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尖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从这个层面说:肉体的消失,其实也正是灵魂的消失。肉体是灵魂的唯一所在,对肉体的尊重显然是对灵魂的一种呵护方式。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众多的死亡场面:飞速的车轮(钢铁和动力)、骤然扑倒的肉体(生命和灵魂)、目击者的惊呼和唏嘘、麻木和冷漠……所有这些充满残酷性的小说场景,其实也是现实的一种有力惊醒和真实书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贯穿了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长期的生活。“肉体是一个大理智,是有着一个心灵的大复合体。是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是一群羊和一个牧人。”(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肉体蔑视者》)
由此,我总是觉得,作家的创造是无限的,他们的文字和灵魂总是在烛照着面对的生存、生活、日渐繁复、充满悖论、欲望硝烟和生生死死的现实环境。《尖叫》试图在一个人的眼睛和内心找到诸如生命、死亡、人性、人道、文明与文明的反动等等影像。这种设置或者说构造显然是成功的。在文本当中,作家的叙述优雅、细致,且充满弹跳力。小说从心烦和忧郁的安蓉到一个叫做水曲柳乡村度假开始,在流动的语言中设置了一连串的带有预示性的死亡和现实背景。随后的展开,以安蓉的怀疑和假设开始,在车辆(技术与文明)和生命(原始和脆弱)之间,制造了真实的钢铁与肉体狭路相逢,死亡触目皆是的残酷场景。这些场景本身就很残酷,而接连的类似情景不是残酷二字可以概括的。在阅读当中,我不止一次地颤抖和压抑,它让我欲罢不能。也使我隐隐地感到了某些与生命形影不离的可怕因素(不仅仅是车辆)。
说到底,汽车对人的伤害其实是人对人的一种杀戮和毁灭,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生命的无形威胁和掠夺,当然,这种定义本身就带有令人难堪的悖论性质。就人而言,作为研制、生产、驾驭的生命本体,我们在享受并且倍感优越的同时,也成为或者正在成为戕杀同类的凶手。这是无法避开的事实,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事实。到此,《尖叫》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完全显露出来。在小说开篇,作家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种悲怆的、无奈的和满含忧愤的警告。主人公安蓉的信中所说看起来像是一种谴责,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控诉、焦虑和恐惧呢?她说:“它们(汽车)不是一堆钢铁制造的工具,而是隐藏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魔鬼。”
现代文明的来临,是进步也是摧毁。这并不体现在生命和肉体上面,也在变异和扭曲着我们的心理乃至灵魂。安蓉对汽车乃至驾驶者的憎恨,对车祸(人为的灾难)的控诉和仇视,都是无法绕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酷事实。而自杀——安蓉的这一选择充盈着对这个世界的无望甚至绝望意识。她的杀人行为看起来是一个生命个体对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报复,但未尝不是一种低姿态的反抗和挣扎。这种心理的变异是可怕的,它的危害显然已经超越我们目击和经受的某种残酷事实。而张洪的窒息性的阅读和逃离、兰芳最后吐出的那声尖叫,使《尖叫》这部长篇小说洋溢起了一种迷离的意味。也就是说:文明并没有在我们内心唤起幸福的情感。文明的进步也正意味着人类生命保障和心理健康大幅度地倒退。“当文明进化在人类中使自己消耗殆尽的时候,它一定要向我们展示爱欲和死亡之间,生的本能和破坏本能之间的斗争。”(弗洛伊德《文明与不满》)这种“斗争”早已开始了,而且远远不会结束。作家李西闽在《尖叫》中说:“我听见自己在尖叫,整个世界都在无法抑制地尖叫,这些尖叫从各个角落渗透过来将我淹没。在尖叫中我无处可逃。”(未完待续)
/> 从这个层面说:肉体的消失,其实也正是灵魂的消失。肉体是灵魂的唯一所在,对肉体的尊重显然是对灵魂的一种呵护方式。小说中一再出现的众多的死亡场面:飞速的车轮(钢铁和动力)、骤然扑倒的肉体(生命和灵魂)、目击者的惊呼和唏嘘、麻木和冷漠……所有这些充满残酷性的小说场景,其实也是现实的一种有力惊醒和真实书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贯穿了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长期的生活。“肉体是一个大理智,是有着一个心灵的大复合体。是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是一群羊和一个牧人。”(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肉体蔑视者》)
由此,我总是觉得,作家的创造是无限的,他们的文字和灵魂总是在烛照着面对的生存、生活、日渐繁复、充满悖论、欲望硝烟和生生死死的现实环境。《尖叫》试图在一个人的眼睛和内心找到诸如生命、死亡、人性、人道、文明与文明的反动等等影像。这种设置或者说构造显然是成功的。在文本当中,作家的叙述优雅、细致,且充满弹跳力。小说从心烦和忧郁的安蓉到一个叫做水曲柳乡村度假开始,在流动的语言中设置了一连串的带有预示性的死亡和现实背景。随后的展开,以安蓉的怀疑和假设开始,在车辆(技术与文明)和生命(原始和脆弱)之间,制造了真实的钢铁与肉体狭路相逢,死亡触目皆是的残酷场景。这些场景本身就很残酷,而接连的类似情景不是残酷二字可以概括的。在阅读当中,我不止一次地颤抖和压抑,它让我欲罢不能。也使我隐隐地感到了某些与生命形影不离的可怕因素(不仅仅是车辆)。
说到底,汽车对人的伤害其实是人对人的一种杀戮和毁灭,也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生命的无形威胁和掠夺,当然,这种定义本身就带有令人难堪的悖论性质。就人而言,作为研制、生产、驾驭的生命本体,我们在享受并且倍感优越的同时,也成为或者正在成为戕杀同类的凶手。这是无法避开的事实,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事实。到此,《尖叫》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完全显露出来。在小说开篇,作家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种悲怆的、无奈的和满含忧愤的警告。主人公安蓉的信中所说看起来像是一种谴责,但何尝又不是一种控诉、焦虑和恐惧呢?她说:“它们(汽车)不是一堆钢铁制造的工具,而是隐藏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魔鬼。”
现代文明的来临,是进步也是摧毁。这并不体现在生命和肉体上面,也在变异和扭曲着我们的心理乃至灵魂。安蓉对汽车乃至驾驶者的憎恨,对车祸(人为的灾难)的控诉和仇视,都是无法绕开必须面对的一个严酷事实。而自杀——安蓉的这一选择充盈着对这个世界的无望甚至绝望意识。她的杀人行为看起来是一个生命个体对另一个生命个体的报复,但未尝不是一种低姿态的反抗和挣扎。这种心理的变异是可怕的,它的危害显然已经超越我们目击和经受的某种残酷事实。而张洪的窒息性的阅读和逃离、兰芳最后吐出的那声尖叫,使《尖叫》这部长篇小说洋溢起了一种迷离的意味。也就是说:文明并没有在我们内心唤起幸福的情感。文明的进步也正意味着人类生命保障和心理健康大幅度地倒退。“当文明进化在人类中使自己消耗殆尽的时候,它一定要向我们展示爱欲和死亡之间,生的本能和破坏本能之间的斗争。”(弗洛伊德《文明与不满》)这种“斗争”早已开始了,而且远远不会结束。作家李西闽在《尖叫》中说:“我听见自己在尖叫,整个世界都在无法抑制地尖叫,这些尖叫从各个角落渗透过来将我淹没。在尖叫中我无处可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