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猎豹立威4 (2/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华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4月23日,常德战役的结果是蒋朝阳将曹锟及其吴佩孚、王占元留在了常德。所以,4月23日的袁世凯的心情来了一个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兴奋、期待、信心百倍变为了沮丧、惊恐、绝望无边。
4月24日?不,袁世凯的生命里没有4月24日,因为从23日晚一直是噩耗不断,连他的警卫团长,最为贴心的安全卫士“胡老八”也在24日黎明来到之时被狙杀在中南海的大门边!
24日上午8点,本来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济南的国防军终于咬住了一群武装分子的尾巴,一个团将不到一百人的武装分子围困在了一片方圆不过二三十里的山林里,想来是可以大胜地,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团的士兵死亡殆尽也没发现一具敌人的尸体。
4月23日,华军第四纵队包惠部轻松拿下宜昌,本以为这个消息不会走漏,但是,包惠,包括陈华都忽略了宜昌有外国人的存在这样一个事实。1876年,英国人利用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强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不表示只有英国人可以在此通商,而是所有列强均可以在此通商嘀。
陈华在此前虽然注意到了电报局以及蔡成勋师部的电台,但却忽略了有洋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洋人同样有自己的电报系统。
4月23日晚,驻宜昌的洋人通过分析终于明白是四川陈华的部队占领了宜昌,当晚就将电报发到了各自的驻华公使馆或领事馆。
这个消息,与同一天收到的常德战役通电一比较,一下子就发现了陈华“双股剑”的战略,当然,此时“双股剑”的战略已经不可阻挡了。包惠一路能够“整编”蔡成勋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只是希望多几天时间将之全部融入第四纵队从而形成战斗力而已。
但是,陈华也好,包括袁世凯也好,都没看准洋人对华态度。那就是,各国驻北京的公使们并没有将这一消息公布,而是据此开始研究这一战事对本国的“好处”来。仔细一想,洋人这种做派也非常正常,非常符合列强的本性。告诉袁世凯,有什么利益?难道袁世凯会因为一个已经即成事实的消息而割让一块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众多列强之中,英国和法国最为关心陈华的举动,因为陈华在西南的崛起,使中南半岛的力量对比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此前,英国领事赖斯和法国领事罗尔高两人去找陈华的麻烦,陈华传来一纸抗议,才知道这两个家伙把两国的态度略略夸张了一些,但两人并没有受到各自国家的惩处,因为这两人的行为间接地摸清了陈华的态度,至于是值得参考的态度,对他们各自国家制定对华政策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所以,英法两国公使在获得陈华已经占领宜昌的情报后,立即对陈华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分析,两国虽然彼此并没有交流,但得出的结论却非常相似:1,陈华的川军具有极强的战力和神出鬼没的战术;2,陈华此举意在迫袁退步;3,通过此役,陈华奠定了实力军阀的地位。他们认为“此情形非常符合本国利益,但要阻止陈华统一华夏的企图,因为这家伙是个危险的民族主义者。”
俄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北,对于华夏内陆和江南的战事一般不太感兴趣,宜昌易主的消息他们是不知道的,但他们从常德战役分析出,陈华的华军已经成为华夏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不过,他们并没有向国内写出报告,而是由公使馆直接关注战事的进程。
日本人的表现有些幸灾乐祸。他们知道,袁世凯只有被逼一逼才会出让更多的利益,以换取大日本帝国的支持。日本人甚至希望,陈华最好是一举攻克江南,与袁世凯划江而治,这样,袁世凯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危机,而袁也才会更多地依赖日本。反正长江以南大日本帝国的利益也不算多,而那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势力范围。
但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建议日本国内要把陈华列为重点人物进行研究,林权助在报告中说:“我感觉到陈华的咄咄逼人,这人的过分强大有可能对大日本帝国不利。”
ps:华时代就快200章了,朋友们,支持哦。看
sp;4月23日,常德战役的结果是蒋朝阳将曹锟及其吴佩孚、王占元留在了常德。所以,4月23日的袁世凯的心情来了一个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兴奋、期待、信心百倍变为了沮丧、惊恐、绝望无边。
4月24日?不,袁世凯的生命里没有4月24日,因为从23日晚一直是噩耗不断,连他的警卫团长,最为贴心的安全卫士“胡老八”也在24日黎明来到之时被狙杀在中南海的大门边!
