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汉皇刘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翻多少倍,要看是哪个皇帝在位了,最高曾翻过五倍。也就是说,家里有女孩,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的,光她一个人就要一年出六百钱的赋钱。这个负担,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还是非常重的。这也是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天下人口锐减,于是大汉朝廷便出台了这么一条政令。也是为了通过鼓励早婚,刺激生育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然后便被后来的历任皇帝给延续了下来。目的是挺好,但大汉的时候算虚岁,也就是说,十四周岁的女孩,便要嫁人生子。这从刘备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好。十四岁的孩子还正在发育呢,就算再早熟也有个限度,你这么早便让她嫁人生娃,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优生优育,为了生孩子的时候更安全一点,刘备把年龄改为了十七岁,虽然只是两岁的差距,但虚岁十七,周岁也就十六了,十六岁,不管是这里还是后世,都完全有资格做母亲了。
怀孕生子的民女,免其赋钱三年,其丈夫免赋钱一年,这本来就是汉律里规定的。刘备只是让这条律令显得更宽和罢了。丈夫免赋钱一年改为三年,等于给免了二百四十钱。百姓知道了,也能给他们家庭多多少少带来一些欢笑,从而在生育方面,不会顾虑得太多。
其实大汉帝国的税赋制度,虽然没能消除人头税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但却非常的人性化。在考虑人口增长,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方面,都非常的灵活,而且也有考虑到税赋对于百姓的负担能力的影响。鼓励生育,长大了不嫁人就罚款,这对人口增长的调节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对怀孕生产的妇女和其丈夫,给予免赋钱,而汉律里,如果家里有八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给家里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律令,就是放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仍然可以说是毫不落后。而且这种思想,也体现了大汉朝廷的一种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虽然皇帝和百官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观念,但它确实已经出现并存在了。
现在青州府库里确实满满的什么都不缺,既然如此,大老板发了话,下属又怎么会扫兴。反正又不用自己去掏口袋补贴。何况有这么个关爱子民的仁慈老板,自己在这里做事心里也舒服不是?而且,当年免口钱时,群臣虽然反对,但后来随着人口的渐增,诸臣又不得不开始佩服刘备的远见了。
于是文官之首荀文若就出来做代表了:“主公,自免民年十四以下口钱以来,青州百姓无不奔走以诵主公之恩德。今主公又布此仁政,令青州上下,以泽主公之德。想来百姓定会欣喜若狂。吾以为,此令若下,天下百姓,定然翘首以望我青州。”
刘备哈哈一笑,心中也有些小得意。他早就了解过,全国诸州,虽然有些州郡也在学他的手段,给治下百姓免一些赋税,但力度却远远比不上青州。至于边州,百姓好多都在生死线上来回挣扎,哪里能享受到这种待遇。有能力的,来青州了,没能力的,或者无法脱身的,想来也是对青州无比向往吧?这也是他要的效果之一。
荀彧又道:“主公,此乃今年之令,亦或是常例?”
刘备一摆手,道:“文若,今年先试行,效果好,青州能承受,则于明年完善之后,永为我青州之律令。”
未几,牧府将此令布告青州与辽东三郡全境。百姓闻之,喜极而泣。多少年不闻此德政了?耄耋之年的老人,手拄着木杖,老泪纵横,连呼遇到了圣明之主。不说百姓,就是青州官员和读书人,也没几个不佩服刘备的。
史书上的皇帝,减免税赋的,屈指可数。而且不是这里遭了灾,就是那里起了乱。一减免,也只是一年或者数年,哪有像刘备,打算作为永久之律进行施行的。之前免十四岁以下者口钱就不得了。要知道,最最仁慈的大汉帝国的天子,也只是征收七到十四岁者的口钱罢了。碰上汉武帝和汉灵帝这种,一个从一岁起征,一个从三岁起征……百姓也无话可说,普天之下,率土之滨,除非你逃到深山老林中去做一个与世隔绝的野蛮人或者漂洋过海离开这块世代居住的土地,否则你就得无条件纳税。
如今的诸侯,大多数都在各立名目的向治下百姓加征,就是不加征的,也维持着先帝时的赋税标准。唯有刘青州,不加反减,而且是一减再减。
这样的人,不是尧舜之君,谁是?
