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火红年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把嫂子摆弄的这么乖的?我要是有你这两下子,也不至于闹出那么大一场乱子来了。”
“那是你没出息!”胥爸爸突然啐了儿子一口,“你知道什么叫好汉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吗?看看人家小小,那天到咱家,说话多带劲?再看看你,妈的,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吓得拉拉尿了吧?”
“您好?还不是和我一样,结结巴巴的?”
“你说嘛?”
“没事,没事。”
于是,于芳几个为之莞尔。
在天(津)一直呆到十月底,卢利等人又得回唐山了,于芳带着吴婷和赵敏一起到火车站送行,“回吧,天冷了,外面风大。”
“小小,到那好好给人家干,你现在也算头了。啊?”
“没说的,舅妈。”
“还有,小小,现在不是有好多知青都回城了吗?你看看,能不能早点回来?别那么傻实在?早点回来,咱们娘俩,带着你妹妹,好好过ri子。在天(津)怎么不比在唐山强?”
卢利不想舅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迟疑了一下,“那……好吧,舅妈,不过这件事,最多两三年,可能国家就都给解决了。到时候我回来,伺候您。”
于芳点点头,抹了下眼泪,“快到点了,进去吧。”
*****************************************************
路上无话,回到了唐山,市区还是一片废墟,但商家林的情况则要好一点,这里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百姓和知青,房舍也全部坍塌了,清理起来难度太大,经过商议,干脆舍弃了原有的村址,改为向西迁移,同时把同样毁坏严重的东安格庄村向东迁移,两个村子合为一处,以安格庄为新名,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村。
村子里已经建起了少量的房舍,人多粥少,房子不够分,只好把认识不认识的人挤到一间屋中,左右只有这一个冬天,等熬过去了,明年国家就会安排建设更多的房子,“……知青这边,小卢啊,还是得你领导起来,为了个什么呢?你是党员,而且是村里的干部,对不对?”
新的生产队长姓褚,是原东安格庄人,长了一双大豹子眼,脸颊上的肉很丰厚,向下微微耷拉着,“我听支书说起过你,能力强、年纪轻,要多多挑担子啊。”
“没……说的。”卢利这样说道:“我回来之后,看了看咱们两个村的这个,招工的事,还有推荐上大学的名单……”
“这个事情啊,我想还是得等一等,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这遭了这么大的灾,明年建设也得有人干不是?人要是都走了,谁来干?而且,现在的这些知识青年啊,一听说能上大学,就不管出身怎么样都要上?闹得人心惶惶,这怎么行呢?国家有政策是不是?所有上大学的人,首先要出身好,然后才能说什么劳动表现嘛!刘书记,您说呢?”
刘书记是原东安格庄的副书记,正书记给砸死了,等到两村合并,他还是做他的副职,闻言点点头,“我同意老褚的话,这个事,还是不要对外宣扬的好。真是有那工作表现好,群众基础优秀,而且出身也好的,我们还可以等到了ri子,再单独向他通知嘛!至于招工的事情,国家也是有政策的嘛。书记,您看呢?”
“我也同意。”
卢利一愣,他不想商抗ri想都不想就同意了对方的话,这不大像他的为人啊?眼下情况又势必不能多说,谈了一会儿工作,各自散去。
卢利回到家中,和胥云剑几个吃了口饭,把晚饭整理一下,提着出了门,直奔商抗ri家。老人现在独自居住一间尚未完工的房子,每天晚饭都是由他给送来,进门一看,老人正枯坐在炕上吸烟,自从灾变之后,他的烟瘾是越来越大了,“叔,吃饭了。”
“哎。”商抗ri把旱烟扔掉,坐在了炕边上,等卢利取来矮几,开始用饭,“叔,您吃,我和您说点事。”
“你说,你说。”
“就是关于知青选调和上大学的事情,您看,是不是和刘书记、褚队长再开个会,商量商量?而且现在过了三年不招工的政策期,知青很多都有回城上班的想法,要是公社这边强力压制,我怕不太好啊?”
三年政策期是指在1972年以后做出的一个政策调整,简单的解释,就是73——75年的三年中,所有应届毕业生,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的以外,一概下乡!1974年一年,全国招工只有28万人,名额的锐减,使青年为留城想出了各种办法,矛盾非常突出。
他接着说道:“76年虽然招了,但咱们唐山很多都是就近,大家心里很有怨气……”
商抗ri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什么叫有怨气?小卢,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上一年化肥厂招工,不是也调走了15个人吗?这样他们还不满意?”
“是,但那些都是外市人,很多甚至是上(海)、杭州来的,他们还是想回自己所在城市啊?”
“小卢,你怎么回事?今天怎么了?都回去,这里的事情怎么办?啊?”
