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贞观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谓大朝会,自然就是全长安所有算得上品级的官员都要来参加的大行政治活动,按照唐律,五品以下官员没有皇帝的宣见是不能上殿面见皇帝的,所以参与大朝会的都是五品包括五品以上的对大唐王朝的行事有影响力的官员,可谓是类似于白宫国宴那样的重要活动。
苏宁之前的职位是从六品上定襄道行军长史,而如今战事结束,临时设立的定襄道行军长史自然也就撤销了,李靖的大总管不也就撤销了吗?所以苏宁目前只有一个三原县子的爵位,而没有官位,照理来说见不到皇帝,但是作为此次大胜的重要立功者,苏宁必须要上殿接受封赏,而且封赏之后,苏宁也就有了面见皇帝的权利了。
皇城的正门朱雀门缓缓打开,伴随着正门的打开,祈天殿的铜钟声音响了起来,那可是整整九九八十一响啊!沉重浑厚的声音划破黎明的静谧,向整个长安城宣示着大唐的骄傲,皇帝的骄傲,文官武官排成两列,泾渭分明,苏宁和长孙冲苏定方并列,站在李靖的身后行走,他们在此战中是李靖的直属下属,所以为了方便受赏,才站在李靖身后。
说实话,虽然以前去过北京的紫禁城,但是这个时候看着大唐的长安城皇宫,苏宁的的确确的感受到了衰落中的中华第三帝国是无法和如旭日初升般的中华第二帝国相提并论的,有人说开国皇帝的性格往往会影响一个朝代的性格,所以出身贵族的李渊阁下和李二陛下打造了大唐高贵开放包罗万象的绝唱,至于第三帝国的大明,朱元璋那扭曲的性格,使得大明王朝给人的感觉总是阴阳怪气的,虽然非常倔强就是了。
苏宁也不是没有去过西安城,但是二十一世纪的西安城,哪里能和公元七世纪初的大唐帝国国都长安城相提并论?被异族摧残过奴役过的长安城,早已不复荣光,就是象征着国家高贵大气长治久安的“长安”也被改成了带着一股子偏安一隅小家子气的“西安”,一天一地,云泥之别……
想到这儿,苏宁就非常的痛惜,这一刻,苏宁就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自率兵打上青藏高原,亲手把吐蕃这个国家荡平!
祈天殿铜钟的九九八十一响结束了,朝臣们该走的路也差不多走完了,苏宁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大唐帝国目前最大的宫殿——太极殿,也是大朝会召开的场所。
出于对古代皇家建筑的喜爱,苏宁抬头细细查看,嗬!好大的气魄,雕龙画凤的,也不知是什么神兽威风凛凛龇牙咧嘴的瘫坐在飞檐之上好像半身不遂一样,瞧那奇形怪状的差不多就是传说中真龙的那九只四不像的儿子中的几只;三十六节台阶,站在底下看不见上面,站在上面看不见底下,这么高的地势,还有那么高的几根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杆子杵在那儿杵着,呵呵,这要是不被雷劈就真的奇了怪了……
难怪古代皇家宫殿总是免不了在夏天的时候被雷劈,然后被大火焚烧,还说是天谴,逼着皇帝们诚惶诚恐的下罪己诏,而后又浪费民力重新建造更加结实的宫殿,这一会儿倒是不怕劳民伤财被天谴责了……
殿门前,一个穿着得体面容端正的太监堂堂正正的站在那儿,扯着嗓子大吼:“大朝觐开始!诸臣觐见!”
嘿!这死太监的声音怎么那样浑厚?完全没有电视剧里那些个阴阳怪气的娘娘腔的模样,听起来也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面前的这个太监显然不做男人很多年了,一点儿胡须都看不到,但是那个声音却是那样的浑厚,还有一点儿煌煌正气在里面,人才啊!
