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天上掉下个俏红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泛舟湖上,在秋天策马奔驰,在冬天可以雪夜炉前看禁书的地方。即便是东奔西走的逃亡,也可以权当是陪着最心爱的男子赏尽了大江南北的风光,烟雨江南,苍凉塞外,只要想到的地方便没有去不到。与天斗与地斗与追兵斗,何尝不是一件其乐无穷的日子呢?
不,这样好像不太现实。一幕一幕美好的憧憬被紫萱用一个摇头的动作统统打碎,她可以相信脚下的大明因为科技文明的滞后而远远没有天上牵红线的时候所负责的时段复杂,然而论现实,却是不相上下的,至少“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亘古流传,并不是自己所负责的时段诞生的,烟雨江南固然美丽,苍凉塞外固然悲壮,然而两人在一起走累了,盘缠没了,或有一个落在追兵手中,当所有的不美好将设想中的美好逐渐占据,或许她们会发现其实最初设想的美好也不过如此,终究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细,所有的看似真爱的东西一旦被现实无情地洗礼过,都会沉淀下来,甚至腐烂,变质
“怎么了,对我没用信心么?”
朱棣趴在耳边的呢喃抽回了紫萱东奔西走的思绪,轻轻摇头,听得朱棣漫不经心地道:“不用担心,一旦走到了这一天,你只要乖乖躲在我的背后,我的女人,我会用生命来保护。”
声音不高,几乎是淡淡的,却给了紫萱太多的信心。轻轻拉起朱棣的手,双眸满是深情地凝望一番,最终决定道:“未雨绸缪,何不在朱允文找上门来之前,仔细商量商量对策呢!”
通过朱棣这些年所收集的信息,到目前为止,朱元璋已经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队,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
这个人数范围的重点当然在于“不等”儿子,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伍万七千人,放在实践当中,藩王们但凡有点脑子就会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反正皇族后代不缺银子,就算没有时刻准备早饭的不良居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涨涨气势也是好的。
当然,最算达到这个范围的上限,伍万七千人相对于中央集权的紫禁城还要悬殊很多,可见朱元璋心机城府之深,即使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给于百分之百的信任,至少在军事编制上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这样看来朱棣若想对付以紫禁城为kao山的朱允文,似乎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天大的笑话,并且还是个冷到结冰的冷笑话,然而这世界上有一个词条的存在至少可以帮助朱棣拜托一边倒的尴尬处境。
这个词条叫做意外。
可以例外的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他们之所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守护边界的重要任务,国际和警的实力,即使是国内最牛逼的刑警重案组,想攀比也还是需要一定努力的。
九个藩王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却绝对不是九王当中最为生猛的,他们虽然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然而九王当中公认的战神却是是宁王。此人的兵力看似没有燕王和晋王多,架不住他手却有一支在当时来说最为强大的护卫队——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全部由蒙古人组成,因为大明开的工资远远高于北元,在如此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这帮外国友人想要对祖国保持忠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支护卫队不但对宁王忠心耿耿,而且战斗力极强。
另一方面,宁王本人也是相当生猛的一枚虎将,据说他每次打仗都领头冲锋,杀人不眨眼,砍头如切菜,活拖拖一个真人版的死神,这种气势让一直拽的不轻的朱棣都要畏惧三分。
起初朱棣以为,九王当中秦王与他走的最近,在答应考虑接受道衍所送的大礼之后第一个想到了秦王,不想燕王府的心腹到了宁王府,未及说清来意便被秦王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不但逐客,还将朱棣的意图转眼转告给了朱允文。由此可见,这世界上还真没什么永恒的敌人或朋友,永恒的大概只有利益。秦王认定朱允文所能带给他的利益远远大于朱棣,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紫禁城做kao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举动直接加快了朱棣与道衍之间,所谓“大计划”的进程。
秦王是不指望了,鲁王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大概仅次于莫言,这样高风险不定收益的投资自然不愿意拉鲁王下水,既然宁王如此生猛,那就考虑考虑拉宁王下水吧!
