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李自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当清兵步步进逼,离九莲坪不过四里左右时,忽然停止不攻了,派人前来劝降。他们拿着四川总督李国英等人的谕降文告,另外还带来高夫人一个侄儿高守义写的劝降信。高守义原是高闯王部下的一名小校,不大为人所知。但因他是高夫人的娘家近门侄儿,所以彼此很熟。高迎样死时,一部分部队被打散,这个侄儿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才知道他投降了明朝的官兵,可是也不大出名,没有受到明朝的重用。不想后来投降了清朝,久之竟升成总兵官,如今是辰常道的总兵官。因为他是高夫人的侄儿,所以奉了上边的命令,也亲自写了一封劝降信。李来亨早已决心殉国,所以接到这些信后,马上撕得粉碎,投到地上。他不愿见那些使者,下令斩首,以绝敌人招降之心。可是命令刚刚出口,便被旁边一个亲信总兵阻止。那人在他耳旁小声嘀咕几句,他当时心中一震,随即吩咐亲将说:
“你们叫使者暂且回去,就说李国公爷要同众将商议,明天再来讨取回音。”
清朝使者走后,李来亨便召集众将会商。当时在九莲坪的总兵还有十几个,有的总兵手下已经没有兵,只是保留着职衔,但他们都是多年同他在一起,立过战功。还有几个是李过、高一功的旧部,对他说来算是前辈了。至于副将、参将,那就很多了;还有些文职人员,地位很高的,如今也都住在九莲坪寨中。开会之前,下边就在纷纷议论,心不再像往日那么齐了。特别是因为近来得到消息,说是王光兴兄弟投降了,谭家兄弟互相残杀,也投降了。甚至李自成的旧部,凡不在茅庐山的几乎都投降了。譬如党守素、塌天保,就投降了。这些人的投降对九莲坪的将领们有很深的影响。不少人本来就同党守素、塌天保等蛛丝牵连,不是这样的关系就是那样的关系。所以会议开始后,起初许多人默默地不做声,互相观望,后来就有人不再沉默,也不再害怕李来亨了。一个总兵说道:
“如今永历皇帝已经死了五年,我们为谁守土呢?名不正言不顺。全中国都被满清占了,我们这一点点地方,如何能对抗满清?今日再守下去,大家死到一起且不说,没有正当的名义了。明朝连一个最后姓朱的宗室都没有了,我们为谁守土呢?”
这话说出以后,许多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死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就投降吧。李来亨非常愤怒,将案子一拍,突然站了起来,一手按着剑柄,说道:
“决不能投降胡人。谁要投降胡人,他自己投降,我李国公是铁打的汉子,惟有以死殉国。你们谁愿投降,请你们自便。”
主张投降的人,见他杀气腾腾,不好再说话,但眼中都露出不服气的神色。那个先前劝他不要杀使者的亲信总兵又赶紧站起来说:
“投降不投降,这不是件小事。我看最好请各位都想一想,私下议论议论,然后再开会。现在先散了吧。”
有人说:“用不着散,如今就商量下去。怕死的去投降,老子决不投降。”
马上又有人不服气地回答:“投降的不一定怕死,大丈夫要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为谁守土?谁能说得出?”
李来亨把案子一拍,说:“为中国人守土,为我们良民守土,为我们大顺朝死去的先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守土,也为永历皇帝守土。永历皇帝虽然殉国了,可是我们大明的正气不能消灭。”
“这不是识时务的说法。如果胡人不该坐中国的江山,它就不会占领全国。这是天意,说不定它是受命于天,该它管辖中国。”
支持李来亨的人骂起来:“你胡说!我们决不做软骨头的人,宁死死得铁骨铮铮。”
于是双方都动起火来,怒目相视。有人忍不住用手去抓剑柄,看起来马上就会发生火并。李来亨立刻使眼色,他的亲将把一部分亲兵叫到院中。那些主张投降的人,一看这种情况,也拔出剑来,有人便也出去唤亲兵。正闹得不可收拾时,忽然有人跑进来禀报:
“太后下山来了,立即就到。”
一听这话,大家都安静下来。已经握剑在手的人,把剑插回鞘内。去呼喊亲兵的人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想火并的事了。大家默默地等候高夫人来到。李来亨也后悔自己刚才的处理有些鲁莽,于是向大家说道:
“随我迎接太后大驾。”
他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将领也都跟着他向外走去,迎接高夫人。
高夫人已经料到九莲坪众将会议可能要出事情。她明白如今因为粮食断绝,大敌压境,人人都看到不能取胜,也不能突围出去,军心已渐渐有些不稳。真遇敌人诱降,必有一些人愿意投降。而敌人似乎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所以按兵不动,派人招降,如其不降,便要进兵。茅庐山是战是降,就决定在这几天以内了。所以她不顾年老,赶快乘着兜子下山。
还没有来到九莲坪,就遇见从九莲坪往山上去的人向她禀报,说是果然有一批将领愿意投降,如今双方争执不决。进人九莲坪寨内以后,又接到禀报,说是情况紧急,国公爷大怒,准备用武力压服那些要投降的人,可是那些人也不服气。她听后大惊失色,就催抬兜子的亲兵,赶快奔赴会议的地方,同时命人传报李来亨和众将领,说她来了。她明白只要大家听说她来到,一场厮杀的大祸就会暂时停歇。
果然,当她来到原来慈庆宫宫门外不远的地方时,李来亨已率领一大群将领和文臣出来迎接,肃然站成两行,向她躬身插手。她的心放下了:来得恰是时候啊!
进人慈庆宫正殿,也就是大家议事的地方后,她面向南坐在中间,将领们跪下去向她请安。她说:“如今不是讲礼节的时候,你们起来吧,各就原位坐下,我们谈大事要紧。”等到众文武就座以后,高夫人没有向李来亨问话,却转向一位年纪较大、地位较高的文官问道:
“王监军,刚才会商情况如何?”
