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智能工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日后,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终于赶到了战区,并且在当日就顺利完成了进攻的一切准备。
而在当日夜晚,巴军立即连夜发起了对印度中路军的总包围和歼灭作战。结果是早已注定的,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巴军方面全部占优。
华夏联邦与巴基斯坦双方,总共计投入了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
至于兵器方面。华夏联邦拥有先进的装甲战兽这种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更有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帮忙。这是印军无法比拟的。
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那些不是很先进的主战坦克,可用来对付印度的步兵师确实绰绰有余,这样一算计下来,就发现巴军已经明显地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印军的惨败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身为军人荣誉感强烈的印军指挥官,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巴军所提出的投降通牒,所以会继续坚持死战。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所直接指挥的两个独立装甲旅被全歼,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看势不妙,选择了违反了上级的命令向巴基斯坦投降,以避免被全数歼灭的这个命运。
眼见大势已去,并且还要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的巴军坦克部队,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在绝望之下,选择了饮弹自尽。
作为军人来说,他的严格地贯彻了其所一直坚持的军人之心,就是这种应该以战死沙场为最终归宿的军人思想作风。
单纯从这一点来分析他的品格,也还算是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那思绪不清的作战指挥方式,害了他麾下的众多将士。
虽然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但作为指挥官,胜利才代表了一切!
这一次,印度在西路战场上一共投入了超过5个步兵师的兵力,还包括额外两个独立装甲旅和两个独立炮兵旅,可如此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在半个月日之内就全部被歼灭。
印度在整个西巴战场上,就几乎损失了10万的士兵,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即便这些部队全都以步兵为主。加上印度士兵的抚恤很低。所以总的损失并非不可承受。对于印度的主力装甲部队来说,巴军本次战役所造成的损失,也并不是非常大。
而全部10万士兵的伤亡,相比于印度总共在克什米尔投入的65万兵力来说,也远远没有到达让印度伤筋动骨的地步。
可是,这样的失败,使得印度在克什米尔的战略态势落入了非常不利的位置。别看西巴战场上的东部会战还未决出胜负,可从克什米尔的地图上,就可看出双方的兵力布置情况,并且将会发现由于东路战场的不顺。使得印军在克什米尔谷地部署的防御力量和战略预备队大部被调往东线。…,
这就是说,目前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内核心腹地,对于巴军已经是全部洞开,宽广的地形特征。将成为敌军大规模的装甲力量驰骋的疆场。
要知道,这里可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重中之重,是战略核心,是不容有失的!
也是印度东路军同印度本土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道路完全暴露在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面前,就等于完全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弱点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马上收缩西巴战场上所有剩余的兵力,然后投入到东部那处狭窄的地形。
在那里,真正能在战场正面展开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整编的步兵师规模。而在那一处,就集结了将近40万兵力的庞大部队,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战力浪费。
许多士兵根本无法与敌人交战,难道让其中大部分人都呆在后面为前线摇旗呐喊吗?
