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上市公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鑫龙单独召见吴晓春,或许并没有打算真想听取他的意见,只是做个样子,毕竟,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天在边防局会议室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那样大声地呵斥,确实是委屈吴晓春了,但是,作为老板,尤其是大老板,是不能直接向下面的一个小经理认错或道歉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给点阳光,让他自己灿烂,可黄鑫龙没想到吴晓春竟然这样灿烂,这么有想法,所以多少有些让黄鑫龙吃惊。不过,他应该高兴,这么一个小经理就能说出这么一番道理,说明他的新天地集团人才济济呀。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黄鑫龙真想听听吴晓春的意见,因为毕竟是春节,李惟诚他们还没有回来,黄鑫龙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后,产生一些想法,需要找个人交流,但肯定不能找肖仲明这样的人谈,因为跟肖仲明这样的人谈了等于是白谈,与对牛弹琴相差不远。也不能找总裁谈,因为如果跟总裁谈了,那么总裁一定会猜测黄鑫龙的想法,私下里给李惟诚打个电话也说不定。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鑫龙直接找下面的小经理谈谈也未尝不可。还有一种可能是黄鑫龙那天从边防局回来之后,已经向下面的人了解了一些吴晓春个人的情况,知道吴晓春是80年代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来新天地之前又在关外当过总经理,从那天在边防局的表现看,也似乎颇有心计,黄鑫龙意在培养,所以特意找个机会单独交谈一下,看看该人是不是可用之才。总之,不管是上述哪一种情况,那天吴晓春的表现都大大超出黄鑫龙的期望。不过,黄鑫龙就是黄鑫龙,他此时不会轻易表现出对一个人的真实看法。
"怎么盘活资产存量?"黄鑫龙脸上没有表情地问。
"另外组建上市公司,"吴晓春说,"然后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资产置换,把优质资产集中在一个公司,甚至把业绩也做到某一个公司里面去,这样,该公司就能获得配股资格。由于业绩好,资产优良,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十送十配八,一下子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圈几个亿。如果我们跟证券公司或有关机构配合,在二级市场上再做一把,那收益更是不得了。比如我们在资产置换之前先悄悄地在二级市场吸纳该股票,等公布消息之后再慢慢吐出去,价格翻一番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说到这里,吴晓春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发现自己说得过于兴奋了,他知道,过于兴奋不是好事,因为他已经了解到老板有一个特点,就是看自己的部下当中哪个人太得意了就要找机会打压打压。
果然,这时候黄鑫龙眉头皱了一下,问:"以后呢?"
"什么以后?"吴晓春问。虽然问得有点蠢,但是也不得不问,因为他确实不知道老板所说的"以后"是指哪个以后。根据吴晓春的经验,宁可被老板误认为你反应慢,也不能让老板认为你自作聪明或做事情不稳,而没有弄懂老板的问题就瞎回答,不是自作聪明就是做事情不稳。
"你把好资产都集中在这个公司了,那么别的公司怎么办?"黄鑫龙问。
"好办,"吴晓春说,"第二年,同样的办法或者是稍微变一点的办法再用到另外一个上市公司上,又可以圈几个亿,只要每年都圈几个亿,日子自然好过。"
"再以后呢?"黄鑫龙又问。并且这一次问的声音比上一次大,眉头皱的幅度也大一点。仿佛吴晓春的这番表现非但没有引起老板的好感,反而惹老板生气了。不过,吴晓春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来新天地集团快一年了,被李惟诚压抑得够戗,天天装孙子,今天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哪怕是见光死,也要闪烁一下。
"关键是要多有几个上市公司,"吴晓春说,"只要手中的上市公司多,就能不断地圈钱,运做起来也才保险。另外就是圈来的这些钱可以投资一些好项目,逐步改变整个集团的资产状况。手中的钱多了,甚至可以壮士断臂,把一些实在不好的企业关停并转。"
黄鑫龙不说话了,黄鑫龙在思考。黄鑫龙在思考的时候没人敢打扰。
黄鑫龙这样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问题是上哪里搞那么多上市公司呢?"
吴晓春这时候注视着黄鑫龙,没有立刻说话,因为他不知道黄鑫龙这句话是自言自语还是问他。
"问你呢,"黄鑫龙说,"上哪里搞几个上市公司?"
