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御极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由校诏令一出,孙承宗第一个反对,“陛下,不可操之过急呀!”
“不要再说了,朕必须解决藩王问题,把大明这颗毒瘤去掉,省的遗害后世。朕不是不念及宗族亲情,只是祖制太苛刻,土地无所加,大明千秋万代后,还有何地可封?军机枢密处照此传旨吧!”
众人应旨,唯独孙承宗抗旨不遵守,跪地力劝道:“陛下,不可啊!强行‘递降袭爵’,必然引发诸王的抗拒,臣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徐光启、侯光远、黄嘉善和赵忠南也一起跪地抗旨不遵,齐声劝道:“孙哥老所言极是,藩王之弊应除,但不可操之过急,还请陛下三思后行。”
这么多人都反对,朱由校内心十分不畅,愤怒的拍案起身,正要呵斥。忽然,他联想到了明初建文帝“削藩”的失败,虽然现在的藩王和明初的藩王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么多藩王一起反对,必然带动所有宗室的响应,他作为皇室宗族的“族长”还是面临不小的压力的。
也许,他们的顾虑是对的,强硬的手段可能容易引起政治地震。硬的不行,来软的。可是,软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朱由校缓缓的坐了下来,两眼看着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脑子开始快速的搜索历史上关于成功处理藩王问题的典故。
半柱香的时间,朱由校脑光一闪,不自主的“呵呵”笑起来了。
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听到皇帝的笑声,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跟着皇帝这么久,他的秉性多少了解,只要他莫名其妙的发笑,一定是有了主意。
“诸位爱卿起来吧,”朱由校带着笑容对他们说道:“朕刚才的御旨收回,朕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一口气怎能吃个大胖子呢?此事需慢慢来。朕的大婚之日定了,传旨各地藩王,务必四月十六日前进京恭贺朕和信王大婚,朕也趁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与诸王见见面,都是一家人嘛,朕还从来没见过他们,不能这么生疏了。”
五位大臣暗暗吃惊,让藩王们进京,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的脑子里唯一的想法是:皇帝要将藩王们召至京来一网打尽吗?还是另有图谋?
这个想法虽然太疯狂了,但是由不得人们不这么猜想,毕竟大明历史上从来没有让这么多藩王进京的先例。
他们惊的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朱由校看出了他们的心思,道:“你们不要有所顾虑,尽管好好安排招待诸王就可以了。另外,在旨意上加上一条,任何藩王不得告假,年老体弱不能成行者,世子必须代劳进京,有不从者以轻君论处。”
“你们跪安吧!今天所议之事任何人不得透漏半个字。”
说完,朱由校起身,亲自打开西暖阁的房门走出去,带上程化祥去了延禧宫,他要见见郑太妃,询问为信王选妃的事怎样了,他对这个幼弟还是很上心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朱由检的兄长,还因为愧疚,是他的原因将朱由检的生母刘贵妃牵扯进政治斗争的漩涡而无辜被害,让对于一个年幼的孩童来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朱由校离开了乾清宫,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们面面相觑,缓缓的站起来,赵忠南首先开口说道:“诸位大人,圣上把天下的藩王都召进京来,是何用意呀?”
“反正不是好事。”
黄嘉善捋着半白的胡须说道,细长的两眉微微一弯,半吸口气,问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位阁老,圣上该真不会是……”
下面的话他没敢说出口,但是不说不代表他们心里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徐光启叹息的摇摇头不作答。孙承宗把两眼一瞪,道:“是什么?圣上和藩王聚聚是家事,他们一家子聚会能有什么?咱们就不要操这个心了,该干嘛干嘛去!”
说完,一甩袖子离开了。
圣旨在当日由军机枢密处发出,三日后,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藩王得到了圣旨,七日后,全国的藩王们都收到了圣旨。
藩王们炸开了锅,有疑虑的,有兴奋的,也有莫名其妙的。
大明祖制,藩王无诏不可进京,无诏也不可出封国十里,所以很多藩王到了封地后终其一生都没进过京,就是封国的城门都没有出去过。这次忽然把所有的藩王都宣进京参加皇帝和信王的大婚典礼,虽无可厚非,但也感觉怪怪的。
州府的官员们都亲自到王府里去督促他们进京,所以,藩王们没有时间考虑,较远的如桂王、蜀王、惠王等,接到旨意后就开始收拾行装上路。
………………………………………
紫禁城和信王府,都在忙碌着皇帝和信王大婚的事。整个北京城,百姓们也是张灯结彩,皇帝大婚已经昭告天下,所以,百姓们像是过年一样普天同庆的日子。
十天后,郑贵妃又在备选的人中选出一位嫔妃,乃是苏州周氏。
周氏在为朱由校“选三”时落选的五十位嫔妃之一,这次能再次参加信王妃,算是造化了,她姿色虽然出众,但与段氏和田氏相比就显的暗淡了一些。
在太和殿上,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郑太妃坐在他的左侧,信王在右侧,周氏、田氏和段氏立在下面,一一拜过他们。
朱由校指着她们三人,对信王说:“五弟,她们三人谁为妃,你自己挑选吧!”
朱由检谢过他,起身走下御阶,先是围绕着她们三人转了两圈,又一一的对着三人面对面的仔细端详。
田氏和段氏竞选中宫皇后失败后,心中很是不服,这次又参选信王妃,是志在必得,所以这次她们俩接受上次的教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话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同时也摒弃了羞答答的样子,都抬面含情脉脉的直视信王,尽现娇... -->>
朱由校诏令一出,孙承宗第一个反对,“陛下,不可操之过急呀!”
