二人有了一段让后人或讥讽或感叹的风流韵事。我并没有任何对薛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