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舂秋公羊传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寝。父居高寝,子居路寝,孙从王父母,妻从夫寝,夫人居小寝。在寝地者,加录内也。夫人不地者,外夫人不卒,内书薨已录之矣,故出乃地。)
[疏]“路寝者何”解云:欲言正寝,公存之时,经文无路寝之名;欲言非正寝,而公薨于内,故执不知问。注“天子诸侯”至“人居小寝”解云:皆时王之礼矣。若春秋定十五年夏五月“壬申,公薨于高寝”;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寝”之属是也。然则诸侯有三寝,而薨其内者是正矣。而文十八年“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襄三十一年“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之属,皆为失处,而无讥文者,盖以不在三寝,非礼自见故也。而云父居高寝者,盖以寝中最尊,若父子并薨之时,父殡于高寝矣。其嗣君亦薨,乃居于路寝。若其孙又薨,则从王父母小寝。所以不再言母者,妻从夫寝故也。其夫人若存,定居于寝内之三宫矣。若非有并丧,则从寝之中科薨其一。而谓路寝为公之正居者,以其始正之常处也。注“在寝地加录,内也”解云:正决外诸侯之卒不地故也。注“故出乃地”解云:即僖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是也。
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据子赤不言子赤卒。)
[疏]“据子赤不言子赤卒”解云: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是也。
君存称世子,(明当世父位为君。)
[疏]“君存称世子”解云:内外同矣。而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不言世子者,彼注云“而不以世子正称书者,明欲以正见无正,疾恶桓公”是也。
君薨称子某,(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称子某,明继父也。名者,尸柩尚存,犹以君前臣名也。)
[疏]注“缘民臣”至“名也”解云:子者,嗣君之称,是以称子某,明其嗣父也。既不可无君,令之继父而书名者,正以尸柩尚存,犹君前臣名故也。其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者,文九年传文。
既葬称子,(不名者,无所屈也。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故称子也。)
[疏]注“不名”至“子也”解云:正以先君既葬,更无所屈,所以不称爵而言子者,一年不二君矣。其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者,文九年传文。
逾年称公。(不可旷年无君。)
[疏]注“不可旷年无君”解云:文九年传文。
子般卒,何以不书葬?(据定姒俱称卒书葬。)
[疏]注“据定”至“书葬”解云:即定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九月“辛巳,葬定姒”然则定姒称卒而书葬,今子般称卒不书葬,故难之。
未逾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则立庙也。)庙则书葬。(录子恩也。)无子不庙,不庙则不书葬。(未逾年之君,礼,臣下无服,故无子不庙,不庙则不书葬,示一年不二君也。称卒不地者,降成君也。日者,为臣子恩录之也。杀不去日见隐者,降子赤也。去,起吕反。见,贤遍反。)
[疏]注“未逾”至“二君也”解云:案丧服不杖期章,之内有为君之长子,臣下犹服之,况为嗣君而言无服者,正以为长子之时,其臣下从君而服之;若其为嗣君,则无从服之义,是以知其无服矣。不但如此,作君长子之时,其臣皆吉,故得为之服期;若作未逾年之君,臣下皆为前君服斩,宁得更为之服乎?若还服期,即是废重服轻;若为斩衰三年,即违一年不二君之义故也。注“称卒不”至“之也”解云:案隐公、闵公,皆是成君而亦不地,故隐十一年传云“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故彼注云“不忍言其僵尸之处”今子般亦杀死,正合不书地,而言降成君者,欲道好死者亦不书地,所以降成君故也。其好死者即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是也。注“杀不”至“子赤也”解云:即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日?不忍言也”彼注云“所闻世臣子恩痛王父深厚,故不忍言其日,与子般异”是也。然则子般犹是所传闻之世,恩降于子赤,是以忍言日也。
公子庆父如齐。(如齐者,奔也。是时季子新牙,庆父虽归狱邓扈乐,犹不自信于季子,故出也。不言奔者,起季子不探其情,不暴其罪。乐,音洛。暴,步卜反。)
[疏]注“庆父”至“扈乐”解云:其归狱邓扈乐之事,在闵元年传也。
狄伐邢。
闵公(起元年,尽二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复发传者,嫌继未逾年君义异故也。明当隐之如一。弑,申志反。)
[疏]注“复发”至“如一”解云:则庄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子不言即位。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孰隐?隐子也”然则庄元年巳有此传,今复发之者,正嫌此继未逾年之君,异于成君故也。其异一成一未而不异之者,明臣子隐痛之当如一矣。若然,案庄公继弑,弑是齐侯;今闵公继弑,弑是庆父,何氏宁知不嫌此异,而知为所继之君成与不成者,正以解即位之义,欲道后君痛其见弑,不忍即其位处,明据恩之深浅,无弑者内外之义故也。
