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宋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二章得失之间
“什么?!”赵顼和赵浅予异口同声的反问道。这实在是太让他们两个人惊讶了,他们可是从曹太后的眼皮低下长大的,对太后的性格当然很了解,想让曹太后更改主意再发一份诏书掉头来支持他们的皇帝老爹,那是根本没有门儿。更何况这次他们的皇帝老爹追封的是生父濮王的名分,而英宗赵曙是仁宗从濮王那里过继过来的,也就算是曹太后的义子,在感情上她那里也无法通过,只要曹太后不在幕后作对,英宗和韩琦就高兴的托福了,若是支持那根本就不用想这种可能性。
王静辉笑着说道:“不错,让曹太后再发一次诏书,以明确支持成全皇帝陛下的孝心,这样才能够给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予以釜底抽薪,朝堂上关于濮议的争论才能够停止。其实这次在朝堂上爆发出来的濮议争论只是个由头,它本质上两个新旧政治势力的交锋,曹太后虽然还政于当今皇上,但底下的百官可不这样看,不巧的是这个时候曹太后下旨谴责韩琦,姑且不论曹太后的本意如何,但这道旨意确实是让百官对此产生了错误的结论和看法。如果不快速解决这个问题,那朝堂将会陷入持久的争论当中去,对国家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赵顼说道:“王兄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要让太后更改旨意,这这可是难上加难啊!”他说完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王静辉,希望这个才子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
王静辉刚想说出最后的答案,旁边的赵浅予问道:“先生刚才所说‘有个主意,但却不是光明正大,可能会有损皇帝的威严’之语是不是你有办法可以使太后改变主意?”
王静辉看了看她,然后对赵顼说道:“殿下,赵公子猜得不错,我确实有办法让太后改变主意,不过这个主意我只是说来听听,能不能用还是看你们的选择!”
赵顼咬咬牙说道:“王兄,敢问计将安出?”
王静辉说道:“我听传闻:当今皇上虽然过继给仁宗皇帝,但开始的时候,曹太后似乎和皇上相处并不是很和谐,而是多亏宰辅韩大人去年从中大力周旋才化解这段母子间的怨隙,还政于皇帝陛下。我想问殿下这是否属实?”
赵顼说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汴都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怎么王兄对此还有什么异议?”
王静辉说道:“我对这件事到没有什么异议,只不过想确定一下罢了。我想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太后对于权力并不是很热衷,而是深明大义的一代贤后。现在能够说动曹太后改变主意的大臣在朝中也不过这么寥寥数位,我想可以让韩大人、欧阳大人、曾大人去游说太后改变主意,如果能够说服太后的话,这便是一上策,如若失败便只有采取下策了!”
赵顼想了想后说道:“这确实是一条好办法,能够劝动太后改变主意的也就是韩琦、曾公亮、富弼这一班老臣了,机会也是很大。王兄,如果这条办法不行,那什么是下策呢?”
王静辉说道:“我想这条建议虽好,但刚才殿下也说过皇上和太后之间以前的关系不太好,虽然这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所以这条建议也只是我说说而已,殿下拿去用成败与否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第二条建议。一道诏书之所以称得上是诏书不过是诏书上面有太后的签名罢了,可以等待太后醉酒后,买通宦官有机会在诏书上加上太后的签押便可了!不过这条建议太过下作,所以是下策,但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历史上关于后来曹太后下诏支持濮王封号定为皇考的争论很多,毕竟是曹太后下诏责问韩琦在先,后来又改变态度改为支持,这样的转变未免太不合常理,所以大多数人都相信是曹太后酒醉后让韩琦和欧阳修等人钻了空子。王静辉分析了一下现在的状况也认为让曹太后改变主意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他相信这个传闻是真实的:虽然曹太后个人品行在中国历代后宫太后中堪称楷模,但给濮王以皇考的封号实在是太刺激这个老太太了,况且她和英宗赵曙本来就有矛盾,更不可能反过来帮助赵曙渡过难关。想到第一次在校正医书局见到宰辅韩琦的时候,韩琦那双眯起来的眼睛给王静辉的感觉是老谋深算,如果说这个主意是韩琦这厮出的,王静辉肯定会举起双手加双脚表示同意。
王静辉的话可把赵顼和赵浅予给吓坏了:这家伙也太大胆了吧?!更改太后诏书在他嘴里怎么这么清淡?!赵顼有些恼怒的说道:“王兄,这可是逆臣之举!你怎么会出这样的主意呢?!看来当初我推荐你入朝为官是看错人了!”
