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明末不求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联军主力已经撤离太原郊外,但是联军和闯军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双方依旧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在山西中部的苛岚州、定襄县等处州县交锋。
李自成亲提战兵六万渡过黄河以后,经过平阳府,立即直趋太原城下。李自成麾下的白广恩等将领,皆是孙传庭的故人旧将,他们熟悉秦军战术,才一交锋就立即发现敌人之中并无传闻中凶悍坚利的八旗兵。
闯军诸将,包括李过和牛金星在内,当时都因为大同之败和雁门之败的缘故,对八旗军的战斗力心有余悸,都认为清军没有出现在太原城下,显然是潜伏他处,另有图谋。
所以李自成并没有第一时间将主力部队投入太原战场,展开解围作战,而是驻军太原城城南的悬瓮山,立下大营,牵制孙传庭的攻城部队。并派李过率领一支精兵,向北迂回往天门关方向,沿途搜索清军兵马的踪迹。
这就给了孙传庭从容撤出晋中的机会本来雁门之战以后,闯军留守山西的三万主力,大半覆灭,只有田见秀、姜、任继荣在太原城拼凑出一万守军,形势危殆,根本不可能阻止孙传庭的攻势。
可是雁门之战结束以后,多尔衮立即改变了此前对孙传庭言听计从的态度,先是下令二万清军在太原攻城战时退兵石岭关,消极作战。不久以后,再前方探骑送来李自成已经渡河入晋的消息后,更是直接在没有提前通知孙传庭的情况下,直接退兵返回大同。
这几乎陷孙传庭一支孤军于李自成援军的团团包围之下,当时李来亨也和刘芳亮从固关方向出兵,有侧击孙传庭兵团的态势。如果不是李自成对于“消失的清军”心怀疑虑,没有直接开战,那么毫无疑问,孙传庭这一支三万人的秦军旧部,势必全军覆没。
崇祯十六年三月底,孙传庭利用闯军援兵尚在犹疑的机会,赶在李过切断天门关的退路以前,断然停止攻城,放弃了几乎将要攻克的太原城,立即退兵。
孙传庭命高杰殿后,全军北指,立即退往宁武关和雁门关设防。秦军在孙传庭的整顿之下,虽然纪律比之以前已经好了很多,但毕竟不比清军那样如臂使指、整齐划一,于闯军围堵下的紧急撤退,自然也是险象环生。
只不过李自成始终认为清军潜伏在太原以北的某地,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李过一支轻兵对孙传庭北撤部队进行了尝试性的拦截。
但是李过兵力有限,只在天门关附近和高杰所部交战一次,闯军骑兵全部下马,以长矛结阵,依山阻击。秦军虽然拥有局部上的兵力优势,又是思归之军,可是因为地形缘故,居然被李过用少数兵力阻截了很长一段时间。
若非高杰的部将李成栋率领数百人穿林过山,在闯军侧翼打出清军旗号,使得李过在犹豫以后,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拦截,孙传庭整支军队,就差点因此陷入进退失据的地步里。
这之后,直到秦军一直撤回到雁门关和宁武关一线,李自成才慢慢确认了明清联军的撤退并非诱敌,而是确实径直撤回晋北。
闯军内部对于明清联军的突然撤退,也出现了不同的猜测和意见,如牛金星便认为孙传庭和多尔衮(他还认为孙传庭和多尔衮是一路人)突然北撤是由于孙传庭养寇自重的原因,李自成本人则认为明清联军突然撤围,主要应该是恐惧于李自成带来的闯军主力兵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山西地形复杂,不利于发挥虏骑的优势。
但对孙传庭来说,秦军能够在大同之战和雁门之战的连续胜利以后,避免在太原城下的失败,在军队士气依旧比较高昂的情况下撤回晋北,已经是他能够预想到的最好情况了。
“英吾,虏军……清兵现在态势如何?”
