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眉州啊?”
“第一次出远门,坐不住了吧?你瞧后舱里那个罗小公公,开船就睡,就没醒过!”
“罗殷他那是晕船!”小宦官不服气,纠正一句。
“好,好!晕船,晕船!”刘连擢笑着糊弄丁原,“丁小公公,这坐船看着慢,实则快。只要水在流,它就会一直走。不像走路坐车,走一截停一刻。现在顺流而下,快得很,最多两个时辰就到眉州了。”
“刘大人,您说那李先生好相处吗?”小宦官丁原有些担心地问道。
毕竟是年轻人,憋不住心思!
刘连擢心里嘲笑着,口中却宽慰道:“听说那李先生挺好相处。我有个远房外侄和李先生是同学,姓郭,都曾在舒师傅门下。听他说,那李先生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这才投了世子。此人平日在学堂没有多少言语,也没有什么过场……反正啊,老叔劝你一句,只要你肯干,时时心里装着主子,那就错不了!你是世子府中出来的人,上头是曹公公。如果李先生真的故意为难你,你可以向曹公公喊冤嘛!”
“多谢刘大人点拨!”小宦官高兴地为刘连擢捶起腿来,“曹公公给我们训话时,说世子要我们劳记‘忠谨’二字。小的想了想,忠就是效忠主子!那谨嘛,就是少说话,多干事!您说对不对?”
“对喽!”刘连擢肯定道:“千万不要学你老叔,一辈子就坏在管不住嘴,喝了酒就乱说话!若是族里没个人当了这王府亲兵的头,你老叔兴许还杵着杆烂枪守皇城坝呢!”
“听说王妃娘娘对我们这趟运粮可是看的重,传言道仁寿县那边已经饿死人了!您这次若是平安把粮运到,王妃娘娘还不重重赏您?”
刘连擢嘿嘿一笑:“真要是一路平安,王妃能赏的就是几两银子,这护卫官她可赏不了。别看王爷万事不理,可这王府亲兵他从来没松手。没有王爷点头,左护卫里的各级官佐都别想挪位置!”
“喔,我明白了。”小宦官若有所思点点头。
“不过,你们跟着世子爷也好!这王府早晚都是世子爷的,你们年纪小,早些跟着好,以后出人头地的机会就多。你瞧那个王四忠,原来寒碜得像个小叫花子。后来认了曹公公做义父,侍候了世子一两年,外面见人都不大理睬了。”
“嗯,刘大人,小的听明白了!我不做那种狗眼看人低的事!”
“对喽!穷人家的孩子,没别的本事,就是懂事早,能吃苦。我们啥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能管了点事就晕晕乎乎的,像老叔喝酒麻了。王庄里的庄头你可别瞧不起,肥得很!双流县那个唐胖子,以前他可瘦,外号一根葱,就是个乡下的泼皮!他讹别人家东西,老叔还踢过他屁股!后来唐胖子投献王府,攀上了陈公公,熬成了个庄头。你瞧他现在一身的肥膘!”
“他的钱还不是从王府贪来的,我们这些奴才都知道!”小宦官愤愤不平,“总有一天他要倒霉!”
“对喽!老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
时间在一老一小的闲谈中飞快流走,粮船也在流水中慢慢接近眉州。午后的申时二刻,船队终于到达了眉州码头。
眉州码头分作东西两岸。西岸的码头因为连接眉州城的东门,所以要比东岸码头繁华许多。王府已经提前在东岸码头租下了一个货栈,当粮船靠岸后,货栈的掌柜们立即吆喝苦力搭上跳板,上船卸货。一时间人头耸动,川流不息。
刘连擢扶在丁原的肩头下了船。一切都有条不紊,让他非常满意。
一个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帽的男子见着刘连擢下船,连忙上前禀报道:“大人,东家知道您老腿脚不方便,专门为您准备了一驾滑竿。今晚东家先为大人接风,略表心意。明日一早,我们便将粮食装车起运可好?”
这人姓涂,是这个货栈里的一个掌柜。
“涂掌柜有心了!”刘连擢含笑客套。
正要点头,他身后走来一人道:“不可!粮食必须连夜运走!”
那人走上前来,对刘连擢抱拳道:“大人这里地处眉州城外,与州城隔着大江,货栈也没有高墙。若是今晚有劫匪前来,出了闪失,我们可是百死莫赎!”