王监军把经过情形简单地说一遍后,高夫人冷静地点点头,说道:
“有人觉得应该死战到底,有人觉得应该投降,谁是谁非,我现在且不去说。我今日下山来,只是为了替你们大家拿定主意,不是为了责备谁,更不主张处分谁。请你们各位都放心,平心静气地把降不降的事谈个清楚。我已经老了,与往年不一样,可是我为大家操心的一片心什么时候都没有变。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有两次大关头。第一次生死关头是要不要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为主,共同跟胡人作战。如今是第二次关头,就是说要不要投降,保全我们两三万人的性命。我说出主意来,你们愿意听从也好,不听从也好。”
大家都恭敬地站起来,躬身说道:“请太后吩咐。”
高夫人说:“坐下吧。”回头望望侍立一边的慧英,又说:“你也坐下吧。你既是忠王妃,也是我们先朝剩下的独独的一员女将。坐下吧。”慧英也坐了下去。
高夫人接着说道:“如今我看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降胡人,这是很有骨头的人,很有血气的人,我对他们的心情最了解。刚才他们咬牙切齿,几乎动起武来,这是很自然的,我明白。我想各位愿意投降的将领也一定明白,不要记着这一时的翻脸,要想到我们多少年来在一起共患难共苦乐,多少人在我们周围死去了。想着这一点,你们愿意投降的各位将领就不会恨他们了。”
许多人听了点头,有人感动得噙着眼泪,有人低下头去。高夫人继续说下去:
“如今有人愿意出去投降,我也绝不责备。情况不一样了,永历皇帝死了,全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姓朱的称王称帝了,到处都已被胡人占领,只剩我们这弹丸之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还在宁死不屈,为中国保存这一片干净土地。所以我不责备那些想投降的人。因为即使不投降,留在这里对我们茅庐山的存亡也没有大的帮助。我不能忘记二十多年来你们也流过血,出过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又没有一个明朝的皇上,要保谁呢?所以纵然我自己不投降,我对愿意投降的也不深加责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合好散,只要你们投降之后,不要再领着敌人杀回来,就算你们对得起我,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我们大顺军中上千上万死去的将领和文臣。”
说到这里,她自己忍不住哽咽起来,热泪籁籁地滚落脸颊。不管是心中愿意投降的,还是反对投降的,也都滚出了眼泪。她当即吩咐李来亨派人出寨,通知清兵主帅,要他们明日一早派人前来,并说要派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是她的侄儿高守义,随带的清兵不能超过二十人。李来亨赶快吩咐中军,命人出寨。高夫人又向众人说道:
“不管我们有几个将领愿意出降,在出降之前,你们还是明朝的将领。如何出降,由我来安排,你们不用操心。现在你们各人要认真防守九莲坪大寨,千万小心,不要让胡人趁这时候突然劫营,使我们吃了大亏。我并不怕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想许多将领、许多弟兄都有同心。如果大家怕死,不会支持到今日。可是我们不能在最后的关头疏忽大意。只要我们小心,纵然战死,也会使敌人比我们死伤更多。如果我们疏忽大意,被胡人劫了营,那就太不划算了。所以你们没有出降之前,一切令行禁止都要听从国公爷的将令,不得有误。现在你们早点休息去吧。有的愿意同我私下谈谈,可以随时前来找我。”
众将领留恋不走。纵然是愿意投降的将领也留恋着不肯离开她。许多人感动得呜咽起来,有些人不住地擦鼻涕,抹眼泪。高夫人又说道:
“我很明白你们的心情。纵然是主张出去投降的人,对我这个老婆婆也是多年共患难、有恩情的,你们出去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啊。各人都请回去吧。”
大家肃然退出。高夫人又望着李来亨说:
“你吩咐中军,明日准备酒菜,后日中午大摆筵席,我今明两天就坐镇九莲坪,帮你主持大计。”
李来亨劝她:“请太后回去吧。万一清兵来攻,我们又要同胡人作战,又要保太后的驾,反而分心。”
有些没有退走的将领也劝高夫人回到山上去。高夫人说:“据我意料,三天之内,胡人绝不来攻,他要等待大家投降,他知道贸然来攻会血流成河,尸骨如山。”
一个将领说道:“打仗的事情很难说,胡人连番胜利,夺取了许多山寨。如今他们知道我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也开始散了。万一来攻,太后何必在此地受惊呢?”
高夫人微微一笑,说:“你追随我多年,把我看成了什么样人?倘若今天明天胡兵来攻,我要亲自上寨,为你们擂鼓督战,决不后退一步!不要再说多余的话了。”
李来亨问道:“忠婶娘也留在这里吗?”
慧英说:“我当然留下。”
高夫人说:“你忠婶娘多年同我生死不离,我留在这里,她怎能不留呢?你下去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休息休息了。”
下午,去清营送书子的小校已经回来,说在那里等候好久,胡人将领向上禀报后,经过层层转禀,才有了回信,说是决定明日上午巳时以前派人来劝降,已经知道其中一个是高守义,另一个是谁还不清楚。听到这消息后,高夫人重新把一些重要将领叫到一起,将明日满洲派使者来的事告诉大家后,说道:
“究竟哪些人已经决定投降,不妨都说明白,有的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也要在今天夜间拿定主意。我想我要给来人提出三个条款。第一,投降的人,不管地位高低,不许杀戮;第二,随身带的财物,不许没收抢走;第三,带出去的一家老小,一律保护。倘若胡兵不能照此三条来办,我们就要同他们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任何人都不要再说出降的话。”
大家佩服高夫人想得周到。高夫人又转向李来亨说:“你今年三十多岁了。有些话我现在不能不说清楚。你也知道,老将领们也都知道,你不是我们李家的骨血啊!你五岁的时候,你亲生父亲起义,不久就死了,留下你母亲守寡。后来我们把你收养下来,我们从来不说你是螟岭之子,虽然人们都知道,但我不许在军中随便说这件事。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转战湖南、广西,来到这里。知道你亲生母亲在家乡受苦,才设法把她接到这里来。她是我的娘家侄女,如今也差不多六十岁的人了。我不忍见她同我们一起死在茅庐山上。她不是随着高闯王和李闯王起义的人,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平时也不过问军国大事;她不应该死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叫高守义来呢,是想着他毕竟是我们高家的人,是高闯王的侄孙,是我娘家的侄儿。我想把你母亲托付给他,看他能不能保全你母亲的性命,将她一直养到老死。如果他说不能,也就罢了。”
听到这里,李来亨跪下去,痛哭不止,随后说道:“既然我亲生母亲可以出去逃生,能不能让我的养身母亲也一起出去呢?尽管她跟着我爸爸起义,但是她没有管过事情,身体常常多病,如果我亲生母亲出去平安不死,她留在这里白白地死去,孙子心中如何能忍?”
