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读小说网 www.wdxsw.com,[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己的两个女儿。
而舒云呢,对卫子夫也没太多的要求,因此,只是吩咐宫人不要苛待了卫子夫,至于其他的,那就没有了!
舒云并不担心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卫青不能为自己所用,卫青虽说是个极为谨慎小心的人,但是呢,相应的,他还是个非常想要上进的人。
卫青的前面十几年,遭遇的挫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本来不应该姓卫,他母亲跟一个姓郑的小吏一夜风流,才有了他,他在郑家那里,不光得不到郑家的承认,还因为是私生子的缘故,受尽了屈辱,被当做奴仆一般使唤。
卫青呢,也算是很有魄力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直接从自己生父那里跑了,跑去找自己的生母。都是做奴仆,给郑家做奴仆,一辈子放羊算什么,给平阳侯府做奴仆,起码还有出头的机会呢!
就因为卫青这样的想法,他之后才有了机会。等他被推荐进了羽林卫之后,一开始的时候,他因为是奴仆出身,很是被那些都是良家子,甚至是官家子的同僚们瞧不起。但是呢,卫青本身身体素质出众,又抓住了学习的机会,在历次沙盘推演,还有那些战事复盘中脱颖而出。
刘彻可不是什么会被女人迷昏了头的性子,卫青要是真的没有相对应的素质,他会提拔卫青才怪!甚至,整个卫家都跟着鸡犬飞天,其他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实际上,这也是刘彻为了给自己培养心腹班底。
别看史书上经常会出现什么宦官专权,外戚擅权之类的话,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说,一般的臣子还真的没有外戚宦官一般值得信任。这些算是家人亲戚,而那些大臣呢,比起来就疏远很多了。
对于许多皇帝来说,外戚跟宦官就是他们用来对抗朝堂上那些臣子的工具,而在老刘家,想要提拔某个臣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纳了他们家的姐妹或者是女儿,让他们做外戚,然后才能放心使用他们。起码在王莽之前,老刘家这一套就没玩脱过,即便是霍光,当时那般权倾朝野,最终死后,一切的权势都烟消云散,皇权再次回到了皇帝手里。
当然,东汉的时候之所以落到那般乱糟糟的情况,还是因为皇帝年纪太小,根本来不及长大到收回权柄的程度,在那样的情况下,宦官,外戚,朝臣依旧保持了某种平衡,不曾让皇权旁落到其他人手里。
卫青以为自己这个过时的外戚是不会被重用了,但是舒云呢,对他的才能,甚至是运气,还是比较看重的。没错,卫青身上是真的有运气,近乎是某种天命的味道,都是头一次去草原,他就能每次都找准方向,有所斩获。这一点,也只能用天命来形容的。
跟卫青相反的,大概就是李广了!这位真的是每次都倒霉,不是在迷路,就是在迷路的路上。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广之于现在的舒云,应该算是嫡系了,因为他当年是太皇太后提拔起来的,还曾经受过梁孝王刘武的将印,做下这样的糊涂事,哪怕李广在吴楚之乱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最终连个关内侯也没捞到,只能一直在皇宫里头守门了!
当年太皇太后临终的时候,曾经跟舒云说过,她可以信任李广,但是呢,舒云还是对他的运气有些不放心。只是,李广算是老将了,当年在云中担任郡守的时候,也立下过许多功劳,对匈奴也非常熟悉,如果这次都派年轻人,而不让某个老将上的话,估计朝中难免有所物议。
到了这个时代,舒云才能知道为什么公孙贺公孙敖老是迷路,吃败仗,但是刘彻还肯派他们出征了,一方面是卫青的面子,卫青要提携这个好友亲家,另一方面呢,公孙家原本就是义渠人,还是义渠的王族,后来,义渠分裂,一部分归化了,另外一部分呢,就与匈奴人融合了。可以说,公孙贺公孙敖他们根本就是匈奴人的亲戚。他们对匈奴更加了解,在对匈奴作战的时候,许多事情也比较容易处理。
因此,哪怕知道这两个是坑货,但是总得弄一个出去,但是一个就够了,两个都出去,那真的是坑上加坑了!
