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炮火1906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根底枯死,但是枝繁叶茂,势力还是庞大的,守旧力量也不是一下子能够清楚掉。
全国上下虽然一派革命气氛,但是真正对革命党人感冒的,可并不是特别多。
李安生固然也想趁机自己上台执政,将这部分力量都聚拢到他的身边,但是,袁世凯必定不会让他如愿。
北洋六镇固然不难对付,但是,袁世凯很有可能会继承,聚拢一大部分清廷的遗产,这是根基浅薄的李安生无法比拟的。
一场内乱不是李安生所希望看到的,故而,他选择了迂回侧击。
老袁只要不露出太多的野心,那么就不妨在老袁与革命党人之中左右逢源。
而老袁也狡猾的很,此刻他便在河南老家开始了左右逢源。
被派南下作战的冯国璋专门秘密的赶来向老袁请示,下一步如何行动。
老袁给冯国璋六个字的锦囊妙计,是:"慢慢走,等等看"。
北洋军打仗或许有一套,但是,这个时候局势扑朔迷离,不是武力能够彻底解决的,北洋军也不想跟革命党人拼命,便宜了别人。
冯国璋过来探访老上司,也是代表着所有北洋系力量的意见,关键时刻,北洋系该何去何从。
是镇压革命,为清廷尽忠,还是退一步自保?
老袁的这六个字,立即影响了荫昌率领的北洋陆军,他们果然以极迟缓的行动准备出发作战,老袁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要观看局势发展,同时,他们本身的观望就是一种压迫,逼着清廷给点好处出来。
荫昌一看苗头不对,也就留在北京没有动身,他哪里是能够指挥的动北洋军那帮骄兵悍将的。
无奈之下,武昌起义过去五日,清廷起用已罢黜两年余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袁世凯的再起是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保荐的,摄政王载沣虽然不欢喜老袁,可是要打仗必须倚靠北洋军,北洋军则全是老袁一手训练,所以不得不用老袁。
但是,袁世凯却并不买账,这不是在坑爹嘛,给个湖广总督就打发了他?他可不是叫花子,还要忍受清廷的继续防备。
防贼都没有防的这么严,这哪里是要重用他袁世凯的样子?
从这道命令上看,袁世凯不仅是湖广总督,同时兼办剿抚事宜,照这道命令,等于是荫昌的副手,老袁当然很没趣,于是以"足疾未痊"的理由,推辞了这个湖广总督的任命。
袁世凯将这封电报当做是个笑话,转发给了李安生,也是在炫耀一下,他老袁也是有脾气的。
袁世凯本来并没有足疾,可是当年摄政王载沣放逐他的时候,硬说他有足疾,勒令请假养疴,如今他正好用足疾来回敬。意思是:"我明明无病,你叫我养病,如今事急来求我,我也只好给你一个因病不能复起的回敬。"
奕劻与载沣等人左右无法,只能硬着头皮逼着荫昌南下,南下之后,北洋军全部停留在信阳和孝感之间,兵车阻塞不通。
眼看着武昌革命军声势越来越浩大,荫昌的号令完全不行,只落得在孝感满头大汗,跳着脚骂人。
奕劻见到北洋军这番作态,知道是老袁在搞鬼,可又毫无办法,于是派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于十月二十一日微服前往河南彰德洹上村拜访他的把兄弟,这两个老狐狸如此这般一番,徐世昌就折返北京,装出一副又丧气又生气的样子对奕劻和满朝亲贵说:"真是不知好歹,他竟提出条件,他说:要我干未尝不可,可是必需得听我意见。我看还是叫荫督帅快赴前线去吧,没有袁世凯不见得就不能打仗。"
奕劻问徐世昌是些什么条件,徐世昌支支吾吾说出了袁的六个条件:
(一)明年召开国会;(二)组织责任内阁;(三)开放党禁;(四)宽容革命党;(五)授以指挥前方军事的全权;(六)保证粮糈的充分供给。
其实武昌起义后全国的形势岌岌可危,奕劻等人已经完全明了局势的严重,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只好用软功来缓和革命力量的膨胀,不敢用高压的流血手段来镇压。
因此在派徐世昌到河南去见袁世凯的同一天,下了一道上谕给各省督抚转谕军民:"从乱者不咎既往,倘搜获名册,亦当立予销毁。"
这个命令一出,连李安生都看不下去,这明摆着是自欺欺人,看样子清廷还真是要立即倒台,还让奕劻等一干昏庸之人掌权,再来十个李安生都是无用。
袁世凯的用意是利用革命党对付清廷,再留着清廷对付革命党,自己有北洋军为本钱,坐收渔人之利。
袁世凯不得不这么做,出于对李安生的防范,他必须要借着这个机会,利用提出的条件把清廷的军事和政治大权都拿过来,要是连这点都无法满足他,那么他乐得自在,笑看风云。