孰继?(据子般弑不见。见,贤遍反。)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论季子当从议亲之辟,犹律亲亲得相首匿,当与叔孙得臣有差。探,他南反。辟,婢亦反。匿,女亦反。)
[疏]注“论季子”至“首匿”解云:谓季子缓纵庆父之事,当从周礼小司寇议亲之法,非其罪也。注“当与”至“有差”解云:即宣五年“叔孙得臣卒”注云“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则得臣与遂不宜相隐,是以罪之。今庆父季友亲则亲矣,得相首匿,是以舍之,故言当与叔孙得臣有差矣。
恶乎归狱?归狱仆人邓扈乐。曷为归狱仆人邓扈乐?(据师还也。恶,音乌。扈乐,音洛,或如字。)
[疏]注“据师还也”解云:即庄八年“秋,师还”传云“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非师之罪也”注云“明君之使,重在君”然则庄八年尊者使师灭同姓,而归善于师,今则尊者使乐杀子般,而反归恶于乐,故难之。
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子般执而鞭之。庄公死,庆父谓乐曰:“般之辱尔,国人莫不知,盍弑之矣。”使弑子般,然后诛邓扈乐而归狱焉。(杀邓扈乐不书者,微也。曾,才能反。盍,户腊反。)
[疏]“乐曾淫于宫中”解云:即左氏传云“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也者,得与此合。
季子至而不变也。(至者,闻君弑,从家至朝,季子知乐势不能独弑,而不变正其真伪。)
齐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时庆父内则素得权重,外则出奔齐,恐为国家祸乱,故季子如齐闻之,奉闵公齐桓为此盟。下书归者,使与君致同。主书者,起君也。)
[疏]注“故季子如齐闻之”解云:正以下经云“季子来归”故知时如齐矣。注“书君”至“致同”解云:正以大夫归例不书而下经书归故如此解也。。注主书者,起君也。解云:谓主书此盟,又下文即书“季子来归”者,欲起季子君于齐侯矣。所以不书公至自洛者,桓之会不致故也。
季子来归。其称季子何?(据如陈名不称季,卒不称子。)
[疏]注“据如陈名不称季”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是也。注“不称子”解云:即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是也。
贤也。(嫌季子不探诛庆父有甚恶,故复于君安国贤之。所以轻归狱,显所当任,达其功。不称季友者,明齐继鲁,本感洛姑之,故令与高子俱称子,起其事。令,力呈反。)
[疏]注“嫌季”至“贤之”解云:嫌有赵盾不诛赵穿而获弑君之恶,故曰甚恶也。注“所以”至“其功”解云:所以轻归狱者,欲轻季子往前纵庆父归狱之过矣。言显所当任者,谓书曰季子来归,明君而还,欲显当存国之任矣。言达其功者,欲达其存国之功矣。注“不称”至“其事”解云:以僖十六年卒时称季友,故决之。但当称季,足得起其贤,而称子者,见义故也,何者?案下二年“冬,齐高子来盟”传云“高子者何?齐大夫也”“何以不名?喜之也。何喜尔?正我也。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设以齐取鲁,不兴师,徒以言而巳矣。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尢望高子也”然则齐侯所以遣高子存鲁而立君继之者,由此洛姑之,故令季子与高子同称子,起见其事矣。
其言来归何?(据召归不书,隐如言至。)
[疏]注“据召归不书”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庄三十二年传云“庄公召季子,季子至而授之以国政”彼注云“至不书者,内大夫出与归不两书”是也。注“隐如言至”解云:即昭十四年“隐如至自晋”是也。
喜之也。(季子来归则国安,故喜之。而变至加录云尔,盖与贤相起。言归者,主为喜出。言来者,起从齐自外来。盟不日,公不致者,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主为,于伪反,下文注皆同。)
[疏]注“盖与贤相起”解云:谓称字所以贤之,亦见其喜矣。变至言归,所以喜之,亦起其贤,故云与贤相起耳。注“桓之盟不日”至“之也”解云:庄十三年传文。
冬,齐仲孙来。齐仲孙者何?公子庆父也。公子庆父,则曷为谓之齐仲孙?系之齐也。曷为系之齐?(据栾盈出奔楚,还不系楚。)
[疏]“齐仲孙者何”解云:欲道齐人,经不言使;欲言己臣,而继于齐,故执不知问。注“据栾”至“不系楚”解云:即襄二十一年“秋,晋栾盈出奔楚”至襄二十三年夏“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是也。
外之也。曷为外之?(据俱出奔远也。)春秋为尊者讳,(为闵公讳受贼人也。)为亲者讳,(为季子亲亲而受之,故讳也。)
[疏]注“为季”至“讳也”解云:谓季子是闵公之亲亲,而反受其贼,故为讳耳。
为贤者讳。(以季子有遏牙不杀庆父之贤,故为讳之。)子女子曰:“以‘春秋’为春秋,(以史记氏族为春秋,言古谓史记为“春秋”)
[疏]注“以史记氏族为春秋”解云:谓以史记人之氏族而为春秋。注“言古”至“春秋”解云:夫子史记为春秋。今言以“春秋”为春秋,则史记旧有“春秋”之名,是言古者谓史记为“春秋”矣。
齐无仲孙,其诸吾仲孙与?”(齐有高国崔,鲁有仲孙氏,亦足以知鲁仲孙。言仲孙者,以后所氏起其事明。主书者,贼不宜来,因以起上如齐,实杀君出奔。子女子,音汝。)
[疏]注“齐有高国崔”解云:即国夏、高固、高张、崔杼之属是矣。注“鲁有仲孙氏”解云:即仲孙蔑仲孙羯之属是也。注“主书”至“出奔”解云:正以经书其来,见不宜来,则知上如齐者,是其犯罪而去矣。庄三十二年冬“公子庆父如齐”者,即上如齐之经矣。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不为桓公讳者,功未足以覆比灭人之恶也。)