因此,犹豫了一番之后,舒云从一长串的名单里头选中了四个人,卫青是一定要放出去的,舒云需要看一看,这位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如果他能够像是效忠刘彻一样效忠自己,那么,舒云自然会对他予以重用。如果他心里头还有别的什么心思,那么,显露出来之后再闲置也不迟。
另外一个呢,自然也是李广,好歹给他一次机会,要是这次抓不住的话,干脆以后就让他老老实实守城做后勤,还是不要老是在草原上迷路了。
公孙贺和公孙敖之间,舒云还是选择了公孙敖,比起公孙贺来,公孙敖更好控制一些。
最后一个名额,舒云选择了程不识。这位呢,也是倒霉,当年走了田蚡的路子进了南军,结果呢,田蚡如今算是彻底倒霉了,因为之前刘安的事情,刘陵那边招出了田蚡给她提供给不少方便,还跟刘安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往来,廷尉跑过去一查抄,自然将刘安当年寄给田蚡的那些信件搜查了出来。
也是田蚡自己作死,连武安侯的位置都丢了,也不干净将自个的屁股擦一擦,结果呢,还保留了那么多要命的东西。当然,田蚡保留的并不多,问题是,在淮南王宫,这些东西后来却是都搜出来了,如今王太后自己尚且出不了修德殿,甚至,舒云压根没将田蚡的消息传到宫中,因此,一直到田蚡被畏罪自尽,王太后都没得到消息。
田蚡彻底完蛋,当年他提拔举荐的许多人自然遭遇了清算。也亏得新任丞相韩安国本来就是走了田蚡的路子,兔死狐悲之下,保下了不少人。而程不识呢,这么多年下来,在南军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总算没真的受到多少牵连。
原本程不识都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要被闲置了,结果峰回路转,他不过就是意思意思自荐了一把,然后就被选上了,差点没当场就乐得翻跟头。
舒云下达了命令之后,一些人明显就想多了,觉得舒云很是擅长玩弄权术,毕竟,这里头的四个人其实都分属不同的阵营,公孙敖呢,算是列侯这一派,但是只是旁支,并非嫡脉;卫青呢,算是先帝那一派,根基最浅;李广呢,勉强算是自己人了,有人望,有战功;程不识呢,算是王太后那一派,如今正是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四个人,不同的出身,公孙敖跟卫青关系还可以,李广跟程不识一直似乎有些不对付,主要是练兵理念上不对付,并没有什么私仇。
四个人分别各领一万骑兵出征,大家处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自然一个个都得奋勇立功,即便谁起了什么歪心思,其他人也能制衡,这般一来,即便舒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心腹,也能够掌控局势了。
大家其实将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广跟程不识身上,毕竟这两位是老将了,至于卫青跟公孙敖,大家都觉得太后大概就是想要历练一批新人出来,他们带领的也是羽林卫与虎贲军,算是练兵了。
骑兵出征,要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这次可谓是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了。
舒云大手一挥,表示这次的支出全从少府出,当然,有所斩获嘛,也得由少府这里处置,朝堂上众人对此毫无异议,毕竟,不用花国库的钱,一帮大臣都是乐意的。至于斩获什么的,呵呵,历来朝廷打仗,尤其是对匈奴,就没挣钱的时候。
而舒云呢,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只能说他们没听说过那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这种事情,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那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从匈奴那边弄回来的战利品可能还不够封赏那些底层的士兵的,但是,这带给大汉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市场。另外就是,如今在匈奴人控制下的土地并不少,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开发起来的。
别的不说,辽东就是个好地方,那里在后世,可是各种经济作物种植中心,水稻什么的产量也很不错,完全可以鼓励那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进行移民。
这个时代的汉人并不缺少开拓精神,因为朝廷的律法,在许多百姓家中,除了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其他孩子成年之后就会直接被分出去,这也是游侠之类群体的主要来源,他们没有恒产,自然成为了一种不安定因素。而如果朝廷在那些地方开启授田的话,只怕他们中许多人都会直接过去。
所以,对匈奴作战,一方面是雪耻,另一方面呢,就是给汉人开辟新的土地,新的市场,然后,舒云有把握按照之前几世积攒的经验,让这个刚刚进入黑铁时代的文明跑步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舒云已经想好了,刘彻也就罢了,他英年早逝,这年头又讲究一个事死如事生,舒云要是敢薄葬他,立马就能被唾沫星子淹死。但是,自己死后,就不用那么多陪葬了,意思意思得了!