这是紫萱与朱棣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了一下午所得出的结论。
问题是怎么拉下水。
俗话说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人是傻子,再像拉秦王那样拉宁王下水无异于第二次上赶着将自己的性命贱卖给朱允文,是得好好想想办法才行——
连日卧病的朱元璋再次出现在早朝之上,面容虽带着无可掩饰的憔悴,沉寂多日的朝堂却终于驳回了一点点往日的风采。
文武官员分两排站,朱元璋概括性地地与百官讨论了时政,又对大明的未来做了简单的展望,最后问出“众卿家可有本奏”的时候整个朝堂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片死寂。死寂中夹杂着恐慌。
朱元璋等了很久,户部侍郎卓敬终于鼓足勇气,站出来开口道:“启奏吾皇,微臣有本要奏。”
一言既出,朝堂百官表情各异。在场的都知道户部侍郎卓敬是皇长孙朱允文的人,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雷厉风行,说话做事非常果断,这时候站出来,用肾想都能想出他又什么本要奏。
底下的人都能猜出来,朱元璋更没什么理由糊涂了,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微微皱眉道:“卓卿家请讲!”
连日沉寂的朝堂伴着朱元璋的道场发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争论,争论的核心自然在于对“勾结外敌,认贼作父”的燕王如何处理上,百官分为三派,太子党自然力主朱棣谋反之心如司马昭,属于人人得而诛之的祸害,这一方以朱允文为核心领导。与之相对的是以鲁王为核心领导派别,力主当日事发突然,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必须调查清楚才能做定论。第三方自然是几乎每一场争论都会出现的中立派,这一派以周王朱橚为核心领导,充分发扬“我不说话,我就看看”的优良传统,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的朱棣已经多日告病不上朝堂,静静坐在燕王府中,听着安cha在朝中的眼线一五一十地将朝堂风云说给他听,手指在座椅扶手上敲打出有节奏的韵律来,听完了,抿一口茶,不紧不慢地问道:“父皇最终如何定论?”
心腹挠头,似乎也没什么定论,两派争了近半个时辰,中立派便旁观了近半个时辰,最后也没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反而是皇上本人说了些平日重不说起的怪话,百官听了瞠目结舌,跌破了一地的眼镜。
朱棣索然寡味地咂咂嘴,似乎并不想听这心腹将与自己不算想干的老头子碎碎念的内容一一说出来,身旁的道衍却敏感地意识到朱元璋既未明确表态,这些怪话很可能隐晦地表达了他的观点,赶在朱棣将心腹打发之前揽过来问道:“你仔细说说,皇上都说了什么?”
照理说朱棣的感觉也没什么误差,听心腹一一说来,朱元璋也不过说了些“朕已经老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人生三大痛苦朕挨个经历了一遍,实在没有能力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了,朕真的老了,朕承认这一生做过不少错事,自问也未社稷造了不少福,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判,对朕来说,晚年能有青灯常伴,便是苍天对朕无量的恩赐”
心腹学着朱元璋的口气和表情,惟妙惟肖地将今日朝堂惊鸿一瞥展现给了朱棣,朱棣眉头紧皱,他与朱元璋相处都没超过十个年头,加之朱元璋作为皇上的多面性,鬼才知道这些碎碎念到底是发自肺腑的感慨还是做样子设下陷阱,一时无从揣摩到这位名义上的父皇的心意。
以道衍的野心和抱负,要他相信朱元璋会依言常伴青灯还不如把一个现代穿越过去的科学家拉到他面前给他灌输二零一二世界末日理论。他将此事告诉紫萱,紫萱却直觉这是一个垂暮老人再次承受一份迟来的丧子之痛以后的肺腑之言。
正牌燕王的离开和太子朱标的驾崩还不一样,朱标走的时候朱元璋可以为他摆最奢侈的灵堂,可以趴在朱标棺材头上尽情释放丧子的哀恸,可以举国食素,可以一切的可以放在正牌燕王身上都变成了不可以。
正牌燕王离开的真相不但姗姗来迟,最要命的是即使真相被揭开,身为父亲的朱元璋仍旧没办法将抒发在朱标身上的哀恸以同样的方式抒发在正牌燕王身上,正牌燕王走的太过悄无声息了,而燕王府的朱棣却活生生地存在着,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逼的这位垂暮老人根本无从下手,纠结过处,要么轻生要么皈依佛门,再联系朱元璋造反做皇帝之前的职业——某不知名寺庙里的小沙弥,无法面对的时候选择常伴青灯,实在没有什么稀罕的。
只是这样一来真的是全乱套了。因为无论是长姜七号的描述还是伏羲八卦图上的显示,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驾崩的,同年朱允文登基,而现在才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如果朱元璋选择常伴青灯,朱允文将会比预言中早十年掌权!
