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蓝星末日2 (1/2)
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最强游戏架构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inside》发售后的一周内, 全世界都好像在讨论它的剧情。
蓝星官方论坛上, 早早就有玩家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 条理清晰地将自己经历的一周目、二周目游戏剧情分析完毕……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中。
对于前两个周目的剧情, 玩家间基本没有太大争议。
但对于真结局,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玩家表示:【最后布娃娃说的是什么意思?细思极恐。是不是这个主角是现实存在的?】
有的则说:【我觉得最后也不是主角醒过来见女儿, 蓝星才没有这么温馨呢。说不定是主角已经脑死亡变成植物人了, 而他现在脑子里活动的意识其实是玩家。再恐怖一点, 也许是珺珺决定让主角安乐死的……】
也有开始阴谋论的。
【其实那根本就是个怪物的世界吧,只有主角和珺珺两个是正常人。但是怪物把他俩诊断成了精神病,一起关起来做梦折磨,直到后面两人精神真的不正常了。真结局就是主角被折磨到妄想症, 以为怪物都是普通人类了,自己也变成了怪物, 真正融入了怪物的社会里……而他们叫女儿过来见主角,就是等着最后一个正常人珺珺也被同化……】
《inside》的剧情全程都是这么扑朔迷离的, 但到最后,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点。
gaming studio的一篇报道里就提到了这一点。
小编写道:
【蓝星的设计师们再次大胆采用了碎片式的剧情收集模式。玩家路过的每一张纸条都有可能隐藏着重要剧情,或者对当前剧情进行重要反转。重重反转组成了《inside》的世界观。而我们至今未能知道, “inside”指的究竟是谁的精神世界,又或者,是真的存在那样一个“里世界”?】
还有人借着《inside》发售的东风,将自己的游戏理论书推销了出去。
这年头,只要是伴随着蓝星或者屠龙宝刀的新闻, 都会有一定的话题度。
游戏制作一直是个很热门的专业,或者说干脆让很躲年轻人趋之若鹜,所以一本教学书竟能卖出畅销书的成绩来。
他们提出了一个“甜甜圈”理论。
即是指,当玩家还没有玩一款游戏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个甜甜圈,只能根据表面的糖衣和气味来判断是否好吃,这就相当于是游戏发售前的宣传广告工作;
当玩家第一口开始吃甜甜圈的时候,他就开始慢慢往里吃,一点点品尝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才会知道这个甜甜圈内部到底是什么味道;
随着玩家越吃越深入,甜甜圈也就会越小,玩家圈子也会变得越小、越硬核。游戏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消耗;
最后,最硬核的那批玩家体验完了整个游戏内容,也就将甜甜圈吃到最里面——
然后他们就从中间的洞里掉出去了。
俗称“脱坑”。
对于《inside》玩家来说,他们最初看到的是一款恐怖游戏,能把人吓哭那种。
但随着游玩渐渐深入,他们开始沉迷于挖掘剧情真相,不可自拔。
而通常在三周目以后,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收集掉所有要素,相当于推理片得到了所有线索,早晚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真相。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脱坑了。
可以坐着板凳吃着西瓜,看着其他广大玩家们被吓哭了。
同时,《inside》这个恐怖游戏,骇人中夹杂着一丝心酸,推理情节里又加入了一点温馨,一经发布就基本宣布成立了一个新流派。
很多游戏人直接从中获取了大量灵感,他们突然发现恐怖游戏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
设计师们:0.0以往让主角拎着小刀去打鲜血淋漓的怪物……实在是太仁慈了!
恐怖片,就应该从□□到心灵上都受到同等程度的洗刷才行!
看看人家蓝星做的游戏吧!
主角别说武器了,连一把小刀都不发,全程都靠路边捡破烂维生。
别说是杀怪了,看到怪基本都是绕着走。只能靠着陷阱和环境要素阻拦一下怪物,但迟早还是要被破门而入……
什么反抗,什么杀怪,什么升级,什么血条,什么呼吸回血大法……统统都不存在的!
被怪物摸到一下就死。
把怪物打死就默认进入bad ending(坏结局)。
就是要你全程被怪物追着跑,却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能反抗,必须体验做噩梦时慌张的要死的感觉。
——就这么硬核。
如果是几个月前,将这套设计摆在其他游戏公司的案前的话,监制、出品人、总设计师……每一个都会说你疯了。
没人敢这么做,因为这模式对玩家的要求太高了。
或者说,对设计师的要求太高了——
那得是对自己的游戏有多自信,才能确保玩家不会被直接吓跑?
