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崛起崇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从险境之中摆脱了出来。经过这一天的战斗,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完全有打败陈友谅的把握,但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他的后方,于是便命令徐达还守应天。徐达同到应天后,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取得了鄱阳湖战役的胜利,全部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7]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秭归)、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3]
率师东征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
徐达
徐达
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常州守将吕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以徐达佥枢密院事。徐达率军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兵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克。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元将左君弼守之,三个月没攻克,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3]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省泗水县)、济宁(今山东济宁市)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3]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并在徐州击退元军主力的进攻,俘斩元兵万余人。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8]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湖州守军兵分三路来拒徐达,徐达亦分兵三路战,并派骁将王国定断敌归路。敌力战不支,退入城中固守。此时,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兵六万来援,兵屯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难攻克。于是,决定暂停攻城,先派兵夜袭敌援兵营地,切断吕珍军粮道。旧馆援兵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旧馆被拔除,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继攻克。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已成为孤城。[9]
徐达统率大军进逼平江。他屯兵于葑门外,其余常遇春、郭兴、华云龙诸将分段屯驻,修筑长围。又架设起三层的大木塔,居高临下监视城中动静,名为“敌楼”,其上设置有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
顽强冲杀,终于击退敌军,从险境之中摆脱了出来。经过这一天的战斗,朱元璋看到自己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完全有打败陈友谅的把握,但担心张士诚乘机偷袭他的后方,于是便命令徐达还守应天。徐达同到应天后,戒饬士卒,严加防守,使张士诚不敢妄动,朱元璋因此得以解除后顾之忧,全力对付陈友谅,取得了鄱阳湖战役的胜利,全部歼灭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7]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升左相国。二月,平定武昌。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潭州(今湖南长沙)、归州(今湖北秭归)、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3]
率师东征
张士诚自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高邮以来,与元政府
徐达
徐达
时相依违,并不断骚扰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至正十六年(1356年)六月,张士诚占领常州(今江苏武进),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水师攻镇江。陈保二是常州奔牛镇人。他聚众乡里,以黄帕包头,被称为“黄包军”。徐达攻克镇江时,陈保二投降,但不久就被张士诚胁迫,率舟师助攻镇江。徐达在龙潭大败陈保二,并进围常州。九月,张士诚遣将来援,气势锋锐不可挡。徐达乃于距城18里的地方设伏兵、骑兵各一支,自己则亲率军队与张士诚军正面交锋。开战后不久,徐达部将王均用率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张士诚军队大乱,掉头而逃,又被伏兵截杀,死伤无数。十一月,张士诚不甘失败,诱吴新附军7000人为内应,将徐达围于牛塘。徐达立即派人突围,命副帅常遇春与廖永安、胡大海等驰援牛塘,内外夹击,大破张士诚军。[3]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常州守将吕珍趁夜逃走,常州被攻下。朱元璋设长春枢密院,以徐达佥枢密院事。徐达率军攻宜兴(今江苏宜兴),命前锋赵德胜攻常熟(今江苏常熟),设伏兵擒张士诚弟张士德。宜兴城池虽小,但易守难攻,并且西接太湖口,粮道畅通,无后顾之忧,所以徐达久攻不下。十月,派部将丁德兴分兵扼太湖口,宜兴粮道被断,城中军心动摇,不久即克。十一月,徐达回戍应天。[3]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春,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韩林儿退至安丰。这时,张士诚接受元政府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三月,徐达奉命驰援,大败吕珍,救出韩林儿,并乘胜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元将左君弼守之,三个月没攻克,于是撤围而去。吕珍杀死刘福通后,张士诚以为有功于元政府,遂索求王爵,元政府没有答应,张士诚便自称吴王。[3]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的军事攻势是分三步走:一是先取淮东,翦除其羽翼,攻克淮河水域的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宿州、安丰诸县,逼迫张士诚的势力收缩到长江以南;二是扫荡浙西,切断其肘臂,形成合围平江(今江苏苏州)的态势,攻克湖州、嘉兴、杭州等城镇;三是最后合围平江,消灭张士诚。为了迅速稳妥地解决张士诚,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最信任的大将徐达。[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春正月,李善长、徐达等人奉朱元璋为吴王,拜徐达为中书省左相国。七月,再次攻打庐州,左君弼败走,获其妻子儿女送到建康。八月,张士诚逼死元浙江丞相达识帖木儿,势力大张。其势力范围南至绍兴(今属浙江),北有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属江苏)、高邮、淮安、徐州、宿县(今安徽宿县)、濠州、泗州(今山东省泗水县)、济宁(今山东济宁市)等州,西面在宜兴、常州、江阴一线与朱元璋相接。[3]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被任命为总兵官,与常遇春一起,率兵攻取淮东。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并在徐州击退元军主力的进攻,俘斩元兵万余人。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8]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市)为中心,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杭州(今浙江杭州市)为其羽翼,抗拒徐达、常遇春的进攻。徐达认为,湖、杭两州系张士诚的左右臂,左右臂被斩断,平江唾手可得,遂向朱元璋建议先攻湖、杭。湖州守军兵分三路来拒徐达,徐达亦分兵三路战,并派骁将王国定断敌归路。敌力战不支,退入城中固守。此时,张士诚派吕珍等率兵六万来援,兵屯旧馆(今浙江吴兴东),牵制徐达。徐达认为,敌羽翼未除又生羽翼,如不除掉援兵,湖、杭二州亦难攻克。于是,决定暂停攻城,先派兵夜袭敌援兵营地,切断吕珍军粮道。旧馆援兵因粮饷不继,降者甚众。旧馆被拔除,湖、杭二州不久亦相继攻克。张士诚的左右臂被砍断,平江已成为孤城。[9]
徐达统率大军进逼平江。他屯兵于葑门外,其余常遇春、郭兴、华云龙诸将分段屯驻,修筑长围。又架设起三层的大木塔,居高临下监视城中动静,名为“敌楼”,其上设置有弓弩火铳。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
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二十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徐达督军首先攻破葑门,常遇春攻破闾门水寨,直逼城下。张士诚令枢密唐杰上城督战拒敌。唐杰抵挡不住,绞械投降。参政谢节、潘元绍是在城门扎营,此时看到大势已去,也相继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