袁克定到了苏州之后,载洵已经早到了,毕竟他的行踪是要保密的,不像人家,专程赶来。
载洵自然是希望能够说动李安生,从而影响程德全,将江苏新军调往江西等地驻防,并且准备进军武汉。
李安生答应的很爽快,江苏新军第十二镇立即调往江西各地驻防,除了九江、南昌与湖口重地,他还准备命令新军掌控萍乡煤矿,中华钢铁公司的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大半,一号炉已经投用,这个时候可不能断了供应。
另外,李安生已经拍了电报给林虎,让他立即派一个协的兵力,前往安徽的马鞍山等地布防,占据安徽作为险要的地区。
林虎手下的兵力都是嫡系,是东北过来的老兄弟以及南洋来的雇佣军,自然信得过。
如此一来,只要程德全坐镇南京,在江苏的根基不失,那么绝对能够弹压安徽与江西两地,尽可能的将两江地面掌握在手中。
袁世凯准备渔人得利,他也不是善男信女,不愿意为革命党人做嫁衣,还是自己实惠的好。
至于黄兴与宋教仁频发电报,他的回复是,立即敦促全国各省纷纷举义呼应,他也在与袁世凯协商,希望能够逼迫清廷自己下台,最好不要动刀兵。
黄兴除了整军备武,利用武汉三镇富足的资金来加强革命军的力量,也在准备积极促进湖南革命起义。
对于李安生的说辞,他半信半疑,但是,武昌起义的成功,已经让革命力量迅速壮大,一时半会,清廷是奈何不得他们的,李安生所说也能接受。
不过汪精卫这个说客也上门来,想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前来说服李安生,立即发动。
而李安生却直接给了汪精卫一个闭门羹,开玩笑,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见他的,他早先跟黄兴与宋教仁就说过,他只认得两人,不认得其他人。
江苏新军朝着九江进发,顿时使得局势开始进一步混乱起来。
载洵胆子不大,他要是胆子大,就直接提出到九江去督师劳军,看看李安生是不是真的要打武汉。
他自以为李安生所说的需要严加监控江苏局势,一时半会还无法攻击武汉,也是深信不疑。
于是载洵拍拍屁股北上了,只要江苏新军摆出姿态西进,那么对于袁世凯也是个警醒,老袁,你不肯卖命,还有别人呢。
他哪里知道,他前脚走,袁克定可是后脚就到。
结拜兄弟来了,李安生自然要热情招待,而且,他也不介意让人知道袁克定的行踪。
这个时候,袁世凯不想太早露出他的底牌——李安生在暗中与他呼应,可李安生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还是要明面示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虽然根底枯死,但是枝繁叶茂,势力还是庞大的,守旧力量也不是一下子能够清楚掉。
全国上下虽然一派革命气氛,但是真正对革命党人感冒的,可并不是特别多。
李安生固然也想趁机自己上台执政,将这部分力量都聚拢到他的身边,但是,袁世凯必定不会让他如愿。
北洋六镇固然不难对付,但是,袁世凯很有可能会继承,聚拢一大部分清廷的遗产,这是根基浅薄的李安生无法比拟的。
一场内乱不是李安生所希望看到的,故而,他选择了迂回侧击。
老袁只要不露出太多的野心,那么就不妨在老袁与革命党人之中左右逢源。
而老袁也狡猾的很,此刻他便在河南老家开始了左右逢源。
被派南下作战的冯国璋专门秘密的赶来向老袁请示,下一步如何行动。
老袁给冯国璋六个字的锦囊妙计,是:"慢慢走,等等看"。
北洋军打仗或许有一套,但是,这个时候局势扑朔迷离,不是武力能够彻底解决的,北洋军也不想跟革命党人拼命,便宜了别人。
冯国璋过来探访老上司,也是代表着所有北洋系力量的意见,关键时刻,北洋系该何去何从。
是镇压革命,为清廷尽忠,还是退一步自保?
老袁的这六个字,立即影响了荫昌率领的北洋陆军,他们果然以极迟缓的行动准备出发作战,老袁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要观看局势发展,同时,他们本身的观望就是一种压迫,逼着清廷给点好处出来。
荫昌一看苗头不对,也就留在北京没有动身,他哪里是能够指挥的动北洋军那帮骄兵悍将的。
无奈之下,武昌起义过去五日,清廷起用已罢黜两年余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袁世凯的再起是内阁总理大臣奕劻保荐的,摄政王载沣虽然不欢喜老袁,可是要打仗必须倚靠北洋军,北洋军则全是老袁一手训练,所以不得不用老袁。
但是,袁世凯却并不买账,这不是在坑爹嘛,给个湖广总督就打发了他?他可不是叫花子,还要忍受清廷的继续防备。
防贼都没有防的这么严,这哪里是要重用他袁世凯的样子?