"肯定不能在深圳,"吴晓春说,"深圳要想上市的公司太多,挤破头,不可能再给我们一个上市指标。"
黄鑫龙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吴晓春,这时候见吴晓春停下,便将脸对着吴晓春。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变,更没有出声,但吴晓春已经知道,这是黄鑫龙催他继续往下说。于是,吴晓春就继续往下说。
吴晓春说:"眼下上市指标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条块配额。如果单纯从申请上市指标考虑,当然是去边远的省份和国家部委比较好。比如西藏,比如国家体委,比如国家民委,估计他们这些地方上市指标会好申请一些,因为竞争不会那么激烈。但是如果从长远的发展考虑,还是选择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好,而现在的发展又相对滞后的地方,比如沈阳,比如武汉,比如西安,老工业基地,就是动作慢了半拍,如果我们去那里开辟阵地,首先在观念和操作手段上就占了便宜,发展得好,可以就地上市,即使最后没有申请到上市指标,也可以建立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基地和利润增长点。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吴晓春最后这一句话黄鑫龙爱听,黄鑫龙要的就是万无一失。
黄鑫龙终于笑了,尽管笑的幅度不是很大,具体地说只是眼睛笑,而嘴巴并没有笑,如果不注意看,甚至就看不出来他是在笑,但是吴晓春还是看出来了。黄鑫龙就是这样微微透露一点笑意说:"好,你尽快整理出一个报告,直接送到我这里来。"
吴晓春感觉自己的机会真的来了。说:"是,我现在就去准备。"
其实,吴晓春根本就不用"准备",报告早就写好了,就等现在这样的机会呢。但是,吴晓春没有说报告已经有了,而是说要去准备,这说明吴晓春这段时间思考看人看社会已经有了收获。他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将来李惟诚他们知道的时候,可以解释为是主席自己看了报纸上的文章之后吩咐吴晓春写的报告,而不是他吴晓春事先写好了就等着这个机会的;第二,说现在去准备,并且很快就"准备"出来了,可以在老板面前显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报告要是得到肯定,还可以乘机给老板戴高帽子,说是按照老板的意思整理的。当然,报告上没有写"老板",而是写"主席",可见,吴晓春喊黄鑫龙主席是早有计划的。
第二天中午,当吴晓春把报告交到黄鑫龙手上的时候,黄鑫龙确实是吃了一惊。
"这么快?"黄鑫龙问。
"现在是电脑写作,比手写的快。"吴晓春说。
吴晓春这样说听起来是谦虚,其实暗中向黄鑫龙说明:我是懂电脑的。而在黄鑫龙看来,懂电脑就是懂高科技,印象自然要加分。
等李惟诚他们从老家回来的时候,黄鑫龙的决定已经形成,集团在武汉成立华中公司,由集团投资部经理吴晓春担任华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然,按照程序,这样大的决定需要经过集团高层会议讨论,形成决议之后,再报董事会批准。但事实上,这些程序仅仅就是"程序",在集团公司,只要黄鑫龙认准的事情,哪有通不过的?况且,在当时看来,这个方案确实比盲目收购内地的国营企业更好更全面,特别是报告还专门为李惟诚他们的低成本扩张计划保留了面子和空间,说在内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成立分公司与集团公司前段时期制定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不谋而合,今后收购内地国营企业的计划就由设在内地的分公司具体执行,这样做既便于操作,节省成本,又可以保证在万一操作失败情况下,也不至于把火烧到集团总部来。
报告这样写,既给了李惟诚等人的面子,也封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
报告是吴晓春起草的,自然也就由他宣读。吴晓春在宣读的时候,始终把老板的作用放在第一位,仿佛报告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他吴晓春,而是黄鑫龙,他吴晓春只不过春节没回内地,留在公司值班,偶然被老板临时抓了一个差而已。吴晓春这样做,当然有谦虚的意思,但更大的考虑是争取决议顺利通过,并顺便获得老板的进一步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吴晓春在报告中始终都没有出现一次"老板"的字样,当然,更没有出现"黄鑫龙"三个字,自始至终都用"主席"或"黄主席"。由于这两个称呼出现的频率比较大,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语言氛围,所以,在后来的... -->>
