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慈禧在太原的日子 (2/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蒙山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上了那个生长在江南水乡鲜亮的女孩子。但慈禧暗示其将标志皇后身份的如意给了她的侄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隆裕皇后。那个被皇帝一眼看中但未被老佛爷接受的漂亮女孩子马上被送回了江南。
慈禧认为皇帝如果有了他中意的女人,一定会被迷的昏头转向不理朝政。这个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慈禧坚信不疑。**制度的妙处之一就是大家都不要去做思考,最高位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他说的荒谬万分,下面奉行不渝就万事大吉。有思想的人是危险的,**制度基本的职能就是消除人们的不同思想,换一句话就叫统一思想,将亿兆生民的思想统一到最高位的思想中,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下面去思想。就像刚结束庚子之变,慈禧认为义和团可以灭洋,义和团就是救国的急先锋,几个月后慈禧认为义和团是祸害大清,义和团就十恶不赦,立马剪除。
珍妃与其姐一同被选为光绪的妃子,但光绪喜欢妹妹却讨厌姐姐,于是谨妃和皇后搞到了一起,对其胞妹百般诋毁,珍妃自有其不是之处,但在皇室离京前被崔玉贵投入井中害死,作为胞姐,谨妃并没有让人看到有多么悲痛。或许她以为皇帝会回心转意。顾看她们这些实际上被打入冷宫的女人了。殊不知随着珍妃的香消玉殒,光绪对女人的兴趣彻底丧失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宫女们说光绪爷根子里就正派其实也是误解。
太原知府许涵度最近忙得厉害。他被任命为内廷支应局督办,为皇室的后勤操办一切,每日忙前跑后,辛苦异常。慈禧写了几张福字赏赐近臣,许涵度也得到一张。要说慈禧写的字可真不赖。许涵度手里这一幅太后真迹完全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但太后在屋子里的一句话让许涵度更为感动,慈禧说,最近你清减了,首郡政繁,劳苦可知也。这句话让许涵度跑的更欢了,他知道。太后金口夸奖,升官指日可待。
从古至今皇室因某种原因流亡外地不乏其例。一般的规律,皇室流落于外,当权者的性格一般会变化,变得平易近人,变得温和。慈禧确实表现出变化的一面,如今视生民为草芥的太后已经流落至太原这个土哄哄的城市。慈禧的脾气确实好了许多。因为她处于极端的忧虑中。
在太原寒冷狭窄的“行宫”中,慈禧享受不到昔日每餐百道菜肴的豪奢了,屋子里也没有了几大缸南方水果发散的馨香,房内飘散着的是炭烟呛人的味道,慈禧像一个农家老太太一样坐在炕上默默思索,思索着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
过日子当然第一要想的就是钱。小百姓是这样,朝廷重臣乃至皇帝太后也是这样。慈禧作为皇太后,每年“挣”多少钱那是有定例的。按照《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慈禧一年的俸银为黄金二十两,白银一千两。这个当然不包括衣食住行,比如她的衣服,那也是有成例摆在那里,什么季节做几件什么衣服,都有明确的规定。发给慈禧的钱。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比如接济亲戚家人,包括打赏下人。二十两黄金和千两白银对于一个小户人家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在京师购一套相当不错的四合院足够了。但对于慈禧来说绝对不够,她每年花销都在四十万两以上(不包括规定的衣食住行)。这些钱来自何处?慈禧自有自己的办法,主要一个渠道就是卖官。虽然她严禁宫内嫔妃们卖官鬻爵,但她对此却乐此不疲。**制度就是这样,上位者可以,下级就不行。官员们可以,百姓就不行。慈禧一直惦记着他存在大内的小金库是否安全,听庆王带来的消息说,洋兵们闯进了前三殿,但他们并未进入内廷,留守的嫔妃宫女也没有受到骚扰凌辱,至少小金库并未落在洋人手里。但这并不等于那笔银子安全,历来家贼难防,谁敢保证留守的太监宫女甚至嫔妃们手脚干净?
