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御极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的确有些棘手,大臣们更是锤破了头也想不出个主意。自明朝朱元璋开国以来,历代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已成定制,只有明英宗例外两次为帝有两个年号,其他的没有例外,朱常洛在位只有短短一个月,泰昌年号尚未启用,如果不用这个年号,就意味着大明没有明光宗这个皇帝,可他是实实在在的在位皇帝,必须有年号。这就愁坏礼部的大臣们。
其他各部的官员们都来了兴趣,开始进言献策,有人进言把万历四十八年改为泰昌元年,结果立马遭到反对,说这就削了神宗皇帝的在位年数,不可取。有的进言说把明年改为泰昌元年,新帝年号第二年在用,同样有人反对,这就削了新帝在位年数。如此本是商量年号的事,逐渐演变成了几派你争我吵。
朱由校在御座上一言不发,看着他们为一个年号争面红耳赤,甚为不快,这头一次上朝就领教了官员们吵架的本领。
一个虚名而已,值得在这里纠缠不清吗?为了这点事大臣们互相争理,这真是让他一饱眼福,明朝官员们真是迂腐至极!屁大点的事就喋喋不休争个没完,真正的国计民生却无人过问。
“你们不要争了,”朱由校带着几分愤怒的口气打断了他们的话,不悦的说:“皇爷爷崩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先皇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登极,朕看就将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八月记日,万历年号止于四十八年七月。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将一年劈开为两个年号,时日又不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也中和了他们的意见,众臣听到心悦诚服,高兴起来,纷纷恭拜口呼“陛下圣明”。
朱由校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年号的事就这样解决了。
能完美的解决这件事,也主要是因为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先帝的年号解决,下面就要过问国家大事了,这是朱由校最想做的事。他扫视群臣,叫道:“户部何在?”
户部尚书汪应蛟出列敬道:“臣在!”
“你是何人?”朱由校问道。
“臣户部尚书汪应蛟。”
“哦,”朱由校颔首问道:“朕初掌天下,不知府库如何,卿可否向朕道来?”
汪应蛟听到皇帝这么问,一下子兴奋起来,户部掌管国家财政,库银早就空虚了,趁这个时候赶紧向皇帝哭穷,要点银子。于是汪应蛟直言户部府库空虚,早已见底,兵饷赈灾拿不出一点钱,摆出一副愁苦的脸相,求皇上开内库银向户部拨点钱。
“我大明泱泱,为何府库空虚?”朱由校不管汪应蛟的苦脸,大声问道。
汪应蛟被问的莫名其妙,暗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他奏道:“回陛下,大明多处年年有灾,庄稼歉收,赋税收不上来,近几年来辽东用兵,耗费巨大,府库早已入不敷出,万历四十七年辽东佣兵还是加派征饷,又从内库拨出一点银子才筹齐的,”说到这,他摆出一副苦相,哀求道:“还望陛下体察下情,调拨银两与户部。”
“府库之中现有存银多少,总不能一两都没有吧?”朱由校追问。
这次早朝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摸清大明朝的家底。
“这……”汪应蛟急的满头大汗,无法回答。先前的皇帝怠政,超沉闷也多数懒散,他是户部尚书,一切事物大部分交给下属打理,自己落得清闲些,朱由校忽然问起这个,他哪能知道这么确切。
许久不见汪应蛟回话,朱由校不悦,冷冷道:“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竟然对府库存银一点不知!”
汪应蛟紧张的浑身冒汗,吓的颤抖跪下,磕头请罪,“臣失职,臣知罪!”
“启奏陛下,”一清脆之声扭转了这僵局。
汪应蛟正在磕头认罪,朱由校也冷眼不理,忽的从班列中闪出一人,禀道:“臣知府库之事,”众臣都在为汪应蛟捏汗,一下子蹦出一人来,都翘首看去,只见是一个精神抖硕之人,凛凛道:“内承运库,锦缎四万三千二百匹,银七百万两,此为天子之库;甲字库,布七十二匹;丙字库,棉花一百三十担,丝纩一百一十五缎;丁字库,铜铁六百斤,兽皮五十张、苏木三十桩;赃罚库,无物;广惠库,无钞;太仓银库,一万一千四百两;天财库,无物;供用库,珠宝三坛,金四百两,银一千二百两,粳米五百担;另有工部广积库、戊字库、广盈库;兵部乙字库,臣不得而知。”
朱由校瞪大了眼睛,听的云里雾里,什么甲乙丙丁戊的,怎么这么多的库,他一个没记住。
“你叫什么名字?”朱由校问。
“臣户部右侍郎侯光远。”
“哦,”朱由校点了点头,两眼眉头皱起,“卿所说这么多府库,难道都是我大明国库?”
“正是,”侯光远答道,“太祖立天子十二库,用于存储国家赋税,正统七年,增设太仓银库,如今只有天承运库是天子管辖,户部无权调拨,其它各库早已枯竭。”
朱由校似乎明白了点,但感觉还是很乱,堂堂国库,竟然设立这么多,别说管理,让人听着都感觉好乱,反正朱由校没听明白什么甲乙丙丁戊的,里面的数据倒是听得挺清楚,那个叫内承运库的财物倒是挺多的,其它的基本没什么了。看样子内库还真的是挺有钱的。
汪应蛟跪在地上看着侯光远流利的回答,口齿清晰,有条不紊,甚是妒忌,趴在地上斜视狠瞪了侯光远:你出尽了风头,老夫可丢尽了脸!
