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年轻人一起出了商业场,走了一段路。小饮食店的门大开着,店里坐满了服装简单的人,里面送出来嘈杂的人声,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但是这些亮光也在他们的眼前过去了,他们转入了一条静寂的巷子。
在这里看不见商店,有的是砖砌的高墙和公馆的大门。黑漆门,红灯笼(也有白纸写蓝字的素灯笼),铁门槛(也有木门槛和石门槛),石狮子,只有它们点缀了这寂寞的街景。
然而这些年轻人的心里没有寂寞。他们有着太多的幻景,太多的事情。他们不会让那几件他们看厌了的东西分去他们的注意力。
黄存仁几个人陪着程鉴冰在前面走。张惠如要跟觉民谈话便走在后面,离他们有两三步光景。
“觉民,你以后的计划怎样?你这回毕业,你家里对你有什么表示没有?他们希望你做什么?”张惠如关心地问觉民道。
“他们也没有什么明白的表示。我大哥希望我考邮政局,将来能够做邮务员,邮务官最好。不过他也并不坚持这个意见。至于我,我还是准备到上海去,”觉民答道。他已经下了决心,而且他已经想得很明白,长久留在这个家里对他不会有好处。
“你到上海去找觉慧也好,横竖我们可以联络,你也可以间接参加我们的工作,”张惠如说。
“你呢?”觉民恳切地问道,“你同还如两个打算做什么事?”
“我有个亲戚给我找到一个工作,在嘉定中学教英文,姐姐很愿意我去,不过我不想去,”张惠如答道。接着他又解释地说:“我不想做这种事情,我打主意学一种手艺。我本来打算到印刷厂去学排字,却不容易进去。所以我想去学裁缝。还如想到重庆去进工厂,已经写信到重庆去了。还没有得到回信。他又说要当剃头匠。”
“你就打定主意了?我以前并没有听见你说过,”觉民惊讶地问道。
“我已经决定了,”张惠如坚决地说。“我觉得光说空话是不行的。我们既然赞美劳动神圣,自己就应该劳动。”
“对,对,”觉民插嘴应道。这时在前面走的几个人又转过了一条街。他们也在谈话,觉民却没有留心听他们在谈论什么。张惠如三角脸上那对奕奕有神的眼睛突然亮起来,那眼光有一两次甚至射进了觉民的心。
“我们应该靠自己的两只手生活,这才是清白的,正当的,”张惠如继续说;“我认得一个裁缝,他是个好人。我跟他谈过,要他收我做徒弟。他起初不相信,以为我在跟他开玩笑。后来我又认真跟他讲过两次。他才相信我真要学做裁缝。他也有意思答应了。不过他总以为我是随便学学玩的。我却打主意正式拜师订约……你看怎么样?”
“我觉得拜师这个形式倒用不着。这一来反而把你拘束住了,”觉民沉吟地答道,他在想象做一个裁缝店的学徒是怎样的一回事。但是在这一方面他的脑筋是很贫弱的。
张惠如笑了笑,慢慢地说:“拘束固然有点拘束,不过我害怕我自己没有长性。这样一来我也可以管束自己,免得中途改变心思。”
“可是团体的活动……”觉民惋惜地说。他并不同意张惠如的办法,觉得这是丧失自由。他只说了半句,不过意思是很明显的。
“我也可以一样参加,”张惠如安静地答道。他又笑了。他解释道:“自然我做学徒跟别人有点不同,他也不会把我当做普通学徒看待。我订约的时候会写明白。我不会做那些杂事。我拜师后就学着动针线。我给他讲好,我每天只做八点钟的事情。这样对我的活动并没有妨碍。”
“你姐姐呢,她不会阻止你吗?”觉民感动地问。他觉得以前还没有把这个年轻人认识清楚,这时带了另一种眼光看张惠如。但是凭着昏暗的光亮,他只能看见一个瘦脸的轮廓,此外就是一对明亮的眼睛。