舒云如今已经让少府开辟了新的财源,一个就是烧制瓷器,另一个呢,就是制作蔗糖。之前的时候,舒云将红糖的制作方法给了窦太主,窦太主呢,缺少一定的魄力,因此,红糖如今就是被搞成了一种奢侈品,在市场上,如同蜂蜜一样昂贵,当然,窦太主已经因此赚了一大笔钱了,她很是心满意足。
而对舒云来说,这样远远不够,舒云的想法就是,利用蔗糖,这届撬动三越地区的经济,让那里的人都帮着汉人种植甘蔗,对甘蔗进行粗制,利用贸易剪刀差,将三越地区的经济绑架到汉室这条大船上。
那里原本汉化就比较严重了,等到三越的百姓都得依赖于给汉人种植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哭着喊着求内附了!
所以,之前舒云就已经命令少府那边,派人前往闽越,南越还有东瓯,大量收购甘蔗,就地开设作坊,榨取甘蔗汁,熬成最初级的糖块,然后运出三越,加工成红糖,白糖,冰糖。这些直接将市面上红糖的价格打得腰斩都不止,为此窦太主还进宫跟舒云抱怨过。
但是舒云呢,转手就给了窦太主红糖的专营权,价格再高,数量上不去,有个毛用。后世那些企业里头,真正卖高端奢侈品的,反而利润有限,因为高端就意味着数量不能上去,数量上去了,自然也就不高端了。反倒是那些快速消费品还有日用品,细水长流,财务报表一直都比较漂亮。
窦太主得了好处,本来想要更多,却直接被舒云表示,你要是什么都要,女儿这个太后也做不下去了,你的天子外孙,位置也稳当不了了!所以,还是见好就收吧!
窦太主如今已经觉得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在舒云故意夸大其词,表示做太后,做皇帝,尤其是她这个摄政太后真的很难当,没钱是真的不行!尤其,如今他们家看起来煊赫,实际上呢,论起权势来说,还比不上当年的吕家。吕家尚且因为太过嚣张跋扈,最终落得被族诛的下场,陈家还不如吕家呢!鲁元大长公主当年如何?后来又如何了?所以,做天子的外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知足。
舒云是在偷换概念,陈家根本就是一窝废物,想要提拔都提拔不起来的那种,谁要是相信他们能像是诸吕当年那般,做出近乎改天换日的勾当,那才是犯蠢呢!
不过,窦太主却是被吓着了,然后就疑神疑鬼地回去了。
舒云对自己娘家那帮拖后腿的角色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也只能多吓唬吓唬,让他们暂时老实一些了!其实,舒云最想要做的,就是干脆找个比较蛮荒的地方,直接封个自己那两个兄长,让他们去跟那些还没开化的野人土著使威风去。可惜的是,窦太主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哪怕她对两个儿子没多少爱护之心,但是在这种事情上,肯定是不会退让的。
可以说,如今少府其实很挣钱,只要度过这一阵子比较艰难的时候,那么之后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了!
