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三国:我要一步一步,成为最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另一边,蔡邕的书信,与李轩的亲笔邀请书信,一起送到几位儒家名士手中。
不出几日,青州名士皆闻蔡邕之意。
邴原、管宁、华歆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三人相聚北海,互相看着手中的书信,其中言辞恳切,希望他们到东莱讲学教授学生,出任东莱学院祭酒。
邴原询问道:“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华歆不假思索地说道:“还能如何,估计是李太守看中我们的名气,借蔡大家之言招揽。”
“另外则是也有汇聚儒家学派,志同道合者,共襄盛举,让蔡大家不至于自己做文学。”
管宁:“李太守收纳诸多流民,妥善安置,不失仁义之名,至于招揽之事,我等只做文学,不入仕途,无碍。”
“且遇到儒道大家,岂能失了求学之心,正该虚心求教!”
邴原和华歆皆道:“大善!”
北海高密。
郑玄看着手中两封书信,招来优秀的学生崔琰,与他看了书信。
“季珪,你觉得我应该去东莱吗?”
(注:崔琰,字季珪,清河崔家,从曹魏,含冤而死,历代皆有为其鸣不平者。)
崔琰面对老师提问,恭敬道:“蔡先生邀请老师,学生认为应该去。”
“可是李太守之意,是让您出任学院祭酒,学生不敢替老师做主。”
郑玄感慨:“李太守仁义!”
“愿出资资助我们读书,其信上说,若是去东莱,你们全都可以一起去,路上会派人接送,可谓是考虑周全,那就去瞧瞧。”
他和蔡邕一样,曾经受“党锢之祸”牵连,客耕东莱,还挺怀念当时场景。
李轩知道郑玄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着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如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即为着名者。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因此提前投资,资助纸张、钱粮,郑玄感念其恩,打算入东莱。
“季珪,你回去收拾东西,届时与我一道去。”
“学生遵命!“
原来的这些名士,因青州战乱,黄巾肆虐,逃往辽东避祸,如今李轩打算把他们留在东莱。
辽东、交州这些偏远地区,倒是成了战乱时期的桃源之所。
除了这几人,还有名士王烈。
(注:王烈,字延芳,平原县人。)
他听闻蔡邕到来,特地前往东莱拜访。
一路上星夜兼程,他发现很多流民,与他一般无二,皆赶往东莱郡。
停下脚步休息,向不远处的百姓询问。
“老人家,为何你们都不远千里,赶往东莱郡?”
“李太守宽厚仁义,施行仁政,我们家乡遭受大灾,颗粒无收,皆向往东莱郡治下。”
“仁义之君,百姓向往,古人诚,不欺我!”王烈感叹。
路上看到的一幕幕,更令他坚定前往东莱郡,一探究竟。
李轩得知几人到来,特地安排人去接应、保护人身安全。
当他们踏入东莱郡,就看到排成长龙的流民,官员正在有条不紊登记造册。
民众井然有序,无人生乱。
 ... -->>
另一边,蔡邕的书信,与李轩的亲笔邀请书信,一起送到几位儒家名士手中。
不出几日,青州名士皆闻蔡邕之意。
邴原、管宁、华歆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三人相聚北海,互相看着手中的书信,其中言辞恳切,希望他们到东莱讲学教授学生,出任东莱学院祭酒。
邴原询问道:“二位如何看待此事?”
华歆不假思索地说道:“还能如何,估计是李太守看中我们的名气,借蔡大家之言招揽。”
“另外则是也有汇聚儒家学派,志同道合者,共襄盛举,让蔡大家不至于自己做文学。”
管宁:“李太守收纳诸多流民,妥善安置,不失仁义之名,至于招揽之事,我等只做文学,不入仕途,无碍。”
“且遇到儒道大家,岂能失了求学之心,正该虚心求教!”
邴原和华歆皆道:“大善!”
北海高密。
郑玄看着手中两封书信,招来优秀的学生崔琰,与他看了书信。
“季珪,你觉得我应该去东莱吗?”
(注:崔琰,字季珪,清河崔家,从曹魏,含冤而死,历代皆有为其鸣不平者。)
崔琰面对老师提问,恭敬道:“蔡先生邀请老师,学生认为应该去。”
“可是李太守之意,是让您出任学院祭酒,学生不敢替老师做主。”
郑玄感慨:“李太守仁义!”
“愿出资资助我们读书,其信上说,若是去东莱,你们全都可以一起去,路上会派人接送,可谓是考虑周全,那就去瞧瞧。”
他和蔡邕一样,曾经受“党锢之祸”牵连,客耕东莱,还挺怀念当时场景。
李轩知道郑玄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着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如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即为着名者。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因此提前投资,资助纸张、钱粮,郑玄感念其恩,打算入东莱。
“季珪,你回去收拾东西,届时与我一道去。”
“学生遵命!“
原来的这些名士,因青州战乱,黄巾肆虐,逃往辽东避祸,如今李轩打算把他们留在东莱。
辽东、交州这些偏远地区,倒是成了战乱时期的桃源之所。
除了这几人,还有名士王烈。
(注:王烈,字延芳,平原县人。)
他听闻蔡邕到来,特地前往东莱拜访。
一路上星夜兼程,他发现很多流民,与他一般无二,皆赶往东莱郡。
停下脚步休息,向不远处的百姓询问。
“老人家,为何你们都不远千里,赶往东莱郡?”
“李太守宽厚仁义,施行仁政,我们家乡遭受大灾,颗粒无收,皆向往东莱郡治下。”
“仁义之君,百姓向往,古人诚,不欺我!”王烈感叹。
路上看到的一幕幕,更令他坚定前往东莱郡,一探究竟。
李轩得知几人到来,特地安排人去接应、保护人身安全。
当他们踏入东莱郡,就看到排成长龙的流民,官员正在有条不紊登记造册。
民众井然有序,无人生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