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盛唐永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二五章前奏
其实自从永宁当年气跑了吐蕃使团之后,大唐上下对待外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那些被所谓的“圣人之言”给泡坏了脑子的死心眼儿之外,谁也不觉得身为天国上朝,就跟欠了那些蕃帮似的,年年支援那帮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当然,即使是那票死心眼儿,如今也不再是当初那种蕃帮只要张嘴,他们就大唱赞歌鼓吹着皇帝送东西的态度了,虽然比起别人来,他们还是大方的,但是如果是跟他们当初的言行比起来,倒也是吝啬了许多。只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能清楚地把这些外蕃定义在敌对的位置上,却还是在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下,缺少了应有的防范意识。
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外蕃滞留于长安的各色人等,却是与时俱进地寻找着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各种实用书籍的研读,到各种农业器具、铸造工艺的偷学、偷渡,在大唐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李治被永宁提醒过之后,便黑着脸把接替房玄龄的工作,现任宰相于志宁和工部等相关官员都召进了宫来,一点也没顾忌着外头已经黑透了的天色,倒是让这些大臣们很有些心里没底,两仪殿见驾之时,一个个都显得极是拘束。
于志宁的年纪并不比房玄龄小多少,任谁都看得出,李治将他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凭借着他的资历和威望稳定人心而已,当然,话虽是如此说,但却不表示于志宁的才干不足以胜任,他之所以被做为一个过渡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年纪问题。
从感情上来说,李治还是很看重于志宁的。于志宁本来是李世民特意选给李承乾的东宫左庶子,只是他为人秉正,常常因为李承乾那些不合身份的举动,而有进谏之言,不免惹了李承乾的厌弃,若非有李世民的信任维护,还有李治暗中接济着,他怕是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为此,他对李治自有一份感恩之情存于心中。
而自从李承乾被幽禁于东宫之后,李世民便一转手又点了于志宁为李治侍读,算是正式把他划在了李治的势力范围之中。及至后来,李治晋了太子位之后,于志宁也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太子少师。他本就在中书省门下任职,接替房玄龄的职务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又因为与李治相交多年,颇能领会圣意,倒也不虞会出什么差错。
时任工部尚书的却是原中历左骑卫郎将刘审礼,这人也算是个人才,只是为人方正太过,或许是因为少时从军的缘故,行事之间棱角分明,脾气也暴烈,这些年来没少得罪人。今天突然这么晚奉召进宫,又在宫门之前遇见了于志宁,其后更有他属下各职司官也奉诏进宫,他心里不免忐忑,暗自猜疑着是不是又莫中其妙地得罪了什么人,被参了什么事,惹恼了皇帝
于志宁本身便是个秉性方正之人,对于刘审礼虽然相交不多,却也颇为欣赏,一见刘审礼紧皱着眉头的样子,便猜出他是在为难些什么,不由得干咳了一声,走至近处,低声对刘审礼说道:“仁愿不必如此,陛下夜诏,定有要事,却不会单为一人之得失,当平常心以待才是”
刘审礼眼睛一亮,心下尤为感激于志宁的提点之情,只是身处宫中,倒不是言行不便,只是拱了拱手以表谢意。虽然精气神一时之间都挺了起来,但是他心中却还是翻检不出李治急召工部所为何事,若说这段时间工部最招人眼的工作便当属水力印刷之事,不过这项工作的进度李治向来是满意的,并且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收尾的部分,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被挑出什么毛病来的,可是除此之外他竟是一时之间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事来了
刘审礼这做主官的已经这么心虚了,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司官们,就更是惊惧难安了。比起刘审礼这个刚正的领导,这些司官身上的小辫子可就真是多了去了,再加上依品级而论,他们根本就不够觐见的级别,这突然地被越级召见,任谁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的联想。