高夫人揩了揩眼泪说:“你亲生母亲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她可以出去,心安理得地终她的余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养身母亲的情况就不同了。她是先皇帝的亲侄儿媳妇。先皇帝死后,你爸爸原来准备继承皇位,虽然没有登极,可是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要你爸爸一登极,她就是皇后了。所以尽管没有登极,别人还是管她称‘娘娘’。你爸爸又受了明朝侯爵的封,她是明朝的一品夫人。你想想,她如何肯出去投降胡人呢?再说,你爸爸在先皇帝死后就过继给我,你妈妈就是我的儿媳妇了,尽管我们年纪相仿,可毕竟是婆媳之亲,哪有好媳妇看着婆婆为国捐躯,她自己逃生的道理呢?还有,尽管她是你的养母,可是你五岁就来到她的身边,她自己因为身体多病,不曾生儿养女,把你看得比亲儿子还要亲,如今她怎么能在危难时候离开你,独独活下去呢?这事情你体要再想。”
许多将领又跪下去说:“太后可以出去。倘若胡人不能保太后平安,我们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谁要投降,我们立刻杀了谁。”
高夫人摆摆手,说:“听我的话。目前这危急时刻,我决不能走;走了,胡人也绝不会让我活下去。从明朝崇祯年间开始,大家都说我多么懂得打仗,多么有办法。如今他清朝皇帝又怎肯对我放心呢?他怕我活在人世,大顺的旧部还会暗中找我,他们的日子就会不得安宁,所以他们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自己也不会偷生人世,对不起先皇帝,对不起大顺朝的阵亡将士,也对不起明朝的隆武和永历两位皇上。你们不要糊涂了,下去安排去吧。什么人愿意走,该带什么东西,如何把眷属带出去,这都得安排一下。出去吧,让我清静一阵。”
过了一阵,李来亨带着一群年老的将领,又来恳求高夫人答应出去。他们说,一定要同胡人讲好,不准暗害高夫人,要不然就一个也不投降,同胡人血战到底。高夫人又一次拒绝他们,并且责备他们不该作此胡想。
他们出来后,一个李来亨最亲信的大将偷偷地向他问道:“国公爷,难道就没有办法救我们太后了吗?”
李来亨凑近他耳朵说:“一年前我就知道会有今日,已经做了安排,但今天还不是说的时候。这事我从来不许泄露出去,连太后左右的人全都不知道。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会用那个办法救太后出去,叫她安享余年。”
这位心腹大将悄悄问道:“国公爷用的是什么计策?”
李来亨看他一眼:“此事绝密,你不要问吧。”
这天午夜时候,李来亨听说高夫人还没有睡,怕她年纪大,过于疲倦,就来到高夫人住所劝她安歇。当他进去时,高夫人同慧英正相对坐在灯下,神色怆然,默默无语。看见他进来,也没有理会,他也不敢张口说话。他只是在灯下发现高夫人突然衰老了,衰老得出人意料,脸上充满着极度的疲惫和痛苦之色。在他的记忆中,像这样的情形曾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十八九年前,高夫人同他爸爸李过、舅爷高一功率领人马到了松滋一带,忽然得到禀报,说先皇帝在九宫山下被害。全军大哭。那时候他看见高夫人突然问老了,虽然不过四十岁年纪,可是就像五十岁的样子,那么忧伤,几乎不能支持。第二次是从广西来兴山的路上,遇着孙可望的伏兵,混战起来,打了几天,高一功阵亡了,原来带着他爸爸李过的棺材,也失落了。突围出来后,高夫人看到身边许多将领都没有了,老弟兄剩下很少几个,还大多带着伤,流着血,她又哭了。如今是第三次,李来亨又看见她突然老了,变化非常厉害。白天当她来到九莲坪时还没有这么老,而现在忽然老了,头发好像也白得多了。他心中像刀剜一般刺痛,小声说道:
“太后,夜已经深了,你同忠婶娘休息去吧,明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太后主持呢。”
高夫人说:“你来了很好,我正有话要对你说。”
李来亨说:“请奶奶吩咐。”
高夫人说:“今日幸而我及时下山,来到九莲坪,避免了一场大祸。你自己当家做主,已有七八年了,可是在紧急时候还是不能考虑周到。今日众将会议,商讨大计,有人打算出降,你就忍耐不住,想动武。你没有想到,这恰好合乎胡人的心愿,他们正巴不得我们自家窝里先杀起来。何况,如今大兵压境,内无粮草,军心不可能还像以往一样。倒不如愿走的就让他们走吧,留下的能够一心一意同胡人打仗,如果硬把愿降的留下,等到胡人攻寨时,他们竖起白旗,整个寨子就没法守了。这不是动武的时候。好合好散,不看今日,多看昨日,以往二十来年,这些人都在闯字大旗下边,出生人死,立过功劳,纵然没有立过功,也吃了不少苦。今日就让他们走吧。还有那些妇女老弱,留下白白地死在九莲坪寨中,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何必呢?让他们都走吧。你今日心也太窄了,几乎出了大乱子。”
李来亨说:“奶奶说得很是。孙子今日一时忍耐不住,几乎互相残杀。”
高夫人说:“你知道就是了。你走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赶快休息,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上午巳时不到,清方的劝降使者果然来了。一个是高夫人的本家侄儿高守义,现任辰常道总兵,这次也是前来围攻茅庐山的一个重要将领;另一个是李国英手下的文官,候补道衔,姓陈。他们只带了二十名亲随。
当他们进人九莲坪寨中时,从寨门到寨内站了很多兵将,十分威武。李来亨坐在他的国公座上,没有出来迎接,由他的中军总兵带着使者进去见他。这使两名使者心中略为感到屈辱,觉得自己是堂堂大清朝的官员,而李来亨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居然还这样傲慢。可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施和之后,李来亨让他们坐下,说道:
“今日我李某困在九莲坪一带,只能同胡人决一死战。我自己决不投降,你们二位不必开口。我部下有愿意出降的,我不阻止。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出降,什么时候出寨到你们胡兵营中,以后应该怎么办,我手下人会同你们详谈,订出妥当办法。我的事忙,恕不相陪了。”
他拱拱手,站起来走了出去。随即有一位武将将两位使者带到别处,同李来亨指定的将军谈判。原来他们以为整个九莲坪的人马都会出降,没有想到愿意投降的人并不很多,都是一些不怎么能够打仗的,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兵的将领。不过这也很好,既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出降,就可以减少九莲坪守寨的力量,也可以奏报朝廷。对于李来亨这边所提出的条件,使者都答应了,即:不许杀戮投降的人;不许劫掠他们随身带走的财物;不许欺侮妇女。他们认为这都很容易办到。只是他们还不能最后做主,还需要回去禀报上边,才能算是定局。现在他们初步商定,出降的人于明日下午申时正出去,前边有一人手执小白旗。清军方面派人在路上照料。
商定之后,他们又一起来见李来亨。李来亨问道:“都谈妥了吗?”
手下将领说:“启禀国公爷,一切都谈妥了。”
高守义接着说:“所提各款,都容易办到。只是我们不能最后做主,需要回去禀明主帅,黄昏以前再派人来传话。还有令堂大人,原是我的堂姐,她老人家出去之后,我一定尽心照料,活着养老,死后送终,请你放心。”
李来亨到这时候才掩饰不住他的感情,拱手说:“拜托了,拜托了,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她没有在闯字旗下呆过,只是近几年我才从家乡把她接来此地。她从来不问军国大事,只会做一个慈母,如今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好,倘若你念在至亲分上,代我养老送终,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忘了你的好心。”说罢又作了一揖,再说了一遍“拜托,拜托!”