不仅真正起到作用士兵和武器的很少,最多也就能够不断补充前线的损失,可这种保持持续不断地对巴基斯坦防御阵地的冲击的作战方法,就等于是和敌人进行消耗作战。
结果只会是印军的大量部队被巴军的少数人牵制,使得剩余的防线成为巴军眼中的肥肉。
所以印军指挥部打算让进攻西巴的部队全面回师,去救援克什米尔谷地,以防御巴基斯坦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只不过一考虑到印度在西巴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印度人就认为对于突破巴军的防御而言,优势的兵力将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印军总参谋部在得知西巴战场的战斗情况之后,也明白了已经付出重大伤亡的东路军,成功突破了巴军在登东的防线。
在现在这种的情形之下,收缩兵力的这种决定。只会影响到东路军无法对巴军防发起线持续不断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等于让巴军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而再度集结兵力反攻登东的两处战术高地。真要发生这种事,印军的东路军前一段时间所遭受的重大伤亡,就完全没意义了。
这上至指挥官,下至数万印度士兵,甚至就连印度总参谋部,全都是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所以,最终的办法也出来了,印度东路军的总指挥亲自向坐镇大本营的上将陈词,认为西路军失败是指挥官个人无能。
而现在,能够统一整个克什米尔的重任,已经完全落到了东路军的身上,所以东线战场也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分散兵力的。
就着这个问题,印军总参谋部本身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就算某位善于和稀泥的上将,在面对两方无法统一的意见时,还是采取了老方法。
印军总参谋部一方面命令东路军加紧对巴军防线的进攻,要求他们务必要在一周之内攻克登东防区,并且还要抢先进入印度河谷地,然后与巴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展开正面大决战。
至于另外一个要求东路军分兵回师的意见,总参谋部则命令伯尼哈尔地区的印军守卫部队,让他们严防死守自己的阵地,并且还要时时刻刻警惕来自巴基斯坦的进攻。
至于克什米尔谷地留守的4个步兵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则必须要在伯尼哈尔南侧排开阵势,构筑一条完整的防御阵线,要求他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以拦截从所有有可能会通过山口来的巴军部队。
印军高层指挥官的想法都差不多,他们认为巴基斯坦由于国力不足,历来都是在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守势,从来都不敢于向印度发起主动进攻,也无力发起进攻。
即使现在西巴战场上,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战斗结果,可在印军的战略高层的心中,这纯失败仅仅是属将领自身的指挥不当,才让巴军有了可趁之机,并非是巴军的战斗力提升了。
尽管在西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可印军在面对巴军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也在怀疑巴军还有更多的部队会从东线抽出来,然后自伯尼哈尔的道路去包抄印度东路军的后路。
作为大本营的主将,他是绝对不相信巴基斯坦有这么高超的谋略,更没有能够实现这种谋略的军事力量。
历次印巴战争,都以印度的胜利告终,这就让让印度面对巴基斯坦的时候,始终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所以目空一切,看不起巴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一日后,巴基斯坦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终于赶到了战区,并且在当日就顺利完成了进攻的一切准备。
而在当日夜晚,巴军立即连夜发起了对印度中路军的总包围和歼灭作战。结果是早已注定的,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器,巴军方面全部占优。
华夏联邦与巴基斯坦双方,总共计投入了三个机械化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
至于兵器方面。华夏联邦拥有先进的装甲战兽这种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更有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帮忙。这是印军无法比拟的。
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那些不是很先进的主战坦克,可用来对付印度的步兵师确实绰绰有余,这样一算计下来,就发现巴军已经明显地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印军的惨败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身为军人荣誉感强烈的印军指挥官,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接受巴军所提出的投降通牒,所以会继续坚持死战。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所直接指挥的两个独立装甲旅被全歼,以及两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看势不妙,选择了违反了上级的命令向巴基斯坦投降,以避免被全数歼灭的这个命运。
眼见大势已去,并且还要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向自己涌来的巴军坦克部队,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在绝望之下,选择了饮弹自尽。
作为军人来说,他的严格地贯彻了其所一直坚持的军人之心,就是这种应该以战死沙场为最终归宿的军人思想作风。
单纯从这一点来分析他的品格,也还算是一个真正的铁血军人。可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那思绪不清的作战指挥方式,害了他麾下的众多将士。
虽然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无疑是每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但作为指挥官,胜利才代表了一切!
这一次,印度在西路战场上一共投入了超过5个步兵师的兵力,还包括额外两个独立装甲旅和两个独立炮兵旅,可如此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在半个月日之内就全部被歼灭。
印度在整个西巴战场上,就几乎损失了10万的士兵,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
即便这些部队全都以步兵为主。加上印度士兵的抚恤很低。所以总的损失并非不可承受。对于印度的主力装甲部队来说,巴军本次战役所造成的损失,也并不是非常大。
而全部10万士兵的伤亡,相比于印度总共在克什米尔投入的65万兵力来说,也远远没有到达让印度伤筋动骨的地步。
可是,这样的失败,使得印度在克什米尔的战略态势落入了非常不利的位置。别看西巴战场上的东部会战还未决出胜负,可从克什米尔的地图上,就可看出双方的兵力布置情况,并且将会发现由于东路战场的不顺。使得印军在克什米尔谷地部署的防御力量和战略预备队大部被调往东线。…,
这就是说,目前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内核心腹地,对于巴军已经是全部洞开,宽广的地形特征。将成为敌军大规模的装甲力量驰骋的疆场。
要知道,这里可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重中之重,是战略核心,是不容有失的!