黄鑫龙单独召见吴晓春,或许并没有打算真想听取他的意见,只是做个样子,毕竟,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天在边防局会议室里,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那样大声地呵斥,确实是委屈吴晓春了,但是,作为老板,尤其是大老板,是不能直接向下面的一个小经理认错或道歉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给点阳光,让他自己灿烂,可黄鑫龙没想到吴晓春竟然这样灿烂,这么有想法,所以多少有些让黄鑫龙吃惊。不过,他应该高兴,这么一个小经理就能说出这么一番道理,说明他的新天地集团人才济济呀。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黄鑫龙真想听听吴晓春的意见,因为毕竟是春节,李惟诚他们还没有回来,黄鑫龙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有针对性的文章后,产生一些想法,需要找个人交流,但肯定不能找肖仲明这样的人谈,因为跟肖仲明这样的人谈了等于是白谈,与对牛弹琴相差不远。也不能找总裁谈,因为如果跟总裁谈了,那么总裁一定会猜测黄鑫龙的想法,私下里给李惟诚打个电话也说不定。在这样的情况下,黄鑫龙直接找下面的小经理谈谈也未尝不可。还有一种可能是黄鑫龙那天从边防局回来之后,已经向下面的人了解了一些吴晓春个人的情况,知道吴晓春是80年代中科院系统的研究生,来新天地之前又在关外当过总经理,从那天在边防局的表现看,也似乎颇有心计,黄鑫龙意在培养,所以特意找个机会单独交谈一下,看看该人是不是可用之才。总之,不管是上述哪一种情况,那天吴晓春的表现都大大超出黄鑫龙的期望。不过,黄鑫龙就是黄鑫龙,他此时不会轻易表现出对一个人的真实看法。
"怎么盘活资产存量?"黄鑫龙脸上没有表情地问。
"另外组建上市公司,"吴晓春说,"然后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资产置换,把优质资产集中在一个公司,甚至把业绩也做到某一个公司里面去,这样,该公司就能获得配股资格。由于业绩好,资产优良,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十送十配八,一下子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圈几个亿。如果我们跟证券公司或有关机构配合,在二级市场上再做一把,那收益更是不得了。比如我们在资产置换之前先悄悄地在二级市场吸纳该股票,等公布消息之后再慢慢吐出去,价格翻一番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说到这里,吴晓春停顿了一下,因为他发现自己说得过于兴奋了,他知道,过于兴奋不是好事,因为他已经了解到老板有一个特点,就是看自己的部下当中哪个人太得意了就要找机会打压打压。
果然,这时候黄鑫龙眉头皱了一下,问:"以后呢?"
"什么以后?"吴晓春问。虽然问得有点蠢,但是也不得不问,因为他确实不知道老板所说的"以后"是指哪个以后。根据吴晓春的经验,宁可被老板误认为你反应慢,也不能让老板认为你自作聪明或做事情不稳,而没有弄懂老板的问题就瞎回答,不是自作聪明就是做事情不稳。
"你把好资产都集中在这个公司了,那么别的公司怎么办?"黄鑫龙问。
"好办,"吴晓春说,"第二年,同样的办法或者是稍微变一点的办法再用到另外一个上市公司上,又可以圈几个亿,只要每年都圈几个亿,日子自然好过。"
"再以后呢?"黄鑫龙又问。并且这一次问的声音比上一次大,眉头皱的幅度也大一点。仿佛吴晓春的这番表现非但没有引起老板的好感,反而惹老板生气了。不过,吴晓春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来新天地集团快一年了,被李惟诚压抑得够戗,天天装孙子,今天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哪怕是见光死,也要闪烁一下。
"关键是要多有几个上市公司,"吴晓春说,"只要手中的上市公司多,就能不断地圈钱,运做起来也才保险。另外就是圈来的这些钱可以投资一些好项目,逐步改变整个集团的资产状况。手中的钱多了,甚至可以壮士断臂,把一些实在不好的企业关停并转。"
黄鑫龙不说话了,黄鑫龙在思考。黄鑫龙在思考的时候没人敢打扰。
黄鑫龙这样思考了一会儿之后,说:"问题是上哪里搞那么多上市公司呢?"
吴晓春这时候注视着黄鑫龙,没有立刻说话,因为他不知道黄鑫龙这句话是自言自语还是问他。
"问你呢,"黄鑫龙说,"上哪里搞几个上市公司?"