从这道命令上看,袁世凯不仅是湖广总督,同时兼办剿抚事宜,照这道命令,等于是荫昌的副手,老袁当然很没趣,于是以"足疾未痊"的理由,推辞了这个湖广总督的任命。
袁世凯将这封电报当做是个笑话,转发给了李安生,也是在炫耀一下,他老袁也是有脾气的。
袁世凯本来并没有足疾,可是当年摄政王载沣放逐他的时候,硬说他有足疾,勒令请假养疴,如今他正好用足疾来回敬。意思是:"我明明无病,你叫我养病,如今事急来求我,我也只好给你一个因病不能复起的回敬。"
奕劻与载沣等人左右无法,只能硬着头皮逼着荫昌南下,南下之后,北洋军全部停留在信阳和孝感之间,兵车阻塞不通。
眼看着武昌革命军声势越来越浩大,荫昌的号令完全不行,只落得在孝感满头大汗,跳着脚骂人。
奕劻见到北洋军这番作态,知道是老袁在搞鬼,可又毫无办法,于是派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于十月二十一日微服前往河南彰德洹上村拜访他的把兄弟,这两个老狐狸如此这般一番,徐世昌就折返北京,装出一副又丧气又生气的样子对奕劻和满朝亲贵说:"真是不知好歹,他竟提出条件,他说:要我干未尝不可,可是必需得听我意见。我看还是叫荫督帅快赴前线去吧,没有袁世凯不见得就不能打仗。"
奕劻问徐世昌是些什么条件,徐世昌支支吾吾说出了袁的六个条件:
(一)明年召开国会;(二)组织责任内阁;(三)开放党禁;(四)宽容革命党;(五)授以指挥前方军事的全权;(六)保证粮糈的充分供给。
其实武昌起义后全国的形势岌岌可危,奕劻等人已经完全明了局势的严重,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只好用软功来缓和革命力量的膨胀,不敢用高压的流血手段来镇压。
因此在派徐世昌到河南去见袁世凯的同一天,下了一道上谕给各省督抚转谕军民:"从乱者不咎既往,倘搜获名册,亦当立予销毁。"
这个命令一出,连李安生都看不下去,这明摆着是自欺欺人,看样子清廷还真是要立即倒台,还让奕劻等一干昏庸之人掌权,再来十个李安生都是无用。
袁世凯的用意是利用革命党对付清廷,再留着清廷对付革命党,自己有北洋军为本钱,坐收渔人之利。
袁世凯不得不这么做,出于对李安生的防范,他必须要借着这个机会,利用提出的条件把清廷的军事和政治大权都拿过来,要是连这点都无法满足他,那么他乐得自在,笑看风云。
袁克定到了苏州之后,载洵已经早到了,毕竟他的行踪是要保密的,不像人家,专程赶来。
载洵自然是希望能够说动李安生,从而影响程德全,将江苏新军调往江西等地驻防,并且准备进军武汉。
李安生答应的很爽快,江苏新军第十二镇立即调往江西各地驻防,除了九江、南昌与湖口重地,他还准备命令新军掌控萍乡煤矿,中华钢铁公司的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大半,一号炉已经投用,这个时候可不能断了供应。
另外,李安生已经拍了电报给林虎,让他立即派一个协的兵力,前往安徽的马鞍山等地布防,占据安徽作为险要的地区。
林虎手下的兵力都是嫡系,是东北过来的老兄弟以及南洋来的雇佣军,自然信得过。
如此一来,只要程德全坐镇南京,在江苏的根基不失,那么绝对能够弹压安徽与江西两地,尽可能的将两江地面掌握在手中。
袁世凯准备渔人得利,他也不是善男信女,不愿意为革命党人做嫁衣,还是自己实惠的好。
至于黄兴与宋教仁频发电报,他的回复是,立即敦促全国各省纷纷举义呼应,他也在与袁世凯协商,希望能够逼迫清廷自己下台,最好不要动刀兵。
黄兴除了整军备武,利用武汉三镇富足的资金来加强革命军的力量,也在准备积极促进湖南革命起义。
对于李安生的说辞,他半信半疑,但是,武昌起义的成功,已经让革命力量迅速壮大,一时半会,清廷是奈何不得他们的,李安生所说也能接受。
不过汪精卫这个说客也上门来,想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前来说服李安生,立即发动。
而李安生却直接给了汪精卫一个闭门羹,开玩笑,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见他的,他早先跟黄兴与宋教仁就说过,他只认得两人,不认得其他人。
江苏新军朝着九江进发,顿时使得局势开始进一步混乱起来。
载洵胆子不大,他要是胆子大,就直接提出到九江去督师劳军,看看李安生是不是真的要打武汉。
他自以为李安生所说的需要严加监控江苏局势,一时半会还无法攻击武汉,也是深信不疑。
于是载洵拍拍屁股北上了,只要江苏新军摆出姿态西进,那么对于袁世凯也是个警醒,老袁,你不肯卖命,还有别人呢。
他哪里知道,他前脚走,袁克定可是后脚就到。
结拜兄弟来了,李安生自然要热情招待,而且,他也不介意让人知道袁克定的行踪。
这个时候,袁世凯不想太早露出他的底牌——李安生在暗中与他呼应,可李安生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还是要明面示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