高守义又说道:“请你放心。还有贞义夫人,我的姑母,如今也在这里,可否容许我拜见拜见?”
李来亨说:“她住在山上,不在九莲坪寨中,恐怕不能相见了。”
高守义说:“倘若她肯出去,我可以担保,决不使她受害,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来亨说:“她万万不肯出降,这话你就不必提了。”
高守义说:“她老人家倘若愿意出去,可以不算是出降,只算是我请求清兵主帅迎接她到我的营中,由我养老送终,这样难道不行么?”
李来亨说:“当日在高闯王旗下时,你大概也听说过我们太后的立身行事。如今她绝不会落一个贪生怕死的名,让自己在胡兵营中养老。你这番好意,我看见她时向她禀报,你就不必再提了。”
中午,他们没有留劝降的使者吃饭,就让他们走了。黄昏之前,从清营中果然来了一名军官,说所提的各项条款,清兵主帅完全允准。出降的人可按既定的时间,前往清营。
第二天中午,在李来亨的老营中摆了许多筵席,大小将领和所有的文臣都被请来赴宴。高夫人和慧英坐在上席,大家恭恭敬敬地向高夫人行了礼。然后李来亨站起来说道:
“我们今日之宴,虽然没有多的菜,肉是杀的两匹马,酒也不多,但这是我们在一起举行的最后一次酒宴。吃过这一顿后,该走的就要走了,留下的一心一意固守九莲坪,同敌人血战到底。不管走或不走的,我们都是亲人,不要以仇人的眼光相看。今日我奉太后之命准备酒宴,现在就请太后训话。”
人们都站了起来,肃立无声。高夫人望望大家,慢慢说道:
“往年酒宴,都是在胜利的时候,庆祝大捷。今日这样的酒宴,我起义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碰见。可是我心中并不难过。自从跟随先皇帝起义,我随时都准备死在沙场上,死在敌人手中,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我们还有两三万人马,还可以厮杀些日子。纵然死在茅庐山上,敌人会死得比我们更多。凡是留下的将领,我们还有见面的日子,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对于要走的将领们,我想嘱咐几句话。现在你们离开我,出去投降,我不责备你们。但愿你们出去之后,不要做胡人的官,更不要做胡人的鹰犬,回过头来杀自己的兄弟。你们倘若能够早早地回到各自的家乡,做一个安分的老百姓,平安无事地过完这一生,这就是我的心愿。回到家乡,你们可以拿出一些银子周济同村的穷人,做一些好事。好在你们起义之后,都没有在家乡做过坏事,一直跟着闯王打仗,在家乡无冤无仇,回去以后稍微做点好事,就容易同左邻右舍处得很好。我说的是几句实实在在的话,你们要好好记在心上。今日下午你们就要出去了,以后我们永远不再见面了,我会时时想着你们,直到我战死。你们看来也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们茅庐山这一带的土地、百姓和往日的弟兄。”
说到这里,她自己禁不住落下泪来,全场不由得一片号啕,连李来亨也哭了。虽然酒宴继续进行,可是不断地有低声抽泣之声。席面上笼罩着悲壮的气氛。
酒宴之后,出降的人准备动身了。高夫人回到九莲坪的临时住所中。许多要出降的人前来向她辞行。她没有说什么话。那些跪在地下的人又一次痛哭起来,其中有些人表示坚决不再走了。最后是李来亨的亲生母亲前来辞行。高夫人这时忍不住呜咽起来。李来亨的生母也痛哭起来。她舍不得高夫人,也舍不得李来亨。可是既已决定送她出寨,她只得哭着上了兜子。
这一天的事情过去了。高夫人将李来亨叫到面前,问道:“这些人出去后,看来胡兵马上就要进攻了,你打算如何对敌?”
李来亨说:“请奶奶放心,这九莲坪要守到最后一个人。”
高夫人说:“也不要想得太容易,要随时想着困难,想着意外的变故。你可以在九莲坪留下一些军粮。还有些军粮,一时用不上,从现在起就派人往山上运去。茅庐山也不能久守,我们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守一日就要杀死许多敌人。你准备搬运粮食吧,我同你忠婶娘回山上去了。”
李来亨说:“孙子遵命。”
高夫人最后又说了一句:“我不打算再下山了。我要让敌人知道:攻上茅庐山是多么不容易!”
清兵知道明军还有一些粮食,士气也没有完全衰败,进攻九莲坪,必然要遇到拚命抵抗,所以他们没有马上进攻。又过了几天,到了八月中旬,估计明军的粮食差不多吃完了,才开始大举进攻。
九莲坪前边面对清兵主攻的道路,有一道关口,地势较高,明军在那里修有炮台、箭楼,挖了壕沟,设置了鹿角。清军攻占这个关口,费了很大力气。双方都使用了炮火,大炮的声音震动了大地,在群山中发出回声。可是清军的大炮多,人也吃得饱,又是步步为营,士气很高,所以两三天后差不多把李来亨的大炮、炮台都击毁了。
在炮战的暂时间歇中,夹着白刃交锋。清军仗着人多,向关口蜂拥而来。有两次当清兵攻到几十步以内的时候,明军的大炮突然又响起来,清军大批倒下。可是明军的火药渐渐少了,大炮也终于完全被炸毁。于是白刃战代替了炮战。
李来亨的将士们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九莲坪中所有的马匹、耕牛、驴子都杀了,粮食也已吃完。尽管如此,他们的士气并不低落。每个人如今并不是为着夺取胜利而战,而只是抱着死一个人要换上十几个人的念头,拼死决战。他们互相鼓舞,战斗力始终很强。清兵几次进攻关口,他们都凭借着箭楼猛烈地射箭,妇女儿童也在一旁投掷石块。清兵尽管人多,还是一批一批地在鹿角和壕沟前面死伤,退了下去。这样,又经过整整一天的苦战,清兵才终于将鹿角烧毁,将壕沟填平,大队人马冲上了高坡。就在坡上,展开了白刃交锋,双方面死伤都很惨重。死尸和重伤的将士在高坡前面堆积起来,清兵就踏着死尸和半死的人继续进攻,守关的弟兄也凭... -->>