刘连擢看清了来人的面貌,连忙客气道:“哎呀!贺老兄,我不是说过吗,不要叫我大人!说来我们都是吃的行伍饭,老兄上过战阵,杀过流贼,可比我老刘我这看家护院的假把式强多了!老兄若不是心念故主,弃了军职,说不定我还得叫你一声大人呢!贺老兄说现在走,那我们便现在走。我都依你!反正早走晚走都要走!”
那人见刘连擢满口应承,也不管货栈掌柜难看的脸色,立即转身离去,大声吩咐苦力、船夫、兵丁一起动手,将粮包装上大车,立即起运。码头货栈的有条不紊被瞬间打乱,变得人声鼎沸。
此人名叫贺曾柄,原是贺有义父亲的家丁头子。此次他应少主之命前往仁寿县辅佐李崇文,连走了几日,昨晚正好赶上运粮船队。
他们此行共五人,三个老兄弟,两个子侄,留了一个老兄弟带着贺家庄丁在保宁府看家护院。这四个老兄弟都是贺有义父亲的家丁,是从了主姓的结拜兄弟,一起从百顷坝死里逃生出来的。
老大贺曾柄、老二贺仇寇、老三贺庭大、老四贺永年。两个子侄辈是贺曾柄的儿子贺桂和贺仇寇的儿子贺桓。贺永年人称四爷,这次留在了保宁府。
“二弟,你和侄儿先走,找到李先生,请他多派人手出来接应!这儿六千多石粮食,几百辆大车,出了事情可不得了!”贺曾柄对一个中年大汉喊道:“路上顺便看看风向!”
看看风向是黑话,意思是探察沿路的安全性。贺仇寇道声得令,抓住向导问清道路,便与儿子贺桓一起上马,然后向西绝尘而去。
百户刘连擢、小宦官丁原,以及所有参与运粮的人这时都不知道,正是因为贺曾柄在眉州东门码头的坚持,他们才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注一:柏条河、蒲阳河是否在明代便汇入沱江,响木懒得考证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为之。
到眉州啊?”
“第一次出远门,坐不住了吧?你瞧后舱里那个罗小公公,开船就睡,就没醒过!”
“罗殷他那是晕船!”小宦官不服气,纠正一句。
“好,好!晕船,晕船!”刘连擢笑着糊弄丁原,“丁小公公,这坐船看着慢,实则快。只要水在流,它就会一直走。不像走路坐车,走一截停一刻。现在顺流而下,快得很,最多两个时辰就到眉州了。”
“刘大人,您说那李先生好相处吗?”小宦官丁原有些担心地问道。
毕竟是年轻人,憋不住心思!
刘连擢心里嘲笑着,口中却宽慰道:“听说那李先生挺好相处。我有个远房外侄和李先生是同学,姓郭,都曾在舒师傅门下。听他说,那李先生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这才投了世子。此人平日在学堂没有多少言语,也没有什么过场……反正啊,老叔劝你一句,只要你肯干,时时心里装着主子,那就错不了!你是世子府中出来的人,上头是曹公公。如果李先生真的故意为难你,你可以向曹公公喊冤嘛!”
“多谢刘大人点拨!”小宦官高兴地为刘连擢捶起腿来,“曹公公给我们训话时,说世子要我们劳记‘忠谨’二字。小的想了想,忠就是效忠主子!那谨嘛,就是少说话,多干事!您说对不对?”
“对喽!”刘连擢肯定道:“千万不要学你老叔,一辈子就坏在管不住嘴,喝了酒就乱说话!若是族里没个人当了这王府亲兵的头,你老叔兴许还杵着杆烂枪守皇城坝呢!”
“听说王妃娘娘对我们这趟运粮可是看的重,传言道仁寿县那边已经饿死人了!您这次若是平安把粮运到,王妃娘娘还不重重赏您?”
刘连擢嘿嘿一笑:“真要是一路平安,王妃能赏的就是几两银子,这护卫官她可赏不了。别看王爷万事不理,可这王府亲兵他从来没松手。没有王爷点头,左护卫里的各级官佐都别想挪位置!”
