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办法?”崔娴问。
“尹师鲁。”
听到这三个字,崔娴不问了,与郑朗那一套理论无关,确实贾昌朝做得太过份,转了一个话题,说:“妾还担心庞籍
“这人心思不干净,但他不象贾昌朝,做事一直有分寸。”郑朗说道。对庞籍的评价,郑朗将他看作小吕夷简,不仅年龄小,厚黑没有吕夷简厉害,吏治之能比吕夷简稍差,是真正缩小版的吕夷简。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识大体,吏治务实,不躁进。德操也许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卑鄙无耻。
第二天分藕塘,郑朗害怕家里的人不放手,毕竟没有大娘主持,三娘四娘操持这个家务,有的地方确实做得欠缺。亲自来到塘边,问肖老二原来的面积,然后手一划,整让自家藕塘面积缩水一大半。
至于要这个福利吗?
那还不如小心地经营自己的职田,一千多亩地,远比这两三百亩土地带来的收益大。
郑老三羞愧地说:“相公,不可。”
郑朗这一让,一起让起来,划分起来变得容易。
其实郑朗与崔娴这样做,不是为了收益多少,而是传达一种理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又不直接说。全国农业、纺织以及其他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还是河北、山东与河南,可是论精耕细作程度已经逐步落后于两浙,马上江东起来,又要盛于北方。那才是一曲最壮阔的诗歌,与山争田,与海争田,与江争田,与湖争田。
然而郑朗不想北方过份耕作。
本来水土很薄弱,再过份耕作,水土破坏更严重。
随后生活又恢复了安静,渐渐庄稼开始收割。
那几块地高梁长势更喜人,山上还有一些果树,载得晚,多成活,但没有结果,除了这些果树,还有一些松杉,松杉载得早,虽未成材,但一棵棵长得挺拨,两座土山变得很有序,而不是象原来那样杂乱无章。
来看的百姓也很多,现在种植高梁的方式很落后,扎一个小坑,撒几粒高梁籽,上面盖上草木灰与粪肥,能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有的能六七棵高梁挤在一起。密度有了,收益却跟不上,结的穗很小。郑家这几块高梁地密度不是很大,一棵便是一棵,但是营养钵移苗的,又使用大量肥料,与其他高梁相比,就象一个个小巨人一样。
简单道理还是懂的,想要庄稼好,最少种籽得好。
听说郑朗将这些高梁籽发放给大家,看的人更多,许多人一起在猜测它的产量。
樊月儿也在猜,问:“郑相公,它能收多少?”
“比其他地里好,可终是高梁,能收多少?想要产量高,只有水稻。”无论怎么选,没有后世的技术,这个进化时间也很缓慢。当然,若是这样一直选下去,有一个三四十年时间,不仅是水稻,小麦,高梁会全部产生质的进化。但这时代还有许多后天的条件跟不上来,首先没有化肥,第二没有农药,肥力跟不上来,有什么虫害的,又没有很好的对付方法,所以不能指望亩产千斤的高产田出现,那怕是水稻。
回到家中,接到张亢一封信,信上提出一个条件。
郑朗看了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
民灶食为天,家里的几块高梁地使周围百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郑朗心思仍然放在北方。这一战将会奠定以后三国政治局面的基石。
诏书光到庞籍手中,看了诏书,脑袋里立即转动。
当初他首倡议和,不是他是投降派,其他人有可能是投降派,庞籍不是,只能说他军事思想保守。他看的是势,国家财政吃紧,动转不起来了,朝中几个大佬求和心切。所以才决定与西夏议和。
第二年到处干旱,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虽是政治投机,也怕韩琦与范仲淹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手。结果朝堂一番争斗,他的投机得到回报,虽在四大缘边功臣中功劳最末,也最终捞了一个副相。
此一时彼一时。
