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残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个可能性同样存在,但他一旦这么做,后面的事态发展就由不得他了,满清可以把这件事捅出来,用足够的证据暴露他的狼子野心,离间西军和隆武朝廷的关系。
直接奉朱慈焕为主,和隆武朝廷决裂?
暂时来说,这个结果对满清最为有利,可以说是双手欢迎,孙可望如果和隆武帝刀兵相见,当然再顾不上攻打汉中和陕西,只能和清廷谈和。
其他的一些可能性,比如隆武帝一见崇祯皇子现身就慌忙退位禅让,根本不用考虑。
总的来说,这件事对满清利大于弊,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却没有任何损失,还可能缓解军事上的燃眉之急,唯一的担心之处。就是孙可望利用朱慈焕坐大,将来造成更大的麻烦。干掉了一只饿狼,却养肥了一只猛虎。毕竟朱慈焕是正牌的崇祯皇子,号召力远非隆武帝朱聿键可比……
洪承畴想到这里,有些犹豫。
“请问皇父摄政王,朱慈焕此人,可有英主之象?”
“据王文奎所言,不如朱聿键甚矣。”多尔衮拿起漕运总督王文奎的奏折,递给洪承畴:“此人年方十六,是个生性懦弱的少年,被擒后再三向王文奎乞活。声称我大清有三大恩于前明,愿意世代效忠为一顺民……”
洪承畴接过奏折细看,朱慈焕声称的三大恩就是清廷打败李自成,为崇祯帝报了大仇,还经常拜祭明陵等等,根据王文奎的调查,朱慈焕也的确没有明显的造反行径,长期在乡间隐居,要不是捻军突然杀入安徽。谁也想不到朱三太子就藏身在安庆府。
“如此,此计可行,我去安庆府后再看看吧,朱慈焕若是内藏奸诈之徒。再请皇父摄政王定夺。”洪承畴把奏折仔细看了一遍后,点头表示赞同,治理天下从来没有万全之策。把朱慈焕交给孙可望,对清廷没有实质性的损害。却能给南明狠狠地添一回乱,就值得去尝试。
他想了想。又问道:“王上是否打算以此人为质,与西军议和?”
多尔衮笑着摆摆手:“哎——,左右都要把人交给他的,但凡这件事闹起来,他还有心思打汉中么?只要拖上几个月,等我平定山西之乱,自然亲统大军将其逐回云南!”
……
说说朱三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朱三太子案闹得沸沸扬扬,清廷在山东汶上县发现了一个疑似明朝皇室子孙的老人,今年已经七十五岁,自称王士元,他的儿子都排“和”字辈,名字都用土字旁的怪字,完全符合明朝皇室的起名规律,抓起来上刑一审,他果然交待自己是崇祯的皇子,多年来隐姓埋名才苟活至今。
这个案子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张廷玉等五位大学生联合审理此案,最后向康熙上书,这个老家伙明显是个冒牌货,建议把他和他的子孙全部处死……说你是假的,你就是假的,把你全家都杀掉,斩草除根!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满清编纂的《明史》中,所谓的朱三太子子虚乌有,崇祯的几个皇子很早都死掉了,皇子朱慈焕更是幼年夭折,所以这个王士元肯定是假冒的。
但是后世的明清断代史史学大家,比如孟森,比如顾诚,都认为王士元确系崇祯皇子无疑。
到底该相信谁呢?我们来看看《明史》中的相关记载。
“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这段话出自《明史?悼灵王传》,细节描写栩栩如生,画面感非常强,总之告诉我们一件事,朱慈焕五岁的时候就挂掉了……在朱三太子案中,被杀掉的王士元自称朱慈焕,偏偏朱慈焕幼年夭折,所以他肯定是个冒牌货。
看起来,这套逻辑完全可以自圆其说,似乎无懈可击。
让我说,扯淡!
把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我们再来看一遍——朱慈焕是崇祯第五个儿子,五岁的时候得了急病,崇祯帝去看他,朱慈焕突然蹦起来说道:“九莲菩萨说了,你待皇亲外戚太过刻薄,几个儿子都活不长。”然后一蹬腿死掉了。
你这是“正史”啊!
不是起点的玄幻小说好不好?
五岁的小孩病得要死,临死前装神弄鬼,对崇祯说出这么一套话,骗鬼呢你?!
简单来说,《明史》对朱慈焕的记载纯属扯淡,对崇祯的几个皇子也鱼目混珠,故意张冠李戴,背后肯定有猫腻。
孟森是民国时期的史学家,是清史研究的奠基人,尤其对满清开国史研究最深,他曾经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未完待续。。)
...