“不要再说了,朕必须解决藩王问题,把大明这颗毒瘤去掉,省的遗害后世。朕不是不念及宗族亲情,只是祖制太苛刻,土地无所加,大明千秋万代后,还有何地可封?军机枢密处照此传旨吧!”
众人应旨,唯独孙承宗抗旨不遵守,跪地力劝道:“陛下,不可啊!强行‘递降袭爵’,必然引发诸王的抗拒,臣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徐光启、侯光远、黄嘉善和赵忠南也一起跪地抗旨不遵,齐声劝道:“孙哥老所言极是,藩王之弊应除,但不可操之过急,还请陛下三思后行。”
这么多人都反对,朱由校内心十分不畅,愤怒的拍案起身,正要呵斥。忽然,他联想到了明初建文帝“削藩”的失败,虽然现在的藩王和明初的藩王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么多藩王一起反对,必然带动所有宗室的响应,他作为皇室宗族的“族长”还是面临不小的压力的。
也许,他们的顾虑是对的,强硬的手段可能容易引起政治地震。硬的不行,来软的。可是,软的有什么好方法吗?
朱由校缓缓的坐了下来,两眼看着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脑子开始快速的搜索历史上关于成功处理藩王问题的典故。
半柱香的时间,朱由校脑光一闪,不自主的“呵呵”笑起来了。
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听到皇帝的笑声,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跟着皇帝这么久,他的秉性多少了解,只要他莫名其妙的发笑,一定是有了主意。
“诸位爱卿起来吧,”朱由校带着笑容对他们说道:“朕刚才的御旨收回,朕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一口气怎能吃个大胖子呢?此事需慢慢来。朕的大婚之日定了,传旨各地藩王,务必四月十六日前进京恭贺朕和信王大婚,朕也趁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与诸王见见面,都是一家人嘛,朕还从来没见过他们,不能这么生疏了。”
五位大臣暗暗吃惊,让藩王们进京,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的脑子里唯一的想法是:皇帝要将藩王们召至京来一网打尽吗?还是另有图谋?
这个想法虽然太疯狂了,但是由不得人们不这么猜想,毕竟大明历史上从来没有让这么多藩王进京的先例。
他们惊的跪在地上不敢起来。
朱由校看出了他们的心思,道:“你们不要有所顾虑,尽管好好安排招待诸王就可以了。另外,在旨意上加上一条,任何藩王不得告假,年老体弱不能成行者,世子必须代劳进京,有不从者以轻君论处。”
“你们跪安吧!今天所议之事任何人不得透漏半个字。”
说完,朱由校起身,亲自打开西暖阁的房门走出去,带上程化祥去了延禧宫,他要见见郑太妃,询问为信王选妃的事怎样了,他对这个幼弟还是很上心的,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朱由检的兄长,还因为愧疚,是他的原因将朱由检的生母刘贵妃牵扯进政治斗争的漩涡而无辜被害,让对于一个年幼的孩童来说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朱由校离开了乾清宫,跪在地上的五位大臣们面面相觑,缓缓的站起来,赵忠南首先开口说道:“诸位大人,圣上把天下的藩王都召进京来,是何用意呀?”
“反正不是好事。”
黄嘉善捋着半白的胡须说道,细长的两眉微微一弯,半吸口气,问孙承宗和徐光启,“两位阁老,圣上该真不会是……”
下面的话他没敢说出口,但是不说不代表他们心里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徐光启叹息的摇摇头不作答。孙承宗把两眼一瞪,道:“是什么?圣上和藩王聚聚是家事,他们一家子聚会能有什么?咱们就不要操这个心了,该干嘛干嘛去!”
说完,一甩袖子离开了。
圣旨在当日由军机枢密处发出,三日后,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藩王得到了圣旨,七日后,全国的藩王们都收到了圣旨。
藩王们炸开了锅,有疑虑的,有兴奋的,也有莫名其妙的。
大明祖制,藩王无诏不可进京,无诏也不可出封国十里,所以很多藩王到了封地后终其一生都没进过京,就是封国的城门都没有出去过。这次忽然把所有的藩王都宣进京参加皇帝和信王的大婚典礼,虽无可厚非,但也感觉怪怪的。
州府的官员们都亲自到王府里去督促他们进京,所以,藩王们没有时间考虑,较远的如桂王、蜀王、惠王等,接到旨意后就开始收拾行装上路。
………………………………………
紫禁城和信王府,都在忙碌着皇帝和信王大婚的事。整个北京城,百姓们也是张灯结彩,皇帝大婚已经昭告天下,所以,百姓们像是过年一样普天同庆的日子。
十天后,郑贵妃又在备选的人中选出一位嫔妃,乃是苏州周氏。
周氏在为朱由校“选三”时落选的五十位嫔妃之一,这次能再次参加信王妃,算是造化了,她姿色虽然出众,但与段氏和田氏相比就显的暗淡了一些。
在太和殿上,朱由校端坐在龙椅上,郑太妃坐在他的左侧,信王在右侧,周氏、田氏和段氏立在下面,一一拜过他们。
朱由校指着她们三人,对信王说:“五弟,她们三人谁为妃,你自己挑选吧!”
朱由检谢过他,起身走下御阶,先是围绕着她们三人转了两圈,又一一的对着三人面对面的仔细端详。
田氏和段氏竞选中宫皇后失败后,心中很是不服,这次又参选信王妃,是志在必得,所以这次她们俩接受上次的教训,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话都做好了思想准备,同时也摒弃了羞答答的样子,都抬面含情脉脉的直视信王,尽现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