这时候不能再一昧求和,主和派是晏殊,贾昌朝反对冒昧出兵,但不是一昧的主和派。软,怕死,可也提了几谏,说什么朕合分化,让皇上派使去吐蕃、西域、东北与西北,让吐蕃人、回鹘人与阻卜人、高丽、女真产生动乱,宋朝坐在边上看戏。
但这是局部的出兵,借用契丹人的名义出兵。贾昌朝也许反对,反对的不是提议本身,而是郑朗~
皇上的动向,从诏书里他嗅到皇上也想捞一点好处,毕竟这一年二十万给得皇上多少有些不甘心。皇上动向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从诏书里看到郑朗一些影子在里面,对郑朗他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反感。可是想上位,朝堂必须重新洗牌,自己也要回京。想洗牌,必须倒掉贾陈二人,想回京,西夏必须虚弱,不会对宋朝构成危胁。
心中利害关系一计算,决定配合。
西北秋风凉,庞籍却从延鄜路挑出大量精兵,潜入府州。不可能从延州出军的,那么到达战场,要跨越夏州,显然不实际。还得从府州出兵,不过王信这一路兵马出动,宋朝便化成三路,一路在麟州,一路在府州,一路在火山军。
契丹与西夏反目成仇以来,就象一场肥皂倒,闹了很久,宋朝君臣放心不下,于府麟路增加许多宋军,防止契丹与西夏朕手,出击宋朝府麟路与河东雁门关。最多一次于府州驻扎了三万兵马,不到一万人的调动,契丹与西夏皆不以为意,只是嘲笑宋朝人的胆小。
接着庞籍写了一封信给无昊,劝架信。
三国和平!于国于民有利,请国主不要与契丹交战,派使请和,对大家都有好处。
倒也符合他比较懦弱的表现。
无昊回了一封信,信上很客气,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招惹宋朝,况且庞籍此时是副相,身份不同。说非是我想与契丹交战,是契丹虎视眈眈,我不得不做一些准备。君若想三国和平,请派使说服契... -->>
“什么办法?”崔娴问。
“尹师鲁。”
听到这三个字,崔娴不问了,与郑朗那一套理论无关,确实贾昌朝做得太过份,转了一个话题,说:“妾还担心庞籍
“这人心思不干净,但他不象贾昌朝,做事一直有分寸。”郑朗说道。对庞籍的评价,郑朗将他看作小吕夷简,不仅年龄小,厚黑没有吕夷简厉害,吏治之能比吕夷简稍差,是真正缩小版的吕夷简。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识大体,吏治务实,不躁进。德操也许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卑鄙无耻。
第二天分藕塘,郑朗害怕家里的人不放手,毕竟没有大娘主持,三娘四娘操持这个家务,有的地方确实做得欠缺。亲自来到塘边,问肖老二原来的面积,然后手一划,整让自家藕塘面积缩水一大半。
至于要这个福利吗?
那还不如小心地经营自己的职田,一千多亩地,远比这两三百亩土地带来的收益大。
郑老三羞愧地说:“相公,不可。”
郑朗这一让,一起让起来,划分起来变得容易。
其实郑朗与崔娴这样做,不是为了收益多少,而是传达一种理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又不直接说。全国农业、纺织以及其他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还是河北、山东与河南,可是论精耕细作程度已经逐步落后于两浙,马上江东起来,又要盛于北方。那才是一曲最壮阔的诗歌,与山争田,与海争田,与江争田,与湖争田。
然而郑朗不想北方过份耕作。
本来水土很薄弱,再过份耕作,水土破坏更严重。
随后生活又恢复了安静,渐渐庄稼开始收割。
那几块地高梁长势更喜人,山上还有一些果树,载得晚,多成活,但没有结果,除了这些果树,还有一些松杉,松杉载得早,虽未成材,但一棵棵长得挺拨,两座土山变得很有序,而不是象原来那样杂乱无章。
来看的百姓也很多,现在种植高梁的方式很落后,扎一个小坑,撒几粒高梁籽,上面盖上草木灰与粪肥,能长成什么样子,就长成什么样子。有的能六七棵高梁挤在一起。密度有了,收益却跟不上,结的穗很小。郑家这几块高梁地密度不是很大,一棵便是一棵,但是营养钵移苗的,又使用大量肥料,与其他高梁相比,就象一个个小巨人一样。
简单道理还是懂的,想要庄稼好,最少种籽得好。
听说郑朗将这些高梁籽发放给大家,看的人更多,许多人一起在猜测它的产量。
樊月儿也在猜,问:“郑相公,它能收多少?”