[疏]“春,王正月,齐人迁阳”解云:庄十年“三月,宋人迁宿”彼注云“月者,迁取王封,当与灭人同罪”然则春秋之例,大国之迁例月,小国书时,即僖三十一年“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昭九年春“许迁千夷”之属是也。而今阳为小国,齐人迁之,亦是迁取王封,当与灭人同罪,故云月矣。云云之说,在庄十年。注“不为”至“恶也”解云: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今迁取王封,因而臣之,虽当时未灭,终不得在,故云比灭人之恶矣。如此注者,正决僖十七年“夏,灭项”传云“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然则彼经不言齐,而此言齐人,故决之。
夏,五月,乙酉,吉于庄公。其言吉何?(据于大庙不言吉。吉,大计反。大庙,音泰,下同。)
[疏]注“据”至“言吉”解云:即僖八年“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是也。
言吉者,未可以吉也。(都未可以吉祭。经举重,不书于大庙,嫌独庄公不当,于大庙可者,故加吉,明大庙皆不当。)
[疏]注“都未可以吉祭”解云:在三年之内,庄公及始祖之庙,皆未可以吉祭,故言都尔。注“经举重不书”解云:春秋之义,常事不书,有善恶者,乃始录而美刺之。今既巳举重,特书于庄公,不书于大庙,则嫌庄公一庙独不当,大庙便可矣。然庄公卑于始祖,而言举重者,言三年之内作吉祭之时,庄公最不宜吉,故言举重,不谓庄公尊于始祖也。
曷为未可以吉?(据三年也。)
[疏]注“据三年也”解云:庄三十二年八月公薨,至今年五月,巳入三年之竟,故言据三年也。
未三年也。(礼,从先君数,朝聘从今君数,三年丧毕,遭则,遭则。君数,所主反,下同。,音洽。)
[疏]“未三年也”解云:谓未满二十五月也。注“礼,从先君数”解云:谓为之祭,合从先君死时日月而数之,若满三年已后,遭则,遭即耳。注“朝聘从今君数”解云:谓从今君即位以后,数其年岁,制为朝聘之数。
三年矣,曷为谓之未三年?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时庄公薨至是二十二月,所以必二十五月者,取期再期,恩倍,渐三年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礼士虞记曰:“期而小祥,曰荐此常事。又期而大祥,曰荐此常事。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是月者,二十七月也。传言二十五月者,在二十五月外可不讥。取期,音基,下同。礻覃,大感反。)
[疏]注“所以”至“三年也”解云:二十五月,是再期矣,故曰取期再期矣。父母之丧,倍于期者之恩,正当其礼数,故曰其恩倍矣。言渐三年也者,谓二十五月渐得三年之竟,故云渐三年也。义如得渐二君之遗教。注“礼士”至“常事”解云:彼注云“小祥,祭名。祥,吉也”“古文期皆作基”;“常者,期而祭礼。古文常为祥”注“又期”至“祥事”解云:亦彼文。注“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者。解云:亦彼文。彼注云“中,尢间也。礻覃,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礻覃之为言澹澹然平安意也”“是月,是礻覃月。当四时之祭月则祭,尢未以某妃配某氏,哀未忘也”
其言于庄公何?(据于大庙不言周公,僖公不言僖宫。)
[疏]注“据”至“周公”解云:即僖八年“秋,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是也。注“僖”至“僖宫”解云:僖公不言僖宫,定八年“从祀先公”传云“从祀者何?顺祀也。文公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顺祀,叛者五人”彼注云“谏不以礼而去曰叛”云“不书者,后亦顺,非独也”“不言僖公者,闵公亦得其顺”是其僖公不言僖公者,即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大事者何?大也”者是也。
未可以称宫庙也。(时闵公以庄公在三年之中,未可入大庙,之于新宫,故不称宫庙,明皆非也。)曷为未可以称宫庙?(据言也。)
[疏]注“据言也”解云:正以是吉祭之称,既得言,何故不得称宫庙?故难之。
在三年之中矣。(当思慕悲哀,未可以鬼神事之。)
[疏]注“未可以鬼神事之”解云:正言以宫庙者,鬼神居之之称故也。
吉于庄公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三年也。(与始同义。)
[疏]注“与始同义”解云:案隐二年“九月,纪履纟俞来逆女。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然则此亦宜云始不三年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故云与始同义矣。而传不言始,尽省文,从可知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公薨何以不地?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孰弑之?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二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与不探其情同义。不书葬者,贼未讨。弑,音试,下及注同。)
[疏]“公薨何以不地”解云:隐十一年传云“公薨何以不地”注云“据庄公薨于路寝”然则此传云“公薨何以不地”者,亦据庄公,但从彼注省文故也。注“与不”至“同义”解云:即上元年传云“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注“不书葬贼未讨”解云:即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云“何以不书葬?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书葬?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是也。而言未者,欲道于后讨得之。即僖元年传“于是杭经而死”者是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娄。(为淫二叔、杀二嗣子出奔。不如文姜于出奔贬之者,为内臣子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凡公夫人奔例日,此月者,有罪。)