他这一嗓子过后,朝臣们巨大的队伍开始前进了,太极殿虽然大,但是绝对容纳不下这两千多人,平常的早朝也只有百十来人,这一下子塞进去绝对挤的跟沙丁鱼罐头一样,所以为了保证宫殿里面的宽敞和大唐的颜面,绝大部分官员只能待在太极殿外面,在料峭的春寒之中瑟瑟发抖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其实按照官职和爵位,苏宁本来也是该和那些倒霉的官员一起在料峭春寒之中一起打摆子,但是现在很明显不用了,因为作为这场大朝会的主角,苏宁、苏定方和长孙冲三人获得了坐在武将行列之首,仅次于一众出征大将之后的位置。
话说回来,这个时候其实是不需要动不动就双膝下跪的,双膝下跪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祭拜祖宗、神明的祭祀大会上,那个时候连皇帝都要双膝下跪,就别说其他人了;亦或是大朝会等正式场合见礼的时候需要下跪;还有罪臣,犯了大罪,就是罪人,被剥夺在皇帝面前站着的权利,跪下吧!还有就是面对父母的时候,若是触怒了父母,也是需要下跪的;另外,贱籍奴籍者,面对高贵的贵族,是要下跪的。
其他的情况只需鞠躬或者单膝下跪,比如军中需要单膝下跪,那只是军礼,不是一贯的礼仪,北宋之前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是可以和皇帝一样跪坐在软垫子之上的,不需要动不动下跪,双膝下跪是大礼;北宋以后,大臣需要站着,也不需要下跪,一直到了明朝以后,朱元璋那个变态强化君权,这才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奴役人民的思想,当然那个时候也不需要动不动下跪。
需要动不动双膝跪地口呼万岁自称奴才的,那就是满清王朝,仅此一例,别无分店;所谓的大人啊奴才啊之类的称呼,都是满清王朝开始的,在那之前,尊严是很被看重的,不能被随便侮辱的,所以才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说。
所以,苏宁舒舒服服的坐在软垫子上,虽然很不习惯这个时候的跪坐礼仪,但是没有... -->>
所谓大朝会,自然就是全长安所有算得上品级的官员都要来参加的大行政治活动,按照唐律,五品以下官员没有皇帝的宣见是不能上殿面见皇帝的,所以参与大朝会的都是五品包括五品以上的对大唐王朝的行事有影响力的官员,可谓是类似于白宫国宴那样的重要活动。
苏宁之前的职位是从六品上定襄道行军长史,而如今战事结束,临时设立的定襄道行军长史自然也就撤销了,李靖的大总管不也就撤销了吗?所以苏宁目前只有一个三原县子的爵位,而没有官位,照理来说见不到皇帝,但是作为此次大胜的重要立功者,苏宁必须要上殿接受封赏,而且封赏之后,苏宁也就有了面见皇帝的权利了。
皇城的正门朱雀门缓缓打开,伴随着正门的打开,祈天殿的铜钟声音响了起来,那可是整整九九八十一响啊!沉重浑厚的声音划破黎明的静谧,向整个长安城宣示着大唐的骄傲,皇帝的骄傲,文官武官排成两列,泾渭分明,苏宁和长孙冲苏定方并列,站在李靖的身后行走,他们在此战中是李靖的直属下属,所以为了方便受赏,才站在李靖身后。
说实话,虽然以前去过北京的紫禁城,但是这个时候看着大唐的长安城皇宫,苏宁的的确确的感受到了衰落中的中华第三帝国是无法和如旭日初升般的中华第二帝国相提并论的,有人说开国皇帝的性格往往会影响一个朝代的性格,所以出身贵族的李渊阁下和李二陛下打造了大唐高贵开放包罗万象的绝唱,至于第三帝国的大明,朱元璋那扭曲的性格,使得大明王朝给人的感觉总是阴阳怪气的,虽然非常倔强就是了。
苏宁也不是没有去过西安城,但是二十一世纪的西安城,哪里能和公元七世纪初的大唐帝国国都长安城相提并论?被异族摧残过奴役过的长安城,早已不复荣光,就是象征着国家高贵大气长治久安的“长安”也被改成了带着一股子偏安一隅小家子气的“西安”,一天一地,云泥之别……
想到这儿,苏宁就非常的痛惜,这一刻,苏宁就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自率兵打上青藏高原,亲手把吐蕃这个国家荡平!