“我姐姐自然不赞成。不过她不会跟我为难,至多不过抱怨我一两次,”张惠如很有把握地答道。接着他又用抱歉的调子说:“我看还如就不得不另打主意。现在家里的事情大半归他管,我姐姐少不了他。他办事比我能干。”
“你们在说些什么?为什么要扯到我身上?”张还如忽然从前面掉过头来带笑地问道。
“你哥哥说你办事很能干,”觉民笑答道。
“你不要信他的话。他自己偷懒,不大管家里事情,都推在我身上。他说我能干,我有一天会去做剃头匠的,”张还如笑道。他也泄露了他的愿望。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他并没有下决心,而且他也不曾想到在短时期内使这个愿望实现。
“你做剃头匠?你连修面也不会,”陈迟噗嗤笑起来说。
“我会去学。我将来一定要给你们大家剪头,”张还如正经地说。“我还要给鉴冰剪,我将来一定要剪掉她的辫子。”
“好,我等着你,”程鉴冰抿嘴笑道。
“那么你可以在门口钉一个牌子,写上‘剃头匠张还如’,这一定很不错,”陈迟继续笑道。
“这有什么不可以?可惜我不是贵族,不能够像米拉波那样,”张还如笑答道,他知道陈迟在引用米拉波的故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有个米拉波伯爵,为了表示自己轻视贵族爵位起见,特地开设了一家铺子,挂着“成衣匠米拉波”的招牌。他们从本城报纸转载过的一篇文章里见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榜样。张还如顺口说出米拉波的名字,却没有想到这句话对他的哥哥张惠如是多大的鼓舞。
“别人在一百三十几年前就做过了。我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敢做?难道我就没有勇气?”张惠如兴奋地想道。他觉得眼前突然明亮起来。
米拉波的故事提醒了觉民,他觉得他现在更了解张惠如了。他轻轻地拍着张惠如的肩膀,感动地说:“惠如,你比我强,我只有佩服。”
“不要说这种小孩子的话。这算不得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环境,”张惠如感激地看了觉民一眼,笑答道。
“我并不是跟你客气,我说的是真话,”觉民诚恳地解释道。他并不轻视自己,他也不愿意做裁缝或者剃头匠。但是他觉得张惠如的行为的确值得佩服。
在前面走的人忽然站住了。两旁现出一些红光,街口的店铺大半还没有关上铺门。他们都站在十字路口,因为他们应该在这里分路。
“觉民,你不必送鉴冰了,你可以转弯回家,”黄存仁看见觉民走近,便对他说。
“好,”觉民应道。他又看了张惠如一眼。现在他可以看清楚那张三角脸了。面貌没有改变,还是那张他十分熟悉的脸,但是他在脸上看到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他问张惠如:“你怎么样?”
“我还可以同他们走一段路,你回去罢,”张惠如应道。接着他又说:“你最好下次把蕴华也约来。”
觉民点头答应,便向他们告别,一个人转弯走了。
路是很熟悉的,他走得很快。在阴暗中他走过一条街,又一条街。最后他走进他住的那条街了,他便把脚步稍微放慢些。他走到离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他远远地看见赵家大门口聚集了一小群人,知道那个公馆里在放焰口。他经过那里便站住,张望一下。出乎意外地他看见觉新也站在人丛中。觉新也已经看见他了,便走过来跟他讲话。
“你到姑妈那儿去了?”觉新亲切地问道。
觉民点点头,说了一句:“我想不到你会在这儿。”接着他又问觉新:“现在回去吗?”