/> 这个可能性同样存在,但他一旦这么做,后面的事态发展就由不得他了,满清可以把这件事捅出来,用足够的证据暴露他的狼子野心,离间西军和隆武朝廷的关系。
直接奉朱慈焕为主,和隆武朝廷决裂?
暂时来说,这个结果对满清最为有利,可以说是双手欢迎,孙可望如果和隆武帝刀兵相见,当然再顾不上攻打汉中和陕西,只能和清廷谈和。
其他的一些可能性,比如隆武帝一见崇祯皇子现身就慌忙退位禅让,根本不用考虑。
总的来说,这件事对满清利大于弊,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却没有任何损失,还可能缓解军事上的燃眉之急,唯一的担心之处。就是孙可望利用朱慈焕坐大,将来造成更大的麻烦。干掉了一只饿狼,却养肥了一只猛虎。毕竟朱慈焕是正牌的崇祯皇子,号召力远非隆武帝朱聿键可比……
洪承畴想到这里,有些犹豫。
“请问皇父摄政王,朱慈焕此人,可有英主之象?”
“据王文奎所言,不如朱聿键甚矣。”多尔衮拿起漕运总督王文奎的奏折,递给洪承畴:“此人年方十六,是个生性懦弱的少年,被擒后再三向王文奎乞活。声称我大清有三大恩于前明,愿意世代效忠为一顺民……”
洪承畴接过奏折细看,朱慈焕声称的三大恩就是清廷打败李自成,为崇祯帝报了大仇,还经常拜祭明陵等等,根据王文奎的调查,朱慈焕也的确没有明显的造反行径,长期在乡间隐居,要不是捻军突然杀入安徽。谁也想不到朱三太子就藏身在安庆府。
“如此,此计可行,我去安庆府后再看看吧,朱慈焕若是内藏奸诈之徒。再请皇父摄政王定夺。”洪承畴把奏折仔细看了一遍后,点头表示赞同,治理天下从来没有万全之策。把朱慈焕交给孙可望,对清廷没有实质性的损害。却能给南明狠狠地添一回乱,就值得去尝试。
他想了想。又问道:“王上是否打算以此人为质,与西军议和?”
多尔衮笑着摆摆手:“哎——,左右都要把人交给他的,但凡这件事闹起来,他还有心思打汉中么?只要拖上几个月,等我平定山西之乱,自然亲统大军将其逐回云南!”
……
说说朱三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朱三太子案闹得沸沸扬扬,清廷在山东汶上县发现了一个疑似明朝皇室子孙的老人,今年已经七十五岁,自称王士元,他的儿子都排“和”字辈,名字都用土字旁的怪字,完全符合明朝皇室的起名规律,抓起来上刑一审,他果然交待自己是崇祯的皇子,多年来隐姓埋名才苟活至今。
这个案子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张廷玉等五位大学生联合审理此案,最后向康熙上书,这个老家伙明显是个冒牌货,建议把他和他的子孙全部处死……说你是假的,你就是假的,把你全家都杀掉,斩草除根!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满清编纂的《明史》中,所谓的朱三太子子虚乌有,崇祯的几个皇子很早都死掉了,皇子朱慈焕更是幼年夭折,所以这个王士元肯定是假冒的。
但是后世的明清断代史史学大家,比如孟森,比如顾诚,都认为王士元确系崇祯皇子无疑。
到底该相信谁呢?我们来看看《明史》中的相关记载。
“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这段话出自《明史?悼灵王传》,细节描写栩栩如生,画面感非常强,总之告诉我们一件事,朱慈焕五岁的时候就挂掉了……在朱三太子案中,被杀掉的王士元自称朱慈焕,偏偏朱慈焕幼年夭折,所以他肯定是个冒牌货。
看起来,这套逻辑完全可以自圆其说,似乎无懈可击。
让我说,扯淡!
把上面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我们再来看一遍——朱慈焕是崇祯第五个儿子,五岁的时候得了急病,崇祯帝去看他,朱慈焕突然蹦起来说道:“九莲菩萨说了,你待皇亲外戚太过刻薄,几个儿子都活不长。”然后一蹬腿死掉了。
你这是“正史”啊!
不是起点的玄幻小说好不好?
五岁的小孩病得要死,临死前装神弄鬼,对崇祯说出这么一套话,骗鬼呢你?!
简单来说,《明史》对朱慈焕的记载纯属扯淡,对崇祯的几个皇子也鱼目混珠,故意张冠李戴,背后肯定有猫腻。
孟森是民国时期的史学家,是清史研究的奠基人,尤其对满清开国史研究最深,他曾经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