自从到商家林以来,商抗ri还是第一次和卢利发火,一顿咆哮之后,两个人都楞了,商抗ri觉得有些后悔,不管怎么说,卢利为人又孝顺又听话,和他发哪门子的火?“小卢,叔不是怪你,你是什么人叔心里最清楚,可是……你看看咱商家林,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了!这叫什么事?叔一辈子规规矩矩、清清白白,落个什么啦?”
“叔,您别生气,我没有旁的意思,我只是……”
“小卢,叔不是怪你,叔只是委屈啊!”商抗ri低低的声音,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叔只是委屈啊!”
卢利无能解劝,只得陪着叹了几声,“小卢啊,事情呢,得慢慢来,你也别着急,对不对?老刘刚才说的话,我看挺对的,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招工,不是都有国家政策吗?咱们就按着政策办,就不怕出错。”
卢利心中大感失望,商抗ri再不是以前那个憨厚、淳朴的老人了!按政策办?真按着办也就罢了,偏偏啊,这里面猫腻太多太多了!丰(南)县就是因为办理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为此逼死了人,难道他不知道吗?
说起知青招工的问题,真可以算是中国ri后‘走后门’歪风的发轫!各地乱象极多,这里试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没有计划,有时候一年多次招工,弄得人心浮动,又影响生产,又造成知青的心理波动;第二则是地方主义严重,大多数都是招本市、本省知青,外省几乎不予考虑;第三是刮起一阵任意顶替风,不管是否沾边,一律占据顶替名额,一开始还是儿子、女儿,后来发展成老婆、小舅子、小姨子一概顶替,占据了宝贵的名额。
第四则是审查过于严厉,某省招工,按照征兵的要求,开出了多达十四条的条件,从出身、表现、社会关系到身高、体重;被戏称为抽骨干、拔尖子、优中选优。除了这些之外,对女xing还要进行妇科体检,苛刻到了极点,在当地,造成了一名女知青不甘受辱,卧轨自杀的惨剧,震动一时。
第五就是xing别歧视,有的地方招工,只要男知青,女知青一概不要!最后造成的恶劣影响除了耽误生产,还使大龄女知青的婚姻成为问题。
有了这么多的状况,造成知青回城的途径虽然说起来不少,但具体办理,往往成为老大难,更讨厌的是则成为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一项门路。
和商抗ri谈了一场没结果,卢利失望极了!举步走出房间,看着寒冷夜空下的漫天星斗,暗暗太息一声,在心里用屈原的名句勉力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卢利,别着急,总会有光明到来的那一天的!”
********************************************************
写在第一卷结尾的话。
《火红年代》第一卷上传结束了,很多读者看出来了,第一卷的内容正如‘量子闪电’所说的那样,主题并不明朗,实际上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
在文中留言的时候提及过一次,关于《清山变》之后的三部作品,这是其中之一。在我的最初打算中,《火红年代》还是走的穿越重生的标准路数,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现我对这样的设定越来越失去兴趣——卢利不会进入官场,而是走上个体户的道路,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练摊大军中的一员——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采用了旧有的设定,一个穿越者到了卢利所在的时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想发财简直是太简单了!
打个不很恰当的譬喻,这就如同一个人开着核动力航空母舰去到唐朝,然后横扫一切全无敌:灭匈奴、服四方、征棒子、屠倭人。火箭、导弹满天飞,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全世界就可以全部被一个人搞定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建设一个大大的**……
这种写法或者很过瘾,但在我看来,却缺少了一种奋斗的激情和乐趣。我始终认为,读者对于作品的喜爱和故事的欣赏,更多的是出于那种为了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只是瓜熟蒂落的完满收场而已。于是,便把原本开篇的内容加以修改,且挪到了第二卷以及以后去了。
文字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个人的习惯是在每一卷结束之后、上传之前的时间里,每天找出一点时间来细细的欣赏和浏览(关于一部作品的欣赏,是另外一个话题,有时间再在文字中和大家交流吧),更主要的是修改文字中的错别字和一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举例来说,梁昕到商家林插队下乡之后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后期的整理中重新加入进去的。
但即便如此,回头看看上传到网页的文字内容,还是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地震的这一段内容,我查阅了能够找到的很多史料,最后用上的,十中无一,不能不说是让我后悔的。
第一卷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写实风格。当然,囿于笔力有限和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连那段动荡年月的百分之一的风情画也没有描绘出来,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接下来故事的整体风格还是以写实为主,夹杂以些许的yy。不过,在看过第102节开篇段落的内容的朋友,已经可以抓住一些故事的脉络走向了。
最后谈一谈更新:原则上每周二至周六每天两更,周ri、周一每天一更;一直到十一上架之前,都会维持这样的频率。
把嫂子摆弄的这么乖的?我要是有你这两下子,也不至于闹出那么大一场乱子来了。”
“那是你没出息!”胥爸爸突然啐了儿子一口,“你知道什么叫好汉出在嘴上,好马出在腿上吗?看看人家小小,那天到咱家,说话多带劲?再看看你,妈的,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吓得拉拉尿了吧?”
