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回到古代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陆承启有点郁闷,还需要他亲自谋划,还不得伤了天下士子的心。
说到武举,陆承启很是佩服顶住压力的千古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她魄力十足,居然让兵部开武举事宜,还说“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这简直是天下武人的福音啊!若无武则天开武举,恐怕唐代在开元时候便亡了,因为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他以一人之力,匡扶摇摇欲坠的唐朝,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世所罕见。
武举的功劳不言而喻,可惜大顺朝并没有。陆承启也知道,此事只能慢慢来,不然会彻底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时间过得飞快,在春风伊始之际,二月便悄悄到来了。二月十五,是这一届春闱开考日。近万考生,经过搜身之后,才能提着考篮,进入贡院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要考的科目,进去坐下,等待主考发卷。
大顺朝的科考题量相当大,每位考生都要备足干粮,在考场上呆够三天才能答得完考题。以进士科为例,需要考三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每场考一天。为了杜绝作弊,每一场考完,还不能离开考场,只能在狭小的考庐里面过夜。
考中了之后,进士科的还要去殿试考策。陆承启知晓了科举流程之后,大是感叹科举不易,能考中的都是人才。
春闱三日,陆承启每日都着考官服,前往考场巡视。他恶作剧地想:“想当年,我也是被巡考吓得不轻,现在也要让别人尝尝这个滋味了。”
通过巡视,陆承启也发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进士科、明经科考生人数,占了总考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刚刚开设的算术科,居然只有十余人应考。虽然算术科是匆忙加上去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取材方向偏得很严重。人人都渴望做官,毕竟进士一旦殿试过后,就立即授予官身,无须经过吏部选拔。这个诱惑,使得极大部分的考生,都冲着这个进士官身而去。而且进士科及第后,仕途一片平坦,甚至还能触及最高权力——宰辅。现在陆承启取消宰辅,用内阁制代之,他们的目标恐怕也变成了内阁首辅了。
而其余的科目,就是想当官也难。加上陆承启堵死了吏部官员伸手要钱的潜规则,就算其他科考中,恐怕也得等上几年,甚至十余年,有了缺才让你补上,当一个从九品、九品的芝麻官。
这就是进士科与其他科的差距,也是为什么考进士科的举子如此之多的缘故。
陆承启一边巡视进士科考场,一边注视着他出的这个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忍不住想在里面找到大文豪苏轼,可惜考进士科的人太多了,想在密如蜂窝的考庐里面找到苏轼,还挺难的。再加上他并不想让考官过多注意苏轼,不然就会像正史上那样,捧杀他了。
陆承启出的这个题目,正是历史上苏轼中士的题目,连这个后门都给苏轼开了,想必他也会像历史上那样,轻而易举夺金榜题名吧?
陆承启有点郁闷,还需要他亲自谋划,还不得伤了天下士子的心。
说到武举,陆承启很是佩服顶住压力的千古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她魄力十足,居然让兵部开武举事宜,还说“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这简直是天下武人的福音啊!若无武则天开武举,恐怕唐代在开元时候便亡了,因为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他以一人之力,匡扶摇摇欲坠的唐朝,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世所罕见。
武举的功劳不言而喻,可惜大顺朝并没有。陆承启也知道,此事只能慢慢来,不然会彻底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时间过得飞快,在春风伊始之际,二月便悄悄到来了。二月十五,是这一届春闱开考日。近万考生,经过搜身之后,才能提着考篮,进入贡院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要考的科目,进去坐下,等待主考发卷。
大顺朝的科考题量相当大,每位考生都要备足干粮,在考场上呆够三天才能答得完考题。以进士科为例,需要考三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每场考一天。为了杜绝作弊,每一场考完,还不能离开考场,只能在狭小的考庐里面过夜。
考中了之后,进士科的还要去殿试考策。陆承启知晓了科举流程之后,大是感叹科举不易,能考中的都是人才。
春闱三日,陆承启每日都着考官服,前往考场巡视。他恶作剧地想:“想当年,我也是被巡考吓得不轻,现在也要让别人尝尝这个滋味了。”
通过巡视,陆承启也发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进士科、明经科考生人数,占了总考生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刚刚开设的算术科,居然只有十余人应考。虽然算术科是匆忙加上去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取材方向偏得很严重。人人都渴望做官,毕竟进士一旦殿试过后,就立即授予官身,无须经过吏部选拔。这个诱惑,使得极大部分的考生,都冲着这个进士官身而去。而且进士科及第后,仕途一片平坦,甚至还能触及最高权力——宰辅。现在陆承启取消宰辅,用内阁制代之,他们的目标恐怕也变成了内阁首辅了。
而其余的科目,就是想当官也难。加上陆承启堵死了吏部官员伸手要钱的潜规则,就算其他科考中,恐怕也得等上几年,甚至十余年,有了缺才让你补上,当一个从九品、九品的芝麻官。
这就是进士科与其他科的差距,也是为什么考进士科的举子如此之多的缘故。
陆承启一边巡视进士科考场,一边注视着他出的这个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忍不住想在里面找到大文豪苏轼,可惜考进士科的人太多了,想在密如蜂窝的考庐里面找到苏轼,还挺难的。再加上他并不想让考官过多注意苏轼,不然就会像正史上那样,捧杀他了。
陆承启出的这个题目,正是历史上苏轼中士的题目,连这个后门都给苏轼开了,想必他也会像历史上那样,轻而易举夺金榜题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