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文曲星下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CP|W:550|H:362|A:C|U:file1.qidian./chapters/20135/12/174861635039653443850631100432.jpg]]]既然玉帝下旨均衡人口,当然迁移规模宏大,有历史记载,全国迁往人口,有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běi jīng等地,少量分散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重点是淮河流域,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再说;安徽凤阳是明朝皇帝的祖坟,也是农民起义的主战场,又是水、旱、蝗灾的频发地区。

    二郎神奉玉帝旨意,向人们宣传解释,不能违抗,可是,人们在洪洞生活习惯了,哪个愿意往外迁移。

    二郎神见无人前来报名,想了个计策,贴出告示,“凡是不愿迁出的人们,都到大槐树下集合,愿意迁出的留在家中等待。”

    人们哪知是计,统统来到大槐树下躲避。如果不信,读者朋友可以到山西查看;山西洪洞大槐树,位于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公园内,是当时的一处移民基地。至今此地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据说,当时大槐树上有个鸦巢,被迁的人们望着鸦巢,触景生情,纷纷说:老鸦尚有个窝,咱到啥时候才有安居之rì啊!由此,广济寺侧的大槐树,便成了人们忍别故里的标志。

    由此,一个证据可以说明,当地人喜欢背着手走路,不信,你们可以跟着观看。那是二郎神为了防止迁去的移民逃跑。

    所以,天兵们把迁移的人们反绑胳膊,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出的人们上路。人们恋恋不舍自己的故乡,一步一回头,望着大槐树,无奈的讲:“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大槐树是我们的故乡。”

    他们并告诉自己的小孩,一代代的传下去,至今这里的居民,不论家住在何村何乡,都说自己是大槐树下的人。

    由于移民们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养成了习惯。因此,当地居民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一直沿袭至今。

    尽管如此,长期在山西洪洞居住习惯的人们,还是不安心,有一部分人开始逃跑,返回老家。

    二郎神发现不妙,立即向玉帝做了回报,此事关系重大,经过文武大臣再次商议,玉帝下旨;“凡是大槐树下的人,统统打上记号,以防备迁移的人们逃跑。”

    二郎神遵照玉帝圣旨,带领天兵天将立即执行;“把所有迁来人们的脚趾甲,最小的一个小趾甲,劈成两个。”

    天兵们也只好遵照执行,对着人们的小脚趾甲,从中间劈开一刀,作为记号。

    可是,天兵们都不是内行,更没专业技术,由于在执行劈开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也可能是技术问题。

    他们本想从中间劈开,谁知,劈斜了,劈成了一多一少,成了小趾甲旁,又多出一个小趾甲来。一直沿袭至今。年数多了有的已经退化,只剩下很小一点点了。

    读者朋友,如果不信,您可以验证自己的脚趾甲,是否祖先大槐树下迁出的人?看看您的脚趾甲,最小一个,是否两个趾甲?

    小趾甲旁又多了一点点?

    因为,是玉帝圣旨,所以那次迁移规模宏大,覆盖全国各地,达十八个省之多。

    这样,从大槐树下迁来的人们,在旧湖的前边又筑起了村庄,恢复了她那多情、妩媚少女的容颜。村庄人口越聚越多,达到县城的规模。

    因为,当地发生了天塌地陷,这个“陷”字,不好表达,可是,又想纪念。

    当地人找不到恰当的字眼,只好管这个地方,叫“柘(zhe)”,后来“柘”下去的城池,一片汪洋,淤积成大湖,称柘湖。

    因为在新城的北面,又叫北旧湖,再后来,又有人起名叫榕湖。

    如果读者不信,有时间的话,可到当地察看北旧湖的遗址,还有废弃城墙存在。

    后来在明万历年后期设置为县,就以“柘”下去的大湖得名,取名为‘柘县’。

    为了防备战争及坏人sāo扰,县的周围又筑起了城墙。后来人们喊叫时,连城一起叫,即成为现在的“柘城县”。

    “柘”下去留下的大湖为柘湖。周围的大沟,称柘沟。柘湖和柘沟的水长年清沏,每到天桃柳夹岸,燕舞鸥游、锦鳞可数,青蒲白笋,竞相争茂。阳烟景。

    当时历任知县大人,多来此设宴畅饮,观景娱乐。有许多诗人墨客留下诗句。

    柘沟水柳如烟,

    四面堤高积翠莲,

    每向城头频极目,

    半高新绿打鱼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