"肯定不能在深圳,"吴晓春说,"深圳要想上市的公司太多,挤破头,不可能再给我们一个上市指标。"
黄鑫龙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吴晓春,这时候见吴晓春停下,便将脸对着吴晓春。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变,更没有出声,但吴晓春已经知道,这是黄鑫龙催他继续往下说。于是,吴晓春就继续往下说。
吴晓春说:"眼下上市指标实行的是总量控制条块配额。如果单纯从申请上市指标考虑,当然是去边远的省份和国家部委比较好。比如西藏,比如国家体委,比如国家民委,估计他们这些地方上市指标会好申请一些,因为竞争不会那么激烈。但是如果从长远的发展考虑,还是选择一些经济基础比较好,而现在的发展又相对滞后的地方,比如沈阳,比如武汉,比如西安,老工业基地,就是动作慢了半拍,如果我们去那里开辟阵地,首先在观念和操作手段上就占了便宜,发展得好,可以就地上市,即使最后没有申请到上市指标,也可以建立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基地和利润增长点。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吴晓春最后这一句话黄鑫龙爱听,黄鑫龙要的就是万无一失。
黄鑫龙终于笑了,尽管笑的幅度不是很大,具体地说只是眼睛笑,而嘴巴并没有笑,如果不注意看,甚至就看不出来他是在笑,但是吴晓春还是看出来了。黄鑫龙就是这样微微透露一点笑意说:"好,你尽快整理出一个报告,直接送到我这里来。"
吴晓春感觉自己的机会真的来了。说:"是,我现在就去准备。"
其实,吴晓春根本就不用"准备",报告早就写好了,就等现在这样的机会呢。但是,吴晓春没有说报告已经有了,而是说要去准备,这说明吴晓春这段时间思考看人看社会已经有了收获。他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将来李惟诚他们知道的时候,可以解释为是主席自己看了报纸上的文章之后吩咐吴晓春写的报告,而不是他吴晓春事先写好了就等着这个机会的;第二,说现在去准备,并且很快就"准备"出来了,可以在老板面前显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报告要是得到肯定,还可以乘机给老板戴高帽子,说是按照老板的意思整理的。当然,报告上没有写"老板",而是写"主席",可见,吴晓春喊黄鑫龙主席是早有计划的。
第二天中午,当吴晓春把报告交到黄鑫龙手上的时候,黄鑫龙确实是吃了一惊。
"这么快?"黄鑫龙问。
"现在是电脑写作,比手写的快。"吴晓春说。
吴晓春这样说听起来是谦虚,其实暗中向黄鑫龙说明:我是懂电脑的。而在黄鑫龙看来,懂电脑就是懂高科技,印象自然要加分。
等李惟诚他们从老家回来的时候,黄鑫龙的决定已经形成,集团在武汉成立华中公司,由集团投资部经理吴晓春担任华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然,按照程序,这样大的决定需要经过集团高层会议讨论,形成决议之后,再报董事会批准。但事实上,这些程序仅仅就是"程序",在集团公司,只要黄鑫龙认准的事情,哪有通不过的?况且,在当时看来,这个方案确实比盲目收购内地的国营企业更好更全面,特别是报告还专门为李惟诚他们的低成本扩张计划保留了面子和空间,说在内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成立分公司与集团公司前段时期制定的低成本扩张战略不谋而合,今后收购内地国营企业的计划就由设在内地的分公司具体执行,这样做既便于操作,节省成本,又可以保证在万一操作失败情况下,也不至于把火烧到集团总部来。
报告这样写,既给了李惟诚等人的面子,也封住了他们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
报告是吴晓春起草的,自然也就由他宣读。吴晓春在宣读的时候,始终把老板的作用放在第一位,仿佛报告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他吴晓春,而是黄鑫龙,他吴晓春只不过春节没回内地,留在公司值班,偶然被老板临时抓了一个差而已。吴晓春这样做,当然有谦虚的意思,但更大的考虑是争取决议顺利通过,并顺便获得老板的进一步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吴晓春在报告中始终都没有出现一次"老板"的字样,当然,更没有出现"黄鑫龙"三个字,自始至终都用"主席"或"黄主席"。由于这两个称呼出现的频率比较大,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语言氛围,所以,在后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