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当清兵步步进逼,离九莲坪不过四里左右时,忽然停止不攻了,派人前来劝降。他们拿着四川总督李国英等人的谕降文告,另外还带来高夫人一个侄儿高守义写的劝降信。高守义原是高闯王部下的一名小校,不大为人所知。但因他是高夫人的娘家近门侄儿,所以彼此很熟。高迎样死时,一部分部队被打散,这个侄儿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才知道他投降了明朝的官兵,可是也不大出名,没有受到明朝的重用。不想后来投降了清朝,久之竟升成总兵官,如今是辰常道的总兵官。因为他是高夫人的侄儿,所以奉了上边的命令,也亲自写了一封劝降信。李来亨早已决心殉国,所以接到这些信后,马上撕得粉碎,投到地上。他不愿见那些使者,下令斩首,以绝敌人招降之心。可是命令刚刚出口,便被旁边一个亲信总兵阻止。那人在他耳旁小声嘀咕几句,他当时心中一震,随即吩咐亲将说:
“你们叫使者暂且回去,就说李国公爷要同众将商议,明天再来讨取回音。”
清朝使者走后,李来亨便召集众将会商。当时在九莲坪的总兵还有十几个,有的总兵手下已经没有兵,只是保留着职衔,但他们都是多年同他在一起,立过战功。还有几个是李过、高一功的旧部,对他说来算是前辈了。至于副将、参将,那就很多了;还有些文职人员,地位很高的,如今也都住在九莲坪寨中。开会之前,下边就在纷纷议论,心不再像往日那么齐了。特别是因为近来得到消息,说是王光兴兄弟投降了,谭家兄弟互相残杀,也投降了。甚至李自成的旧部,凡不在茅庐山的几乎都投降了。譬如党守素、塌天保,就投降了。这些人的投降对九莲坪的将领们有很深的影响。不少人本来就同党守素、塌天保等蛛丝牵连,不是这样的关系就是那样的关系。所以会议开始后,起初许多人默默地不做声,互相观望,后来就有人不再沉默,也不再害怕李来亨了。一个总兵说道:
“如今永历皇帝已经死了五年,我们为谁守土呢?名不正言不顺。全中国都被满清占了,我们这一点点地方,如何能对抗满清?今日再守下去,大家死到一起且不说,没有正当的名义了。明朝连一个最后姓朱的宗室都没有了,我们为谁守土呢?”
这话说出以后,许多人纷纷点头,都说是如今死也没有意思了,不如就投降吧。李来亨非常愤怒,将案子一拍,突然站了起来,一手按着剑柄,说道:
“决不能投降胡人。谁要投降胡人,他自己投降,我李国公是铁打的汉子,惟有以死殉国。你们谁愿投降,请你们自便。”
主张投降的人,见他杀气腾腾,不好再说话,但眼中都露出不服气的神色。那个先前劝他不要杀使者的亲信总兵又赶紧站起来说:
“投降不投降,这不是件小事。我看最好请各位都想一想,私下议论议论,然后再开会。现在先散了吧。”
有人说:“用不着散,如今就商量下去。怕死的去投降,老子决不投降。”
马上又有人不服气地回答:“投降的不一定怕死,大丈夫要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日为谁守土?谁能说得出?”
李来亨把案子一拍,说:“为中国人守土,为我们良民守土,为我们大顺朝死去的先皇帝和文臣武将们守土,也为永历皇帝守土。永历皇帝虽然殉国了,可是我们大明的正气不能消灭。”
“这不是识时务的说法。如果胡人不该坐中国的江山,它就不会占领全国。这是天意,说不定它是受命于天,该它管辖中国。”
支持李来亨的人骂起来:“你胡说!我们决不做软骨头的人,宁死死得铁骨铮铮。”
于是双方都动起火来,怒目相视。有人忍不住用手去抓剑柄,看起来马上就会发生火并。李来亨立刻使眼色,他的亲将把一部分亲兵叫到院中。那些主张投降的人,一看这种情况,也拔出剑来,有人便也出去唤亲兵。正闹得不可收拾时,忽然有人跑进来禀报:
“太后下山来了,立即就到。”
一听这话,大家都安静下来。已经握剑在手的人,把剑插回鞘内。去呼喊亲兵的人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想火并的事了。大家默默地等候高夫人来到。李来亨也后悔自己刚才的处理有些鲁莽,于是向大家说道:
“随我迎接太后大驾。”
他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将领也都跟着他向外走去,迎接高夫人。
高夫人已经料到九莲坪众将会议可能要出事情。她明白如今因为粮食断绝,大敌压境,人人都看到不能取胜,也不能突围出去,军心已渐渐有些不稳。真遇敌人诱降,必有一些人愿意投降。而敌人似乎也看准了这个时机,所以按兵不动,派人招降,如其不降,便要进兵。茅庐山是战是降,就决定在这几天以内了。所以她不顾年老,赶快乘着兜子下山。
还没有来到九莲坪,就遇见从九莲坪往山上去的人向她禀报,说是果然有一批将领愿意投降,如今双方争执不决。进人九莲坪寨内以后,又接到禀报,说是情况紧急,国公爷大怒,准备用武力压服那些要投降的人,可是那些人也不服气。她听后大惊失色,就催抬兜子的亲兵,赶快奔赴会议的地方,同时命人传报李来亨和众将领,说她来了。她明白只要大家听说她来到,一场厮杀的大祸就会暂时停歇。
果然,当她来到原来慈庆宫宫门外不远的地方时,李来亨已率领一大群将领和文臣出来迎接,肃然站成两行,向她躬身插手。她的心放下了:来得恰是时候啊!
进人慈庆宫正殿,也就是大家议事的地方后,她面向南坐在中间,将领们跪下去向她请安。她说:“如今不是讲礼节的时候,你们起来吧,各就原位坐下,我们谈大事要紧。”等到众文武就座以后,高夫人没有向李来亨问话,却转向一位年纪较大、地位较高的文官问道:
“王监军,刚才会商情况如何?”
