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天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三日,灿烂的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阳光仿佛水波荡漾,温柔的覆盖上九州大地,孕育着新的希望,养育着数千万华夏儿女。青州的春播最先开始,由南向北,在政务院民政部农林专员的指导下,按照最新播种经验,利用先进农具大面积展开。双马拉犁保证足够深度的翻耕,双马耧车则在翻土的基础上播种、修垄。一前一后,在华夏大地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半自动农耕作业,耕种效率数倍提高。同样面积的土地,三年前至少需要八至十人,而现在,仅仅需要两人足矣,还能保证播种的效果比十人还要好!每户三百亩耕地由两个劳力轻松负责,除草、翻土、播种、养护,直至收割,整个农业过程始终只要两个人!如此效率,就算是千年之后也难以企及。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农业成本,官府还大力倡导农村互助,按照耕地面积,每三到五户人家共同出资购置大型农业器具,马匹则在专门的马场租赁,极大地降低了支出,保障了农户较高的收益率。而耕种的农作物种类,也大体上遵照官府下发的指导建议,水资源充足的地方主要试点培育适应北方栽种的水稻品种,而旱地则以小麦为主,辅以大麦、杂粮,然后在边角地带栽种蔬菜。此外,多元化循环利用也开始了试验,主要是家禽、种植、饲养鱼类三者之间的循环利用,尽可能的保证最低付出取得最高回报。青州刺史孔融在武安国的陪同下第一次视察自己名义下代天子牧守的土地。阳光普照气候宜人,道路两侧栽种的杨树、柳树纷纷抽出枝条,挂满绿色地嫩叶,用旺盛的活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不远处。一条宁静的小河蜿蜒着穿过村庄,哗哗的河水声听的人心旷神怡,两架水车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翅膀,轻快的旋转中,将清澈地河水卷进河堤两侧的水渠,并沿着渠道缓缓流淌。灌溉着小河两侧数千亩耕地。横平竖直的树墙将这数千亩土地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小块,青州百姓一边唱着农歌一边幸福的插秧,在这块水稻试验田里,与农民一道忙碌的还有科研院地学士,他们正在详细记录着南方水稻在北方的播种收割情况,以期尽快找到高产、质优的品种。“安国啊!这里真的是青州?真的是遭到黄巾贼破坏最严重的上饶?”孔融被这幅美丽的乡间景色震惊。尤带怀疑地问道,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武安国恭敬道:“回禀孔刺史,这里就是上饶,曾经地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地方!”“神奇啊!”这是孔融发自内心的感叹,步下马车,走在乡间的石子路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涤荡着身外的凡俗。洗刷着心中的功利。身后,笔直的林荫道一直向西,直通济南。“仅仅两年,青州已然翻天覆地,怪不得从辽东回来后,你一直都说那里才是世外桃源!高将军或许真的像民间传闻那般乃是星君下凡啊!”孔融信步穿行,不知不觉来到河边,看到前方水车旁有位看护地老人,遂走上前去问道:“这位老哥。我在青州生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种在水田里种的庄稼,不知道是什么新种子?”老人悠然的摸了摸身旁警惕的站立起来的大黄狗,笑道:“外乡人,不只是你。其他人路过此地也都有此问啊!告诉你吧。这里是官府指定地试验区,种植地庄家叫做水稻。原本产自南方,因为产量高又好吃,收割后保存时间长,故而农林司打算引进到北方。您看看,一旦今年种植成功,明年就会在冀州寻块土地继续试验。听说水稻成熟后都长着金黄色的稻穗,就像麦穗一样,呵呵!我活了大半辈子,也很想看一看这种据说很好吃地粮食呢!”“多谢老哥解惑!”孔融抱拳致谢,转身眺望近乎一望无际的水田“不知道是孔某落伍,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想不到短短一年,我都快认不得青州了!这条路是去年底修好的?”武安国道:“去年十一月竣工,全路横穿青州,一直向东即可抵达东莱港,在建工部的编号是207,即207国道!”“207国道!那么从东平陵起,经台县、著县、平原、阳平抵达魏郡邺城的是哪条国道?”武安国不假思索道:“180国道,去年八月竣工。难道孔刺史打算去冀州游览?”孔融闻言笑道:“我倒是很想去,就不知道高将军答不答应啊!冀州,想当年可是大汉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州,繁荣富庶首屈一指。”武安国道:“高将军一定会答应的,并且会让孔刺史随意游览。冀州比青州的变化更大,倘若孔刺史去冀州,一定要去广平郡的邯郸城,那里有北方最大的制铁制钢工坊----邯郸钢铁,而后沿着官道向南经过邺城抵达安阳,那里还有北方最大的铁器制作工坊----安阳重工!几乎整个北方六州的农具、工具、马车都产自那里,每日里劳作的工匠多达万人!”“邯郸钢铁?安阳重工?哦,想起来了,我乘坐的马车地盘上的确刻着安阳重工四个字,后面还跟着一串数字难道数字就是所谓的识别编码?”武安国笑道:“据说是,每辆车都只有唯一一个编码。”“去,一定要去!”孔融忍不住开始了摩拳擦掌“时代变了,看来我也得变,这样才能跟得上形式啊!呵呵,走,继续向东,我打算去东莱港看看,两年没去了。