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严歌苓其人其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财经日报
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的严歌苓经历过理想的破灭,也正经历着从中心到边缘的身份嬗变。
日前在严歌苓的新书出版之际,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她。
她瘦小,精致。考究的妆容掩盖着岁月的痕迹。
文字中的她,宽广、深厚、干脆。12岁当兵,她说部队给了她豪爽而不拘小节的性格,给了她宽容和坚忍的心态:“在战场上你面对着刀光剑影,面对着生死的大问题。这不是小胡同、小巷子里蝇营狗苟的展示,人自然会比较大气。”
严歌苓的生活是丰富而勤奋的: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曾留学美国,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但如今大陆知道她的人并不多,严歌苓对此也颇感默然:“一个作家有他命定的东西,它是你生命中一定要分娩出去的东西。我比较死心眼,只是尽力写自己觉得最好的作品,很少考虑受众问题。有那么多杂念,怎么写作?”
这一次的“分娩”是一部28万字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描写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童养媳王葡萄将公爹藏身土窖二十余年的故事。走过美国、非洲等地、已离开中国17年的她回过头来关注中国农村,重新认识和思考她曾经历的历史。
阅读书,阅读人性
“狼啊,千万别堕落成人!”对着“文革”中的红卫兵,女孩脱口而出雨果的名句。那是十多岁的严歌苓,在无忧无虑的年纪中,已经熟读悲惨世界、茶花女等世界名著和不少中国古典诗词小说,却也过早地看到了戏中故事在现实中的演出。“我从小就是多思的孩子,多愁善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人性感到悲哀。”她给身边的小朋友讲小仲马的茶花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还常常不满意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命运安排,即兴发挥成“严歌苓的版本”
故事可以改编成温情的结局,然而严歌苓看到的现实,却比小说更离奇、更丰富、更荒诞。尽管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当年的严歌苓也会把苦难的生活看得很有趣,但事后想来,她认为自己在那段时间观察到了人性:“我看着我的父辈们一个个被整,社会上牛头马面的人物都出来表演,我们过早看到人性可以在某种情境之下发生那么大的变异。我感觉生活就是一场大戏剧,天天有戏看,惊心动魄,又非常可悲。”
1971年,12岁的严歌苓参军。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理想主义的,严歌苓也不例外,她20岁时,中越反击战爆发,作为特派记者的严歌苓到战场采访。面对前线下来的伤员,严歌苓并没有感受到理想主义的洗礼,相反感觉到英雄主义的幻灭。从战场归来的严歌苓开始写作,而她的这些作品,多半透着幻灭后的感伤情绪。
一部作品一种创作方式
对于都市苍白的小幸福、小悲哀,严歌苓始终没有同感。她执著于土地,执著于... -->>
财经日报
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的严歌苓经历过理想的破灭,也正经历着从中心到边缘的身份嬗变。
日前在严歌苓的新书出版之际,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她。
她瘦小,精致。考究的妆容掩盖着岁月的痕迹。
文字中的她,宽广、深厚、干脆。12岁当兵,她说部队给了她豪爽而不拘小节的性格,给了她宽容和坚忍的心态:“在战场上你面对着刀光剑影,面对着生死的大问题。这不是小胡同、小巷子里蝇营狗苟的展示,人自然会比较大气。”
严歌苓的生活是丰富而勤奋的:做过舞蹈演员,当过战地记者,写过军旅小说,曾留学美国,也是海外华裔作家代表人物之一。但如今大陆知道她的人并不多,严歌苓对此也颇感默然:“一个作家有他命定的东西,它是你生命中一定要分娩出去的东西。我比较死心眼,只是尽力写自己觉得最好的作品,很少考虑受众问题。有那么多杂念,怎么写作?”
这一次的“分娩”是一部28万字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描写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童养媳王葡萄将公爹藏身土窖二十余年的故事。走过美国、非洲等地、已离开中国17年的她回过头来关注中国农村,重新认识和思考她曾经历的历史。
阅读书,阅读人性
“狼啊,千万别堕落成人!”对着“文革”中的红卫兵,女孩脱口而出雨果的名句。那是十多岁的严歌苓,在无忧无虑的年纪中,已经熟读悲惨世界、茶花女等世界名著和不少中国古典诗词小说,却也过早地看到了戏中故事在现实中的演出。“我从小就是多思的孩子,多愁善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人性感到悲哀。”她给身边的小朋友讲小仲马的茶花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还常常不满意作者对某些人物的命运安排,即兴发挥成“严歌苓的版本”
故事可以改编成温情的结局,然而严歌苓看到的现实,却比小说更离奇、更丰富、更荒诞。尽管孩子不知人间甘苦,当年的严歌苓也会把苦难的生活看得很有趣,但事后想来,她认为自己在那段时间观察到了人性:“我看着我的父辈们一个个被整,社会上牛头马面的人物都出来表演,我们过早看到人性可以在某种情境之下发生那么大的变异。我感觉生活就是一场大戏剧,天天有戏看,惊心动魄,又非常可悲。”
1971年,12岁的严歌苓参军。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是理想主义的,严歌苓也不例外,她20岁时,中越反击战爆发,作为特派记者的严歌苓到战场采访。面对前线下来的伤员,严歌苓并没有感受到理想主义的洗礼,相反感觉到英雄主义的幻灭。从战场归来的严歌苓开始写作,而她的这些作品,多半透着幻灭后的感伤情绪。
一部作品一种创作方式
对于都市苍白的小幸福、小悲哀,严歌苓始终没有同感。她执著于土地,执著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