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茅山九龙秘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渊明去世的消息传到了京都建康(今南京市),他的忘年挚友,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著名诗人颜延之悲痛万分,经与渊明在京的朋友商量,根据诗人安贫乐道,坚守节操的品格,给渊明私下加了个“靖节”的谥号,并且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陶征士诔并序》。
到了梁代,昭明太子可以算是诗人的一个真正知音,他不仅汇集了诗人的遗闻轶事,写成了颇为详细的《陶渊明传》,而且又广泛的收集了诗人的遗文,在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诗人逝世百年之际,编成《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长序,对诗人高尚的人品以及卓越的文学创作成就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并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以及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愈来愈得到人们广泛的崇敬与赞赏,陶渊明现存诗120多首,还有一些散文和辞赋如《搜神后记》等,其中的《桃花源记》和诗,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就比西方设想的《伊甸园》要早一千多年。陶渊明的诗歌中一大部分是所谓“田园诗”,它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农村生活,反映了作者讨厌官场宁愿归隐的思想感情,有美好的农村风光,有诗人鲜明的个性。这种描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对后世作家有广泛的影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显然与陶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有联系;白居易、苏轼等在朝野斗争受到挫折时,也都用陶诗来安慰自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的田园诗,扩大了诗歌题材的范围,为后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所推崇。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是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蓠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除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有一个取“大江东流”为名的千年古镇,因东晋末年的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靖节先生),在任彭泽县令时,来这里种菊、采菊、赏菊、赋菊,而名传千古。
据史志载:“东流本彭泽东北境,晋彭泽令陶潜菊所也”。陶渊明大约在公元406年任彭泽县令,那时东流是彭泽属下的黄,菊乡,这里因濒临长江,空气湿润,又是一片低矮丘陵地,宜于木竹花卉的生长,尤以菊花为盛。每逢金秋时节,各种菊花应时开放,贵则登堂入室,俗乃露天野生,登上江岸,放眼望去,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这些黄,菊将它冷艳的圣洁美与雍容的华贵美集于一身,因美而具有诗质。陶渊明任彭泽令时才41岁,在此之前也曾几次出仕,做过祭酒、参军等一类小官,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很久就萌生了避开世俗社会的想法,他一到东流,见了这般美景,正合自己心境,于是喜不自胜地在城南选了一处菊所,时常“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前前后后写下了《九日闲居》、《劝农》等诗篇,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后来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授去职,赋《归去来辞》,从此弃官不做,归居故里,过上了一种特立独行、躬耕苦作、自食其力的“隐士”生活。
陶渊明在彭泽任上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驻足东流,东流人从陶公艺菊的短暂时光中,看到了这位著名诗人的诗章品德,当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消息传来。东流人十分惋惜和思念这位可亲可敬的父母官,公元427年,当人们得知陶公仙逝的消息时,民间按照食菊花乘云升天,得道成仙的传说,把陶公说成是菊花... -->>
陶渊明去世的消息传到了京都建康(今南京市),他的忘年挚友,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著名诗人颜延之悲痛万分,经与渊明在京的朋友商量,根据诗人安贫乐道,坚守节操的品格,给渊明私下加了个“靖节”的谥号,并且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陶征士诔并序》。
到了梁代,昭明太子可以算是诗人的一个真正知音,他不仅汇集了诗人的遗闻轶事,写成了颇为详细的《陶渊明传》,而且又广泛的收集了诗人的遗文,在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诗人逝世百年之际,编成《陶渊明集》,并亲自撰写了长序,对诗人高尚的人品以及卓越的文学创作成就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并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不与污浊社会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以及文学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愈来愈得到人们广泛的崇敬与赞赏,陶渊明现存诗120多首,还有一些散文和辞赋如《搜神后记》等,其中的《桃花源记》和诗,所描绘的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就比西方设想的《伊甸园》要早一千多年。陶渊明的诗歌中一大部分是所谓“田园诗”,它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农村生活,反映了作者讨厌官场宁愿归隐的思想感情,有美好的农村风光,有诗人鲜明的个性。这种描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对后世作家有广泛的影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显然与陶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有联系;白居易、苏轼等在朝野斗争受到挫折时,也都用陶诗来安慰自己。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的田园诗,扩大了诗歌题材的范围,为后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所推崇。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是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蓠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除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有一个取“大江东流”为名的千年古镇,因东晋末年的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号靖节先生),在任彭泽县令时,来这里种菊、采菊、赏菊、赋菊,而名传千古。
据史志载:“东流本彭泽东北境,晋彭泽令陶潜菊所也”。陶渊明大约在公元406年任彭泽县令,那时东流是彭泽属下的黄,菊乡,这里因濒临长江,空气湿润,又是一片低矮丘陵地,宜于木竹花卉的生长,尤以菊花为盛。每逢金秋时节,各种菊花应时开放,贵则登堂入室,俗乃露天野生,登上江岸,放眼望去,满目皆菊,黄澄澄、金灿灿的一片,空气中也氤氲着浓郁的清香。这些黄,菊将它冷艳的圣洁美与雍容的华贵美集于一身,因美而具有诗质。陶渊明任彭泽令时才41岁,在此之前也曾几次出仕,做过祭酒、参军等一类小官,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很久就萌生了避开世俗社会的想法,他一到东流,见了这般美景,正合自己心境,于是喜不自胜地在城南选了一处菊所,时常“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把酒赋诗,借菊咏怀,前前后后写下了《九日闲居》、《劝农》等诗篇,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后来郡里派了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授去职,赋《归去来辞》,从此弃官不做,归居故里,过上了一种特立独行、躬耕苦作、自食其力的“隐士”生活。
陶渊明在彭泽任上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而大部分时间都是驻足东流,东流人从陶公艺菊的短暂时光中,看到了这位著名诗人的诗章品德,当陶渊明弃官归隐的消息传来。东流人十分惋惜和思念这位可亲可敬的父母官,公元427年,当人们得知陶公仙逝的消息时,民间按照食菊花乘云升天,得道成仙的传说,把陶公说成是菊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