也就是说,如果朱元璋真的将感慨付诸实践,大明朝将有整整十年的时间拖离历史既定的轨迹,未来的走向也会陷入一片无迹可寻的空白!
没下凡的时候好姐妹就说过,红线一乱因果关系全乱,不光是红线牵错的地方乱,连带着以后的时段又要乱。紫萱只要好好梳理一遍,就不难想到如果没有自己的下凡,大明不会费尽心机要她来做和亲公主,不但正牌燕王没有机会在征战蓝玉国的过程当中飞升,莫萧更不会因为保护她而中箭身亡,两大要素都没了,莫萧便不可能穿到正牌燕王身上
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朱元璋今日的心灰意懒便无从谈起,大明未来的走向也不会陷入一片空白,所以这所有的一切追根溯源,居然都是因为那该死的被吹乱的红线!
玉帝老头,被你玩死了!
泛舟湖上,在秋天策马奔驰,在冬天可以雪夜炉前看禁书的地方。即便是东奔西走的逃亡,也可以权当是陪着最心爱的男子赏尽了大江南北的风光,烟雨江南,苍凉塞外,只要想到的地方便没有去不到。与天斗与地斗与追兵斗,何尝不是一件其乐无穷的日子呢?
不,这样好像不太现实。一幕一幕美好的憧憬被紫萱用一个摇头的动作统统打碎,她可以相信脚下的大明因为科技文明的滞后而远远没有天上牵红线的时候所负责的时段复杂,然而论现实,却是不相上下的,至少“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亘古流传,并不是自己所负责的时段诞生的,烟雨江南固然美丽,苍凉塞外固然悲壮,然而两人在一起走累了,盘缠没了,或有一个落在追兵手中,当所有的不美好将设想中的美好逐渐占据,或许她们会发现其实最初设想的美好也不过如此,终究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细,所有的看似真爱的东西一旦被现实无情地洗礼过,都会沉淀下来,甚至腐烂,变质
“怎么了,对我没用信心么?”
朱棣趴在耳边的呢喃抽回了紫萱东奔西走的思绪,轻轻摇头,听得朱棣漫不经心地道:“不用担心,一旦走到了这一天,你只要乖乖躲在我的背后,我的女人,我会用生命来保护。”
声音不高,几乎是淡淡的,却给了紫萱太多的信心。轻轻拉起朱棣的手,双眸满是深情地凝望一番,最终决定道:“未雨绸缪,何不在朱允文找上门来之前,仔细商量商量对策呢!”