朱由校沉思了片刻,决定现对国库改组,这么多的府库调度起来也是麻烦,看样子国家财政的改革还得从府库抓起,这么乱,谁能记得住!再说,有人想糊弄他造个假贪污府... -->>
这的确有些棘手,大臣们更是锤破了头也想不出个主意。自明朝朱元璋开国以来,历代皇帝一生只用一个年号,已成定制,只有明英宗例外两次为帝有两个年号,其他的没有例外,朱常洛在位只有短短一个月,泰昌年号尚未启用,如果不用这个年号,就意味着大明没有明光宗这个皇帝,可他是实实在在的在位皇帝,必须有年号。这就愁坏礼部的大臣们。
其他各部的官员们都来了兴趣,开始进言献策,有人进言把万历四十八年改为泰昌元年,结果立马遭到反对,说这就削了神宗皇帝的在位年数,不可取。有的进言说把明年改为泰昌元年,新帝年号第二年在用,同样有人反对,这就削了新帝在位年数。如此本是商量年号的事,逐渐演变成了几派你争我吵。
朱由校在御座上一言不发,看着他们为一个年号争面红耳赤,甚为不快,这头一次上朝就领教了官员们吵架的本领。
一个虚名而已,值得在这里纠缠不清吗?为了这点事大臣们互相争理,这真是让他一饱眼福,明朝官员们真是迂腐至极!屁大点的事就喋喋不休争个没完,真正的国计民生却无人过问。
“你们不要争了,”朱由校带着几分愤怒的口气打断了他们的话,不悦的说:“皇爷爷崩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先皇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登极,朕看就将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八月记日,万历年号止于四十八年七月。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将一年劈开为两个年号,时日又不错,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也中和了他们的意见,众臣听到心悦诚服,高兴起来,纷纷恭拜口呼“陛下圣明”。
朱由校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年号的事就这样解决了。
能完美的解决这件事,也主要是因为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先帝的年号解决,下面就要过问国家大事了,这是朱由校最想做的事。他扫视群臣,叫道:“户部何在?”
户部尚书汪应蛟出列敬道:“臣在!”
“你是何人?”朱由校问道。
“臣户部尚书汪应蛟。”
“哦,”朱由校颔首问道:“朕初掌天下,不知府库如何,卿可否向朕道来?”
汪应蛟听到皇帝这么问,一下子兴奋起来,户部掌管国家财政,库银早就空虚了,趁这个时候赶紧向皇帝哭穷,要点银子。于是汪应蛟直言户部府库空虚,早已见底,兵饷赈灾拿不出一点钱,摆出一副愁苦的脸相,求皇上开内库银向户部拨点钱。
“我大明泱泱,为何府库空虚?”朱由校不管汪应蛟的苦脸,大声问道。
汪应蛟被问的莫名其妙,暗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他奏道:“回陛下,大明多处年年有灾,庄稼歉收,赋税收不上来,近几年来辽东用兵,耗费巨大,府库早已入不敷出,万历四十七年辽东佣兵还是加派征饷,又从内库拨出一点银子才筹齐的,”说到这,他摆出一副苦相,哀求道:“还望陛下体察下情,调拨银两与户部。”
“府库之中现有存银多少,总不能一两都没有吧?”朱由校追问。
这次早朝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摸清大明朝的家底。
“这……”汪应蛟急的满头大汗,无法回答。先前的皇帝怠政,超沉闷也多数懒散,他是户部尚书,一切事物大部分交给下属打理,自己落得清闲些,朱由校忽然问起这个,他哪能知道这么确切。
许久不见汪应蛟回话,朱由校不悦,冷冷道:“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竟然对府库存银一点不知!”
汪应蛟紧张的浑身冒汗,吓的颤抖跪下,磕头请罪,“臣失职,臣知罪!”
“启奏陛下,”一清脆之声扭转了这僵局。
汪应蛟正在磕头认罪,朱由校也冷眼不理,忽的从班列中闪出一人,禀道:“臣知府库之事,”众臣都在为汪应蛟捏汗,一下子蹦出一人来,都翘首看去,只见是一个精神抖硕之人,凛凛道:“内承运库,锦缎四万三千二百匹,银七百万两,此为天子之库;甲字库,布七十二匹;丙字库,棉花一百三十担,丝纩一百一十五缎;丁字库,铜铁六百斤,兽皮五十张、苏木三十桩;赃罚库,无物;广惠库,无钞;太仓银库,一万一千四百两;天财库,无物;供用库,珠宝三坛,金四百两,银一千二百两,粳米五百担;另有工部广积库、戊字库、广盈库;兵部乙字库,臣不得而知。”
朱由校瞪大了眼睛,听的云里雾里,什么甲乙丙丁戊的,怎么这么多的库,他一个没记住。
“你叫什么名字?”朱由校问。
“臣户部右侍郎侯光远。”
“哦,”朱由校点了点头,两眼眉头皱起,“卿所说这么多府库,难道都是我大明国库?”
“正是,”侯光远答道,“太祖立天子十二库,用于存储国家赋税,正统七年,增设太仓银库,如今只有天承运库是天子管辖,户部无权调拨,其它各库早已枯竭。”
朱由校似乎明白了点,但感觉还是很乱,堂堂国库,竟然设立这么多,别说管理,让人听着都感觉好乱,反正朱由校没听明白什么甲乙丙丁戊的,里面的数据倒是听得挺清楚,那个叫内承运库的财物倒是挺多的,其它的基本没什么了。看样子内库还真的是挺有钱的。
汪应蛟跪在地上看着侯光远流利的回答,口齿清晰,有条不紊,甚是妒忌,趴在地上斜视狠瞪了侯光远:你出尽了风头,老夫可丢尽了脸!
朱由校沉思了片刻,决定现对国库改组,这么多的府库调度起来也是麻烦,看样子国家财政的改革还得从府库抓起,这么乱,谁能记得住!再说,有人想糊弄他造个假贪污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