白沟河联军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几乎完全抵消了孙传庭两战两捷为明廷带来的回光返照作用。清军现在观望不前,态度暧昧,京畿又异常空虚,崇祯皇帝虽然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打开边墙,放皇太极率领清军主力入关,可是明廷内部对于皇太极非常不放心,朝廷屡次往雁门关送来诏书,要调孙传庭回师北京护驾。
孙传庭担心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大明会有不测之祸。他礼貌性地接待了一批本地官绅以后,未做深谈,就又找到高杰询问多尔衮的动向。
高杰虽然是李自成的旧部,是从流寇中投降于朝廷的降将,但他生得十分英武,年纪虽然也不小了,但英挺程度居然不下于刘芳亮,俊采风流,也难怪会和李自成的妻妾纠缠在一起。
高杰是个直言无... -->>
虽然联军主力已经撤离太原郊外,但是联军和闯军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双方依旧有相当数量的部队在山西中部的苛岚州、定襄县等处州县交锋。
李自成亲提战兵六万渡过黄河以后,经过平阳府,立即直趋太原城下。李自成麾下的白广恩等将领,皆是孙传庭的故人旧将,他们熟悉秦军战术,才一交锋就立即发现敌人之中并无传闻中凶悍坚利的八旗兵。
闯军诸将,包括李过和牛金星在内,当时都因为大同之败和雁门之败的缘故,对八旗军的战斗力心有余悸,都认为清军没有出现在太原城下,显然是潜伏他处,另有图谋。
所以李自成并没有第一时间将主力部队投入太原战场,展开解围作战,而是驻军太原城城南的悬瓮山,立下大营,牵制孙传庭的攻城部队。并派李过率领一支精兵,向北迂回往天门关方向,沿途搜索清军兵马的踪迹。
这就给了孙传庭从容撤出晋中的机会本来雁门之战以后,闯军留守山西的三万主力,大半覆灭,只有田见秀、姜、任继荣在太原城拼凑出一万守军,形势危殆,根本不可能阻止孙传庭的攻势。
可是雁门之战结束以后,多尔衮立即改变了此前对孙传庭言听计从的态度,先是下令二万清军在太原攻城战时退兵石岭关,消极作战。不久以后,再前方探骑送来李自成已经渡河入晋的消息后,更是直接在没有提前通知孙传庭的情况下,直接退兵返回大同。
这几乎陷孙传庭一支孤军于李自成援军的团团包围之下,当时李来亨也和刘芳亮从固关方向出兵,有侧击孙传庭兵团的态势。如果不是李自成对于“消失的清军”心怀疑虑,没有直接开战,那么毫无疑问,孙传庭这一支三万人的秦军旧部,势必全军覆没。
崇祯十六年三月底,孙传庭利用闯军援兵尚在犹疑的机会,赶在李过切断天门关的退路以前,断然停止攻城,放弃了几乎将要攻克的太原城,立即退兵。
孙传庭命高杰殿后,全军北指,立即退往宁武关和雁门关设防。秦军在孙传庭的整顿之下,虽然纪律比之以前已经好了很多,但毕竟不比清军那样如臂使指、整齐划一,于闯军围堵下的紧急撤退,自然也是险象环生。
只不过李自成始终认为清军潜伏在太原以北的某地,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李过一支轻兵对孙传庭北撤部队进行了尝试性的拦截。
但是李过兵力有限,只在天门关附近和高杰所部交战一次,闯军骑兵全部下马,以长矛结阵,依山阻击。秦军虽然拥有局部上的兵力优势,又是思归之军,可是因为地形缘故,居然被李过用少数兵力阻截了很长一段时间。
若非高杰的部将李成栋率领数百人穿林过山,在闯军侧翼打出清军旗号,使得李过在犹豫以后,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拦截,孙传庭整支军队,就差点因此陷入进退失据的地步里。
这之后,直到秦军一直撤回到雁门关和宁武关一线,李自成才慢慢确认了明清联军的撤退并非诱敌,而是确实径直撤回晋北。
闯军内部对于明清联军的突然撤退,也出现了不同的猜测和意见,如牛金星便认为孙传庭和多尔衮(他还认为孙传庭和多尔衮是一路人)突然北撤是由于孙传庭养寇自重的原因,李自成本人则认为明清联军突然撤围,主要应该是恐惧于李自成带来的闯军主力兵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山西地形复杂,不利于发挥虏骑的优势。
但对孙传庭来说,秦军能够在大同之战和雁门之战的连续胜利以后,避免在太原城下的失败,在军队士气依旧比较高昂的情况下撤回晋北,已经是他能够预想到的最好情况了。
“英吾,虏军……清兵现在态势如何?”
白沟河联军战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几乎完全抵消了孙传庭两战两捷为明廷带来的回光返照作用。清军现在观望不前,态度暧昧,京畿又异常空虚,崇祯皇帝虽然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打开边墙,放皇太极率领清军主力入关,可是明廷内部对于皇太极非常不放心,朝廷屡次往雁门关送来诏书,要调孙传庭回师北京护驾。
孙传庭担心事情再这样发展下去,大明会有不测之祸。他礼貌性地接待了一批本地官绅以后,未做深谈,就又找到高杰询问多尔衮的动向。
高杰虽然是李自成的旧部,是从流寇中投降于朝廷的降将,但他生得十分英武,年纪虽然也不小了,但英挺程度居然不下于刘芳亮,俊采风流,也难怪会和李自成的妻妾纠缠在一起。
高杰是个直言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