当他们到了两仪殿的时候,李治已经自己在殿内郁闷了好一会儿了,等内侍进来通传的时候,他想了想,却只是先宣了于志宁一个人进殿。
&... -->>
第二二五章前奏
其实自从永宁当年气跑了吐蕃使团之后,大唐上下对待外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那些被所谓的“圣人之言”给泡坏了脑子的死心眼儿之外,谁也不觉得身为天国上朝,就跟欠了那些蕃帮似的,年年支援那帮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当然,即使是那票死心眼儿,如今也不再是当初那种蕃帮只要张嘴,他们就大唱赞歌鼓吹着皇帝送东西的态度了,虽然比起别人来,他们还是大方的,但是如果是跟他们当初的言行比起来,倒也是吝啬了许多。只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能清楚地把这些外蕃定义在敌对的位置上,却还是在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下,缺少了应有的防范意识。
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外蕃滞留于长安的各色人等,却是与时俱进地寻找着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各种实用书籍的研读,到各种农业器具、铸造工艺的偷学、偷渡,在大唐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李治被永宁提醒过之后,便黑着脸把接替房玄龄的工作,现任宰相于志宁和工部等相关官员都召进了宫来,一点也没顾忌着外头已经黑透了的天色,倒是让这些大臣们很有些心里没底,两仪殿见驾之时,一个个都显得极是拘束。
于志宁的年纪并不比房玄龄小多少,任谁都看得出,李治将他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凭借着他的资历和威望稳定人心而已,当然,话虽是如此说,但却不表示于志宁的才干不足以胜任,他之所以被做为一个过渡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年纪问题。
从感情上来说,李治还是很看重于志宁的。于志宁本来是李世民特意选给李承乾的东宫左庶子,只是他为人秉正,常常因为李承乾那些不合身份的举动,而有进谏之言,不免惹了李承乾的厌弃,若非有李世民的信任维护,还有李治暗中接济着,他怕是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为此,他对李治自有一份感恩之情存于心中。
而自从李承乾被幽禁于东宫之后,李世民便一转手又点了于志宁为李治侍读,算是正式把他划在了李治的势力范围之中。及至后来,李治晋了太子位之后,于志宁也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太子少师。他本就在中书省门下任职,接替房玄龄的职务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又因为与李治相交多年,颇能领会圣意,倒也不虞会出什么差错。
时任工部尚书的却是原中历左骑卫郎将刘审礼,这人也算是个人才,只是为人方正太过,或许是因为少时从军的缘故,行事之间棱角分明,脾气也暴烈,这些年来没少得罪人。今天突然这么晚奉召进宫,又在宫门之前遇见了于志宁,其后更有他属下各职司官也奉诏进宫,他心里不免忐忑,暗自猜疑着是不是又莫中其妙地得罪了什么人,被参了什么事,惹恼了皇帝
于志宁本身便是个秉性方正之人,对于刘审礼虽然相交不多,却也颇为欣赏,一见刘审礼紧皱着眉头的样子,便猜出他是在为难些什么,不由得干咳了一声,走至近处,低声对刘审礼说道:“仁愿不必如此,陛下夜诏,定有要事,却不会单为一人之得失,当平常心以待才是”
刘审礼眼睛一亮,心下尤为感激于志宁的提点之情,只是身处宫中,倒不是言行不便,只是拱了拱手以表谢意。虽然精气神一时之间都挺了起来,但是他心中却还是翻检不出李治急召工部所为何事,若说这段时间工部最招人眼的工作便当属水力印刷之事,不过这项工作的进度李治向来是满意的,并且现在已经进行到了收尾的部分,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被挑出什么毛病来的,可是除此之外他竟是一时之间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事来了
刘审礼这做主官的已经这么心虚了,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司官们,就更是惊惧难安了。比起刘审礼这个刚正的领导,这些司官身上的小辫子可就真是多了去了,再加上依品级而论,他们根本就不够觐见的级别,这突然地被越级召见,任谁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的联想。
当他们到了两仪殿的时候,李治已经自己在殿内郁闷了好一会儿了,等内侍进来通传的时候,他想了想,却只是先宣了于志宁一个人进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