24日上午8点,本来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济南的国防军终于咬住了一群武装分子的尾巴,一个团将不到一百人的武装分子围困在了一片方圆不过二三十里的山林里,想来是可以大胜地,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团的士兵死亡殆尽也没发现一具敌人的尸体。
4月23日,华军第四纵队包惠部轻松拿下宜昌,本以为这个消息不会走漏,但是,包惠,包括陈华都忽略了宜昌有外国人的存在这样一个事实。1876年,英国人利用马嘉理事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强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并不表示只有英国人可以在此通商,而是所有列强均可以在此通商嘀。
陈华在此前虽然注意到了电报局以及蔡成勋师部的电台,但却忽略了有洋人的存在更忽略了洋人同样有自己的电报系统。
4月23日晚,驻宜昌的洋人通过分析终于明白是四川陈华的部队占领了宜昌,当晚就将电报发到了各自的驻华公使馆或领事馆。
这个消息,与同一天收到的常德战役通电一比较,一下子就发现了陈华“双股剑”的战略,当然,此时“双股剑”的战略已经不可阻挡了。包惠一路能够“整编”蔡成勋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只是希望多几天时间将之全部融入第四纵队从而形成战斗力而已。
但是,陈华也好,包括袁世凯也好,都没看准洋人对华态度。那就是,各国驻北京的公使们并没有将这一消息公布,而是据此开始研究这一战事对本国的“好处”来。仔细一想,洋人这种做派也非常正常,非常符合列强的本性。告诉袁世凯,有什么利益?难道袁世凯会因为一个已经即成事实的消息而割让一块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众多列强之中,英国和法国最为关心陈华的举动,因为陈华在西南的崛起,使中南半岛的力量对比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此前,英国领事赖斯和法国领事罗尔高两人去找陈华的麻烦,陈华传来一纸抗议,才知道这两个家伙把两国的态度略略夸张了一些,但两人并没有受到各自国家的惩处,因为这两人的行为间接地摸清了陈华的态度,至于是值得参考的态度,对他们各自国家制定对华政策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所以,英法两国公使在获得陈华已经占领宜昌的情报后,立即对陈华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分析,两国虽然彼此并没有交流,但得出的结论却非常相似:1,陈华的川军具有极强的战力和神出鬼没的战术;2,陈华此举意在迫袁退步;3,通过此役,陈华奠定了实力军阀的地位。他们认为“此情形非常符合本国利益,但要阻止陈华统一华夏的企图,因为这家伙是个危险的民族主义者。”
俄国在华利益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北,对于华夏内陆和江南的战事一般不太感兴趣,宜昌易主的消息他们是不知道的,但他们从常德战役分析出,陈华的华军已经成为华夏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不过,他们并没有向国内写出报告,而是由公使馆直接关注战事的进程。
日本人的表现有些幸灾乐祸。他们知道,袁世凯只有被逼一逼才会出让更多的利益,以换取大日本帝国的支持。日本人甚至希望,陈华最好是一举攻克江南,与袁世凯划江而治,这样,袁世凯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危机,而袁也才会更多地依赖日本。反正长江以南大日本帝国的利益也不算多,而那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势力范围。
但是,日本公使林权助建议日本国内要把陈华列为重点人物进行研究,林权助在报告中说:“我感觉到陈华的咄咄逼人,这人的过分强大有可能对大日本帝国不利。”
ps:华时代就快200章了,朋友们,支持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