王监军把经过情形简单地说一遍后,高夫人冷静地点点头,说道:
“有人觉得应该死战到底,有人觉得应该投降,谁是谁非,我现在且不去说。我今日下山来,只是为了替你们大家拿定主意,不是为了责备谁,更不主张处分谁。请你们各位都放心,平心静气地把降不降的事谈个清楚。我已经老了,与往年不一样,可是我为大家操心的一片心什么时候都没有变。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有两次大关头。第一次生死关头是要不要取消大顺国号,奉南明为主,共同跟胡人作战。如今是第二次关头,就是说要不要投降,保全我们两三万人的性命。我说出主意来,你们愿意听从也好,不听从也好。”
大家都恭敬地站起来,躬身说道:“请太后吩咐。”
高夫人说:“坐下吧。”回头望望侍立一边的慧英,又说:“你也坐下吧。你既是忠王妃,也是我们先朝剩下的独独的一员女将。坐下吧。”慧英也坐了下去。
高夫人接着说道:“如今我看多数人都不愿意投降胡人,这是很有骨头的人,很有血气的人,我对他们的心情最了解。刚才他们咬牙切齿,几乎动起武来,这是很自然的,我明白。我想各位愿意投降的将领也一定明白,不要记着这一时的翻脸,要想到我们多少年来在一起共患难共苦乐,多少人在我们周围死去了。想着这一点,你们愿意投降的各位将领就不会恨他们了。”
许多人听了点头,有人感动得噙着眼泪,有人低下头去。高夫人继续说下去:
“如今有人愿意出去投降,我也绝不责备。情况不一样了,永历皇帝死了,全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姓朱的称王称帝了,到处都已被胡人占领,只剩我们这弹丸之地,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还在宁死不屈,为中国保存这一片干净土地。所以我不责备那些想投降的人。因为即使不投降,留在这里对我们茅庐山的存亡也没有大的帮助。我不能忘记二十多年来你们也流过血,出过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又没有一个明朝的皇上,要保谁呢?所以纵然我自己不投降,我对愿意投降的也不深加责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好合好散,只要你们投降之后,不要再领着敌人杀回来,就算你们对得起我,对得起先皇帝,对得起我们大顺军中上千上万死去的将领和文臣。”
说到这里,她自己忍不住哽咽起来,热泪籁籁地滚落脸颊。不管是心中愿意投降的,还是反对投降的,也都滚出了眼泪。她当即吩咐李来亨派人出寨,通知清兵主帅,要他们明日一早派人前来,并说要派两个人来,其中一个是她的侄儿高守义,随带的清兵不能超过二十人。李来亨赶快吩咐中军,命人出寨。高夫人又向众人说道:
“不管我们有几个将领愿意出降,在出降之前,你们还是明朝的将领。如何出降,由我来安排,你们不用操心。现在你们各人要认真防守九莲坪大寨,千万小心,不要让胡人趁这时候突然劫营,使我们吃了大亏。我并不怕死,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我想许多将领、许多弟兄都有同心。如果大家怕死,不会支持到今日。可是我们不能在最后的关头疏忽大意。只要我们小心,纵然战死,也会使敌人比我们死伤更多。如果我们疏忽大意,被胡人劫了营,那就太不划算了。所以你们没有出降之前,一切令行禁止都要听从国公爷的将令,不得有误。现在你们早点休息去吧。有的愿意同我私下谈谈,可以随时前来找我。”
众将领留恋不走。纵然是愿意投降的将领也留恋着不肯离开她。许多人感动得呜咽起来,有些人不住地擦鼻涕,抹眼泪。高夫人又说道:
“我很明白你们的心情。纵然是主张出去投降的人,对我这个老婆婆也是多年共患难、有恩情的,你们出去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啊。各人都请回去吧。”
大家肃然退出。高夫人又望着李来亨说:
“你吩咐中军,明日准备酒菜,后日中午大摆筵席,我今明两天就坐镇九莲坪,帮你主持大计。”
李来亨劝她:“请太后回去吧。万一清兵来攻,我们又要同胡人作战,又要保太后的驾,反而分心。”
有些没有退走的将领也劝高夫人回到山上去。高夫人说:“据我意料,三天之内,胡人绝不来攻,他要等待大家投降,他知道贸然来攻会血流成河,尸骨如山。”
一个将领说道:“打仗的事情很难说,胡人连番胜利,夺取了许多山寨。如今他们知道我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军心也开始散了。万一来攻,太后何必在此地受惊呢?”
高夫人微微一笑,说:“你追随我多年,把我看成了什么样人?倘若今天明天胡兵来攻,我要亲自上寨,为你们擂鼓督战,决不后退一步!不要再说多余的话了。”
李来亨问道:“忠婶娘也留在这里吗?”
慧英说:“我当然留下。”
高夫人说:“你忠婶娘多年同我生死不离,我留在这里,她怎能不留呢?你下去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休息休息了。”
下午,去清营送书子的小校已经回来,说在那里等候好久,胡人将领向上禀报后,经过层层转禀,才有了回信,说是决定明日上午巳时以前派人来劝降,已经知道其中一个是高守义,另一个是谁还不清楚。听到这消息后,高夫人重新把一些重要将领叫到一起,将明日满洲派使者来的事告诉大家后,说道:
“究竟哪些人已经决定投降,不妨都说明白,有的还没有拿定主意的,也要在今天夜间拿定主意。我想我要给来人提出三个条款。第一,投降的人,不管地位高低,不许杀戮;第二,随身带的财物,不许没收抢走;第三,带出去的一家老小,一律保护。倘若胡兵不能照此三条来办,我们就要同他们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任何人都不要再说出降的话。”
大家佩服高夫人想得周到。高夫人又转向李来亨说:“你今年三十多岁了。有些话我现在不能不说清楚。你也知道,老将领们也都知道,你不是我们李家的骨血啊!你五岁的时候,你亲生父亲起义,不久就死了,留下你母亲守寡。后来我们把你收养下来,我们从来不说你是螟岭之子,虽然人们都知道,但我不许在军中随便说这件事。自从先皇帝死后,我们转战湖南、广西,来到这里。知道你亲生母亲在家乡受苦,才设法把她接到这里来。她是我的娘家侄女,如今也差不多六十岁的人了。我不忍见她同我们一起死在茅庐山上。她不是随着高闯王和李闯王起义的人,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平时也不过问军国大事;她不应该死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叫高守义来呢,是想着他毕竟是我们高家的人,是高闯王的侄孙,是我娘家的侄儿。我想把你母亲托付给他,看他能不能保全你母亲的性命,将她一直养到老死。如果他说不能,也就罢了。”
听到这里,李来亨跪下去,痛哭不止,随后说道:“既然我亲生母亲可以出去逃生,能不能让我的养身母亲也一起出去呢?尽管她跟着我爸爸起义,但是她没有管过事情,身体常常多病,如果我亲生母亲出去平安不死,她留在这里白白地死去,孙子心中如何能忍?”
