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大明由我而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便。”
“徐先生你很懂农业,你看袁应泰的治蝗办法有效吗?”
“回陛下,袁应泰的方法很实际,可以应用防蝗。”
“好,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徐先生,你们多想办法帮一帮袁应泰。”
“陛下,灭蝗此事事关重大,袁应泰的职权不够啊!”袁可立插话道。
“这个不妨,朕就封袁应泰为北直隶治蝗总督,专门负责农业生产。孙先生,等我们开完会,你就可以去起草诏书了。”
“陛下,说到水利,臣建议再选派一个了解水利的大臣充任河道总督治理多年不曾解决的黄河水患。”徐光启又有了新的想法。
“治理黄河,这又是一件大事。徐先生觉得谁能担此重任?告诉朕吧。”
“以臣来看,御史左光斗可以做好,他自幼生于江淮水乡,知晓水利又为人清廉。”
“先让左光斗做一个代理的河道总督吧,做得好再转正。”
朱由校跟帝师们探讨了很多国事,最后抛出他的一个重量级的决定。
“朕打算离开京城,去山东走一走看一看,大概要三个多月才能回来。”
孙承宗、徐光启和袁可立三位帝师听到皇帝出游三月的想法,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又小声询问了一下皇上此话是否当真,朱由校点了点头。帝师三人先是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齐刷刷地跪下,异口同声的说道:“皇上
万万不可啊!”
“三位老先生快起来吧,朕这次做的决定是不容更改的。”听完皇帝的话,三位重臣跪在地上丝毫没动。
“你们好好想一想,朕从即位以来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国家,这次出行,朕是有自己的道理。你们三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难道就不能理解朕的心意吗?快点起来好好坐着跟朕讲话。”三人听完有些动摇,朱由校把三把椅子放到他们的面前。
袁可立看着皇帝此举,叹了口气对旁边两人说道:“孙首辅,徐院长,咱们仨起来吧,再不起来就犯了目无君主的大罪了。”礼部尚书说完就带头站起来,其他两人虽不情愿也都起身,一同坐在皇帝搬来的凳子上。
“陛下,您为什么要在这个紧张的时节离开京城呢?”内阁首辅先发问。
“只有到地方上亲眼看看,朕才能实实在在的了解民情。你们三位都是待过民间,吃过苦受过罪的老臣,难道百姓受到的苦难都写在奏疏中呈上来了吗?官官相护,这是朕最害怕的事情,底下是一片黑幕,上面却无法了解,祖宗的大好江山难道要亡在朕的手上吗?”朱由校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还重重拍了一下御座。
“陛下,天子出行从来都是耗费巨大,现在虽然国库还算丰裕,但是边疆军费和对灾荒的救济都是要钱的。”工部尚书徐光启从劳民伤财这个角度劝谏皇上。
“这个容易,朕只带两百锦衣卫跟随,一百锦衣卫贴身保护,另一百锦衣卫暗中保护。衣食住行朕自己解决,不需要地方官准备行宫,或是准备大宴。”
“不行,这样对陛下太危险了。当初英宗皇帝就是在土木堡中被俘虏,朝野上下大乱。当初要不是于少保挺身而出,稳定大局,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才有我大明二百年的和平。陛下,您要以史为鉴,以英宗为戒啊!”内阁首辅反对道。
“朕不到边疆上去冒险,朕只是在中原大地上巡视探察民情,孙先生,您休要拿英宗被俘的事来吓唬朕。”
“陛下,臣支持您的想法。但是陛下毕竟刚刚大婚结束,臣认为陛下最好还是待在后宫多与皇后嫔妃交流交流,尽快生下皇子。”礼部尚书袁可立试图走迂回路线,用后宫佳丽来勾住皇上不让他外出。
“朕还年轻,不能沉溺美色,这样会搞坏身体的。说到底,我大明的皇帝以前都有到民间查访民情的传统,比如说太祖、成祖、宣宗等以勤勉爱民著称的皇帝。朕正是效仿祖宗才出游的,你们不必再阻拦朕。”
朱由校说完一大套道理,帝师也清楚阻拦不了皇帝,就只能同意皇上的决定。皇帝并不是马上离京,悄悄离京对朱由校来说还是很容易的,但是皇帝不在朝政还要维持平稳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正德皇帝想南巡,有一百多个朝臣请愿阻止,天子一气之下当场杖死了几十人。朱由校可不想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他吩咐过三位帝师不要把此事声张出去。天子要先做一些人事上的安排来保证朝局三个月之间不会发生动荡,然后安排好后,迅速离开北京。这样生米煮成熟饭,朝臣想反对没机会了。
自便。”
“徐先生你很懂农业,你看袁应泰的治蝗办法有效吗?”