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那根本不是问题。如果花钱能让匈奴人哭着喊着臣服内附的话,舒云也不介意花钱,当然,以匈奴人的性子,他们不被打疼了,是不会屈服的。
等到真的折断了他们的脊梁骨,让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退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能够直接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头来了。
刘衍从石渠阁学堂那边回来,然后就开始老老实实地听着舒云给他算各种经济账。
这个时代,第一个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来打击敌人的就是管仲,这位当年玩了好几手,将楚国,鲁国玩得欲生欲死。但是之后,有这种本事的人就几乎没有了。
如今舒云干脆拿着《管子》作为教材,将那些案例一点一点分析给刘衍听,然后又将自己准备利用经济手段来解决三越的思路说了一番。
想到后世那些东林党们的做派,似乎这个时候,一些儒生就有些类似的苗头了,为了防止刘衍被这些儒生忽悠得真的以为治国只要靠德行,靠那些士大夫就可以了,舒云直接就告诫刘衍:“别听那些大臣说什么君子耻于言利之类的话,别的就不说了,大家每年还得供奉足金给祖宗呢!祖宗尚且要供奉,何况是活人呢!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想要维持下去,都得有足够的金钱,只有足够有钱,你才能说什么耻于言利的话,你什么时候见到没钱的人耻于言利了!你运气很好,之前的几位先辈都给你留下了不浅的家底,轮到你的时候,你也得确保自己手里头有足够支撑一个国家在遇到天灾人祸,尚且能够支撑几年的钱粮,如此,你的统治才会稳固!”
刘衍对舒云一向比较信服,他当即点了点头,然后有些犹豫地问道:“那母后,对匈奴呢?也能这个样子吗?”他懂事之后,哪怕刘彻对于立他做太子一直有些犹豫,但是还是带着他去过好几次宣室殿甚至是建章宫的,刘彻对匈奴一直是比较强硬的态度,表示要将匈奴赶尽杀绝。但是按照自个母后的想法,似乎还有别的办法?
舒云点了点头,然后起身说道:“走吧,母后带你去看看,母后到底为匈奴准备了什么!”说着,直接带着刘衍就去了考工室。
自己的两个女儿。
而舒云呢,对卫子夫也没太多的要求,因此,只是吩咐宫人不要苛待了卫子夫,至于其他的,那就没有了!
舒云并不担心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卫青不能为自己所用,卫青虽说是个极为谨慎小心的人,但是呢,相应的,他还是个非常想要上进的人。
卫青的前面十几年,遭遇的挫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本来不应该姓卫,他母亲跟一个姓郑的小吏一夜风流,才有了他,他在郑家那里,不光得不到郑家的承认,还因为是私生子的缘故,受尽了屈辱,被当做奴仆一般使唤。
卫青呢,也算是很有魄力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直接从自己生父那里跑了,跑去找自己的生母。都是做奴仆,给郑家做奴仆,一辈子放羊算什么,给平阳侯府做奴仆,起码还有出头的机会呢!
就因为卫青这样的想法,他之后才有了机会。等他被推荐进了羽林卫之后,一开始的时候,他因为是奴仆出身,很是被那些都是良家子,甚至是官家子的同僚们瞧不起。但是呢,卫青本身身体素质出众,又抓住了学习的机会,在历次沙盘推演,还有那些战事复盘中脱颖而出。
刘彻可不是什么会被女人迷昏了头的性子,卫青要是真的没有相对应的素质,他会提拔卫青才怪!甚至,整个卫家都跟着鸡犬飞天,其他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实际上,这也是刘彻为了给自己培养心腹班底。
别看史书上经常会出现什么宦官专权,外戚擅权之类的话,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说,一般的臣子还真的没有外戚宦官一般值得信任。这些算是家人亲戚,而那些大臣呢,比起来就疏远很多了。
对于许多皇帝来说,外戚跟宦官就是他们用来对抗朝堂上那些臣子的工具,而在老刘家,想要提拔某个臣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纳了他们家的姐妹或者是女儿,让他们做外戚,然后才能放心使用他们。起码在王莽之前,老刘家这一套就没玩脱过,即便是霍光,当时那般权倾朝野,最终死后,一切的权势都烟消云散,皇权再次回到了皇帝手里。
当然,东汉的时候之所以落到那般乱糟糟的情况,还是因为皇帝年纪太小,根本来不及长大到收回权柄的程度,在那样的情况下,宦官,外戚,朝臣依旧保持了某种平衡,不曾让皇权旁落到其他人手里。
卫青以为自己这个过时的外戚是不会被重用了,但是舒云呢,对他的才能,甚至是运气,还是比较看重的。没错,卫青身上是真的有运气,近乎是某种天命的味道,都是头一次去草原,他就能每次都找准方向,有所斩获。这一点,也只能用天命来形容的。
跟卫青相反的,大概就是李广了!这位真的是每次都倒霉,不是在迷路,就是在迷路的路上。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广之于现在的舒云,应该算是嫡系了,因为他当年是太皇太后提拔起来的,还曾经受过梁孝王刘武的将印,做下这样的糊涂事,哪怕李广在吴楚之乱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最终连个关内侯也没捞到,只能一直在皇宫里头守门了!