高夫人揩了揩眼泪说:“你亲生母亲不是闯字旗下的人,也没有受过明朝的封赏,她可以出去,心安理得地终她的余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你养身母亲的情况就不同了。她是先皇帝的亲侄儿媳妇。先皇帝死后,你爸爸原来准备继承皇位,虽然没有登极,可是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要你爸爸一登极,她就是皇后了。所以尽管没有登极,别人还是管她称‘娘娘’。你爸爸又受了明朝侯爵的封,她是明朝的一品夫人。你想想,她如何肯出去投降胡人呢?再说,你爸爸在先皇帝死后就过继给我,你妈妈就是我的儿媳妇了,尽管我们年纪相仿,可毕竟是婆媳之亲,哪有好媳妇看着婆婆为国捐躯,她自己逃生的道理呢?还有,尽管她是你的养母,可是你五岁就来到她的身边,她自己因为身体多病,不曾生儿养女,把你看得比亲儿子还要亲,如今她怎么能在危难时候离开你,独独活下去呢?这事情你体要再想。”
许多将领又跪下去说:“太后可以出去。倘若胡人不能保太后平安,我们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谁要投降,我们立刻杀了谁。”
高夫人摆摆手,说:“听我的话。目前这危急时刻,我决不能走;走了,胡人也绝不会让我活下去。从明朝崇祯年间开始,大家都说我多么懂得打仗,多么有办法。如今他清朝皇帝又怎肯对我放心呢?他怕我活在人世,大顺的旧部还会暗中找我,他们的日子就会不得安宁,所以他们是不会放过我的。我自己也不会偷生人世,对不起先皇帝,对不起大顺朝的阵亡将士,也对不起明朝的隆武和永历两位皇上。你们不要糊涂了,下去安排去吧。什么人愿意走,该带什么东西,如何把眷属带出去,这都得安排一下。出去吧,让我清静一阵。”
过了一阵,李来亨带着一群年老的将领,又来恳求高夫人答应出去。他们说,一定要同胡人讲好,不准暗害高夫人,要不然就一个也不投降,同胡人血战到底。高夫人又一次拒绝他们,并且责备他们不该作此胡想。
他们出来后,一个李来亨最亲信的大将偷偷地向他问道:“国公爷,难道就没有办法救我们太后了吗?”
李来亨凑近他耳朵说:“一年前我就知道会有今日,已经做了安排,但今天还不是说的时候。这事我从来不许泄露出去,连太后左右的人全都不知道。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会用那个办法救太后出去,叫她安享余年。”
这位心腹大将悄悄问道:“国公爷用的是什么计策?”
李来亨看他一眼:“此事绝密,你不要问吧。”
这天午夜时候,李来亨听说高夫人还没有睡,怕她年纪大,过于疲倦,就来到高夫人住所劝她安歇。当他进去时,高夫人同慧英正相对坐在灯下,神色怆然,默默无语。看见他进来,也没有理会,他也不敢张口说话。他只是在灯下发现高夫人突然衰老了,衰老得出人意料,脸上充满着极度的疲惫和痛苦之色。在他的记忆中,像这样的情形曾经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十八九年前,高夫人同他爸爸李过、舅爷高一功率领人马到了松滋一带,忽然得到禀报,说先皇帝在九宫山下被害。全军大哭。那时候他看见高夫人突然问老了,虽然不过四十岁年纪,可是就像五十岁的样子,那么忧伤,几乎不能支持。第二次是从广西来兴山的路上,遇着孙可望的伏兵,混战起来,打了几天,高一功阵亡了,原来带着他爸爸李过的棺材,也失落了。突围出来后,高夫人看到身边许多将领都没有了,老弟兄剩下很少几个,还大多带着伤,流着血,她又哭了。如今是第三次,李来亨又看见她突然老了,变化非常厉害。白天当她来到九莲坪时还没有这么老,而现在忽然老了,头发好像也白得多了。他心中像刀剜一般刺痛,小声说道:
“太后,夜已经深了,你同忠婶娘休息去吧,明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太后主持呢。”
高夫人说:“你来了很好,我正有话要对你说。”
李来亨说:“请奶奶吩咐。”
高夫人说:“今日幸而我及时下山,来到九莲坪,避免了一场大祸。你自己当家做主,已有七八年了,可是在紧急时候还是不能考虑周到。今日众将会议,商讨大计,有人打算出降,你就忍耐不住,想动武。你没有想到,这恰好合乎胡人的心愿,他们正巴不得我们自家窝里先杀起来。何况,如今大兵压境,内无粮草,军心不可能还像以往一样。倒不如愿走的就让他们走吧,留下的能够一心一意同胡人打仗,如果硬把愿降的留下,等到胡人攻寨时,他们竖起白旗,整个寨子就没法守了。这不是动武的时候。好合好散,不看今日,多看昨日,以往二十来年,这些人都在闯字大旗下边,出生人死,立过功劳,纵然没有立过功,也吃了不少苦。今日就让他们走吧。还有那些妇女老弱,留下白白地死在九莲坪寨中,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何必呢?让他们都走吧。你今日心也太窄了,几乎出了大乱子。”
李来亨说:“奶奶说得很是。孙子今日一时忍耐不住,几乎互相残杀。”
高夫人说:“你知道就是了。你走吧,我同你忠婶娘也要赶快休息,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上午巳时不到,清方的劝降使者果然来了。一个是高夫人的本家侄儿高守义,现任辰常道总兵,这次也是前来围攻茅庐山的一个重要将领;另一个是李国英手下的文官,候补道衔,姓陈。他们只带了二十名亲随。
当他们进人九莲坪寨中时,从寨门到寨内站了很多兵将,十分威武。李来亨坐在他的国公座上,没有出来迎接,由他的中军总兵带着使者进去见他。这使两名使者心中略为感到屈辱,觉得自己是堂堂大清朝的官员,而李来亨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居然还这样傲慢。可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施和之后,李来亨让他们坐下,说道:
“今日我李某困在九莲坪一带,只能同胡人决一死战。我自己决不投降,你们二位不必开口。我部下有愿意出降的,我不阻止。至于有多少人愿意出降,什么时候出寨到你们胡兵营中,以后应该怎么办,我手下人会同你们详谈,订出妥当办法。我的事忙,恕不相陪了。”
他拱拱手,站起来走了出去。随即有一位武将将两位使者带到别处,同李来亨指定的将军谈判。原来他们以为整个九莲坪的人马都会出降,没有想到愿意投降的人并不很多,都是一些不怎么能够打仗的,或手下已经没有什么兵的将领。不过这也很好,既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出降,就可以减少九莲坪守寨的力量,也可以奏报朝廷。对于李来亨这边所提出的条件,使者都答应了,即:不许杀戮投降的人;不许劫掠他们随身带走的财物;不许欺侮妇女。他们认为这都很容易办到。只是他们还不能最后做主,还需要回去禀报上边,才能算是定局。现在他们初步商定,出降的人于明日下午申时正出去,前边有一人手执小白旗。清军方面派人在路上照料。
商定之后,他们又一起来见李来亨。李来亨问道:“都谈妥了吗?”