[疏]注“不如文姜”至“绝母”解云:庄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是于出时贬之之文也。为内臣了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者,正谓此处见其义而巳。不谓此夫人卒,竟不绝也。故僖元年“夫人氏之丧”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然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以其重者,莫重乎以其丧至也”者,是其亦贬之矣。注“凡公”至“有罪”解云:正以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而书日,则知夫人之孙亦宜然。而此及文姜之孙皆书月,案此二人皆有罪,故如此注之耳。
公子庆父出奔莒。(庆父弑二君,不当复见。所以复见者,起季子缓追逸贼也。不日者,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外大夫奔例皆时。当复,扶又反,下同。见,贤偏反,下文“复见”同。)
[疏]注“庆父”至“逸贼也”解云:知弑父之人不合复见者,正见宣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传云“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复注云“据宋督、郑归生、齐崔杼弑其君,后不复见”;传又曰“亲弑君者,赵穿也”彼注云“复见赵盾者,欲起亲弑者赵穿,非盾”是。注“不日者”至“皆时”解云: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娄”是无罪书日也。其有罪书月者,即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整出奔齐”之属,及此文皆是。而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案传云“不可使往也”则是有罪,而书丙戌者,彼注云:“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者是也。其外大夫奔例皆时者,不问有罪与无罪,即襄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缚出奔晋”;二十八年“夏,卫石恶出奔晋”“冬,齐庆封来奔”之属是也。
冬,齐高子来盟。高子者何?齐大夫也。(以有高也。)
[疏]“高子者何”解云:欲言齐侯,而经称子;欲言大夫,名不书见经,故执不知问。注“以有高也”解云:即庄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盟于防”是也。
何以不称使?(据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疏]注“据郑”至“来盟”解云:在桓十四年夏。
我无君也。(时闵公弑,僖公未立,故正其义,明君臣无相之道也。春秋谨于别尊卑,理嫌疑,故绝去使文,以起事张例,则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别,彼列反。故绝去,起吕反,下“欲去”同。)
[疏]注“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解云:成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之下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是也。
然则何以不名?(据国佐盟名。)
[疏]注“据国佐盟名”解云:即成二年“及国佐盟于袁娄”者是也。喜之也。何喜尔?正我也。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与旷年无君无异。)
[疏]注“与旷年无君无异”解云:正以庄公死时子般即位,子般弑后闵公即位,闵公弑后僖公即位,君常不绝。而传言“旷年无君”者,正以三年之内,三君比死,与旷年无君无异,非实无君也。
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设时势然。)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南阳,齐下邑。甲,革,皆铠胄也。革,更百反。铠,苦爱反。胄,直又反。)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久阔思相见者,引此为喻,美谈至今不绝也。立僖公城鲁不书者,讳微弱。喜而加高子者,美大齐桓继绝于鲁,故尊其使,起其功,明得子续父之道。鹿门,鲁南城东门也。其使,所吏反。)
[疏]注“明得”至“之道”解云:凡人子之道,宜继祖祢之功不绝之。今桓公继于鲁,正得续父功德之义,故尊其使而称子耳。言明其得人子续其人父功德之道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郑弃其师。郑弃其师者何?(连国者,并问称国。)
[疏]“郑弃其师者何”解云:正以言异常例,故执不知问。
恶其将也。(以言弃师。恶其,乌路反,下及注同。将也,子匠反,下同。)郑伯恶高克,使之将,逐而不纳,弃师之道也。(郑伯素恶高克,欲去之无由,使将师救卫,随后逐之,因将师而去。其本虽逐高克,实弃师之道,故不书逐高克,举弃师为重,犹赵盾加杀也。不解国者,重众从国体录可知。系闵公篇于庄公下者,子未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曰“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子”“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盾,徒本反。)