当年太皇太后临终的时候,曾经跟舒云说过,她可以信任李广,但是呢,舒云还是对他的运气有些不放心。只是,李广算是老将了,当年在云中担任郡守的时候,也立下过许多功劳,对匈奴也非常熟悉,如果这次都派年轻人,而不让某个老将上的话,估计朝中难免有所物议。
到了这个时代,舒云才能知道为什么公孙贺公孙敖老是迷路,吃败仗,但是刘彻还肯派他们出征了,一方面是卫青的面子,卫青要提携这个好友亲家,另一方面呢,公孙家原本就是义渠人,还是义渠的王族,后来,义渠分裂,一部分归化了,另外一部分呢,就与匈奴人融合了。可以说,公孙贺公孙敖他们根本就是匈奴人的亲戚。他们对匈奴更加了解,在对匈奴作战的时候,许多事情也比较容易处理。
因此,哪怕知道这两个是坑货,但是总得弄一个出去,但是一个就够了,两个都出去,那真的是坑上加坑了!
因此,犹豫了一番之后,舒云从一长串的名单里头选中了四个人,卫青是一定要放出去的,舒云需要看一看,这位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如果他能够像是效忠刘彻一样效忠自己,那么,舒云自然会对他予以重用。如果他心里头还有别的什么心思,那么,显露出来之后再闲置也不迟。
另外一个呢,自然也是李广,好歹给他一次机会,要是这次抓不住的话,干脆以后就让他老老实实守城做后勤,还是不要老是在草原上迷路了。
公孙贺和公孙敖之间,舒云还是选择了公孙敖,比起公孙贺来,公孙敖更好控制一些。
最后一个名额,舒云选择了程不识。这位呢,也是倒霉,当年走了田蚡的路子进了南军,结果呢,田蚡如今算是彻底倒霉了,因为之前刘安的事情,刘陵那边招出了田蚡给她提供给不少方便,还跟刘安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往来,廷尉跑过去一查抄,自然将刘安当年寄给田蚡的那些信件搜查了出来。
也是田蚡自己作死,连武安侯的位置都丢了,也不干净将自个的屁股擦一擦,结果呢,还保留了那么多要命的东西。当然,田蚡保留的并不多,问题是,在淮南王宫,这些东西后来却是都搜出来了,如今王太后自己尚且出不了修德殿,甚至,舒云压根没将田蚡的消息传到宫中,因此,一直到田蚡被畏罪自尽,王太后都没得到消息。
田蚡彻底完蛋,当年他提拔举荐的许多人自然遭遇了清算。也亏得新任丞相韩安国本来就是走了田蚡的路子,兔死狐悲之下,保下了不少人。而程不识呢,这么多年下来,在南军之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总算没真的受到多少牵连。
原本程不识都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要被闲置了,结果峰回路转,他不过就是意思意思自荐了一把,然后就被选上了,差点没当场就乐得翻跟头。
舒云下达了命令之后,一些人明显就想多了,觉得舒云很是擅长玩弄权术,毕竟,这里头的四个人其实都分属不同的阵营,公孙敖呢,算是列侯这一派,但是只是旁支,并非嫡脉;卫青呢,算是先帝那一派,根基最浅;李广呢,勉强算是自己人了,有人望,有战功;程不识呢,算是王太后那一派,如今正是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四个人,不同的出身,公孙敖跟卫青关系还可以,李广跟程不识一直似乎有些不对付,主要是练兵理念上不对付,并没有什么私仇。
四个人分别各领一万骑兵出征,大家处在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自然一个个都得奋勇立功,即便谁起了什么歪心思,其他人也能制衡,这般一来,即便舒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心腹,也能够掌控局势了。