对于国家大局,她这位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并不太上心,实际上她也处于失控的状态,洋兵们还盘踞在京师,庆亲王作为朝廷代表也跑到了太原。国家的权力处于失控状态。
慈禧这段时间琢磨的除掉她的银钱,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洋人的态度,究竟如何善了北京的事?慈禧知道她算是得罪了洋人了,她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洋人什么样的惩罚。在慈禧心里,洋人是惹不起的一群人,北京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洋人要报复是一定的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慈禧心里很清楚。咸丰朝烧掉了圆明园,这回他们不会将紫禁城给毁掉吧?据庆亲王的奏报,联军已经开列出惩办的名单,全是帝国的重臣,名单上究竟有谁,庆王也不知道。不过,联军可是说了,名单上的,都是从犯,真正的主犯还没有列呢。
主犯是谁?慈禧心知肚明。洋人会如何追究?以慈禧对洋人的了解,杀头的可能性很小,洋人别的不提,对女人的尊敬可是中国比不上的,怎么会砍女人的脑袋?但会不会再像戊戌年,闹腾着要还政于帝?
一想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慈禧就心痛万分。从二十七岁守寡至今,支撑慈禧度过数不清的激流险滩走到现在的,就是权力。那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假若权力被剥夺﹍﹍慈禧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还政于光绪是不能考虑的。这个亲外甥实在让慈禧伤透了心。自己将他当做亲生儿子带着,怎么就与自己不一条心呢?竟然想着借兵囚禁自己,真是丧了天良。洋人扶持光绪复辟会是什么结果?给谭嗣同正名?将康有为请回来?将自己也囚禁于瀛台等死?光绪下台,慈禧也不可能学武则天。她必须再立一个爱新觉罗氏的皇帝,这个人就是已立的皇储溥儁,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原先虽然没有什么令慈禧感到满意的才华,但也没有什么劣行,但现在却传来“调戏宫女”的闲话,让慈禧深为厌恶。闲话毕竟是闲话,慈禧也不会为此去证实,但慈禧刚任命的山西巡抚岑春煊查封太原某戏班子的事,确实连累到了溥儁。这位大阿哥竟然与官军争座位而打架,带着一帮太监动刀子。幸而又岑春萱带的甘军阻拦,没有酿成大乱,否则真是不堪设想。将祖宗江山交给此人,慈禧实在有些不放心。
慈禧再次琢磨起奕劻所说的那份名单来。刚毅是肯定有的,但他已经死了。毓贤是肯定有的,她已经暗示毓贤自裁谢罪了。赵舒翘也可能有。另外就是端郡王了。如果处罚端王,溥儁怎么办?废掉溥儁,光绪又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慈禧头痛不已。最后想到了龙谦,洋人会不会将龙谦列入名单呢?慈禧认为不会。要罚也是罚袁世凯,龙谦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小军官而已。
不过,龙谦这支千余人的响马出身的队伍竟然让联军狼狈不堪,还俘虏了一个英国中将。要说庚子年的这场仗,如果不是这支勤王兵,朝廷的脸面可就彻底丢尽了。
洋人会咽下这口气吗?据说洋人死了上千人,其中日本人、俄国人和德国人死的最多,慈禧不相信那个数字,但洋人吃了亏是肯定无疑的了。要罚就罚吧,只要不搞到自己头上,他们爱罚谁就罚谁去!特别是汉臣们。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人终究是靠不住的。你看看,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些督抚重臣们,在关键时刻都抛弃了朝廷。袁世凯也是汉人,骨子里一样靠不住。李鸿章们时不能处置的,朝廷现在还需要他们,庆亲王搞贪污还差不多,要说与洋人交涉善后,差着李鸿章十万八千里。论威望,论见识,论手段,连当李鸿章的助手都不配。慈禧已经决定了让李鸿章再次进中枢,领衔处理善后事宜,北京时大清的京师,不能总让洋兵们占着,朝廷也不能一直曲在太原,早一天了事,早一天回京,早一天回京,早一天安定人心,也早一天打消那些对自己有怨望的蠢蠢欲动的家伙们。
慈禧的心思再次转到了山东勤王兵身上。眼下,龙谦是必须表彰的,因为他千里驰援,因为他救驾。如果洋人要找龙谦的麻烦,朝廷还是要争一争的。将龙谦交给洋人,以后朝廷有难,谁还敢救援?必须表彰龙谦。慈禧想明白这一节,冲着门外喊道,“莲英啊,那个龙谦,现在有无消息?”
“正要给老佛爷报喜呐。”李莲英跑进来,气喘吁吁,“刚收到快马塘报,龙谦与陈宦在娘子关痛击夺占关城的德法联军,洋人得而复失,娘子关还在咱手里,而且,洋人已经退兵啦。”
“是吗?”慈禧来了精神,“快将塘报给我看,传荣禄来!”