[疏]注“犹赵盾加弑”解云:谓实逐克,但举弃师为重;实赵穿弑君,但举加弑为重相似。赵盾加弑在宣二年。注“子未三年”解云:谓庄三十二年八月薨,至闵二年八月薨时,始二十五月,故曰未三年也。注“传曰”至“忍当也”解云:文九年传文也。
寝。父居高寝,子居路寝,孙从王父母,妻从夫寝,夫人居小寝。在寝地者,加录内也。夫人不地者,外夫人不卒,内书薨已录之矣,故出乃地。)
[疏]“路寝者何”解云:欲言正寝,公存之时,经文无路寝之名;欲言非正寝,而公薨于内,故执不知问。注“天子诸侯”至“人居小寝”解云:皆时王之礼矣。若春秋定十五年夏五月“壬申,公薨于高寝”;僖三十三年冬十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寝”之属是也。然则诸侯有三寝,而薨其内者是正矣。而文十八年“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襄三十一年“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之属,皆为失处,而无讥文者,盖以不在三寝,非礼自见故也。而云父居高寝者,盖以寝中最尊,若父子并薨之时,父殡于高寝矣。其嗣君亦薨,乃居于路寝。若其孙又薨,则从王父母小寝。所以不再言母者,妻从夫寝故也。其夫人若存,定居于寝内之三宫矣。若非有并丧,则从寝之中科薨其一。而谓路寝为公之正居者,以其始正之常处也。注“在寝地加录,内也”解云:正决外诸侯之卒不地故也。注“故出乃地”解云:即僖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是也。
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据子赤不言子赤卒。)
[疏]“据子赤不言子赤卒”解云: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谓子赤也”是也。
君存称世子,(明当世父位为君。)
[疏]“君存称世子”解云:内外同矣。而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不言世子者,彼注云“而不以世子正称书者,明欲以正见无正,疾恶桓公”是也。
君薨称子某,(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故称子某,明继父也。名者,尸柩尚存,犹以君前臣名也。)
[疏]注“缘民臣”至“名也”解云:子者,嗣君之称,是以称子某,明其嗣父也。既不可无君,令之继父而书名者,正以尸柩尚存,犹君前臣名故也。其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者,文九年传文。
既葬称子,(不名者,无所屈也。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故称子也。)
[疏]注“不名”至“子也”解云:正以先君既葬,更无所屈,所以不称爵而言子者,一年不二君矣。其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者,文九年传文。
逾年称公。(不可旷年无君。)
[疏]注“不可旷年无君”解云:文九年传文。
子般卒,何以不书葬?(据定姒俱称卒书葬。)
[疏]注“据定”至“书葬”解云:即定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九月“辛巳,葬定姒”然则定姒称卒而书葬,今子般称卒不书葬,故难之。
未逾年之君也,有子则庙,(则立庙也。)庙则书葬。(录子恩也。)无子不庙,不庙则不书葬。(未逾年之君,礼,臣下无服,故无子不庙,不庙则不书葬,示一年不二君也。称卒不地者,降成君也。日者,为臣子恩录之也。杀不去日见隐者,降子赤也。去,起吕反。见,贤遍反。)
[疏]注“未逾”至“二君也”解云:案丧服不杖期章,之内有为君之长子,臣下犹服之,况为嗣君而言无服者,正以为长子之时,其臣下从君而服之;若其为嗣君,则无从服之义,是以知其无服矣。不但如此,作君长子之时,其臣皆吉,故得为之服期;若作未逾年之君,臣下皆为前君服斩,宁得更为之服乎?若还服期,即是废重服轻;若为斩衰三年,即违一年不二君之义故也。注“称卒不”至“之也”解云:案隐公、闵公,皆是成君而亦不地,故隐十一年传云“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故彼注云“不忍言其僵尸之处”今子般亦杀死,正合不书地,而言降成君者,欲道好死者亦不书地,所以降成君故也。其好死者即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是也。注“杀不”至“子赤也”解云:即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云“子卒者孰谓?子赤也。何以不日?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日?不忍言也”彼注云“所闻世臣子恩痛王父深厚,故不忍言其日,与子般异”是也。然则子般犹是所传闻之世,恩降于子赤,是以忍言日也。
公子庆父如齐。(如齐者,奔也。是时季子新牙,庆父虽归狱邓扈乐,犹不自信于季子,故出也。不言奔者,起季子不探其情,不暴其罪。乐,音洛。暴,步卜反。)
[疏]注“庆父”至“扈乐”解云:其归狱邓扈乐之事,在闵元年传也。
狄伐邢。
闵公(起元年,尽二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复发传者,嫌继未逾年君义异故也。明当隐之如一。弑,申志反。)
[疏]注“复发”至“如一”解云:则庄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子不言即位。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隐之也。孰隐?隐子也”然则庄元年巳有此传,今复发之者,正嫌此继未逾年之君,异于成君故也。其异一成一未而不异之者,明臣子隐痛之当如一矣。若然,案庄公继弑,弑是齐侯;今闵公继弑,弑是庆父,何氏宁知不嫌此异,而知为所继之君成与不成者,正以解即位之义,欲道后君痛其见弑,不忍即其位处,明据恩之深浅,无弑者内外之义故也。