听说那里变化也是巨大的!”武安国呵呵笑道:“岂止巨大,简直是天翻地覆!等到孔刺史亲眼目睹才能够体会得到,想象一下,数万人忙碌的景象,百余艘大小船舶穿梭海面、停靠港口的场景高将军不止一次... -->>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三日,灿烂的朝阳从东方升起,金色阳光仿佛水波荡漾,温柔的覆盖上九州大地,孕育着新的希望,养育着数千万华夏儿女。青州的春播最先开始,由南向北,在政务院民政部农林专员的指导下,按照最新播种经验,利用先进农具大面积展开。双马拉犁保证足够深度的翻耕,双马耧车则在翻土的基础上播种、修垄。一前一后,在华夏大地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半自动农耕作业,耕种效率数倍提高。同样面积的土地,三年前至少需要八至十人,而现在,仅仅需要两人足矣,还能保证播种的效果比十人还要好!每户三百亩耕地由两个劳力轻松负责,除草、翻土、播种、养护,直至收割,整个农业过程始终只要两个人!如此效率,就算是千年之后也难以企及。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农业成本,官府还大力倡导农村互助,按照耕地面积,每三到五户人家共同出资购置大型农业器具,马匹则在专门的马场租赁,极大地降低了支出,保障了农户较高的收益率。而耕种的农作物种类,也大体上遵照官府下发的指导建议,水资源充足的地方主要试点培育适应北方栽种的水稻品种,而旱地则以小麦为主,辅以大麦、杂粮,然后在边角地带栽种蔬菜。此外,多元化循环利用也开始了试验,主要是家禽、种植、饲养鱼类三者之间的循环利用,尽可能的保证最低付出取得最高回报。青州刺史孔融在武安国的陪同下第一次视察自己名义下代天子牧守的土地。阳光普照气候宜人,道路两侧栽种的杨树、柳树纷纷抽出枝条,挂满绿色地嫩叶,用旺盛的活力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不远处。一条宁静的小河蜿蜒着穿过村庄,哗哗的河水声听的人心旷神怡,两架水车一左一右,就像两只翅膀,轻快的旋转中,将清澈地河水卷进河堤两侧的水渠,并沿着渠道缓缓流淌。灌溉着小河两侧数千亩耕地。横平竖直的树墙将这数千亩土地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小块,青州百姓一边唱着农歌一边幸福的插秧,在这块水稻试验田里,与农民一道忙碌的还有科研院地学士,他们正在详细记录着南方水稻在北方的播种收割情况,以期尽快找到高产、质优的品种。“安国啊!这里真的是青州?真的是遭到黄巾贼破坏最严重的上饶?”孔融被这幅美丽的乡间景色震惊。尤带怀疑地问道,虽然他早已知道答案。武安国恭敬道:“回禀孔刺史,这里就是上饶,曾经地百里无人烟千里无鸡鸣的地方!”“神奇啊!”这是孔融发自内心的感叹,步下马车,走在乡间的石子路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涤荡着身外的凡俗。洗刷着心中的功利。身后,笔直的林荫道一直向西,直通济南。“仅仅两年,青州已然翻天覆地,怪不得从辽东回来后,你一直都说那里才是世外桃源!高将军或许真的像民间传闻那般乃是星君下凡啊!”孔融信步穿行,不知不觉来到河边,看到前方水车旁有位看护地老人,遂走上前去问道:“这位老哥。我在青州生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种在水田里种的庄稼,不知道是什么新种子?”老人悠然的摸了摸身旁警惕的站立起来的大黄狗,笑道:“外乡人,不只是你。其他人路过此地也都有此问啊!告诉你吧。这里是官府指定地试验区,种植地庄家叫做水稻。原本产自南方,因为产量高又好吃,收割后保存时间长,故而农林司打算引进到北方。您看看,一旦今年种植成功,明年就会在冀州寻块土地继续试验。听说水稻成熟后都长着金黄色的稻穗,就像麦穗一样,呵呵!我活了大半辈子,也很想看一看这种据说很好吃地粮食呢!”“多谢老哥解惑!”孔融抱拳致谢,转身眺望近乎一望无际的水田“不知道是孔某落伍,还是这世界变化太快,想不到短短一年,我都快认不得青州了!这条路是去年底修好的?”武安国道:“去年十一月竣工,全路横穿青州,一直向东即可抵达东莱港,在建工部的编号是207,即207国道!”“207国道!那么从东平陵起,经台县、著县、平原、阳平抵达魏郡邺城的是哪条国道?”武安国不假思索道:“180国道,去年八月竣工。难道孔刺史打算去冀州游览?”孔融闻言笑道:“我倒是很想去,就不知道高将军答不答应啊!冀州,想当年可是大汉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州,繁荣富庶首屈一指。”武安国道:“高将军一定会答应的,并且会让孔刺史随意游览。冀州比青州的变化更大,倘若孔刺史去冀州,一定要去广平郡的邯郸城,那里有北方最大的制铁制钢工坊----邯郸钢铁,而后沿着官道向南经过邺城抵达安阳,那里还有北方最大的铁器制作工坊----安阳重工!几乎整个北方六州的农具、工具、马车都产自那里,每日里劳作的工匠多达万人!”“邯郸钢铁?安阳重工?哦,想起来了,我乘坐的马车地盘上的确刻着安阳重工四个字,后面还跟着一串数字难道数字就是所谓的识别编码?”武安国笑道:“据说是,每辆车都只有唯一一个编码。”“去,一定要去!”孔融忍不住开始了摩拳擦掌“时代变了,看来我也得变,这样才能跟得上形式啊!呵呵,走,继续向东,我打算去东莱港看看,两年没去了。听说那里变化也是巨大的!”武安国呵呵笑道:“岂止巨大,简直是天翻地覆!等到孔刺史亲眼目睹才能够体会得到,想象一下,数万人忙碌的景象,百余艘大小船舶穿梭海面、停靠港口的场景高将军不止一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