感谢书友20170921143122648的打赏。
翻多少倍,要看是哪个皇帝在位了,最高曾翻过五倍。也就是说,家里有女孩,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的,光她一个人就要一年出六百钱的赋钱。这个负担,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还是非常重的。这也是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天下人口锐减,于是大汉朝廷便出台了这么一条政令。也是为了通过鼓励早婚,刺激生育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然后便被后来的历任皇帝给延续了下来。目的是挺好,但大汉的时候算虚岁,也就是说,十四周岁的女孩,便要嫁人生子。这从刘备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好。十四岁的孩子还正在发育呢,就算再早熟也有个限度,你这么早便让她嫁人生娃,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优生优育,为了生孩子的时候更安全一点,刘备把年龄改为了十七岁,虽然只是两岁的差距,但虚岁十七,周岁也就十六了,十六岁,不管是这里还是后世,都完全有资格做母亲了。
怀孕生子的民女,免其赋钱三年,其丈夫免赋钱一年,这本来就是汉律里规定的。刘备只是让这条律令显得更宽和罢了。丈夫免赋钱一年改为三年,等于给免了二百四十钱。百姓知道了,也能给他们家庭多多少少带来一些欢笑,从而在生育方面,不会顾虑得太多。
其实大汉帝国的税赋制度,虽然没能消除人头税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但却非常的人性化。在考虑人口增长,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等方面,都非常的灵活,而且也有考虑到税赋对于百姓的负担能力的影响。鼓励生育,长大了不嫁人就罚款,这对人口增长的调节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对怀孕生产的妇女和其丈夫,给予免赋钱,而汉律里,如果家里有八十岁及以上的老人,可以给家里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律令,就是放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仍然可以说是毫不落后。而且这种思想,也体现了大汉朝廷的一种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虽然皇帝和百官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观念,但它确实已经出现并存在了。
现在青州府库里确实满满的什么都不缺,既然如此,大老板发了话,下属又怎么会扫兴。反正又不用自己去掏口袋补贴。何况有这么个关爱子民的仁慈老板,自己在这里做事心里也舒服不是?而且,当年免口钱时,群臣虽然反对,但后来随着人口的渐增,诸臣又不得不开始佩服刘备的远见了。
于是文官之首荀文若就出来做代表了:“主公,自免民年十四以下口钱以来,青州百姓无不奔走以诵主公之恩德。今主公又布此仁政,令青州上下,以泽主公之德。想来百姓定会欣喜若狂。吾以为,此令若下,天下百姓,定然翘首以望我青州。”
刘备哈哈一笑,心中也有些小得意。他早就了解过,全国诸州,虽然有些州郡也在学他的手段,给治下百姓免一些赋税,但力度却远远比不上青州。至于边州,百姓好多都在生死线上来回挣扎,哪里能享受到这种待遇。有能力的,来青州了,没能力的,或者无法脱身的,想来也是对青州无比向往吧?这也是他要的效果之一。
荀彧又道:“主公,此乃今年之令,亦或是常例?”
刘备一摆手,道:“文若,今年先试行,效果好,青州能承受,则于明年完善之后,永为我青州之律令。”
未几,牧府将此令布告青州与辽东三郡全境。百姓闻之,喜极而泣。多少年不闻此德政了?耄耋之年的老人,手拄着木杖,老泪纵横,连呼遇到了圣明之主。不说百姓,就是青州官员和读书人,也没几个不佩服刘备的。
史书上的皇帝,减免税赋的,屈指可数。而且不是这里遭了灾,就是那里起了乱。一减免,也只是一年或者数年,哪有像刘备,打算作为永久之律进行施行的。之前免十四岁以下者口钱就不得了。要知道,最最仁慈的大汉帝国的天子,也只是征收七到十四岁者的口钱罢了。碰上汉武帝和汉灵帝这种,一个从一岁起征,一个从三岁起征……百姓也无话可说,普天之下,率土之滨,除非你逃到深山老林中去做一个与世隔绝的野蛮人或者漂洋过海离开这块世代居住的土地,否则你就得无条件纳税。
如今的诸侯,大多数都在各立名目的向治下百姓加征,就是不加征的,也维持着先帝时的赋税标准。唯有刘青州,不加反减,而且是一减再减。
这样的人,不是尧舜之君,谁是?
感谢书友20170921143122648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