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血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 -->>
一列燃煤蒸汽火车穿行在夜色笼罩下的茫茫的齐鲁大地上。“咣当——咣当……”车轮发出均匀而有节奏的声响。漆黑的车窗玻璃反照出乘客的各种睡姿。巧生毫无困意地凝望着黑咕隆咚的窗外。她身材细瘦,穿一件半旧的方格褂子,扎着一对利落的绞花短辫,瓜子脸,薄嘴唇,下巴微微凸起。许久,她把头转向对面的父亲说:“咱那年上东北去,也是路过这里吗?”
“嗯,那年你才五岁,这么高。”继礼满脸粗糙的皱纹微微绽开,用手比划着说,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烟布袋,卷起烟来。他腰板挺直,身穿青色中山服,长方脸,阔嘴唇,面相敦厚。
“回来那年,我就记事了,好像在火车上呆了老长时间。”
继礼擦着火柴,点起卷烟,吸了两口,青烟顿时蔓延开来。
未来崭新的生活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边缘上悬浮着,摇摆不定。她既兴奋,但又不敢奢望。她猛然抬起眼睛,几乎是恳求地盯着父亲说:“要是到大叔家留不下,就还是去东北吧?我一个人去就行。”出门之前,她听母亲跟父亲说:“去看看吧,到博山去留不下的话,你们想顺便去东北也行。”
继礼在迷蒙的青烟中沉思片刻,说:“看情况吧。”
她蹙起眉心,又把眼光投向黑洞般的窗外。
父女俩在淄博车站下车,改乘公交车。冬末初升的太阳透过铅云,像一个圆圆的白玉盘。道路两边,开阔的麦田里还残留着些尚未完全融化的积雪,东边一道光秃秃的山丘连绵不断,向后缓缓移动。巧生指着山间一座黑色锥形山问:“那山怎么还是黑乎乎的?”
“那是从煤井下挖出来的渣石堆成的。”
“噢……”
“听说这里有很多煤井。据说,最早先是德国人到山东来开煤井,后来,有两个德国传教士被中国人给杀了,德国鬼子就派来军舰和部队,强迫清政府定立条约,修建胶济铁路,沿线两边三十里以内所有的煤炭全都由他们开采。再后来,日本人又来,把德国赶跑了,这些煤矿又都成了日本人的了。”
“好事还都成了他们的了。”
一个小时以后。路边低矮的平房越来越密集,其中还有工厂的大门、院墙和里面露出的厂房房顶。河对面不远的高处现出一座高大的矸石山,山腰上有一片深浅不一的红褐色,青烟袅袅升腾。一辆矿车在缓缓向山顶移动着。山下河道边是一片乌压压的厂房。
客车驶进人来人往的城里,又钻过一个铁路大桥,向东拐进了博山车站。候车厅是一座像是由积木搭成的土黄色德式建筑。
父女俩向东出了城,绕过北面不远处的那座矸石山,走下一道长长的水泥台阶,来到了河东二立井矿区。经由从食堂里走出来的一个工人的指点,找到了通风连队,但会议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过来一个瘦高个的人,脚蹬黑色高筒胶鞋,头戴矿灯安全帽。继礼向他打听赵继勤,说是从胶南来的。那人走进会议室隔壁的办公室给井下打了个电话。
继勤接到电话,立刻上井径直来到连队。见门前站着两个农村模样的陌生人。他上前疑惑地打量着继礼问:“你是……”
“我找赵继勤,跟他是一家子。”他说。只见来人满脸煤灰,头戴矿灯安全帽,个头瘦小,短方脸,浓眉大眼,宽鼻翼。
“我就是,你是……”
“你……你不就是大兄弟吗?我是继礼呀!哎呀,都认不出来你啦!哈哈……”
“哎呀,原来是你呀,我当是谁呢!你不说我还真是不敢认了!”
“可不是嘛,整整二十年没见啦!老啦,哈哈……”
“二十年没见啦,真没想到来人是你!”
“孩子都这么大啦,你回去那年还没有她呢!这是家里二嫚,叫巧生——快叫大叔嘛!”