“等一会儿吧,我喜欢听放焰口,”觉新留恋地说。
“别人都是来抢红钱的,”觉民不加思索地说了一句。
“你听,”觉新并不理会觉民的话,却唤起觉民的注意道,因为这时候和尚们在念他最爱听的唱辞了。
那个戴毗卢帽的老和尚,合着掌打盘脚坐在最后一张桌子上,他的脸正对着大门。他抑扬顿挫地唱起来: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
坐在前面两张桌子左边一排的和尚中间,一个敲着小木鱼的圆脸和尚扬起声音不慌不忙地接下去: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
“又是这一套,总是这种扫兴话,”觉民皱起眉头自语道。
“我觉得这种话倒有意思,”觉新慢慢地说,他的注意力被这些词句引去了。
觉民惊讶地看了哥哥一眼,也不再说什么。年轻的圆脸和尚念过了“呜呼”以后,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
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然后全体和尚伴着乐器的声音,合唱着以后的词句:什么“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等众,惟愿……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受此无遮甘露法食。”
在“帝主侯王”之后那个老和尚又唱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来。以后还有什么“五陵才俊,百郡贤良”,“黉门才子,白屋书生”,“宫闱美女,闺阁佳人”等等。这些凄侧感伤的词句绞痛着觉新的心。其中“一杯黄土盖文章”,“绿杨芳草髑髅寒”几句甚至使他有点毛骨竦然了。但是他仍然不愿意离开这里。他觉得这些句子使他记起许多往事,告诉他许多事情,它们像一锅油煎着他的心,逼得他掉下眼泪。他的心发痛。然而同时他感到一种绝望中的放弃似的畅快。
同样的词句进到觉民的耳里,却不曾产生这样的影响。觉民觉得它们在搔他的心。但是他不让它们搔下去,他驱逐它们。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尚们还在起劲地唱,他们极力使四周的空气变成神秘,尤其是召鬼时吹的海螺几次发出使人心惊的声音。许多人等着那个端坐的老和尚撒下染红了的青铜钱。然而甚至这些情景也不能够完全改变觉民的心情。他在想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计划。他想的是未来,不是过去。和尚的声音进到他的耳里也颇悦耳。不过他并没有抓住那些辞句的意义。他完全忘记了它们。
于是老和尚开始撒红钱了。觉民看见别人俯下身子去拾,去抢红钱,他想:没有留下的必要了。他已经陪着觉新站了这一阵,也应该回家了。他便对他的哥哥说:“大哥,我们回去吧,以后也没有什么可听的了。”他的声音很温和,泄露出他对哥哥的关心。
“好,我也觉得累,”觉新没精打采地说,便带着疲倦的神情跟着觉民走了。
... -->>
这些年轻人一起出了商业场,走了一段路。小饮食店的门大开着,店里坐满了服装简单的人,里面送出来嘈杂的人声,现在正是热闹的时候。但是这些亮光也在他们的眼前过去了,他们转入了一条静寂的巷子。
在这里看不见商店,有的是砖砌的高墙和公馆的大门。黑漆门,红灯笼(也有白纸写蓝字的素灯笼),铁门槛(也有木门槛和石门槛),石狮子,只有它们点缀了这寂寞的街景。
然而这些年轻人的心里没有寂寞。他们有着太多的幻景,太多的事情。他们不会让那几件他们看厌了的东西分去他们的注意力。
黄存仁几个人陪着程鉴冰在前面走。张惠如要跟觉民谈话便走在后面,离他们有两三步光景。
“觉民,你以后的计划怎样?你这回毕业,你家里对你有什么表示没有?他们希望你做什么?”张惠如关心地问觉民道。
“他们也没有什么明白的表示。我大哥希望我考邮政局,将来能够做邮务员,邮务官最好。不过他也并不坚持这个意见。至于我,我还是准备到上海去,”觉民答道。他已经下了决心,而且他已经想得很明白,长久留在这个家里对他不会有好处。
“你到上海去找觉慧也好,横竖我们可以联络,你也可以间接参加我们的工作,”张惠如说。
“你呢?”觉民恳切地问道,“你同还如两个打算做什么事?”
“我有个亲戚给我找到一个工作,在嘉定中学教英文,姐姐很愿意我去,不过我不想去,”张惠如答道。接着他又解释地说:“我不想做这种事情,我打主意学一种手艺。我本来打算到印刷厂去学排字,却不容易进去。所以我想去学裁缝。还如想到重庆去进工厂,已经写信到重庆去了。还没有得到回信。他又说要当剃头匠。”
“你就打定主意了?我以前并没有听见你说过,”觉民惊讶地问道。
“我已经决定了,”张惠如坚决地说。“我觉得光说空话是不行的。我们既然赞美劳动神圣,自己就应该劳动。”
“对,对,”觉民插嘴应道。这时在前面走的几个人又转过了一条街。他们也在谈话,觉民却没有留心听他们在谈论什么。张惠如三角脸上那对奕奕有神的眼睛突然亮起来,那眼光有一两次甚至射进了觉民的心。
“我们应该靠自己的两只手生活,这才是清白的,正当的,”张惠如继续说;“我认得一个裁缝,他是个好人。我跟他谈过,要他收我做徒弟。他起初不相信,以为我在跟他开玩笑。后来我又认真跟他讲过两次。他才相信我真要学做裁缝。他也有意思答应了。不过他总以为我是随便学学玩的。我却打主意正式拜师订约……你看怎么样?”