通过朱棣这些年所收集的信息,到目前为止,朱元璋已经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队,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
这个人数范围的重点当然在于“不等”儿子,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伍万七千人,放在实践当中,藩王们但凡有点脑子就会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反正皇族后代不缺银子,就算没有时刻准备早饭的不良居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涨涨气势也是好的。
当然,最算达到这个范围的上限,伍万七千人相对于中央集权的紫禁城还要悬殊很多,可见朱元璋心机城府之深,即使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给于百分之百的信任,至少在军事编制上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这样看来朱棣若想对付以紫禁城为kao山的朱允文,似乎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天大的笑话,并且还是个冷到结冰的冷笑话,然而这世界上有一个词条的存在至少可以帮助朱棣拜托一边倒的尴尬处境。
这个词条叫做意外。
可以例外的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他们之所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守护边界的重要任务,国际和警的实力,即使是国内最牛逼的刑警重案组,想攀比也还是需要一定努力的。
九个藩王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却绝对不是九王当中最为生猛的,他们虽然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然而九王当中公认的战神却是是宁王。此人的兵力看似没有燕王和晋王多,架不住他手却有一支在当时来说最为强大的护卫队——朵颜三卫。
朵颜三卫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全部由蒙古人组成,因为大明开的工资远远高于北元,在如此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这帮外国友人想要对祖国保持忠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这支护卫队不但对宁王忠心耿耿,而且战斗力极强。
另一方面,宁王本人也是相当生猛的一枚虎将,据说他每次打仗都领头冲锋,杀人不眨眼,砍头如切菜,活拖拖一个真人版的死神,这种气势让一直拽的不轻的朱棣都要畏惧三分。
起初朱棣以为,九王当中秦王与他走的最近,在答应考虑接受道衍所送的大礼之后第一个想到了秦王,不想燕王府的心腹到了宁王府,未及说清来意便被秦王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不但逐客,还将朱棣的意图转眼转告给了朱允文。由此可见,这世界上还真没什么永恒的敌人或朋友,永恒的大概只有利益。秦王认定朱允文所能带给他的利益远远大于朱棣,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紫禁城做kao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举动直接加快了朱棣与道衍之间,所谓“大计划”的进程。
秦王是不指望了,鲁王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大概仅次于莫言,这样高风险不定收益的投资自然不愿意拉鲁王下水,既然宁王如此生猛,那就考虑考虑拉宁王下水吧!
这是紫萱与朱棣综合各项指标分析了一下午所得出的结论。
问题是怎么拉下水。
俗话说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人是傻子,再像拉秦王那样拉宁王下水无异于第二次上赶着将自己的性命贱卖给朱允文,是得好好想想办法才行——
连日卧病的朱元璋再次出现在早朝之上,面容虽带着无可掩饰的憔悴,沉寂多日的朝堂却终于驳回了一点点往日的风采。
文武官员分两排站,朱元璋概括性地地与百官讨论了时政,又对大明的未来做了简单的展望,最后问出“众卿家可有本奏”的时候整个朝堂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片死寂。死寂中夹杂着恐慌。
朱元璋等了很久,户部侍郎卓敬终于鼓足勇气,站出来开口道:“启奏吾皇,微臣有本要奏。”
一言既出,朝堂百官表情各异。在场的都知道户部侍郎卓敬是皇长孙朱允文的人,此人最大的特点便是雷厉风行,说话做事非常果断,这时候站出来,用肾想都能想出他又什么本要奏。
底下的人都能猜出来,朱元璋更没什么理由糊涂了,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微微皱眉道:“卓卿家请讲!”
连日沉寂的朝堂伴着朱元璋的道场发生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争论,争论的核心自然在于对“勾结外敌,认贼作父”的燕王如何处理上,百官分为三派,太子党自然力主朱棣谋反之心如司马昭,属于人人得而诛之的祸害,这一方以朱允文为核心领导。与之相对的是以鲁王为核心领导派别,力主当日事发突然,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必须调查清楚才能做定论。第三方自然是几乎每一场争论都会出现的中立派,这一派以周王朱橚为核心领导,充分发扬“我不说话,我就看看”的优良传统,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的朱棣已经多日告病不上朝堂,静静坐在燕王府中,听着安cha在朝中的眼线一五一十地将朝堂风云说给他听,手指在座椅扶手上敲打出有节奏的韵律来,听完了,抿一口茶,不紧不慢地问道:“父皇最终如何定论?”