“喔,我明白了。”小宦官若有所思点点头。
“不过,你们跟着世子爷也好!这王府早晚都是世子爷的,你们年纪小,早些跟着好,以后出人头地的机会就多。你瞧那个王四忠,原来寒碜得像个小叫花子。后来认了曹公公做义父,侍候了世子一两年,外面见人都不大理睬了。”
“嗯,刘大人,小的听明白了!我不做那种狗眼看人低的事!”
“对喽!穷人家的孩子,没别的本事,就是懂事早,能吃苦。我们啥时候都不要忘本,不能管了点事就晕晕乎乎的,像老叔喝酒麻了。王庄里的庄头你可别瞧不起,肥得很!双流县那个唐胖子,以前他可瘦,外号一根葱,就是个乡下的泼皮!他讹别人家东西,老叔还踢过他屁股!后来唐胖子投献王府,攀上了陈公公,熬成了个庄头。你瞧他现在一身的肥膘!”
“他的钱还不是从王府贪来的,我们这些奴才都知道!”小宦官愤愤不平,“总有一天他要倒霉!”
“对喽!老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
时间在一老一小的闲谈中飞快流走,粮船也在流水中慢慢接近眉州。午后的申时二刻,船队终于到达了眉州码头。
眉州码头分作东西两岸。西岸的码头因为连接眉州城的东门,所以要比东岸码头繁华许多。王府已经提前在东岸码头租下了一个货栈,当粮船靠岸后,货栈的掌柜们立即吆喝苦力搭上跳板,上船卸货。一时间人头耸动,川流不息。
刘连擢扶在丁原的肩头下了船。一切都有条不紊,让他非常满意。
一个身着长衫头戴瓜皮帽的男子见着刘连擢下船,连忙上前禀报道:“大人,东家知道您老腿脚不方便,专门为您准备了一驾滑竿。今晚东家先为大人接风,略表心意。明日一早,我们便将粮食装车起运可好?”
这人姓涂,是这个货栈里的一个掌柜。
“涂掌柜有心了!”刘连擢含笑客套。
正要点头,他身后走来一人道:“不可!粮食必须连夜运走!”
那人走上前来,对刘连擢抱拳道:“大人这里地处眉州城外,与州城隔着大江,货栈也没有高墙。若是今晚有劫匪前来,出了闪失,我们可是百死莫赎!”
刘连擢看清了来人的面貌,连忙客气道:“哎呀!贺老兄,我不是说过吗,不要叫我大人!说来我们都是吃的行伍饭,老兄上过战阵,杀过流贼,可比我老刘我这看家护院的假把式强多了!老兄若不是心念故主,弃了军职,说不定我还得叫你一声大人呢!贺老兄说现在走,那我们便现在走。我都依你!反正早走晚走都要走!”
那人见刘连擢满口应承,也不管货栈掌柜难看的脸色,立即转身离去,大声吩咐苦力、船夫、兵丁一起动手,将粮包装上大车,立即起运。码头货栈的有条不紊被瞬间打乱,变得人声鼎沸。
此人名叫贺曾柄,原是贺有义父亲的家丁头子。此次他应少主之命前往仁寿县辅佐李崇文,连走了几日,昨晚正好赶上运粮船队。
他们此行共五人,三个老兄弟,两个子侄,留了一个老兄弟带着贺家庄丁在保宁府看家护院。这四个老兄弟都是贺有义父亲的家丁,是从了主姓的结拜兄弟,一起从百顷坝死里逃生出来的。
老大贺曾柄、老二贺仇寇、老三贺庭大、老四贺永年。两个子侄辈是贺曾柄的儿子贺桂和贺仇寇的儿子贺桓。贺永年人称四爷,这次留在了保宁府。
“二弟,你和侄儿先走,找到李先生,请他多派人手出来接应!这儿六千多石粮食,几百辆大车,出了事情可不得了!”贺曾柄对一个中年大汉喊道:“路上顺便看看风向!”
看看风向是黑话,意思是探察沿路的安全性。贺仇寇道声得令,抓住向导问清道路,便与儿子贺桓一起上马,然后向西绝尘而去。
百户刘连擢、小宦官丁原,以及所有参与运粮的人这时都不知道,正是因为贺曾柄在眉州东门码头的坚持,他们才避免了一场无妄之灾。
注一:柏条河、蒲阳河是否在明代便汇入沱江,响木懒得考证了。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