孰继?(据子般弑不见。见,贤遍反。)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论季子当从议亲之辟,犹律亲亲得相首匿,当与叔孙得臣有差。探,他南反。辟,婢亦反。匿,女亦反。)
[疏]注“论季子”至“首匿”解云:谓季子缓纵庆父之事,当从周礼小司寇议亲之法,非其罪也。注“当与”至“有差”解云:即宣五年“叔孙得臣卒”注云“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则得臣与遂不宜相隐,是以罪之。今庆父季友亲则亲矣,得相首匿,是以舍之,故言当与叔孙得臣有差矣。
恶乎归狱?归狱仆人邓扈乐。曷为归狱仆人邓扈乐?(据师还也。恶,音乌。扈乐,音洛,或如字。)
[疏]注“据师还也”解云:即庄八年“秋,师还”传云“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非师之罪也”注云“明君之使,重在君”然则庄八年尊者使师灭同姓,而归善于师,今则尊者使乐杀子般,而反归恶于乐,故难之。
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子般执而鞭之。庄公死,庆父谓乐曰:“般之辱尔,国人莫不知,盍弑之矣。”使弑子般,然后诛邓扈乐而归狱焉。(杀邓扈乐不书者,微也。曾,才能反。盍,户腊反。)
[疏]“乐曾淫于宫中”解云:即左氏传云“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也者,得与此合。
季子至而不变也。(至者,闻君弑,从家至朝,季子知乐势不能独弑,而不变正其真伪。)
齐人救邢。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时庆父内则素得权重,外则出奔齐,恐为国家祸乱,故季子如齐闻之,奉闵公齐桓为此盟。下书归者,使与君致同。主书者,起君也。)
[疏]注“故季子如齐闻之”解云:正以下经云“季子来归”故知时如齐矣。注“书君”至“致同”解云:正以大夫归例不书而下经书归故如此解也。。注主书者,起君也。解云:谓主书此盟,又下文即书“季子来归”者,欲起季子君于齐侯矣。所以不书公至自洛者,桓之会不致故也。
季子来归。其称季子何?(据如陈名不称季,卒不称子。)
[疏]注“据如陈名不称季”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是也。注“不称子”解云:即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是也。
贤也。(嫌季子不探诛庆父有甚恶,故复于君安国贤之。所以轻归狱,显所当任,达其功。不称季友者,明齐继鲁,本感洛姑之,故令与高子俱称子,起其事。令,力呈反。)
[疏]注“嫌季”至“贤之”解云:嫌有赵盾不诛赵穿而获弑君之恶,故曰甚恶也。注“所以”至“其功”解云:所以轻归狱者,欲轻季子往前纵庆父归狱之过矣。言显所当任者,谓书曰季子来归,明君而还,欲显当存国之任矣。言达其功者,欲达其存国之功矣。注“不称”至“其事”解云:以僖十六年卒时称季友,故决之。但当称季,足得起其贤,而称子者,见义故也,何者?案下二年“冬,齐高子来盟”传云“高子者何?齐大夫也”“何以不名?喜之也。何喜尔?正我也。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设以齐取鲁,不兴师,徒以言而巳矣。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尢望高子也”然则齐侯所以遣高子存鲁而立君继之者,由此洛姑之,故令季子与高子同称子,起见其事矣。
其言来归何?(据召归不书,隐如言至。)
[疏]注“据召归不书”解云:即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庄三十二年传云“庄公召季子,季子至而授之以国政”彼注云“至不书者,内大夫出与归不两书”是也。注“隐如言至”解云:即昭十四年“隐如至自晋”是也。
喜之也。(季子来归则国安,故喜之。而变至加录云尔,盖与贤相起。言归者,主为喜出。言来者,起从齐自外来。盟不日,公不致者,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主为,于伪反,下文注皆同。)
[疏]注“盖与贤相起”解云:谓称字所以贤之,亦见其喜矣。变至言归,所以喜之,亦起其贤,故云与贤相起耳。注“桓之盟不日”至“之也”解云:庄十三年传文。
冬,齐仲孙来。齐仲孙者何?公子庆父也。公子庆父,则曷为谓之齐仲孙?系之齐也。曷为系之齐?(据栾盈出奔楚,还不系楚。)
[疏]“齐仲孙者何”解云:欲道齐人,经不言使;欲言己臣,而继于齐,故执不知问。注“据栾”至“不系楚”解云:即襄二十一年“秋,晋栾盈出奔楚”至襄二十三年夏“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是也。
外之也。曷为外之?(据俱出奔远也。)春秋为尊者讳,(为闵公讳受贼人也。)为亲者讳,(为季子亲亲而受之,故讳也。)
[疏]注“为季”至“讳也”解云:谓季子是闵公之亲亲,而反受其贼,故为讳耳。
为贤者讳。(以季子有遏牙不杀庆父之贤,故为讳之。)子女子曰:“以‘春秋’为春秋,(以史记氏族为春秋,言古谓史记为“春秋”)
[疏]注“以史记氏族为春秋”解云:谓以史记人之氏族而为春秋。注“言古”至“春秋”解云:夫子史记为春秋。今言以“春秋”为春秋,则史记旧有“春秋”之名,是言古者谓史记为“春秋”矣。
齐无仲孙,其诸吾仲孙与?”(齐有高国崔,鲁有仲孙氏,亦足以知鲁仲孙。言仲孙者,以后所氏起其事明。主书者,贼不宜来,因以起上如齐,实杀君出奔。子女子,音汝。)
[疏]注“齐有高国崔”解云:即国夏、高固、高张、崔杼之属是矣。注“鲁有仲孙氏”解云:即仲孙蔑仲孙羯之属是也。注“主书”至“出奔”解云:正以经书其来,见不宜来,则知上如齐者,是其犯罪而去矣。庄三十二年冬“公子庆父如齐”者,即上如齐之经矣。
二年,春,王正月,齐人迁阳。(不为桓公讳者,功未足以覆比灭人之恶也。)