大家其实将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广跟程不识身上,毕竟这两位是老将了,至于卫青跟公孙敖,大家都觉得太后大概就是想要历练一批新人出来,他们带领的也是羽林卫与虎贲军,算是练兵了。
骑兵出征,要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这次可谓是兴师动众,大动干戈了。
舒云大手一挥,表示这次的支出全从少府出,当然,有所斩获嘛,也得由少府这里处置,朝堂上众人对此毫无异议,毕竟,不用花国库的钱,一帮大臣都是乐意的。至于斩获什么的,呵呵,历来朝廷打仗,尤其是对匈奴,就没挣钱的时候。
而舒云呢,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只能说他们没听说过那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这种事情,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那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从匈奴那边弄回来的战利品可能还不够封赏那些底层的士兵的,但是,这带给大汉的却是一个崭新的市场。另外就是,如今在匈奴人控制下的土地并不少,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开发起来的。
别的不说,辽东就是个好地方,那里在后世,可是各种经济作物种植中心,水稻什么的产量也很不错,完全可以鼓励那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进行移民。
这个时代的汉人并不缺少开拓精神,因为朝廷的律法,在许多百姓家中,除了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其他孩子成年之后就会直接被分出去,这也是游侠之类群体的主要来源,他们没有恒产,自然成为了一种不安定因素。而如果朝廷在那些地方开启授田的话,只怕他们中许多人都会直接过去。
所以,对匈奴作战,一方面是雪耻,另一方面呢,就是给汉人开辟新的土地,新的市场,然后,舒云有把握按照之前几世积攒的经验,让这个刚刚进入黑铁时代的文明跑步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舒云已经想好了,刘彻也就罢了,他英年早逝,这年头又讲究一个事死如事生,舒云要是敢薄葬他,立马就能被唾沫星子淹死。但是,自己死后,就不用那么多陪葬了,意思意思得了!
舒云如今已经让少府开辟了新的财源,一个就是烧制瓷器,另一个呢,就是制作蔗糖。之前的时候,舒云将红糖的制作方法给了窦太主,窦太主呢,缺少一定的魄力,因此,红糖如今就是被搞成了一种奢侈品,在市场上,如同蜂蜜一样昂贵,当然,窦太主已经因此赚了一大笔钱了,她很是心满意足。
而对舒云来说,这样远远不够,舒云的想法就是,利用蔗糖,这届撬动三越地区的经济,让那里的人都帮着汉人种植甘蔗,对甘蔗进行粗制,利用贸易剪刀差,将三越地区的经济绑架到汉室这条大船上。
那里原本汉化就比较严重了,等到三越的百姓都得依赖于给汉人种植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哭着喊着求内附了!