“比其他地里好,可终是高梁,能收多少?想要产量高,只有水稻。”无论怎么选,没有后世的技术,这个进化时间也很缓慢。当然,若是这样一直选下去,有一个三四十年时间,不仅是水稻,小麦,高梁会全部产生质的进化。但这时代还有许多后天的条件跟不上来,首先没有化肥,第二没有农药,肥力跟不上来,有什么虫害的,又没有很好的对付方法,所以不能指望亩产千斤的高产田出现,那怕是水稻。
回到家中,接到张亢一封信,信上提出一个条件。
郑朗看了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
民灶食为天,家里的几块高梁地使周围百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郑朗心思仍然放在北方。这一战将会奠定以后三国政治局面的基石。
诏书光到庞籍手中,看了诏书,脑袋里立即转动。
当初他首倡议和,不是他是投降派,其他人有可能是投降派,庞籍不是,只能说他军事思想保守。他看的是势,国家财政吃紧,动转不起来了,朝中几个大佬求和心切。所以才决定与西夏议和。
第二年到处干旱,他反而松了一口气,虽是政治投机,也怕韩琦与范仲淹揪着他的小辫子不放手。结果朝堂一番争斗,他的投机得到回报,虽在四大缘边功臣中功劳最末,也最终捞了一个副相。
此一时彼一时。
这时候不能再一昧求和,主和派是晏殊,贾昌朝反对冒昧出兵,但不是一昧的主和派。软,怕死,可也提了几谏,说什么朕合分化,让皇上派使去吐蕃、西域、东北与西北,让吐蕃人、回鹘人与阻卜人、高丽、女真产生动乱,宋朝坐在边上看戏。
但这是局部的出兵,借用契丹人的名义出兵。贾昌朝也许反对,反对的不是提议本身,而是郑朗~
皇上的动向,从诏书里他嗅到皇上也想捞一点好处,毕竟这一年二十万给得皇上多少有些不甘心。皇上动向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从诏书里看到郑朗一些影子在里面,对郑朗他没有什么好感,也没有什么反感。可是想上位,朝堂必须重新洗牌,自己也要回京。想洗牌,必须倒掉贾陈二人,想回京,西夏必须虚弱,不会对宋朝构成危胁。
心中利害关系一计算,决定配合。
西北秋风凉,庞籍却从延鄜路挑出大量精兵,潜入府州。不可能从延州出军的,那么到达战场,要跨越夏州,显然不实际。还得从府州出兵,不过王信这一路兵马出动,宋朝便化成三路,一路在麟州,一路在府州,一路在火山军。
契丹与西夏反目成仇以来,就象一场肥皂倒,闹了很久,宋朝君臣放心不下,于府麟路增加许多宋军,防止契丹与西夏朕手,出击宋朝府麟路与河东雁门关。最多一次于府州驻扎了三万兵马,不到一万人的调动,契丹与西夏皆不以为意,只是嘲笑宋朝人的胆小。
接着庞籍写了一封信给无昊,劝架信。
三国和平!于国于民有利,请国主不要与契丹交战,派使请和,对大家都有好处。
倒也符合他比较懦弱的表现。
无昊回了一封信,信上很客气,没有必要在这时候招惹宋朝,况且庞籍此时是副相,身份不同。说非是我想与契丹交战,是契丹虎视眈眈,我不得不做一些准备。君若想三国和平,请派使说服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