“回陛下,袁应泰的方法很实际,可以应用防蝗。”
“好,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徐先生,你们多想办法帮一帮袁应泰。”
“陛下,灭蝗此事事关重大,袁应泰的职权不够啊!”袁可立插话道。
“这个不妨,朕就封袁应泰为北直隶治蝗总督,专门负责农业生产。孙先生,等我们开完会,你就可以去起草诏书了。”
“陛下,说到水利,臣建议再选派一个了解水利的大臣充任河道总督治理多年不曾解决的黄河水患。”徐光启又有了新的想法。
“治理黄河,这又是一件大事。徐先生觉得谁能担此重任?告诉朕吧。”
“以臣来看,御史左光斗可以做好,他自幼生于江淮水乡,知晓水利又为人清廉。”
“先让左光斗做一个代理的河道总督吧,做得好再转正。”
朱由校跟帝师们探讨了很多国事,最后抛出他的一个重量级的决定。
“朕打算离开京城,去山东走一走看一看,大概要三个多月才能回来。”
孙承宗、徐光启和袁可立三位帝师听到皇帝出游三月的想法,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又小声询问了一下皇上此话是否当真,朱由校点了点头。帝师三人先是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齐刷刷地跪下,异口同声的说道:“皇上
万万不可啊!”
“三位老先生快起来吧,朕这次做的决定是不容更改的。”听完皇帝的话,三位重臣跪在地上丝毫没动。
“你们好好想一想,朕从即位以来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国家,这次出行,朕是有自己的道理。你们三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难道就不能理解朕的心意吗?快点起来好好坐着跟朕讲话。”三人听完有些动摇,朱由校把三把椅子放到他们的面前。
袁可立看着皇帝此举,叹了口气对旁边两人说道:“孙首辅,徐院长,咱们仨起来吧,再不起来就犯了目无君主的大罪了。”礼部尚书说完就带头站起来,其他两人虽不情愿也都起身,一同坐在皇帝搬来的凳子上。
“陛下,您为什么要在这个紧张的时节离开京城呢?”内阁首辅先发问。
“只有到地方上亲眼看看,朕才能实实在在的了解民情。你们三位都是待过民间,吃过苦受过罪的老臣,难道百姓受到的苦难都写在奏疏中呈上来了吗?官官相护,这是朕最害怕的事情,底下是一片黑幕,上面却无法了解,祖宗的大好江山难道要亡在朕的手上吗?”朱由校越说越激动,说到最后还重重拍了一下御座。
“陛下,天子出行从来都是耗费巨大,现在虽然国库还算丰裕,但是边疆军费和对灾荒的救济都是要钱的。”工部尚书徐光启从劳民伤财这个角度劝谏皇上。
“这个容易,朕只带两百锦衣卫跟随,一百锦衣卫贴身保护,另一百锦衣卫暗中保护。衣食住行朕自己解决,不需要地方官准备行宫,或是准备大宴。”
“不行,这样对陛下太危险了。当初英宗皇帝就是在土木堡中被俘虏,朝野上下大乱。当初要不是于少保挺身而出,稳定大局,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才有我大明二百年的和平。陛下,您要以史为鉴,以英宗为戒啊!”内阁首辅反对道。
“朕不到边疆上去冒险,朕只是在中原大地上巡视探察民情,孙先生,您休要拿英宗被俘的事来吓唬朕。”
“陛下,臣支持您的想法。但是陛下毕竟刚刚大婚结束,臣认为陛下最好还是待在后宫多与皇后嫔妃交流交流,尽快生下皇子。”礼部尚书袁可立试图走迂回路线,用后宫佳丽来勾住皇上不让他外出。
“朕还年轻,不能沉溺美色,这样会搞坏身体的。说到底,我大明的皇帝以前都有到民间查访民情的传统,比如说太祖、成祖、宣宗等以勤勉爱民著称的皇帝。朕正是效仿祖宗才出游的,你们不必再阻拦朕。”
朱由校说完一大套道理,帝师也清楚阻拦不了皇帝,就只能同意皇上的决定。皇帝并不是马上离京,悄悄离京对朱由校来说还是很容易的,但是皇帝不在朝政还要维持平稳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正德皇帝想南巡,有一百多个朝臣请愿阻止,天子一气之下当场杖死了几十人。朱由校可不想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他吩咐过三位帝师不要把此事声张出去。天子要先做一些人事上的安排来保证朝局三个月之间不会发生动荡,然后安排好后,迅速离开北京。这样生米煮成熟饭,朝臣想反对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