“您好?还不是和我一样,结结巴巴的?”
“你说嘛?”
“没事,没事。”
于是,于芳几个为之莞尔。
在天(津)一直呆到十月底,卢利等人又得回唐山了,于芳带着吴婷和赵敏一起到火车站送行,“回吧,天冷了,外面风大。”
“小小,到那好好给人家干,你现在也算头了。啊?”
“没说的,舅妈。”
“还有,小小,现在不是有好多知青都回城了吗?你看看,能不能早点回来?别那么傻实在?早点回来,咱们娘俩,带着你妹妹,好好过ri子。在天(津)怎么不比在唐山强?”
卢利不想舅妈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迟疑了一下,“那……好吧,舅妈,不过这件事,最多两三年,可能国家就都给解决了。到时候我回来,伺候您。”
于芳点点头,抹了下眼泪,“快到点了,进去吧。”
*****************************************************
路上无话,回到了唐山,市区还是一片废墟,但商家林的情况则要好一点,这里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百姓和知青,房舍也全部坍塌了,清理起来难度太大,经过商议,干脆舍弃了原有的村址,改为向西迁移,同时把同样毁坏严重的东安格庄村向东迁移,两个村子合为一处,以安格庄为新名,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村。
村子里已经建起了少量的房舍,人多粥少,房子不够分,只好把认识不认识的人挤到一间屋中,左右只有这一个冬天,等熬过去了,明年国家就会安排建设更多的房子,“……知青这边,小卢啊,还是得你领导起来,为了个什么呢?你是党员,而且是村里的干部,对不对?”
新的生产队长姓褚,是原东安格庄人,长了一双大豹子眼,脸颊上的肉很丰厚,向下微微耷拉着,“我听支书说起过你,能力强、年纪轻,要多多挑担子啊。”
“没……说的。”卢利这样说道:“我回来之后,看了看咱们两个村的这个,招工的事,还有推荐上大学的名单……”
“这个事情啊,我想还是得等一等,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这遭了这么大的灾,明年建设也得有人干不是?人要是都走了,谁来干?而且,现在的这些知识青年啊,一听说能上大学,就不管出身怎么样都要上?闹得人心惶惶,这怎么行呢?国家有政策是不是?所有上大学的人,首先要出身好,然后才能说什么劳动表现嘛!刘书记,您说呢?”
刘书记是原东安格庄的副书记,正书记给砸死了,等到两村合并,他还是做他的副职,闻言点点头,“我同意老褚的话,这个事,还是不要对外宣扬的好。真是有那工作表现好,群众基础优秀,而且出身也好的,我们还可以等到了ri子,再单独向他通知嘛!至于招工的事情,国家也是有政策的嘛。书记,您看呢?”
“我也同意。”
卢利一愣,他不想商抗ri想都不想就同意了对方的话,这不大像他的为人啊?眼下情况又势必不能多说,谈了一会儿工作,各自散去。
卢利回到家中,和胥云剑几个吃了口饭,把晚饭整理一下,提着出了门,直奔商抗ri家。老人现在独自居住一间尚未完工的房子,每天晚饭都是由他给送来,进门一看,老人正枯坐在炕上吸烟,自从灾变之后,他的烟瘾是越来越大了,“叔,吃饭了。”
“哎。”商抗ri把旱烟扔掉,坐在了炕边上,等卢利取来矮几,开始用饭,“叔,您吃,我和您说点事。”
“你说,你说。”
“就是关于知青选调和上大学的事情,您看,是不是和刘书记、褚队长再开个会,商量商量?而且现在过了三年不招工的政策期,知青很多都有回城上班的想法,要是公社这边强力压制,我怕不太好啊?”
三年政策期是指在1972年以后做出的一个政策调整,简单的解释,就是73——75年的三年中,所有应届毕业生,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的以外,一概下乡!1974年一年,全国招工只有28万人,名额的锐减,使青年为留城想出了各种办法,矛盾非常突出。
他接着说道:“76年虽然招了,但咱们唐山很多都是就近,大家心里很有怨气……”
商抗ri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什么叫有怨气?小卢,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上一年化肥厂招工,不是也调走了15个人吗?这样他们还不满意?”
“是,但那些都是外市人,很多甚至是上(海)、杭州来的,他们还是想回自己所在城市啊?”
“小卢,你怎么回事?今天怎么了?都回去,这里的事情怎么办?啊?”