手下将领说:“启禀国公爷,一切都谈妥了。”
高守义接着说:“所提各款,都容易办到。只是我们不能最后做主,需要回去禀明主帅,黄昏以前再派人来传话。还有令堂大人,原是我的堂姐,她老人家出去之后,我一定尽心照料,活着养老,死后送终,请你放心。”
李来亨到这时候才掩饰不住他的感情,拱手说:“拜托了,拜托了,她是我的亲生母亲。她没有在闯字旗下呆过,只是近几年我才从家乡把她接来此地。她从来不问军国大事,只会做一个慈母,如今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好,倘若你念在至亲分上,代我养老送终,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忘了你的好心。”说罢又作了一揖,再说了一遍“拜托,拜托!”
高守义又说道:“请你放心。还有贞义夫人,我的姑母,如今也在这里,可否容许我拜见拜见?”
李来亨说:“她住在山上,不在九莲坪寨中,恐怕不能相见了。”
高守义说:“倘若她肯出去,我可以担保,决不使她受害,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来亨说:“她万万不肯出降,这话你就不必提了。”
高守义说:“她老人家倘若愿意出去,可以不算是出降,只算是我请求清兵主帅迎接她到我的营中,由我养老送终,这样难道不行么?”
李来亨说:“当日在高闯王旗下时,你大概也听说过我们太后的立身行事。如今她绝不会落一个贪生怕死的名,让自己在胡兵营中养老。你这番好意,我看见她时向她禀报,你就不必再提了。”
中午,他们没有留劝降的使者吃饭,就让他们走了。黄昏之前,从清营中果然来了一名军官,说所提的各项条款,清兵主帅完全允准。出降的人可按既定的时间,前往清营。
第二天中午,在李来亨的老营中摆了许多筵席,大小将领和所有的文臣都被请来赴宴。高夫人和慧英坐在上席,大家恭恭敬敬地向高夫人行了礼。然后李来亨站起来说道:
“我们今日之宴,虽然没有多的菜,肉是杀的两匹马,酒也不多,但这是我们在一起举行的最后一次酒宴。吃过这一顿后,该走的就要走了,留下的一心一意固守九莲坪,同敌人血战到底。不管走或不走的,我们都是亲人,不要以仇人的眼光相看。今日我奉太后之命准备酒宴,现在就请太后训话。”
人们都站了起来,肃立无声。高夫人望望大家,慢慢说道:
“往年酒宴,都是在胜利的时候,庆祝大捷。今日这样的酒宴,我起义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碰见。可是我心中并不难过。自从跟随先皇帝起义,我随时都准备死在沙场上,死在敌人手中,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今日我们还有两三万人马,还可以厮杀些日子。纵然死在茅庐山上,敌人会死得比我们更多。凡是留下的将领,我们还有见面的日子,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对于要走的将领们,我想嘱咐几句话。现在你们离开我,出去投降,我不责备你们。但愿你们出去之后,不要做胡人的官,更不要做胡人的鹰犬,回过头来杀自己的兄弟。你们倘若能够早早地回到各自的家乡,做一个安分的老百姓,平安无事地过完这一生,这就是我的心愿。回到家乡,你们可以拿出一些银子周济同村的穷人,做一些好事。好在你们起义之后,都没有在家乡做过坏事,一直跟着闯王打仗,在家乡无冤无仇,回去以后稍微做点好事,就容易同左邻右舍处得很好。我说的是几句实实在在的话,你们要好好记在心上。今日下午你们就要出去了,以后我们永远不再见面了,我会时时想着你们,直到我战死。你们看来也不会忘记我,不会忘记我们茅庐山这一带的土地、百姓和往日的弟兄。”
说到这里,她自己禁不住落下泪来,全场不由得一片号啕,连李来亨也哭了。虽然酒宴继续进行,可是不断地有低声抽泣之声。席面上笼罩着悲壮的气氛。
酒宴之后,出降的人准备动身了。高夫人回到九莲坪的临时住所中。许多要出降的人前来向她辞行。她没有说什么话。那些跪在地下的人又一次痛哭起来,其中有些人表示坚决不再走了。最后是李来亨的亲生母亲前来辞行。高夫人这时忍不住呜咽起来。李来亨的生母也痛哭起来。她舍不得高夫人,也舍不得李来亨。可是既已决定送她出寨,她只得哭着上了兜子。
这一天的事情过去了。高夫人将李来亨叫到面前,问道:“这些人出去后,看来胡兵马上就要进攻了,你打算如何对敌?”
李来亨说:“请奶奶放心,这九莲坪要守到最后一个人。”
高夫人说:“也不要想得太容易,要随时想着困难,想着意外的变故。你可以在九莲坪留下一些军粮。还有些军粮,一时用不上,从现在起就派人往山上运去。茅庐山也不能久守,我们能守多久就守多久,守一日就要杀死许多敌人。你准备搬运粮食吧,我同你忠婶娘回山上去了。”
李来亨说:“孙子遵命。”
高夫人最后又说了一句:“我不打算再下山了。我要让敌人知道:攻上茅庐山是多么不容易!”
清兵知道明军还有一些粮食,士气也没有完全衰败,进攻九莲坪,必然要遇到拚命抵抗,所以他们没有马上进攻。又过了几天,到了八月中旬,估计明军的粮食差不多吃完了,才开始大举进攻。
九莲坪前边面对清兵主攻的道路,有一道关口,地势较高,明军在那里修有炮台、箭楼,挖了壕沟,设置了鹿角。清军攻占这个关口,费了很大力气。双方都使用了炮火,大炮的声音震动了大地,在群山中发出回声。可是清军的大炮多,人也吃得饱,又是步步为营,士气很高,所以两三天后差不多把李来亨的大炮、炮台都击毁了。
在炮战的暂时间歇中,夹着白刃交锋。清军仗着人多,向关口蜂拥而来。有两次当清兵攻到几十步以内的时候,明军的大炮突然又响起来,清军大批倒下。可是明军的火药渐渐少了,大炮也终于完全被炸毁。于是白刃战代替了炮战。
李来亨的将士们都处于半饥饿状态。九莲坪中所有的马匹、耕牛、驴子都杀了,粮食也已吃完。尽管如此,他们的士气并不低落。每个人如今并不是为着夺取胜利而战,而只是抱着死一个人要换上十几个人的念头,拼死决战。他们互相鼓舞,战斗力始终很强。清兵几次进攻关口,他们都凭借着箭楼猛烈地射箭,妇女儿童也在一旁投掷石块。清兵尽管人多,还是一批一批地在鹿角和壕沟前面死伤,退了下去。这样,又经过整整一天的苦战,清兵才终于将鹿角烧毁,将壕沟填平,大队人马冲上了高坡。就在坡上,展开了白刃交锋,双方面死伤都很惨重。死尸和重伤的将士在高坡前面堆积起来,清兵就踏着死尸和半死的人继续进攻,守关的弟兄也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