所以,之前舒云就已经命令少府那边,派人前往闽越,南越还有东瓯,大量收购甘蔗,就地开设作坊,榨取甘蔗汁,熬成最初级的糖块,然后运出三越,加工成红糖,白糖,冰糖。这些直接将市面上红糖的价格打得腰斩都不止,为此窦太主还进宫跟舒云抱怨过。
但是舒云呢,转手就给了窦太主红糖的专营权,价格再高,数量上不去,有个毛用。后世那些企业里头,真正卖高端奢侈品的,反而利润有限,因为高端就意味着数量不能上去,数量上去了,自然也就不高端了。反倒是那些快速消费品还有日用品,细水长流,财务报表一直都比较漂亮。
窦太主得了好处,本来想要更多,却直接被舒云表示,你要是什么都要,女儿这个太后也做不下去了,你的天子外孙,位置也稳当不了了!所以,还是见好就收吧!
窦太主如今已经觉得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在舒云故意夸大其词,表示做太后,做皇帝,尤其是她这个摄政太后真的很难当,没钱是真的不行!尤其,如今他们家看起来煊赫,实际上呢,论起权势来说,还比不上当年的吕家。吕家尚且因为太过嚣张跋扈,最终落得被族诛的下场,陈家还不如吕家呢!鲁元大长公主当年如何?后来又如何了?所以,做天子的外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知足。
舒云是在偷换概念,陈家根本就是一窝废物,想要提拔都提拔不起来的那种,谁要是相信他们能像是诸吕当年那般,做出近乎改天换日的勾当,那才是犯蠢呢!
不过,窦太主却是被吓着了,然后就疑神疑鬼地回去了。
舒云对自己娘家那帮拖后腿的角色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也只能多吓唬吓唬,让他们暂时老实一些了!其实,舒云最想要做的,就是干脆找个比较蛮荒的地方,直接封个自己那两个兄长,让他们去跟那些还没开化的野人土著使威风去。可惜的是,窦太主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哪怕她对两个儿子没多少爱护之心,但是在这种事情上,肯定是不会退让的。
可以说,如今少府其实很挣钱,只要度过这一阵子比较艰难的时候,那么之后就是前途一片光明了!
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那根本不是问题。如果花钱能让匈奴人哭着喊着臣服内附的话,舒云也不介意花钱,当然,以匈奴人的性子,他们不被打疼了,是不会屈服的。
等到真的折断了他们的脊梁骨,让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退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就自然能够直接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头来了。
刘衍从石渠阁学堂那边回来,然后就开始老老实实地听着舒云给他算各种经济账。
这个时代,第一个使用各种经济手段来打击敌人的就是管仲,这位当年玩了好几手,将楚国,鲁国玩得欲生欲死。但是之后,有这种本事的人就几乎没有了。
如今舒云干脆拿着《管子》作为教材,将那些案例一点一点分析给刘衍听,然后又将自己准备利用经济手段来解决三越的思路说了一番。
想到后世那些东林党们的做派,似乎这个时候,一些儒生就有些类似的苗头了,为了防止刘衍被这些儒生忽悠得真的以为治国只要靠德行,靠那些士大夫就可以了,舒云直接就告诫刘衍:“别听那些大臣说什么君子耻于言利之类的话,别的就不说了,大家每年还得供奉足金给祖宗呢!祖宗尚且要供奉,何况是活人呢!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想要维持下去,都得有足够的金钱,只有足够有钱,你才能说什么耻于言利的话,你什么时候见到没钱的人耻于言利了!你运气很好,之前的几位先辈都给你留下了不浅的家底,轮到你的时候,你也得确保自己手里头有足够支撑一个国家在遇到天灾人祸,尚且能够支撑几年的钱粮,如此,你的统治才会稳固!”
刘衍对舒云一向比较信服,他当即点了点头,然后有些犹豫地问道:“那母后,对匈奴呢?也能这个样子吗?”他懂事之后,哪怕刘彻对于立他做太子一直有些犹豫,但是还是带着他去过好几次宣室殿甚至是建章宫的,刘彻对匈奴一直是比较强硬的态度,表示要将匈奴赶尽杀绝。但是按照自个母后的想法,似乎还有别的办法?
舒云点了点头,然后起身说道:“走吧,母后带你去看看,母后到底为匈奴准备了什么!”说着,直接带着刘衍就去了考工室。