“我觉得拜师这个形式倒用不着。这一来反而把你拘束住了,”觉民沉吟地答道,他在想象做一个裁缝店的学徒是怎样的一回事。但是在这一方面他的脑筋是很贫弱的。
张惠如笑了笑,慢慢地说:“拘束固然有点拘束,不过我害怕我自己没有长性。这样一来我也可以管束自己,免得中途改变心思。”
“可是团体的活动……”觉民惋惜地说。他并不同意张惠如的办法,觉得这是丧失自由。他只说了半句,不过意思是很明显的。
“我也可以一样参加,”张惠如安静地答道。他又笑了。他解释道:“自然我做学徒跟别人有点不同,他也不会把我当做普通学徒看待。我订约的时候会写明白。我不会做那些杂事。我拜师后就学着动针线。我给他讲好,我每天只做八点钟的事情。这样对我的活动并没有妨碍。”
“你姐姐呢,她不会阻止你吗?”觉民感动地问。他觉得以前还没有把这个年轻人认识清楚,这时带了另一种眼光看张惠如。但是凭着昏暗的光亮,他只能看见一个瘦脸的轮廓,此外就是一对明亮的眼睛。
“我姐姐自然不赞成。不过她不会跟我为难,至多不过抱怨我一两次,”张惠如很有把握地答道。接着他又用抱歉的调子说:“我看还如就不得不另打主意。现在家里的事情大半归他管,我姐姐少不了他。他办事比我能干。”
“你们在说些什么?为什么要扯到我身上?”张还如忽然从前面掉过头来带笑地问道。
“你哥哥说你办事很能干,”觉民笑答道。
“你不要信他的话。他自己偷懒,不大管家里事情,都推在我身上。他说我能干,我有一天会去做剃头匠的,”张还如笑道。他也泄露了他的愿望。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他并没有下决心,而且他也不曾想到在短时期内使这个愿望实现。
“你做剃头匠?你连修面也不会,”陈迟噗嗤笑起来说。
“我会去学。我将来一定要给你们大家剪头,”张还如正经地说。“我还要给鉴冰剪,我将来一定要剪掉她的辫子。”
“好,我等着你,”程鉴冰抿嘴笑道。
“那么你可以在门口钉一个牌子,写上‘剃头匠张还如’,这一定很不错,”陈迟继续笑道。
“这有什么不可以?可惜我不是贵族,不能够像米拉波那样,”张还如笑答道,他知道陈迟在引用米拉波的故事。据说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有个米拉波伯爵,为了表示自己轻视贵族爵位起见,特地开设了一家铺子,挂着“成衣匠米拉波”的招牌。他们从本城报纸转载过的一篇文章里见到这个故事。这是一个榜样。张还如顺口说出米拉波的名字,却没有想到这句话对他的哥哥张惠如是多大的鼓舞。
“别人在一百三十几年前就做过了。我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敢做?难道我就没有勇气?”张惠如兴奋地想道。他觉得眼前突然明亮起来。
米拉波的故事提醒了觉民,他觉得他现在更了解张惠如了。他轻轻地拍着张惠如的肩膀,感动地说:“惠如,你比我强,我只有佩服。”
“不要说这种小孩子的话。这算不得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环境,”张惠如感激地看了觉民一眼,笑答道。
“我并不是跟你客气,我说的是真话,”觉民诚恳地解释道。他并不轻视自己,他也不愿意做裁缝或者剃头匠。但是他觉得张惠如的行为的确值得佩服。
在前面走的人忽然站住了。两旁现出一些红光,街口的店铺大半还没有关上铺门。他们都站在十字路口,因为他们应该在这里分路。
“觉民,你不必送鉴冰了,你可以转弯回家,”黄存仁看见觉民走近,便对他说。
“好,”觉民应道。他又看了张惠如一眼。现在他可以看清楚那张三角脸了。面貌没有改变,还是那张他十分熟悉的脸,但是他在脸上看到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他问张惠如:“你怎么样?”