也是印度东路军同印度本土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如果这条道路完全暴露在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面前,就等于完全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弱点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马上收缩西巴战场上所有剩余的兵力,然后投入到东部那处狭窄的地形。
在那里,真正能在战场正面展开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整编的步兵师规模。而在那一处,就集结了将近40万兵力的庞大部队,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战力浪费。
许多士兵根本无法与敌人交战,难道让其中大部分人都呆在后面为前线摇旗呐喊吗?
不仅真正起到作用士兵和武器的很少,最多也就能够不断补充前线的损失,可这种保持持续不断地对巴基斯坦防御阵地的冲击的作战方法,就等于是和敌人进行消耗作战。
结果只会是印军的大量部队被巴军的少数人牵制,使得剩余的防线成为巴军眼中的肥肉。
所以印军指挥部打算让进攻西巴的部队全面回师,去救援克什米尔谷地,以防御巴基斯坦有可能发动的进攻。
只不过一考虑到印度在西巴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印度人就认为对于突破巴军的防御而言,优势的兵力将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印军总参谋部在得知西巴战场的战斗情况之后,也明白了已经付出重大伤亡的东路军,成功突破了巴军在登东的防线。
在现在这种的情形之下,收缩兵力的这种决定。只会影响到东路军无法对巴军防发起线持续不断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等于让巴军有了可以喘息的机会。而再度集结兵力反攻登东的两处战术高地。真要发生这种事,印军的东路军前一段时间所遭受的重大伤亡,就完全没意义了。
这上至指挥官,下至数万印度士兵,甚至就连印度总参谋部,全都是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所以,最终的办法也出来了,印度东路军的总指挥亲自向坐镇大本营的上将陈词,认为西路军失败是指挥官个人无能。
而现在,能够统一整个克什米尔的重任,已经完全落到了东路军的身上,所以东线战场也正处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分散兵力的。
就着这个问题,印军总参谋部本身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吵,就算某位善于和稀泥的上将,在面对两方无法统一的意见时,还是采取了老方法。
印军总参谋部一方面命令东路军加紧对巴军防线的进攻,要求他们务必要在一周之内攻克登东防区,并且还要抢先进入印度河谷地,然后与巴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展开正面大决战。
至于另外一个要求东路军分兵回师的意见,总参谋部则命令伯尼哈尔地区的印军守卫部队,让他们严防死守自己的阵地,并且还要时时刻刻警惕来自巴基斯坦的进攻。
至于克什米尔谷地留守的4个步兵师以及另外5个独立装甲旅,则必须要在伯尼哈尔南侧排开阵势,构筑一条完整的防御阵线,要求他们随时都要做好准备,以拦截从所有有可能会通过山口来的巴军部队。
印军高层指挥官的想法都差不多,他们认为巴基斯坦由于国力不足,历来都是在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守势,从来都不敢于向印度发起主动进攻,也无力发起进攻。
即使现在西巴战场上,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战斗结果,可在印军的战略高层的心中,这纯失败仅仅是属将领自身的指挥不当,才让巴军有了可趁之机,并非是巴军的战斗力提升了。
尽管在西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可印军在面对巴军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兵力上的巨大优势,也在怀疑巴军还有更多的部队会从东线抽出来,然后自伯尼哈尔的道路去包抄印度东路军的后路。
作为大本营的主将,他是绝对不相信巴基斯坦有这么高超的谋略,更没有能够实现这种谋略的军事力量。
历次印巴战争,都以印度的胜利告终,这就让让印度面对巴基斯坦的时候,始终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所以目空一切,看不起巴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