王静辉此时也没有想到赵顼会对此有这么大的反应,但他也毫不示弱的说道:“殿下,也许你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为圣人之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国家?!”
颍王赵顼直说道:“难道你这样做还是个读书人应该做的吗?!这个国家又怎么了?”
王静辉说道:“我承认我这样是有违圣人之道,但却是为了大宋的将来着想!想要尽快结束濮议的唯一办法就是说服太后,但若想说服她难于上青天!太后一日不改变对此事的态度,濮议就会在朝堂上一日不会商定下来,而你难道要让皇上在这件事上作出让步吗?朝堂上争论的时间越长久,其对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百官与皇上、皇上与太后、百官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你知道最后会演变成什么吗?”
蜀国公主问道:“王兄,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情况?”
王静辉说道:“濮议久拖不决,朝堂上的百官争论不休,长此以往就会使争论升级,由讨论濮议上升为对彼此不同建议者的人身攻击,最后发展成朝堂之上的政治气氛急速恶化,由道义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之争。大宋的元气便在这长争论中不断消耗,统治集团高层的争论就会慢慢的渗透到我大宋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大宋的敌国带来入侵的机会。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我王静辉信口胡说,但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场朝堂上的争论最终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王静辉说这番话的时候,完全是想到了历史上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这三个人之间故事,正是由于熙宁变法中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使北宋的政治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等到这三个信念坚定高远、人格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去世后,北宋的官场就彻底变成了菜市场,帝国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nb... -->>
第四十二章得失之间
“什么?!”赵顼和赵浅予异口同声的反问道。这实在是太让他们两个人惊讶了,他们可是从曹太后的眼皮低下长大的,对太后的性格当然很了解,想让曹太后更改主意再发一份诏书掉头来支持他们的皇帝老爹,那是根本没有门儿。更何况这次他们的皇帝老爹追封的是生父濮王的名分,而英宗赵曙是仁宗从濮王那里过继过来的,也就算是曹太后的义子,在感情上她那里也无法通过,只要曹太后不在幕后作对,英宗和韩琦就高兴的托福了,若是支持那根本就不用想这种可能性。
王静辉笑着说道:“不错,让曹太后再发一次诏书,以明确支持成全皇帝陛下的孝心,这样才能够给御史台和两制官员予以釜底抽薪,朝堂上关于濮议的争论才能够停止。其实这次在朝堂上爆发出来的濮议争论只是个由头,它本质上两个新旧政治势力的交锋,曹太后虽然还政于当今皇上,但底下的百官可不这样看,不巧的是这个时候曹太后下旨谴责韩琦,姑且不论曹太后的本意如何,但这道旨意确实是让百官对此产生了错误的结论和看法。如果不快速解决这个问题,那朝堂将会陷入持久的争论当中去,对国家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赵顼说道:“王兄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不过要让太后更改旨意,这这可是难上加难啊!”他说完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王静辉,希望这个才子能够想出一个好办法。
王静辉刚想说出最后的答案,旁边的赵浅予问道:“先生刚才所说‘有个主意,但却不是光明正大,可能会有损皇帝的威严’之语是不是你有办法可以使太后改变主意?”
王静辉看了看她,然后对赵顼说道:“殿下,赵公子猜得不错,我确实有办法让太后改变主意,不过这个主意我只是说来听听,能不能用还是看你们的选择!”
赵顼咬咬牙说道:“王兄,敢问计将安出?”
王静辉说道:“我听传闻:当今皇上虽然过继给仁宗皇帝,但开始的时候,曹太后似乎和皇上相处并不是很和谐,而是多亏宰辅韩大人去年从中大力周旋才化解这段母子间的怨隙,还政于皇帝陛下。我想问殿下这是否属实?”