自从到商家林以来,商抗ri还是第一次和卢利发火,一顿咆哮之后,两个人都楞了,商抗ri觉得有些后悔,不管怎么说,卢利为人又孝顺又听话,和他发哪门子的火?“小卢,叔不是怪你,你是什么人叔心里最清楚,可是……你看看咱商家林,现在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了!这叫什么事?叔一辈子规规矩矩、清清白白,落个什么啦?”
“叔,您别生气,我没有旁的意思,我只是……”
“小卢,叔不是怪你,叔只是委屈啊!”商抗ri低低的声音,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叔只是委屈啊!”
卢利无能解劝,只得陪着叹了几声,“小卢啊,事情呢,得慢慢来,你也别着急,对不对?老刘刚才说的话,我看挺对的,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招工,不是都有国家政策吗?咱们就按着政策办,就不怕出错。”
卢利心中大感失望,商抗ri再不是以前那个憨厚、淳朴的老人了!按政策办?真按着办也就罢了,偏偏啊,这里面猫腻太多太多了!丰(南)县就是因为办理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为此逼死了人,难道他不知道吗?
说起知青招工的问题,真可以算是中国ri后‘走后门’歪风的发轫!各地乱象极多,这里试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没有计划,有时候一年多次招工,弄得人心浮动,又影响生产,又造成知青的心理波动;第二则是地方主义严重,大多数都是招本市、本省知青,外省几乎不予考虑;第三是刮起一阵任意顶替风,不管是否沾边,一律占据顶替名额,一开始还是儿子、女儿,后来发展成老婆、小舅子、小姨子一概顶替,占据了宝贵的名额。
第四则是审查过于严厉,某省招工,按照征兵的要求,开出了多达十四条的条件,从出身、表现、社会关系到身高、体重;被戏称为抽骨干、拔尖子、优中选优。除了这些之外,对女xing还要进行妇科体检,苛刻到了极点,在当地,造成了一名女知青不甘受辱,卧轨自杀的惨剧,震动一时。
第五就是xing别歧视,有的地方招工,只要男知青,女知青一概不要!最后造成的恶劣影响除了耽误生产,还使大龄女知青的婚姻成为问题。
有了这么多的状况,造成知青回城的途径虽然说起来不少,但具体办理,往往成为老大难,更讨厌的是则成为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一项门路。
和商抗ri谈了一场没结果,卢利失望极了!举步走出房间,看着寒冷夜空下的漫天星斗,暗暗太息一声,在心里用屈原的名句勉力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卢利,别着急,总会有光明到来的那一天的!”
********************************************************
写在第一卷结尾的话。
《火红年代》第一卷上传结束了,很多读者看出来了,第一卷的内容正如‘量子闪电’所说的那样,主题并不明朗,实际上这也是我故意安排的。
在文中留言的时候提及过一次,关于《清山变》之后的三部作品,这是其中之一。在我的最初打算中,《火红年代》还是走的穿越重生的标准路数,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现我对这样的设定越来越失去兴趣——卢利不会进入官场,而是走上个体户的道路,成为新中国最早一批练摊大军中的一员——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采用了旧有的设定,一个穿越者到了卢利所在的时代,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1980年,想发财简直是太简单了!
打个不很恰当的譬喻,这就如同一个人开着核动力航空母舰去到唐朝,然后横扫一切全无敌:灭匈奴、服四方、征棒子、屠倭人。火箭、导弹满天飞,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全世界就可以全部被一个人搞定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建设一个大大的**……
这种写法或者很过瘾,但在我看来,却缺少了一种奋斗的激情和乐趣。我始终认为,读者对于作品的喜爱和故事的欣赏,更多的是出于那种为了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只是瓜熟蒂落的完满收场而已。于是,便把原本开篇的内容加以修改,且挪到了第二卷以及以后去了。
文字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个人的习惯是在每一卷结束之后、上传之前的时间里,每天找出一点时间来细细的欣赏和浏览(关于一部作品的欣赏,是另外一个话题,有时间再在文字中和大家交流吧),更主要的是修改文字中的错别字和一些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举例来说,梁昕到商家林插队下乡之后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后期的整理中重新加入进去的。
但即便如此,回头看看上传到网页的文字内容,还是有很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特别是地震的这一段内容,我查阅了能够找到的很多史料,最后用上的,十中无一,不能不说是让我后悔的。
第一卷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写实风格。当然,囿于笔力有限和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连那段动荡年月的百分之一的风情画也没有描绘出来,在这里向大家道歉。
接下来故事的整体风格还是以写实为主,夹杂以些许的yy。不过,在看过第102节开篇段落的内容的朋友,已经可以抓住一些故事的脉络走向了。
最后谈一谈更新:原则上每周二至周六每天两更,周ri、周一每天一更;一直到十一上架之前,都会维持这样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