心腹挠头,似乎也没什么定论,两派争了近半个时辰,中立派便旁观了近半个时辰,最后也没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反而是皇上本人说了些平日重不说起的怪话,百官听了瞠目结舌,跌破了一地的眼镜。
朱棣索然寡味地咂咂嘴,似乎并不想听这心腹将与自己不算想干的老头子碎碎念的内容一一说出来,身旁的道衍却敏感地意识到朱元璋既未明确表态,这些怪话很可能隐晦地表达了他的观点,赶在朱棣将心腹打发之前揽过来问道:“你仔细说说,皇上都说了什么?”
照理说朱棣的感觉也没什么误差,听心腹一一说来,朱元璋也不过说了些“朕已经老了,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人生三大痛苦朕挨个经历了一遍,实在没有能力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了,朕真的老了,朕承认这一生做过不少错事,自问也未社稷造了不少福,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判,对朕来说,晚年能有青灯常伴,便是苍天对朕无量的恩赐”
心腹学着朱元璋的口气和表情,惟妙惟肖地将今日朝堂惊鸿一瞥展现给了朱棣,朱棣眉头紧皱,他与朱元璋相处都没超过十个年头,加之朱元璋作为皇上的多面性,鬼才知道这些碎碎念到底是发自肺腑的感慨还是做样子设下陷阱,一时无从揣摩到这位名义上的父皇的心意。
以道衍的野心和抱负,要他相信朱元璋会依言常伴青灯还不如把一个现代穿越过去的科学家拉到他面前给他灌输二零一二世界末日理论。他将此事告诉紫萱,紫萱却直觉这是一个垂暮老人再次承受一份迟来的丧子之痛以后的肺腑之言。
正牌燕王的离开和太子朱标的驾崩还不一样,朱标走的时候朱元璋可以为他摆最奢侈的灵堂,可以趴在朱标棺材头上尽情释放丧子的哀恸,可以举国食素,可以一切的可以放在正牌燕王身上都变成了不可以。
正牌燕王离开的真相不但姗姗来迟,最要命的是即使真相被揭开,身为父亲的朱元璋仍旧没办法将抒发在朱标身上的哀恸以同样的方式抒发在正牌燕王身上,正牌燕王走的太过悄无声息了,而燕王府的朱棣却活生生地存在着,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逼的这位垂暮老人根本无从下手,纠结过处,要么轻生要么皈依佛门,再联系朱元璋造反做皇帝之前的职业——某不知名寺庙里的小沙弥,无法面对的时候选择常伴青灯,实在没有什么稀罕的。
只是这样一来真的是全乱套了。因为无论是长姜七号的描述还是伏羲八卦图上的显示,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驾崩的,同年朱允文登基,而现在才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如果朱元璋选择常伴青灯,朱允文将会比预言中早十年掌权!
也就是说,如果朱元璋真的将感慨付诸实践,大明朝将有整整十年的时间拖离历史既定的轨迹,未来的走向也会陷入一片无迹可寻的空白!
没下凡的时候好姐妹就说过,红线一乱因果关系全乱,不光是红线牵错的地方乱,连带着以后的时段又要乱。紫萱只要好好梳理一遍,就不难想到如果没有自己的下凡,大明不会费尽心机要她来做和亲公主,不但正牌燕王没有机会在征战蓝玉国的过程当中飞升,莫萧更不会因为保护她而中箭身亡,两大要素都没了,莫萧便不可能穿到正牌燕王身上
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朱元璋今日的心灰意懒便无从谈起,大明未来的走向也不会陷入一片空白,所以这所有的一切追根溯源,居然都是因为那该死的被吹乱的红线!
玉帝老头,被你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