赵顼说道:“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汴都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怎么王兄对此还有什么异议?”
王静辉说道:“我对这件事到没有什么异议,只不过想确定一下罢了。我想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太后对于权力并不是很热衷,而是深明大义的一代贤后。现在能够说动曹太后改变主意的大臣在朝中也不过这么寥寥数位,我想可以让韩大人、欧阳大人、曾大人去游说太后改变主意,如果能够说服太后的话,这便是一上策,如若失败便只有采取下策了!”
赵顼想了想后说道:“这确实是一条好办法,能够劝动太后改变主意的也就是韩琦、曾公亮、富弼这一班老臣了,机会也是很大。王兄,如果这条办法不行,那什么是下策呢?”
王静辉说道:“我想这条建议虽好,但刚才殿下也说过皇上和太后之间以前的关系不太好,虽然这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但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所以这条建议也只是我说说而已,殿下拿去用成败与否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第二条建议。一道诏书之所以称得上是诏书不过是诏书上面有太后的签名罢了,可以等待太后醉酒后,买通宦官有机会在诏书上加上太后的签押便可了!不过这条建议太过下作,所以是下策,但也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历史上关于后来曹太后下诏支持濮王封号定为皇考的争论很多,毕竟是曹太后下诏责问韩琦在先,后来又改变态度改为支持,这样的转变未免太不合常理,所以大多数人都相信是曹太后酒醉后让韩琦和欧阳修等人钻了空子。王静辉分析了一下现在的状况也认为让曹太后改变主意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他相信这个传闻是真实的:虽然曹太后个人品行在中国历代后宫太后中堪称楷模,但给濮王以皇考的封号实在是太刺激这个老太太了,况且她和英宗赵曙本来就有矛盾,更不可能反过来帮助赵曙渡过难关。想到第一次在校正医书局见到宰辅韩琦的时候,韩琦那双眯起来的眼睛给王静辉的感觉是老谋深算,如果说这个主意是韩琦这厮出的,王静辉肯定会举起双手加双脚表示同意。
王静辉的话可把赵顼和赵浅予给吓坏了:这家伙也太大胆了吧?!更改太后诏书在他嘴里怎么这么清淡?!赵顼有些恼怒的说道:“王兄,这可是逆臣之举!你怎么会出这样的主意呢?!看来当初我推荐你入朝为官是看错人了!”
王静辉此时也没有想到赵顼会对此有这么大的反应,但他也毫不示弱的说道:“殿下,也许你会认为我这样做有为圣人之道,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国家?!”
颍王赵顼直说道:“难道你这样做还是个读书人应该做的吗?!这个国家又怎么了?”
王静辉说道:“我承认我这样是有违圣人之道,但却是为了大宋的将来着想!想要尽快结束濮议的唯一办法就是说服太后,但若想说服她难于上青天!太后一日不改变对此事的态度,濮议就会在朝堂上一日不会商定下来,而你难道要让皇上在这件事上作出让步吗?朝堂上争论的时间越长久,其对国家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百官与皇上、皇上与太后、百官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你知道最后会演变成什么吗?”
蜀国公主问道:“王兄,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情况?”
王静辉说道:“濮议久拖不决,朝堂上的百官争论不休,长此以往就会使争论升级,由讨论濮议上升为对彼此不同建议者的人身攻击,最后发展成朝堂之上的政治气氛急速恶化,由道义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之争。大宋的元气便在这长争论中不断消耗,统治集团高层的争论就会慢慢的渗透到我大宋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大宋的敌国带来入侵的机会。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我王静辉信口胡说,但谁也没有办法否认这场朝堂上的争论最终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王静辉说这番话的时候,完全是想到了历史上王安石、司马光和苏轼这三个人之间故事,正是由于熙宁变法中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永无休止的争论使北宋的政治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等到这三个信念坚定高远、人格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去世后,北宋的官场就彻底变成了菜市场,帝国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