“嗻。”李莲英答应一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9
看上了那个生长在江南水乡鲜亮的女孩子。但慈禧暗示其将标志皇后身份的如意给了她的侄女,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隆裕皇后。那个被皇帝一眼看中但未被老佛爷接受的漂亮女孩子马上被送回了江南。
慈禧认为皇帝如果有了他中意的女人,一定会被迷的昏头转向不理朝政。这个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慈禧坚信不疑。**制度的妙处之一就是大家都不要去做思考,最高位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他说的荒谬万分,下面奉行不渝就万事大吉。有思想的人是危险的,**制度基本的职能就是消除人们的不同思想,换一句话就叫统一思想,将亿兆生民的思想统一到最高位的思想中,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下面去思想。就像刚结束庚子之变,慈禧认为义和团可以灭洋,义和团就是救国的急先锋,几个月后慈禧认为义和团是祸害大清,义和团就十恶不赦,立马剪除。
珍妃与其姐一同被选为光绪的妃子,但光绪喜欢妹妹却讨厌姐姐,于是谨妃和皇后搞到了一起,对其胞妹百般诋毁,珍妃自有其不是之处,但在皇室离京前被崔玉贵投入井中害死,作为胞姐,谨妃并没有让人看到有多么悲痛。或许她以为皇帝会回心转意。顾看她们这些实际上被打入冷宫的女人了。殊不知随着珍妃的香消玉殒,光绪对女人的兴趣彻底丧失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宫女们说光绪爷根子里就正派其实也是误解。
太原知府许涵度最近忙得厉害。他被任命为内廷支应局督办,为皇室的后勤操办一切,每日忙前跑后,辛苦异常。慈禧写了几张福字赏赐近臣,许涵度也得到一张。要说慈禧写的字可真不赖。许涵度手里这一幅太后真迹完全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但太后在屋子里的一句话让许涵度更为感动,慈禧说,最近你清减了,首郡政繁,劳苦可知也。这句话让许涵度跑的更欢了,他知道。太后金口夸奖,升官指日可待。
从古至今皇室因某种原因流亡外地不乏其例。一般的规律,皇室流落于外,当权者的性格一般会变化,变得平易近人,变得温和。慈禧确实表现出变化的一面,如今视生民为草芥的太后已经流落至太原这个土哄哄的城市。慈禧的脾气确实好了许多。因为她处于极端的忧虑中。
在太原寒冷狭窄的“行宫”中,慈禧享受不到昔日每餐百道菜肴的豪奢了,屋子里也没有了几大缸南方水果发散的馨香,房内飘散着的是炭烟呛人的味道,慈禧像一个农家老太太一样坐在炕上默默思索,思索着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
过日子当然第一要想的就是钱。小百姓是这样,朝廷重臣乃至皇帝太后也是这样。慈禧作为皇太后,每年“挣”多少钱那是有定例的。按照《钦定宫中现行则例》,慈禧一年的俸银为黄金二十两,白银一千两。这个当然不包括衣食住行,比如她的衣服,那也是有成例摆在那里,什么季节做几件什么衣服,都有明确的规定。发给慈禧的钱。完全可以自由支配,比如接济亲戚家人,包括打赏下人。二十两黄金和千两白银对于一个小户人家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在京师购一套相当不错的四合院足够了。但对于慈禧来说绝对不够,她每年花销都在四十万两以上(不包括规定的衣食住行)。这些钱来自何处?慈禧自有自己的办法,主要一个渠道就是卖官。虽然她严禁宫内嫔妃们卖官鬻爵,但她对此却乐此不疲。**制度就是这样,上位者可以,下级就不行。官员们可以,百姓就不行。慈禧一直惦记着他存在大内的小金库是否安全,听庆王带来的消息说,洋兵们闯进了前三殿,但他们并未进入内廷,留守的嫔妃宫女也没有受到骚扰凌辱,至少小金库并未落在洋人手里。但这并不等于那笔银子安全,历来家贼难防,谁敢保证留守的太监宫女甚至嫔妃们手脚干净?