>
《inside》发售后的一周内, 全世界都好像在讨论它的剧情。
蓝星官方论坛上, 早早就有玩家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 条理清晰地将自己经历的一周目、二周目游戏剧情分析完毕……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中。
对于前两个周目的剧情, 玩家间基本没有太大争议。
但对于真结局,很多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有的玩家表示:【最后布娃娃说的是什么意思?细思极恐。是不是这个主角是现实存在的?】
有的则说:【我觉得最后也不是主角醒过来见女儿, 蓝星才没有这么温馨呢。说不定是主角已经脑死亡变成植物人了, 而他现在脑子里活动的意识其实是玩家。再恐怖一点, 也许是珺珺决定让主角安乐死的……】
也有开始阴谋论的。
【其实那根本就是个怪物的世界吧,只有主角和珺珺两个是正常人。但是怪物把他俩诊断成了精神病,一起关起来做梦折磨,直到后面两人精神真的不正常了。真结局就是主角被折磨到妄想症, 以为怪物都是普通人类了,自己也变成了怪物, 真正融入了怪物的社会里……而他们叫女儿过来见主角,就是等着最后一个正常人珺珺也被同化……】
《inside》的剧情全程都是这么扑朔迷离的, 但到最后,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这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点。
gaming studio的一篇报道里就提到了这一点。
小编写道:
【蓝星的设计师们再次大胆采用了碎片式的剧情收集模式。玩家路过的每一张纸条都有可能隐藏着重要剧情,或者对当前剧情进行重要反转。重重反转组成了《inside》的世界观。而我们至今未能知道, “inside”指的究竟是谁的精神世界,又或者,是真的存在那样一个“里世界”?】
还有人借着《inside》发售的东风,将自己的游戏理论书推销了出去。
这年头,只要是伴随着蓝星或者屠龙宝刀的新闻, 都会有一定的话题度。
游戏制作一直是个很热门的专业,或者说干脆让很躲年轻人趋之若鹜,所以一本教学书竟能卖出畅销书的成绩来。
他们提出了一个“甜甜圈”理论。
即是指,当玩家还没有玩一款游戏的时候,就好像是看到了一个甜甜圈,只能根据表面的糖衣和气味来判断是否好吃,这就相当于是游戏发售前的宣传广告工作;
当玩家第一口开始吃甜甜圈的时候,他就开始慢慢往里吃,一点点品尝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才会知道这个甜甜圈内部到底是什么味道;
随着玩家越吃越深入,甜甜圈也就会越小,玩家圈子也会变得越小、越硬核。游戏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消耗;
最后,最硬核的那批玩家体验完了整个游戏内容,也就将甜甜圈吃到最里面——
然后他们就从中间的洞里掉出去了。
俗称“脱坑”。
对于《inside》玩家来说,他们最初看到的是一款恐怖游戏,能把人吓哭那种。
但随着游玩渐渐深入,他们开始沉迷于挖掘剧情真相,不可自拔。
而通常在三周目以后,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收集掉所有要素,相当于推理片得到了所有线索,早晚会得出属于自己的真相。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脱坑了。
可以坐着板凳吃着西瓜,看着其他广大玩家们被吓哭了。
同时,《inside》这个恐怖游戏,骇人中夹杂着一丝心酸,推理情节里又加入了一点温馨,一经发布就基本宣布成立了一个新流派。
很多游戏人直接从中获取了大量灵感,他们突然发现恐怖游戏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
设计师们:0.0以往让主角拎着小刀去打鲜血淋漓的怪物……实在是太仁慈了!
恐怖片,就应该从□□到心灵上都受到同等程度的洗刷才行!
看看人家蓝星做的游戏吧!
主角别说武器了,连一把小刀都不发,全程都靠路边捡破烂维生。
别说是杀怪了,看到怪基本都是绕着走。只能靠着陷阱和环境要素阻拦一下怪物,但迟早还是要被破门而入……
什么反抗,什么杀怪,什么升级,什么血条,什么呼吸回血大法……统统都不存在的!
被怪物摸到一下就死。
把怪物打死就默认进入bad ending(坏结局)。
就是要你全程被怪物追着跑,却根本没有任何手段能反抗,必须体验做噩梦时慌张的要死的感觉。
——就这么硬核。
如果是几个月前,将这套设计摆在其他游戏公司的案前的话,监制、出品人、总设计师……每一个都会说你疯了。
没人敢这么做,因为这模式对玩家的要求太高了。
或者说,对设计师的要求太高了——
那得是对自己的游戏有多自信,才能确保玩家不会被直接吓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