祈天殿铜钟的九九八十一响结束了,朝臣们该走的路也差不多走完了,苏宁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大唐帝国目前最大的宫殿——太极殿,也是大朝会召开的场所。
出于对古代皇家建筑的喜爱,苏宁抬头细细查看,嗬!好大的气魄,雕龙画凤的,也不知是什么神兽威风凛凛龇牙咧嘴的瘫坐在飞檐之上好像半身不遂一样,瞧那奇形怪状的差不多就是传说中真龙的那九只四不像的儿子中的几只;三十六节台阶,站在底下看不见上面,站在上面看不见底下,这么高的地势,还有那么高的几根不知道干什么用的杆子杵在那儿杵着,呵呵,这要是不被雷劈就真的奇了怪了……
难怪古代皇家宫殿总是免不了在夏天的时候被雷劈,然后被大火焚烧,还说是天谴,逼着皇帝们诚惶诚恐的下罪己诏,而后又浪费民力重新建造更加结实的宫殿,这一会儿倒是不怕劳民伤财被天谴责了……
殿门前,一个穿着得体面容端正的太监堂堂正正的站在那儿,扯着嗓子大吼:“大朝觐开始!诸臣觐见!”
嘿!这死太监的声音怎么那样浑厚?完全没有电视剧里那些个阴阳怪气的娘娘腔的模样,听起来也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面前的这个太监显然不做男人很多年了,一点儿胡须都看不到,但是那个声音却是那样的浑厚,还有一点儿煌煌正气在里面,人才啊!
他这一嗓子过后,朝臣们巨大的队伍开始前进了,太极殿虽然大,但是绝对容纳不下这两千多人,平常的早朝也只有百十来人,这一下子塞进去绝对挤的跟沙丁鱼罐头一样,所以为了保证宫殿里面的宽敞和大唐的颜面,绝大部分官员只能待在太极殿外面,在料峭的春寒之中瑟瑟发抖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其实按照官职和爵位,苏宁本来也是该和那些倒霉的官员一起在料峭春寒之中一起打摆子,但是现在很明显不用了,因为作为这场大朝会的主角,苏宁、苏定方和长孙冲三人获得了坐在武将行列之首,仅次于一众出征大将之后的位置。
话说回来,这个时候其实是不需要动不动就双膝下跪的,双膝下跪的情况大体有以下几种。
第一,祭拜祖宗、神明的祭祀大会上,那个时候连皇帝都要双膝下跪,就别说其他人了;亦或是大朝会等正式场合见礼的时候需要下跪;还有罪臣,犯了大罪,就是罪人,被剥夺在皇帝面前站着的权利,跪下吧!还有就是面对父母的时候,若是触怒了父母,也是需要下跪的;另外,贱籍奴籍者,面对高贵的贵族,是要下跪的。
其他的情况只需鞠躬或者单膝下跪,比如军中需要单膝下跪,那只是军礼,不是一贯的礼仪,北宋之前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是可以和皇帝一样跪坐在软垫子之上的,不需要动不动下跪,双膝下跪是大礼;北宋以后,大臣需要站着,也不需要下跪,一直到了明朝以后,朱元璋那个变态强化君权,这才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奴役人民的思想,当然那个时候也不需要动不动下跪。
需要动不动双膝跪地口呼万岁自称奴才的,那就是满清王朝,仅此一例,别无分店;所谓的大人啊奴才啊之类的称呼,都是满清王朝开始的,在那之前,尊严是很被看重的,不能被随便侮辱的,所以才有男儿膝下有黄金一说。
所以,苏宁舒舒服服的坐在软垫子上,虽然很不习惯这个时候的跪坐礼仪,但是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