“我还可以同他们走一段路,你回去罢,”张惠如应道。接着他又说:“你最好下次把蕴华也约来。”
觉民点头答应,便向他们告别,一个人转弯走了。
路是很熟悉的,他走得很快。在阴暗中他走过一条街,又一条街。最后他走进他住的那条街了,他便把脚步稍微放慢些。他走到离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他远远地看见赵家大门口聚集了一小群人,知道那个公馆里在放焰口。他经过那里便站住,张望一下。出乎意外地他看见觉新也站在人丛中。觉新也已经看见他了,便走过来跟他讲话。
“你到姑妈那儿去了?”觉新亲切地问道。
觉民点点头,说了一句:“我想不到你会在这儿。”接着他又问觉新:“现在回去吗?”
“等一会儿吧,我喜欢听放焰口,”觉新留恋地说。
“别人都是来抢红钱的,”觉民不加思索地说了一句。
“你听,”觉新并不理会觉民的话,却唤起觉民的注意道,因为这时候和尚们在念他最爱听的唱辞了。
那个戴毗卢帽的老和尚,合着掌打盘脚坐在最后一张桌子上,他的脸正对着大门。他抑扬顿挫地唱起来:
一心召请,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
坐在前面两张桌子左边一排的和尚中间,一个敲着小木鱼的圆脸和尚扬起声音不慌不忙地接下去: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
“又是这一套,总是这种扫兴话,”觉民皱起眉头自语道。
“我觉得这种话倒有意思,”觉新慢慢地说,他的注意力被这些词句引去了。
觉民惊讶地看了哥哥一眼,也不再说什么。年轻的圆脸和尚念过了“呜呼”以后,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
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然后全体和尚伴着乐器的声音,合唱着以后的词句:什么“如是前王后伯之流,一类孤魂等众,惟愿……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受此无遮甘露法食。”
在“帝主侯王”之后那个老和尚又唱起“筑坛拜将,建节封侯”来。以后还有什么“五陵才俊,百郡贤良”,“黉门才子,白屋书生”,“宫闱美女,闺阁佳人”等等。这些凄侧感伤的词句绞痛着觉新的心。其中“一杯黄土盖文章”,“绿杨芳草髑髅寒”几句甚至使他有点毛骨竦然了。但是他仍然不愿意离开这里。他觉得这些句子使他记起许多往事,告诉他许多事情,它们像一锅油煎着他的心,逼得他掉下眼泪。他的心发痛。然而同时他感到一种绝望中的放弃似的畅快。
同样的词句进到觉民的耳里,却不曾产生这样的影响。觉民觉得它们在搔他的心。但是他不让它们搔下去,他驱逐它们。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尚们还在起劲地唱,他们极力使四周的空气变成神秘,尤其是召鬼时吹的海螺几次发出使人心惊的声音。许多人等着那个端坐的老和尚撒下染红了的青铜钱。然而甚至这些情景也不能够完全改变觉民的心情。他在想他自己的事,他自己的计划。他想的是未来,不是过去。和尚的声音进到他的耳里也颇悦耳。不过他并没有抓住那些辞句的意义。他完全忘记了它们。
于是老和尚开始撒红钱了。觉民看见别人俯下身子去拾,去抢红钱,他想:没有留下的必要了。他已经陪着觉新站了这一阵,也应该回家了。他便对他的哥哥说:“大哥,我们回去吧,以后也没有什么可听的了。”他的声音很温和,泄露出他对哥哥的关心。
“好,我也觉得累,”觉新没精打采地说,便带着疲倦的神情跟着觉民走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