[疏]“春,王正月,齐人迁阳”解云:庄十年“三月,宋人迁宿”彼注云“月者,迁取王封,当与灭人同罪”然则春秋之例,大国之迁例月,小国书时,即僖三十一年“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昭九年春“许迁千夷”之属是也。而今阳为小国,齐人迁之,亦是迁取王封,当与灭人同罪,故云月矣。云云之说,在庄十年。注“不为”至“恶也”解云: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今迁取王封,因而臣之,虽当时未灭,终不得在,故云比灭人之恶矣。如此注者,正决僖十七年“夏,灭项”传云“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然则彼经不言齐,而此言齐人,故决之。
夏,五月,乙酉,吉于庄公。其言吉何?(据于大庙不言吉。吉,大计反。大庙,音泰,下同。)
[疏]注“据”至“言吉”解云:即僖八年“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是也。
言吉者,未可以吉也。(都未可以吉祭。经举重,不书于大庙,嫌独庄公不当,于大庙可者,故加吉,明大庙皆不当。)
[疏]注“都未可以吉祭”解云:在三年之内,庄公及始祖之庙,皆未可以吉祭,故言都尔。注“经举重不书”解云:春秋之义,常事不书,有善恶者,乃始录而美刺之。今既巳举重,特书于庄公,不书于大庙,则嫌庄公一庙独不当,大庙便可矣。然庄公卑于始祖,而言举重者,言三年之内作吉祭之时,庄公最不宜吉,故言举重,不谓庄公尊于始祖也。
曷为未可以吉?(据三年也。)
[疏]注“据三年也”解云:庄三十二年八月公薨,至今年五月,巳入三年之竟,故言据三年也。
未三年也。(礼,从先君数,朝聘从今君数,三年丧毕,遭则,遭则。君数,所主反,下同。,音洽。)
[疏]“未三年也”解云:谓未满二十五月也。注“礼,从先君数”解云:谓为之祭,合从先君死时日月而数之,若满三年已后,遭则,遭即耳。注“朝聘从今君数”解云:谓从今君即位以后,数其年岁,制为朝聘之数。
三年矣,曷为谓之未三年?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时庄公薨至是二十二月,所以必二十五月者,取期再期,恩倍,渐三年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礼士虞记曰:“期而小祥,曰荐此常事。又期而大祥,曰荐此常事。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是月者,二十七月也。传言二十五月者,在二十五月外可不讥。取期,音基,下同。礻覃,大感反。)
[疏]注“所以”至“三年也”解云:二十五月,是再期矣,故曰取期再期矣。父母之丧,倍于期者之恩,正当其礼数,故曰其恩倍矣。言渐三年也者,谓二十五月渐得三年之竟,故云渐三年也。义如得渐二君之遗教。注“礼士”至“常事”解云:彼注云“小祥,祭名。祥,吉也”“古文期皆作基”;“常者,期而祭礼。古文常为祥”注“又期”至“祥事”解云:亦彼文。注“中月而礻覃,是月也,吉祭尢未配”者。解云:亦彼文。彼注云“中,尢间也。礻覃,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礻覃之为言澹澹然平安意也”“是月,是礻覃月。当四时之祭月则祭,尢未以某妃配某氏,哀未忘也”
其言于庄公何?(据于大庙不言周公,僖公不言僖宫。)
[疏]注“据”至“周公”解云:即僖八年“秋,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是也。注“僖”至“僖宫”解云:僖公不言僖宫,定八年“从祀先公”传云“从祀者何?顺祀也。文公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顺祀,叛者五人”彼注云“谏不以礼而去曰叛”云“不书者,后亦顺,非独也”“不言僖公者,闵公亦得其顺”是其僖公不言僖公者,即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云“大事者何?大也”者是也。
未可以称宫庙也。(时闵公以庄公在三年之中,未可入大庙,之于新宫,故不称宫庙,明皆非也。)曷为未可以称宫庙?(据言也。)
[疏]注“据言也”解云:正以是吉祭之称,既得言,何故不得称宫庙?故难之。
在三年之中矣。(当思慕悲哀,未可以鬼神事之。)
[疏]注“未可以鬼神事之”解云:正言以宫庙者,鬼神居之之称故也。
吉于庄公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三年也。(与始同义。)
[疏]注“与始同义”解云:案隐二年“九月,纪履纟俞来逆女。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然则此亦宜云始不三年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曷为始焉尔?春秋之始也,故云与始同义矣。而传不言始,尽省文,从可知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公薨何以不地?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孰弑之?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二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与不探其情同义。不书葬者,贼未讨。弑,音试,下及注同。)
[疏]“公薨何以不地”解云:隐十一年传云“公薨何以不地”注云“据庄公薨于路寝”然则此传云“公薨何以不地”者,亦据庄公,但从彼注省文故也。注“与不”至“同义”解云:即上元年传云“孰弑子般?庆父也。杀公子牙,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弑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道也”注“不书葬贼未讨”解云:即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云“何以不书葬?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书葬?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是也。而言未者,欲道于后讨得之。即僖元年传“于是杭经而死”者是也。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娄。(为淫二叔、杀二嗣子出奔。不如文姜于出奔贬之者,为内臣子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凡公夫人奔例日,此月者,有罪。)