看着这位大叔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和一副和善的笑容,她感动地感动叫了一声,就羞红着脸把头扭到了一边。
煤矿家属宿舍区在二立井以东和一立井以南,被梁村一分为二。村东区卧伏在一个山坡上,依势由高到低。灰砖红瓦的平房栉次邻比,一律绿色门窗,各家各户的格局也像那时大统一的计划经济一样整齐划一。宿舍区与匍匐在它脚下的村民们的那些拥挤不堪的土坯草房相互对峙,俨然摆出一副“工人老大哥”的尊容。
继勤家所在的那趟平房的后面就是梁村,仅一道之隔。这天赵婶在家休息,她刚从粮店买回口粮,在石磨前用簸箕盛着黄豆拣沙粒。南边隔壁的刘大妈倚着门框在衲鞋底,一边跟赵婶拉呱。她说前几年她家口粮不够吃的,三女儿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偷偷地哭。赵婶说,现在虽说粮食够吃的了,可孩子们都不愿吃粗粮,就兑换出些粮票,贴进去买高价细粮或大米。正说着,刘大妈望着院子北头说:“他赵婶呀,好像你家来亲戚了。”赵婶扭头看去,见继勤后面跟着两个陌生人。她心里感到纳闷。继勤上前笑着做了介绍,刘大妈让赵婶赶紧进屋伺候客人。
继勤把客人请进里屋,从抽屉里拿出金鱼牌香烟,继礼赶忙掏出他的烟布袋,继勤硬是把一棵香烟递给他,彼此又相让着点上,拉起了家长。巧生靠坐在门边的木床上。这间不大的屋里光线明亮,简洁朴实。迎门一张长方桌,两边各一把椅子,她对面的朝向前院的窗户下有一台缝纫机。桌子上方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华国锋主席画像,画像下面并排挂着四个玻璃框的奖状,上面写的都是大叔的姓名。
赵婶用一个圆搪瓷茶盘把茶水茶杯端进来,跟继礼寒暄了几句,继勤让她去做点饭。她答应着,出来时顺便把花布门帘放了下来。她先去后院坐上锅,又回到厨房拿起几棵芹菜,在里屋门口一边的炉灶跟前择着,一边好奇地听里面说话。那年结婚后跟继勤一起回胶南,她已经不记得见过这位二伯家的“大哥”了。两人谈论起本家族的什么人,时而为某人的去世而伤感,而是为某人的境遇而感叹,当提到当年一起劳动一起下河摸鱼的趣事时,两人又发出孩子般天真的朗笑。后来,赵婶又手里拿着一头蒜回来继续听,终于听到这位大哥说起这次找来的用意。当继勤一口答应帮这个女孩找工作并让她住下来的时候,她的脸陡然阴沉下来,摘好的菜也不做了。她拿了五个鸡蛋来到后院,下了够三个人吃的面条,又往锅里嗑鸡蛋。第四个刚要嗑,手又缩了回来,回厨房把手里那两个鸡蛋放回了原处。
放学的学生陆续走出校门。住在梁东宿舍片区的学生向北,绕过校院院墙经过村里回家。建工跟王国强出来向南拐,上去一个土崖头,再向东来到堤坝上。前面山峦横亘,起伏绵延。由于僻静和绕远,上学放学的学生很少走这条路。
国强是班上唯一一个农村户口的学生。小学二年级时,他跟着到矿上来干临时工的母亲,离开远在五六十里以外的农村的家,住到父亲这边来,插到建工所在的班里。他没怎么长个,一直在班上最矮,一头稀疏、枯黄的头发,同学都说他是在老家“跌倭”了。小学那会儿都是集合起来排着队上学,他两手高举着毛主席画像木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村里那些调皮的孩子老远就咧着嘴巴指指点点地朝他发笑。如果不是因为处于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感情,他们早就唆使身边那只伸着长舌头的大黑狗朝他扑过去了。
走过堤坝再向北拐,山脚处的崖头下面是一片开阔的麦田,麦田尽头是宿舍区平房和村民拥挤的草房,脚下这条小路穿过小石桥,在麦田和一条干涸的小河之间继续向前延伸,把梁庄和家属宿舍一分为二。
贴近麦田和小路的那排平房最头上那一户就是国强的住家。每次看到他家的屋山头,建工心里就会笼罩上一阵神秘的恐惧。那套房子里原来那个姓朱的人在一个夜里悬梁自尽后,就一直没人再敢进去住,因为宿舍里的人传说里面有鬼。国强一家是前年才从梁村西边的单身宿舍搬来的。那年冬天特别的冷,建工清早背上书包上学出门上学,看到隔着一条小路的那个院子里站满了神情惶恐的大人,给水处的跟前还停着一辆白色救护车。他们全都是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还不时朝南头张望着什么。他凑上前去,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北面苹果园后面的单身宿舍有个中年工人,老婆孩子都住在农村老家,跟姓朱的那个人的老婆是老乡,平时经常到这家来玩。头一天夜里,姓朱的男人下班回来叫不开门。大概是猜到里面发生了什么,就把门窗玻璃打碎,伸进胳膊拉开插销一步闯了进去,果然撞见他老婆和那个老乡正在里屋慌慌张张提裤子。他扑上前就去撕打那个男人。他老婆竟然下手帮着那个老乡打他抓他。打完后就跟那个老乡一起逃之夭夭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后院的小屋里吓得直哭。那个姓朱的又气又腌臜,到后院找了一条绳子,又把后门关好,回到里屋踩着一个杌子上了吊。不一会儿,人们几乎同时闪出一条窄道,建工亲眼看到一副担架被四五个人抬出来,匆匆抬到救护车上被拉走了。担架上那个人被一床脏兮兮的花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不久,宿舍里传说那一对流氓破鞋已经抓到了。大概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阵“咚咚咚”的滞重的跑声突然打破了宿舍里的寂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