对于国家大局,她这位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实并不太上心,实际上她也处于失控的状态,洋兵们还盘踞在京师,庆亲王作为朝廷代表也跑到了太原。国家的权力处于失控状态。
慈禧这段时间琢磨的除掉她的银钱,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洋人的态度,究竟如何善了北京的事?慈禧知道她算是得罪了洋人了,她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洋人什么样的惩罚。在慈禧心里,洋人是惹不起的一群人,北京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洋人要报复是一定的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慈禧心里很清楚。咸丰朝烧掉了圆明园,这回他们不会将紫禁城给毁掉吧?据庆亲王的奏报,联军已经开列出惩办的名单,全是帝国的重臣,名单上究竟有谁,庆王也不知道。不过,联军可是说了,名单上的,都是从犯,真正的主犯还没有列呢。
主犯是谁?慈禧心知肚明。洋人会如何追究?以慈禧对洋人的了解,杀头的可能性很小,洋人别的不提,对女人的尊敬可是中国比不上的,怎么会砍女人的脑袋?但会不会再像戊戌年,闹腾着要还政于帝?
一想到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慈禧就心痛万分。从二十七岁守寡至今,支撑慈禧度过数不清的激流险滩走到现在的,就是权力。那是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假若权力被剥夺﹍﹍慈禧简直不敢想下去了。
还政于光绪是不能考虑的。这个亲外甥实在让慈禧伤透了心。自己将他当做亲生儿子带着,怎么就与自己不一条心呢?竟然想着借兵囚禁自己,真是丧了天良。洋人扶持光绪复辟会是什么结果?给谭嗣同正名?将康有为请回来?将自己也囚禁于瀛台等死?光绪下台,慈禧也不可能学武则天。她必须再立一个爱新觉罗氏的皇帝,这个人就是已立的皇储溥儁,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原先虽然没有什么令慈禧感到满意的才华,但也没有什么劣行,但现在却传来“调戏宫女”的闲话,让慈禧深为厌恶。闲话毕竟是闲话,慈禧也不会为此去证实,但慈禧刚任命的山西巡抚岑春煊查封太原某戏班子的事,确实连累到了溥儁。这位大阿哥竟然与官军争座位而打架,带着一帮太监动刀子。幸而又岑春萱带的甘军阻拦,没有酿成大乱,否则真是不堪设想。将祖宗江山交给此人,慈禧实在有些不放心。
慈禧再次琢磨起奕劻所说的那份名单来。刚毅是肯定有的,但他已经死了。毓贤是肯定有的,她已经暗示毓贤自裁谢罪了。赵舒翘也可能有。另外就是端郡王了。如果处罚端王,溥儁怎么办?废掉溥儁,光绪又怎么办?这些问题让慈禧头痛不已。最后想到了龙谦,洋人会不会将龙谦列入名单呢?慈禧认为不会。要罚也是罚袁世凯,龙谦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小军官而已。
不过,龙谦这支千余人的响马出身的队伍竟然让联军狼狈不堪,还俘虏了一个英国中将。要说庚子年的这场仗,如果不是这支勤王兵,朝廷的脸面可就彻底丢尽了。
洋人会咽下这口气吗?据说洋人死了上千人,其中日本人、俄国人和德国人死的最多,慈禧不相信那个数字,但洋人吃了亏是肯定无疑的了。要罚就罚吧,只要不搞到自己头上,他们爱罚谁就罚谁去!特别是汉臣们。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人终究是靠不住的。你看看,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些督抚重臣们,在关键时刻都抛弃了朝廷。袁世凯也是汉人,骨子里一样靠不住。李鸿章们时不能处置的,朝廷现在还需要他们,庆亲王搞贪污还差不多,要说与洋人交涉善后,差着李鸿章十万八千里。论威望,论见识,论手段,连当李鸿章的助手都不配。慈禧已经决定了让李鸿章再次进中枢,领衔处理善后事宜,北京时大清的京师,不能总让洋兵们占着,朝廷也不能一直曲在太原,早一天了事,早一天回京,早一天回京,早一天安定人心,也早一天打消那些对自己有怨望的蠢蠢欲动的家伙们。
慈禧的心思再次转到了山东勤王兵身上。眼下,龙谦是必须表彰的,因为他千里驰援,因为他救驾。如果洋人要找龙谦的麻烦,朝廷还是要争一争的。将龙谦交给洋人,以后朝廷有难,谁还敢救援?必须表彰龙谦。慈禧想明白这一节,冲着门外喊道,“莲英啊,那个龙谦,现在有无消息?”
“正要给老佛爷报喜呐。”李莲英跑进来,气喘吁吁,“刚收到快马塘报,龙谦与陈宦在娘子关痛击夺占关城的德法联军,洋人得而复失,娘子关还在咱手里,而且,洋人已经退兵啦。”
“是吗?”慈禧来了精神,“快将塘报给我看,传荣禄来!”
“嗻。”李莲英答应一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