[疏]注“不如文姜”至“绝母”解云:庄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是于出时贬之之文也。为内臣了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者,正谓此处见其义而巳。不谓此夫人卒,竟不绝也。故僖元年“夫人氏之丧”传云“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弑公也。然则曷为不于弑焉贬?贬必以其重者,莫重乎以其丧至也”者,是其亦贬之矣。注“凡公”至“有罪”解云:正以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而书日,则知夫人之孙亦宜然。而此及文姜之孙皆书月,案此二人皆有罪,故如此注之耳。
公子庆父出奔莒。(庆父弑二君,不当复见。所以复见者,起季子缓追逸贼也。不日者,内大夫奔例,无罪者日,有罪者月;外大夫奔例皆时。当复,扶又反,下同。见,贤偏反,下文“复见”同。)
[疏]注“庆父”至“逸贼也”解云:知弑父之人不合复见者,正见宣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传云“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复注云“据宋督、郑归生、齐崔杼弑其君,后不复见”;传又曰“亲弑君者,赵穿也”彼注云“复见赵盾者,欲起亲弑者赵穿,非盾”是。注“不日者”至“皆时”解云:襄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娄”是无罪书日也。其有罪书月者,即昭十二年“冬,十月,公子整出奔齐”之属,及此文皆是。而文八年“公孙敖如京师,不至复。丙戌,奔莒”案传云“不可使往也”则是有罪,而书丙戌者,彼注云:“日者,嫌敖罪明,则起君弱,故讳使若无罪”者是也。其外大夫奔例皆时者,不问有罪与无罪,即襄二十七年夏“卫侯之弟缚出奔晋”;二十八年“夏,卫石恶出奔晋”“冬,齐庆封来奔”之属是也。
冬,齐高子来盟。高子者何?齐大夫也。(以有高也。)
[疏]“高子者何”解云:欲言齐侯,而经称子;欲言大夫,名不书见经,故执不知问。注“以有高也”解云:即庄二十二年“秋,七月,丙申,及齐高盟于防”是也。
何以不称使?(据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疏]注“据郑”至“来盟”解云:在桓十四年夏。
我无君也。(时闵公弑,僖公未立,故正其义,明君臣无相之道也。春秋谨于别尊卑,理嫌疑,故绝去使文,以起事张例,则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别,彼列反。故绝去,起吕反,下“欲去”同。)
[疏]注“所谓君不使乎大夫也”解云:成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之下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是也。
然则何以不名?(据国佐盟名。)
[疏]注“据国佐盟名”解云:即成二年“及国佐盟于袁娄”者是也。喜之也。何喜尔?正我也。其正我奈何?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与旷年无君无异。)
[疏]注“与旷年无君无异”解云:正以庄公死时子般即位,子般弑后闵公即位,闵公弑后僖公即位,君常不绝。而传言“旷年无君”者,正以三年之内,三君比死,与旷年无君无异,非实无君也。
设以齐取鲁,曾不兴师,徒以言而已矣。(设时势然。)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南阳,齐下邑。甲,革,皆铠胄也。革,更百反。铠,苦爱反。胄,直又反。)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久阔思相见者,引此为喻,美谈至今不绝也。立僖公城鲁不书者,讳微弱。喜而加高子者,美大齐桓继绝于鲁,故尊其使,起其功,明得子续父之道。鹿门,鲁南城东门也。其使,所吏反。)
[疏]注“明得”至“之道”解云:凡人子之道,宜继祖祢之功不绝之。今桓公继于鲁,正得续父功德之义,故尊其使而称子耳。言明其得人子续其人父功德之道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郑弃其师。郑弃其师者何?(连国者,并问称国。)
[疏]“郑弃其师者何”解云:正以言异常例,故执不知问。
恶其将也。(以言弃师。恶其,乌路反,下及注同。将也,子匠反,下同。)郑伯恶高克,使之将,逐而不纳,弃师之道也。(郑伯素恶高克,欲去之无由,使将师救卫,随后逐之,因将师而去。其本虽逐高克,实弃师之道,故不书逐高克,举弃师为重,犹赵盾加杀也。不解国者,重众从国体录可知。系闵公篇于庄公下者,子未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传曰“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子”“缘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盾,徒本反。)
[疏]注“犹赵盾加弑”解云:谓实逐克,但举弃师为重;实赵穿弑君,但举加弑为重相似。赵盾加弑在宣二年。注“子未三年”解云:谓庄三十二年八月薨,至闵二年八月薨时,始二十五月,故曰未三年也。注“传曰”至“忍当也”解云:文九年传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